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09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李虹.doc

初二·九班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方案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

蓬莱市实验中学李虹

一、指导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

弱势群体,一般集中在社会上处于底层的人,比如缺乏劳动能力的人,包括老人、孩子、残疾人;又比如没有劳动机会的人,如下岗失业人员。

还有一部分比较特殊,他们虽然有劳动能力,也有劳动机会,但因为是流动人口,在城市务工却被贴上了农民的标签,这些都属于弱势群体。

校园、班级中也不例外,有强者必有弱者。

2010年2月,一个很火的乞丐网贴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帖内叙述的是一个被网友誉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的乞丐——犀利哥。

对犀利哥的经典描述是“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神乎奇迹的搭配,还有那杂乱的头发,都深深的迷住了我”。

“犀利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同时被纸媒、电视、网络等媒体大肆报道。

其后引起了当地政府层的关注。

“犀利哥”事件亦席卷台湾、日本、新加坡。

经证实,“犀利哥”其实是流浪在宁波市繁华街头的一位有精神障碍的乞丐。

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犀利哥”,学习之余经常议论,褒贬不一。

恰好学校组织我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就想能不能通过“犀利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呢?

于是我建议他们走上街头看看蓬莱有没有“犀利哥”这样的人物,看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其实“犀利哥”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几种人之一,人们通常把这些人称为“弱势群体”,这极大引起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由此引出了活动课题——“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他们并学会帮助他们,关注他们,将弱者变为强者,最终达到强之团体,我们进行了《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指导学生设计活动目标

1、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的:

为了有效设计活动主题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我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所了解的不完整的有关弱势群体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类,经过疏导,学生一致认为,要关爱弱势群体,必须知道弱势群体简介、分类、生活现状及关爱措施等。

这样活动的知识目标就由学生自主设计好了。

确立了实践活动的知识我又以“当你完成本主题实践活动后,以何形式展现活动成果,有效展示这些成果需要在活动前,学会和掌握哪些方法与技巧”为话题,组织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可以小品、摄影作品、手抄报、绘画作品、说明文、科普短文、纪录片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同时,学生自己确立了有效进行成果展示,必须学会摄影、绘画、调查、访谈、网上搜索与下载、撰写调查报告、会写说明文、表演小品等方法等技巧,这样技能目标也就自然设计出来了。

2、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

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我又以“详细了解弱势群体简介、分类、生活现状及关爱措施等应采取哪些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在哪些活动中使用”为话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经过指导,学生认为圆满完成活动任务,必须经过调查、访谈、网上搜索与下载等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中,必须学会养成收集、比较、整理信息的习惯与技巧等方法,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后,我又知道学生经过讨论确立了:

在活动中要学会合作、交往与科学探究能力。

加深对弱势群体的了解,学会关爱他们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目标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方向,指导学生设计活动目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指导学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时,要注意区分活动总目标和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分目标。

切忌将活动总目标代替具体活动的目标。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设计的活动目标,一定要有层次性。

一般来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目标、能力目标、认知目标。

(3)要处理好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的关系。

在方案设计阶段确立的活动目标,是活动开展的方向,在活动开展阶段,要不断的实现或达到这些目标。

但随着活动的开展,会出现新的问题,活动目标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形成一些生成性主题。

三、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及时间安排(共五个阶段,32课时)

1、指导学生自选活动子课题、完成活动分工、制定活动方案

在经历了问卷调查、产生课题、设计目标的第一活动阶段后,把老人、儿童、残疾人、无劳动能力者、无劳动机会者、农民工设定为子课题,指导学生自愿结成活动小组并自选活动子课题,确定子课题活动小组长,然后组内分工,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任务、确定子课题活动成果,活动进入了自选活动子课题、完成分组分工、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第二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案意识,即在活动前学生有做活动方案的需要,再从方案制定的方法上着重进行指导。

如果学生不具备制作方案的功底,我们可以从细处着手,由扶到放给予指导。

一定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一个完整有效的活动方案应该包括:

活动主题、活动分工、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成果展示这几个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

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一定要尊重学生研究的意愿,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

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的设计,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在在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过程中,有时教师会从自身认识出发,给学生研究的主题一些建议或提出修改意见,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允许学生进行与指导老师观点不一致的探索,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判断、选择。

2、指导学生交流活动方案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1课时)

在各小组设计好子课课题研究方案后,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课题方案,如果大家在讨论后发现计划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师要指导各小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初稿。

学生交流自主设计的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如下分析,以判断分析活动方案是否可行,一是看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如时间安排太紧,会因为活动中的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而缺少回旋的余地。

若时间跨度太大,学生热情减退,积极性难以调动,同时,在时间使用上,还要防止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

二是看方案制定是否具体细致。

活动方案制定越具体,对一些细节性问题考虑越周到,实施起来就越方便,碰到的困难也就越少。

,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等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当然,活动方案不可能一下就制定得十分详细具体,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明确职责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经由学生讨论达成活动方式共识——访谈社会人士、市民,进行社会调查、查阅图书资料、网上浏览与查寻、完成视频作品、摄影作品、手抄报等)。

3、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1课时)

接下来,教师公布课题研究时间要求,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时间和进程安排、聘请指导教师、采访对象的预约、调查访谈问卷的设计、采集信息的整理与保存、资源共享方式、调查报告的形成等)。

在学生进行自愿组合的过程中,我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对学生的相互组合予以指导。

既体现学生自愿自主性,有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

4、沟通家庭保障活动

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我有及时地与家长有效沟通,介绍此活动的意义,取得家长支持,动员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并对学生活动予以指导。

四、指导学生启动课题实施研究

1、指导活动准备(2课时)

(1)活动前组织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法,访谈法等技巧,寻找调查对象并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准备好调查需要的基本用具:

设计调查问卷、照相机、录像机、电脑等活动工具。

2、指导举行开题仪式(1课时)

由学生自行设计仪式的程序和内容,各课题小组邀请指导老师和社会顾问参加开题仪式,各小组先介绍各组的实施方案、活动形式、进程及活动的预期成果,然后各组进行交流对比学习,达成最佳方案。

3、指导活动的具体实施(13课时)

(1)首先让学生理解弱势群体的含义,了解各种弱势群体的特征,正确区分六种弱势群体,便于以后开展实践活动。

(2)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各组成员按职责分工和活动进程,采用上网搜索资料、访谈有关部门、走近具体调查对象、走访社会人士、调查市民观念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小组长调控组员的分工和进程。

(6课时)

(3)指导人员参与活动

指导教师和社会顾问参与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分析资料及活动得失,及时给出合理化建议。

(1课时)

(4)汇报总结合作交流

各小组成员及指导老师和社会顾问间周进行一次交流汇报,组长检查各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根据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各组员的任务分配,指导老师和社会顾问及时提供帮助和建议,各组长之间也要及时沟通,合作交流,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1课时)

(5)亲身体验激发热情

在调查过程中,为了体现“弘扬志愿精神”这一主题,每组还根据自己的调查对象的特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帮扶,使学生们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同时也切身体验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困境,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活动热情,点燃了他们的责任心和爱心,对每一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3课时)

(6)汇总形成研究成果

活动过程中,同学之间有时会因为想法不一致而产生矛盾,教师要掌控情况,及时帮助化解矛盾,否则易导致合作失败,不能按期完成活动任务。

于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这是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前提条件。

另外,在学生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引导者,更应该是一个参与者,只有对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子课题都有所研究,才能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园,活动空间广阔;在时间上,也不是几个课时或几天所能完成的,往往持续时间较长,活动是跨学科、网络式的,要求指导教师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

点拨在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

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五、组间交流成果展示(4课时)

各小组围绕子课题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调查报告、说明文、体会、图片、摄影、提供资料绘画作品等组织成果展示活动,邀请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参加、取得合理评判与认可。

1、每个活动小组根据分工依次进行交流(2课时)

2、其他形式交流(2课时)

六、活动评价升华主题(4课时)

(1)学生自我评价组织学生针对活动表现、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等因素进行自我评价并评出最佳组员。

(1课时)

(2)过程评价组内成员之间针对活动中的合作态度、活动成果、创新与情感体验等进行评价(1课时)

(3)小组之间评价各小组之间根据活动成果的创新程度、团结合作精神进行相互评价,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和优秀活动成果。

(1课时)

(4)教师评价:

充分主观的对学生的活动过程、成果进行鼓励或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1课时)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见附录三)

七、活动延伸成果外化(4课时)

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收获与体会,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要让学生各自谈谈在小组合作中的情况。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将活动成果以表演相声、讲故事、写倡议书、表演小品等形式,将活动主题进一步深化达成情感目标,(活动准备2课时,具体活动2课时)

附录一: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学生实践性调查表

(一)

组长

组员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

调查手段

调查成果

调查收获

附录二: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学生实践性调查表

(二)

调查

对象

家庭基本情况

文化程度

最关心的问题

面临的困难

周围人对其态度

最大

愿望

附录三:

《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活动表现

对活动内容有探究兴趣、认真

对待、积极参与

组织合作

分工明确、团结合作

活动措施

活动措施保障、解决问题能力强弱、完成任务程度

搜集信息能力

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全面(包括文字图片)

筛选处理信息能力

根据需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和处理,并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写作

能力

能对所选取的信息进行简明、准确的表达

表达交流能力

能及时、准确表达活动成果且详尽生动、大方自信

社会调查能力

懂得在调查中如何与别人打交道,调查有记录分析

创新能力

善于观察、分析、思考,提出创新观点和独特见解

反思能力

经常反思活动不足,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调整方向

活动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