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20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doc

4

1.看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

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

以哪里为中心?

(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答题纸上。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

不需要说明理由。

(1)大运河(或:

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

洛阳。

(2)北端点:

涿郡。

今北京。

连接黄河与淮河段:

通济渠。

南端点:

余杭。

今杭州。

(3)材料一胡曾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材料二皮日休认为如果没有隋炀帝奢侈腐化的事情,修大运河的功劳可以与大禹相提并论。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

(2)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3)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

(1)科举制度(或三省六部制)。

(2)文成(金成)公主入藏。

(3)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或遣唐使交往)。

(4)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建筑技术(赵州桥)、火药等。

3.“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2)此人在历史上的最伟大贡献是什么?

(3)如何评价此人?

(1)郑成功。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了台湾。

(3)他的反抗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战争,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他们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材料三:

唐太宗常对臣子们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3)唐太宗本着上述思想治国,有哪些突出措施和业绩?

我们应怎样评价唐太宗?

(1)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

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轻徭薄赋和重视纳谏的思想。

(3)政治上,任贤.纳谏,整顿吏治;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简法轻刑,调整修改法律;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等等。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1)闭关锁国。

(2)维护清朝统治。

原因:

①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③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弊大于利。

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启示:

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6.“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经济重心南移什么时候移最后完成?

(2)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

(1)南宋最后完成。

(2)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盛、南方商业的繁荣。

(3)原因或条件:

a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

北方则战乱较多。

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c北方战乱,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d新品种在南方的引种和推广;e交通技术的发展(如造船与航海技术)。

7.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

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

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

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

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

要到哪里去?

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他是鉴真,去日本,传播佛法和唐朝文化。

(2)他有远大的理想。

为了实现理想,他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学习鉴真的优秀品质,才能经得起挫折和磨练,才能获得成功。

8.某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题的历史知识竞赛。

(1)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帝王是谁?

(2)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设置了哪些机构?

(3)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进行了许多重大斗争,试举出其中的三例。

(1)秦始皇。

(2)1727年清政府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3)元末明初,戚继光抗倭;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率领清军两次大败盘踞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9.请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与交流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不过因为“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所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这种盲目自大的观念,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

(1)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回答:

唐朝与清朝中期以后对外关系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2)比较分析唐朝与清朝两个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你得出什么结论?

(1)唐朝:

友好开放。

清朝:

“闭关锁国”。

(2)结论:

历史告诉我们,加强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会促进国家的发展,“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的落后。

答案多元,言之有理即可。

10.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

政府与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结果如何?

(1)日本、荷兰、沙俄。

(2)戚继光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被肃清;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雅克萨反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

“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

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记载的是什么制度?

“中书省”是什么机构?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

文中的“帝”指谁?

(3)材料二相对于材料一在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说明。

(1)行省制度;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3)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也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靠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那一位皇帝时正式诞生的?

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哪些?

(2)你认为科举制度有那些积极的影响?

(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什么变化?

(4)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其影响是什么?

(1))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2)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3)实行八股取士。

(4)文字狱。

①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②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他们不敢过问政治。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1)闭关锁国。

(2)维护清朝统治。

原因:

①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犯,③又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弊大于利。

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4)启示:

闭关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14.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

请回答:

(1)科举制开始于什么朝代?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的“九品中正制”比,科举制有何优点?

(3)为什么明清以后,科举制度受到人们的猛烈抨击?

(1)隋朝;通过考试,按才能选拔官吏。

(2)扩大了选官范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提高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为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3)明清采取八股文取士制度,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15.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1)戚继光抗倭。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3)清朝康熙帝时取得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遏制了沙俄在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4)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16.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课本第三单元时,以历史人物入手来探究明清帝国的繁荣与危机,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设计。

请你将根据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研究加强专制统治方面,我们选择了两位帝王,请帮我们把所缺内容完成。

帝王措施评价

明太祖加强君权统治,如____________________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巩固外来侵略,我们以郑成功为例,设计介绍他事迹的知识提纲,请写出你认为重点的部分,并加以说明。

提纲(提示:

从哪些方面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请以五世达赖为例,来揭示清中央政府如何加强对西藏的联系。

(4)请根据课本P136页马克思名言,请说明清政府做了哪些“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事例。

(5)根据以上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请问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

(1)廷杖制度;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2)方面:

经过、在台湾的经济建设、收复台湾的意义。

重点:

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

说明理由强调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方面回答即可。

(3)五世达赖被清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政府的册封。

(3)闭关锁国、重农抑商、鄙薄科技、大兴文字狱。

(4)评价历史人物要以其作为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符合人民需要为标准全面的进行评价。

17.结合历史事实,请你对唐太宗进行评价。

唐太宗时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善于总结历史教训;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勤于政事;重视教育,发展科举;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的局面,即“贞观之治”,奠定了唐王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他是封建统治者中较为开明的皇帝,成为以后封建统治者效法的楷模。

18.列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19.列举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金刚经》:

(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火药:

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二、材料分析题:

(每题2分,共8分)

2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词?

苏轼

(2)词中的“周郎”指的是谁?

周瑜

(3)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4)上述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

豪迈作者描绘了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了豪迈奔的思想感情,给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7、列举四项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每项2分,共8分)

十二气历”。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8、列举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

(每列举一人得2分,共6分)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

29、与宋朝同时代并立的民族政权有哪几个?

建立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都是谁?

(每项2分,共12分)

金:

阿骨打

西夏:

元昊

辽:

阿保机

30、说出秦、隋、元三代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名称及其作用。

(名称1分,作用2分,共8分)

(1)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

(2)隋朝开凿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3)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与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31、宋金议和的内容有哪些?

它有什么意义?

(8分)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意义:

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