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713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泰山的教案设计Word格式.docx

●指导概括并板书:

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板书——“近望”

3.“荡胸”两句。

“荡胸”、“决眦”“入”

●看ppt图片,演示“决眦入归鸟”。

●指导概括并板书:

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六、名句赏析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

杜甫的愿望是什么?

——一览众山小。

2、“会当”两句释义。

3、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

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启示。

七、总结课文

1.完成填空: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八、背诵竞赛

九、作业:

1.字词解释抄2遍。

2.抄写原诗并翻译。

板书:

望岳

(唐)杜甫----“诗圣”

首联:

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颔联:

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

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尾联:

不畏艰难俯视一切

附原文: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篇二:

最优秀的望岳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

四、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五、教学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次放假过的开心么?

那么像这种短假的话我们只能在家里玩,如果是长假你

们想不想去旅游啊?

说起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什么最有名气啊?

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五岳”!

五岳:

西岳:

华山;

北岳:

恒山;

南岳:

衡山;

中岳:

嵩山。

五岳之首是哪座山?

——泰山

2、介绍“泰山”,

“泰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泰山如此美丽,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美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二)讲授新课:

我们一起来看标题,看,望分两种,一种远望,一种近看;

岳:

在这篇里指泰山,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望岳》共三首,还有两首是写西岳华山和东岳衡山。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那么这个杜指的是——杜甫。

了解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大诗人,世称“诗圣”,(诗仙是?

)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他的作品风格。

杜甫虽然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亲眼见到了战乱过后山河破碎的祖国和饱尝战乱之苦的黎明百姓,自己更是经历了妻离子散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我们要学习的杜甫诗三首分别写在不同的时期,《望岳》——开元盛世;

《春望》和《石壕吏》写在“安史之乱”前期。

提出疑惑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文章叫做——《望岳》,那么作者全文是不是要围绕望展开?

望什么?

泰山。

可是同学们看下全文有没有过一个望字啊?

没有望字是不是就没有体现作者望泰山了呢?

还是说望岳二字隐含在文章中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

(此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还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故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我先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字音,做标记,注意停顿和节奏。

请同学们大声的有感情地读四遍。

字音字形:

岱宗dai夫如何fu未了liao生曾云ceng绝眦zi

1解题:

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逐句诠释:

1、“岱宗夫如何?

”找同学翻译。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开篇以设问起句,接着解释“岱宗”一词,再问: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接句自问自答,“齐鲁”是春秋的两个诸侯国,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

“青”,指泰山之色,请问,这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

青翠。

“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从齐到鲁看

不到尽头。

这又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绵延不绝。

整句话是摹写泰山山脉卧于齐鲁大地,那这就应该是远望所见。

这句里面有望没有?

写到望了没有?

表现诗人虽未得亲历其境,但久慕其名。

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写远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那么远看完之后呢?

作者又写道: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找名同学回答。

这两句中的“造化”,指天地自然。

“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

“钟”,聚集的意思。

(钟做重点标记,经常考到字意)

大家觉得这应该是虚写还是实写呢?

虚写。

表面上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予之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赏慕有加。

“阴阳”是指山的南、北两面,这句话就是说:

“山南山北,虽在同一时间,但一边明亮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如黄昏。

”大家觉得这句话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呢?

“割”字,

泰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世界分成了明暗两个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突出南阳北阴之景色,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句应为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

这一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这句话工整不,运用了什么手法——修辞。

那么综合起来,这句表现了什么样子的泰山呢?

神奇秀丽、高大。

比较首句,诗人关注的焦点已经从整个泰山山脉发展到泰山的山南、山北。

这么看来这句应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望”呢?

近望。

如果提问问你们《望岳》中写近望泰山之景的句子是哪句怎么回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总结:

这两联可以概括为:

泰山的整体形象。

4、过渡:

这是我们这个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当然,学习一首诗,重点还在于理解诗中的“情”,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到诗的第三句以及第四句。

5、后两句为本诗的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

我们说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托物言志,那么一般诗人写大好河山都是借景抒情。

情由景生,所以后面两句主要写——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

”看到峰峦层云迭起,胸中摇荡。

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归鸟。

这两句是想像之辞。

这两句诗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这里的景是指?

层云、归鸟。

决眦入归鸟——蕴藏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

使之豁然开朗,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心情激荡。

接着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

这说明站在泰山上,视线如何呢?

眼界空阔。

这一句是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来抒情,所以这一联应为“细望所见”。

6、接着诗人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省主语,谁?

——我。

我要攀登上山峰之巅,看看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

渺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请大家结合注释理解这一联的意思。

有朝

一日,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那么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可以一览群山呢?

俯视。

接着是本课重点:

结合写作背景,启发学生理解这一句的深层含义。

这联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作者?

让学生各抒己见。

(参考答案:

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板书:

气概和胸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只有努力挑战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带来的自豪和喜悦。

7、总结:

诗人的感受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中心思想:

《望岳》这首诗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神奇秀丽的景色,书法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8、结合整首诗,进一步感悟诗人情感: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

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

背诵默写这首诗。

篇三:

《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

作者:

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

正确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2、朗读、背诵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

朗读、研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

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

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

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

【篇二:

望岳教学设计】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

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

(简单点评后转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学新课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

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

“远望”(补充背景常识:

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

“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

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诗人是如何写的?

对你有何启发?

(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

“近望”问:

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

(“神”或“秀”,“高”。

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

“细望”问:

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

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

(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

1、炼字。

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

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哲理美。

3、虚实相生......)

(七)背诵古诗。

(齐背)

(八)练习

1、《望岳》的颈联是: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望岳》课堂实录

课前放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演唱的氛围之中。

一、导课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山川河流、花草树本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

如我们学过的写树木的诗有:

生: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无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写山的有:

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写花的呢?

生:

《梅花》。

同学们一起背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举不胜举,如果说古代诗歌就是那天上的星星,那么杜甫的诗就是那最闪亮最璀灿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

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

展示课件一:

踏歌而行觅古韵,余音袅袅仿古诗。

请同觉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思鸿):

唱着歌寻觅古诗的韵味,在余音袅袅中仿写古诗。

对。

这堂课要求把握而两点:

一是体会《望岳》诗歌意境;

二是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齐答“泰山”。

]

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

(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

齐答“象”(笑)。

这首诗比较好懂,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请同学来介绍杜甫及这首诗有关的内容。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字子美。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被称为诗圣。

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同学们介绍得很清楚,全面。

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望岳》的背景是否有所了解?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生: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写的。

诗人在诗篇中远望泰山,为它的大神奇秀美而心情激荡?

说得非常好,肖奕奕同学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学习这首诗。

第一大组讨论①、②句,第二大组讨论③、④句,第三大组讨论⑤、⑥句,第四大组讨论⑦、⑧句。

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老师参与讨论并作指导。

请停下。

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来鉴赏①、②句。

这两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

从哪个地方看出诗人是远望而不是登上泰山?

从“齐鲁青未了”这一句来看。

因为在泰山周围,远看一大片的绿色。

这写出泰山什么特点?

齐答“宽广”。

很好(老师板书“广”)。

第一大组同学说①、②句写出了泰山的宽广,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其他组同学帮忙想一想?

从这一问一答的句中,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泰山。

齐说“一种喜悦的心情。

学生看到林翠娜夸张的手势,都笑了。

【篇三:

《站在泰山顶峰》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站在泰山顶峰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泰山的壮美景观和文化内涵及其相关的古老文明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习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领悟做专题研究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专题研究能力。

三、教学分析:

本课包括登临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俩个主题活动。

以登临泰山为线索,展示泰山的壮美及其灿烂的文化。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

书籍资料报纸杂志

第一课时泰山文化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

同学们,你们的假期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交流

(2)了解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含义。

板书:

一山(……)

一水(……)

一圣人(……)

二、基本部分

1、播放泰山投影旅游地图

(1)学生分组游览泰山。

总体认识泰山的风格。

讨论: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你想说些什么?

(2)投影有关景观图片。

认识泰山自然风景的美丽。

泰山景色壮丽无比,攀登泰山需要有坚强的毅力。

(3)师:

你了解泰山吗?

回答(……)在学生回答后补充小结

师:

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

(4)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的方法。

(5)教师总结

二、欣赏泰山

播放泰山的图片或视频图片(教学的图片从四个方面准备:

泰山古建筑、泰山石刻、帝王封禅、古文化遗存)以上资料也可让学生分组准备。

看完后谈感受。

三、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1.了解一下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

2.投影泰山旅游图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己曾经的实地旅游来谈谈泰山的文化。

4.自然分组,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把泰山主要景点进行分类.

四、整理资料(板书设计泰山文化调查表)

1认真阅读搜集的资料

2根据研究的问题对资料进行适当取舍

3按资料的不同类别进行分类

4分析比较资料,找出异同,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

5归纳出问题的结论

泰山古建筑

泰山石刻

帝王封禅

泰山奇石

文化遗址

其他

寺院楼阁亭坊塔桥梁

秦泰山石刻经石峪唐摩崖石刻

宗教活动祭祀

象形石头石敢当

大汶口遗址文物繁多

诗词传说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和教材提供资料填写表格,并介绍这些代表景点、作品得出结论,更真切的了解泰山,喜欢泰山,敬重泰山.

五、欣赏:

泰山挑山工雨中登泰山等文学作品。

我们了解了泰山的自然风光,泰山源远流长的文化。

古今往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和文学家写下了赞美泰山的名句和文章,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

1.学生活动

活动一:

诵读杜甫《望岳》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学习此诗内容

活动二:

阅读:

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内都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青色的泰山。

这座奇形异状的高山,好像是为神灵所特意创造,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会聚在泰山了,山势崇高,遮断阳光,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天地——这边已是明朗的早晨,而那边还是昏黑的夜晚。

遥看层积的白云在生出,自己的胸怀像经受了一次洗涤:

极尽目力眺望,远处归鸟的影子也投入了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这样朝下远望,周围的群山都显得矮小了。

交流搜集其他有关泰山的诗词。

了解泰山的伟大。

2.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赞美泰山

(写诗歌、手抄报、……)

3.课后延伸

调查了解我们家乡的山祖国名山

西王庄镇刘耀学校邹文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