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88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

1、概况:

(3)封建社会的形成:

④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隋唐

⑤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

(4)封建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①三次大分裂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东晋几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时期。

②四个完成统一的朝代:

秦、西晋、隋、元。

③九个统一的朝代:

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2、主要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

①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②秦朝正式建立(郡县制)

 ③西汉巩固    

④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

⑤北宋加强

⑥元朝新发展(行省制)

⑦明清达到顶峰(明代撤销三省六部制、宰相制,设三司、特务制度,清朝设军机处)

3、古代其他重要政治制度

⑥三省六部制:

隋、唐开始在中央实行的官制,这一制度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使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这一制度被历朝沿袭。

⑦科举制:

    隋朝开创的以人的才学为标准选拔官吏和各类人才的制度,使封建政府有效地笼络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科技文化发展,摧残人才的一种制度,逐步走向反动。

4、古代重要改革: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5、治乱兴衰

(1)(隋)开皇之治、(唐)贞观之治、(唐)开元盛世、(清)康乾盛世

  

(2)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许多动乱局面:

安史之乱(唐)、三藩之乱(清)

(3)治乱兴衰局面出现的原因和规律

 ①兴、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a.统治者吸取前朝覆亡教训;调整政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②乱、衰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统治阶级腐败的必然结果,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冲突激烈、经济萧条

 6、封建国家的分裂与统一

 7、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1)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封建统治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引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体现为:

封建暴政、土地兼并、自然灾害。

(2)中国古代战争和战役

 中国古代战争的类型

④封建国家的统一战争:

秦统一六国、隋统一南北、唐初的统一战争、元初的统一战争、清初入关后的统一战争等。

⑤中原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战争:

宋与辽夏战争、宋金战争、

⑥平定叛乱、维护统一的战争:

平定安史之乱、平定蒙古和回部的叛乱等。

    

⑦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抗倭战争、郑成功收回台湾、康熙帝反击沙俄入侵的战争。

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等。

如秦、东汉、隋、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3)著名战役

澶州之战(1004年)、郾城之战(1140年)、台州大捷(1561年)、雅克萨之战(1685年、1686年)

难点互动

1、秦朝和隋朝,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大一统朝代。

比较一下,它们还有哪些相同点?

(1)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如秦朝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开创了科举制。

(2)都兴建了一项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

秦修长城,隋建大运河。

(3)都是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4)都因统治者实行暴政,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专题二  中国古代经济

 一、主要经济政策

(1)    主要朝代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朝代

内容

秦朝

统一货币、度量衡

西汉

初期,实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三国

曹魏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

唐朝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元朝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

清朝

推行“重农抑商”,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二、农业

1、生产工具的改革与发展

(3)夏商时期,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

(4)春秋后期,铁农具和中耕技术的使用,

(5)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技术的更多采用,

(6)西汉时期,铁器和牛耕、马耕技术进一步推广,耧车、提花机的出现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三国时马钧发明了翻车,

唐朝发明简车、曲辕犁,

宋代的“秧马”——占城稻

元朝时黄道婆对纺织工具的改造,都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兴修水利

(1)大禹治水

(2)战国时,李冰修筑都江堰/

(3)秦朝灵渠

(4)汉武帝兴修治理黄河,王景治理黄河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唐代兴修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7)元世祖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

 

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朝代

名称

人物

成就

作用

战国

都江堰

李冰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除了岷江水患,使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至今仍造福人民

秦朝

灵渠

沟通湘水和离水,全长30多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至今尚能灌溉4万多亩地

隋朝

大运河

605年起,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的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全长四五千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元朝

会通河通惠河

元世祖时,开凿从山东东平到临清的会通河和从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

把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漕运粮船可从杭州直通大都

 三、手工业

建筑业: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会建造房屋。

隋唐建筑业兴盛,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唐代的长安城、明朝北京故宫和明长城。

造船业:

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我国古代著名手工业基地

行业

朝代

产地

特点

丝织业

明朝

苏州、杭州

丝织品产量大,质地精美,出现手工工场

清朝

南京

后来居上,超过了苏州

棉织业

南宋

海南岛

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明朝

松江

棉织业中心

 

 

陶瓷业

秦朝

咸阳附近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唐朝

越州

青瓷似玉、似冰

刑州

白瓷似雪、似银

巩县

唐三彩,造型美观

北宋

景德镇

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成为瓷都

 四、商业

1、城市的兴起、发展

唐朝,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北宋,东京。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明朝,北京、南京等30多座繁华城市。

清朝,北京、苏州、扬州等。

2、货币演变:

秦朝圆形方孔钱,西汉五铢钱,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

3、交通:

西汉丝绸之路通西域。

隋朝大运河通南北。

唐朝对外水陆两路东达朝鲜、日本,西达西亚各国。

宋辽金时期,海上交通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海岸。

元朝漕运、海运。

4、对外贸易

(1)西汉:

丝和丝织品运往西亚、欧洲。

(2)唐朝:

和朝鲜、日本、波斯、大食等亚非欧国家贸易往来,大批外商定居与广州、扬州、长安等城市。

(3)宋辽金时期:

海外贸易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一些商人出海经商,长年在外留居。

泉州、广州、明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并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元朝:

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来自亚非欧的商人和使节络绎不绝。

(5)明朝:

前期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

(6)清朝前期:

严厉限制对外贸易,采取闭关政策。

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

朝代

地点

备注

汉朝

长安、洛阳

东西二京

北魏

洛阳

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唐朝

长安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洛阳、扬州、成都

大都会

宋朝

东京

北宋都城

临安

南宋都城

泉州、广州

外贸港口

元朝

大都

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明朝

北京、南京

繁华城市

清朝

北京

全国性的贸易市场

苏州、扬州

繁华商业城市

难点互动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的共同之处和各自特点。

共同之处:

注意发展生产;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

2、汉、唐、明、清四朝封建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其经济发展又各有何特点?

这几个朝代政策的调整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最终又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的恶果?

 

(1)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调整生产关系,使经济政策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施有效措施,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着积极性。

③重用人才,实现政治比较清明的局面。

④注重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让步政策。

⑤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⑥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2)特点:

两汉时期逐步形成了豪强地主的庄园经济;唐朝以均田制、租庸调制为基础;明清,以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出现并缓慢发展。

(3)作用:

因为都是封建社会经济形态中暂时调整了部分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都能使农民较为安定生产和生活,巩固了封建统治。

(4)原因:

都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的贪欲随之膨胀,土地兼并又严重起来。

3、简要分析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特点:

①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大量手工业精晶,大都以交往为目的。

③对外贸易过程中,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科技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和经济发展,同时世界宗教文化也随之传人我国。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之间,特别是西亚、东亚各国经济发展。

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2)影响:

由于我国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较为开放政策。

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王朝成为各国的交流中心,如唐朝、元朝等。

但在明清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影响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导致封闭落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

专题三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          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

3、契丹

(1)隋唐时期,逐渐强大。

(2)10世纪初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与北宋并立。

辽宋有战有和(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3)12世纪初,被金所灭。

辽灭亡后,曾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建西辽政权。

4、羌、党项

(1)东汉、魏、晋时内迁。

(2)唐末五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

(3)北宋初期,首领称西夏王。

(4)11世纪前期(1038年),夏王元昊称帝,发动对宋战争,后宋夏议和。

夏向宋称臣

5、回纥、维吾尔

(1)唐时统一(8世纪中期),建回纥汗国,后改名为回鹘。

回鹘政权瓦解后西迁。

(2)后臣服元朝,被称为畏吾尔。

(3)清朝时,信仰伊斯兰教,被成为维吾尔(回部)

 6、靺鞨、女真、满族

(1)隋唐时期,靺鞨族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一带。

7世纪末,粟末部首领统一各部,建政权,

(2)后以渤海为号,史称“海东盛国”。

(3)北宋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贞族。

12世纪初,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先后灭辽、北

宋、与南宋对峙。

后被蒙古所灭。

(5)明朝前期,属奴尔干都司管辖。

明朝后期,辽东建州女真首领奴尔哈赤统一各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

(6)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州,1636年称帝并改国号为清。

清军入关后,迁都北京,统一全国,建立清朝。

辛亥革命后改称满族。

7、蒙古

(1)铁木真统一各部,于1206年建蒙古政权。

后灭西夏,金等政权。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8、吐蕃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以游牧和农耕为主。

(2)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和唐文成公主成婚。

(3)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尺带珠丹,唐蕃关系密切。

和同为一家

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称呼

单于

可汗

赞普

皇帝

民族

匈奴

突厥、回纥

蒙古

南诏

吐蕃

辽、西夏、金、元、清

 

民族分布与历代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地区

民族分布

历代政府的管辖

 

东北

(1)七世纪中期后,靺鞨部的粟末部强大起来

(2)唐末,契丹族势力扩大

(3)北宋时,契丹族称黑水靺鞨为女真族

(4)明朝时,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为满州,辛亥革命后称满族

(1)唐玄宗授大做荣首领为渤海郡王

(2)元朝设辽阳行省

(3)明朝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

  

(4)清朝设黑龙江、吉林、盛京将军辖区

西北

(1)匈奴、鲜卑、羯、氐、羌

(2)突厥、隋朝时分裂为东、西突厥

(3)回纥,后改名为回鹘,元明称畏吾尔

(4)党项族、羌族一支

(1)西汉在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2)唐朝建立安西、北庭都护府

(3)元朝设邻北行省

(4)清朝设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辖区

西南

 

吐蕃

(1)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3)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清朝设立藏大臣,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1)越族

(2)南诏,后易名为大理

(1)秦朝设桂林、南海、象郡等郡

(2)唐朝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3)元朝设云南行省

(4)明清称南海诸岛为“万里长沙”“千里石塘”

东南

台湾名称沿革:

夷州(三国两晋南北朝)—流求(隋唐五代)—琉球(元)—小琉球(明朝)—台湾(清朝至今)

(1)230年,卫温到达夷州

(2)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

(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

 二、民族关系

1、民族友好

(1)民族融合

古代两次民族融合高潮比较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辽宋夏金元

范围

北方黄河流域

大江南北

规模

北魏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

元朝:

国内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外来民族与国内各民族的融合

程度

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和少数民族的“汉化”

新民族——“回族”的形成

 

三、对外关系

朝代

人物

事迹

西汉

张骞

通西域后,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东汉

甘英

公元97年,受班超委派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为以后中西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朝

鉴真

六次东渡日本,终于到达,在日本居住十年,传播唐朝文化

 

玄奘

西游天竺取经,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游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元朝

马可·波罗

元世祖时来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此书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明朝

郑和

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3)隋唐: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朝鲜的人参等输人我国,我国的茶叶等输入朝鲜;波斯的胡椒等输入我国,我国的瓷器等输入波斯;纺织等技术传人大食。

(4)宋朝:

越南占城稻传人我国。

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5)元朝:

元朝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6)明朝: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深受西洋各国欢迎。

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烟草等传人我国;我国的丝绸、瓷器深受西洋各国欢迎。

3、科技文化交流

(1)西汉:

西汉末年,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2)唐朝: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我国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大食、北非和欧洲;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传人日本;高丽乐、中亚舞蹈、西亚宗教传人我国。

(3)南宋:

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4)明朝: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还介绍了西方科学知识。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流传国外,欧洲水利技术传人我国。

4、殖民者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名称

人物

原因

作用

台州大捷

戚继光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骚扰

保卫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收复台湾之战

郑成功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

沙俄强占我国黑龙江流域的雅克萨和尼布楚

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尼布楚条约》

难点互动

3、为什么说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实现统一后,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许多民族在一个地区交错杂居的局面,这不仅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当时,有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融合在一起。

唐朝以来,迁入我国的波斯、阿拉伯和中亚各族人,同汉、蒙、畏吾尔等族长期杂居通婚,后来也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专题四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科技和教育

1、天文历法

(1)夏朝已有“夏历”。

(7)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8)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成《授时令》,主持、参加天文测量。

2、数学

(1)汉代《九章算术》。

(2)南朝大数学家祖冲之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3、医学

(1)春秋战国之际扁鹊的四诊法。

(2)“医圣”张仲景及其《伤寒杂病论》,医学家华佗的“四诊法”、“五禽戏”和“麻沸散”。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

4、农学

(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及其《齐民要术》。

(2)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及其《农政全书》。

5、地理学

(1)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

(2)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

6、建筑学

(1)秦朝修建万里长城。

(2)隋朝工匠李春设计、主持建造赵州桥。

(3)唐朝都城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4)隋唐时期的宫殿、寺庙佛塔和住宅。

(5)明成祖时营建北京城,明朝修筑明长城。

7、其它

(1)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三星堆”文化。

(2)北宋科学家沈括著《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3)明朝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教育

(1)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深远。

(2)西汉武帝时,在中央设太学,并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隋代开创科举制,唐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私人办学增多,专业教育开始确立。

(4)宋代教育事业兴盛,王安石曾进行教育改革,书院兴起。

(5)明代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八股考试。

(6)清代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文字狱),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

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主要成就

时期

内容

领先状况

商朝

日食、月食纪录

世界上最早

春秋

鲁国关于哈雷彗星的纪录

世界上最早

西汉

《九章算术》部分内容

当时世界最先进

东汉

张衡制造地动仪

比西方早1700多年

华佗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世界上最早

南朝

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

比欧洲早1100多年

隋朝

赵州桥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唐朝

《金刚经》

现存世界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火药

世界上最早

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比欧洲早400年

指南针(北宋用于航海)

世界上最早

沈括创制“十二气历”

比英国早800年

元朝

郭守敬编成《授时令》

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多年

二、思想和宗教

1、宗教

(1)佛教

(2)西汉末年,传入中原。

(3)东汉明帝兴建佛寺,佛教传开。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隋唐统治者重视宗教的作用,唐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三、史学、文学、艺术

1、我国古代著名史学著作

时期

书名

作者

体例

范围

历史价值

春秋

《春秋》

孔子

编年体

以鲁国为主

________________

西汉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

皇帝到汉武帝两三千年的史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传记文学的典范

北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一部杰出的编年史

2、我国古代三大著名石窟

名称

朝代

地点

成就

历史地位

云岗石窟

南北朝

山西大同

两处石窟群里,雕刻有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佛像,周围石壁上刻满浮雕

我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

南北朝

河南洛阳

莫高窟

隋唐

甘肃敦煌

一千多个石窟里绘制了大量彩色壁画,塑造了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

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3、我国古代文学成就

时期

成就

特点

战国

屈原及楚辞《离骚》

想象丰富,感情真挚

隋唐

诗:

李白《早发白帝城》等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诗歌的黄金时代

两宋

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如梦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

元朝

元杂剧(曲):

关汉卿《窦娥冤》

与社会的需求相关

明清

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戏剧:

汤显祖《牡丹亭》

反映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

4、艺术

(1)绘画和雕塑

①秦始皇陵兵马俑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画占主要地位,山水画形成。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③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

④初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

“画圣”,盛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⑤隋唐时期,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塑像)。

⑥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⑦元代最著名画家赵孟 的画被称为“神品”

⑧明朝后期的泼墨画家徐渭,山水画家董其昌。

⑨清初初期,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

清朝中期的“扬州八怪”。

其中,郑板桥及其《兰竹图》最为突出。

(2)书法

①商代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铜器铭文)。

②东晋王羲之(“书圣”)及其代表作《兰亭集序》。

③盛唐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筋柳骨”)。

④“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和元代的赵孟

(3)其它

②唐《霓裳羽衣舞》,唐代舞蹈家公孙大娘善于剑器舞。

难点互动

1、简述我国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1)纸发明与西汉前期。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民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2)隋唐时,我国已有雕版印刷品。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即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战国时,我国制成了能指示方向的“司南”。

后来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开始用于航海。

它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中国落后的原因:

①中国虽然在明朝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一方面使广大农民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使剥削者用钱去买田置地。

束缚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这就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封建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