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22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doc

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2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活性炭净水 C.

煤制煤气 D.

干冰降雨

2.(2分)“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

3.(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uUO B.原子序数为118

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4.(2分)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加入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收集氧气

5.(2分)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  )

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

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6.(2分)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7.(2分)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

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8.(2分)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化学方程式为:

HCO+O2=CO2+H2O

9.(2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10.(2分)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

D.450℃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

11.(6分)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

(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

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12.(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可用  方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写出1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  .

13.(7分)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如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操作a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4)写出副产物KCl的一种用途  .

14.(7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25

25

70

70

试剂

稀氨水

稀醋酸

稀氨水

稀醋酸

出现铁锈所需时间

1天未见锈蚀

5分钟

1天未见锈蚀

1分钟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  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

(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1点即可)

(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  (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  .

15.(8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

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

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

  .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  →  →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  (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  .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16.(6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2017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2分)(2017•安徽)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活性炭净水 C.

煤制煤气 D.

干冰降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活性炭净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煤制煤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降雨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2分)(2017•安徽)“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

【分析】A.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来分析;

B.根据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来分析;

D.根据防止造成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

A.我国稀土金属储量世界第一,但是要合理开发,不开任意开采,浪费资源,故错误;

B.农作物秸秆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所以要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而造成大气污染,故正确;

C.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所以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故正确;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污水的分流处理与利用,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与水的综合利用,故正确.

故选A.

 

3.(2分)(2017•安徽)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uUO B.原子序数为118

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分析】由上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可得的信息为: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种类等.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相关信息: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故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相关信息: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故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相关信息:

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18,故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错误.

故选B.

 

4.(2分)(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加入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收集氧气

【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B、根据加热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方法分析;

D、根据收集气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

A、加热烧杯内液体时,要垫石棉网,而且液体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溅出,故错误;

B、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时,横放试管,用镊子送入试管底部,然后慢慢竖起,故错误;

C、长颈漏斗底部插入液体中,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错误;

D、图示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操作正确.

故选D.

 

5.(2分)(2017•安徽)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小明同学一家人的下列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是(  )

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

B.奶奶不忍浪费,即使食物霉变仍然食用

C.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D.爸爸喜爱运动,大量出汗后常饮用含无机盐的饮料

【分析】A.根据均衡膳食的要求来分析;

B.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霉菌毒素来分析;

C.根据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来分析;

D.根据无机盐的功能来分析.

【解答】解:

A.小明长期偏食“洋快餐”会过多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缺少维生素等营养素,不合理;

B.霉变食物中含有有害的霉菌毒素,危害人体建行,不合理;

C.只吃蔬菜和水果,就不获取人体需要的糖类、蛋白质与油脂等营养素,会影响人体健康,不合理;

D.因为汗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故大量出汗后,应该饮用一些含无机盐的运动原料,合理.

故选D.

 

6.(2分)(2017•安徽)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分析】A、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解答;

B、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C、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分析解答;

D、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分析解答;

【解答】解: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B、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C、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模型中可燃物专指固体是片面的,对气体未予具体说明,故错误;

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故选D

 

7.(2分)(2017•安徽)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

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分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进行解答;

B、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钠属于金属元素,氦属于非金属元素进行解答;

D、根据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解:

A、Na2He中Na为+1价,He为﹣2价,故选项错误;

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

(23×2):

4=23:

2,故选项错误;

C、钠属于金属元素,氦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2分)(2017•安徽)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化学方程式为:

HCO+O2=CO2+H2O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HCHO+O2CO2+H2O.

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甲醛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故正确;

C、甲醛是有机物,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

HCHO+O2CO2+H2O.故错误.

答案:

B

 

9.(2分)(2017•安徽)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微粒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铁丝燃烧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解答;

C、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

D、根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解答.

【解答】解:

A、铁丝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铁丝燃烧是铁丝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铁丝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因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故正确;

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能再分,故正确;

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正确;

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不是大于10mL,说明微粒间有间隔,故错误.

答案:

D

 

10.(2分)(2017•安徽)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如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

D.450℃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

A、在比较物质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2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故C正确;

D、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50℃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故D错误.

故选:

C.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4分)

11.(6分)(2017•安徽)近年我省多地纷纷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回收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某地街头垃圾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铝合金 (写出1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

(2)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 可回收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 耐腐蚀 (写出1点即可).

(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

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没有控制铝和铁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 .

【分析】

(1)根据材料的分类,从中找出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

(2)根据塑料矿泉水瓶可回收解答;

(3)根据铝合金的性质分析;

(4)根据比较金属活泼性常用方法解答.

【解答】解:

(1)金属单质及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外壳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

铝合金;塑料;

(2)塑料是可以回收重新利用的,所以塑料矿泉水瓶应放入可回收筒中;故填:

可回收;

(3)使用铝合金做内筒的优点是强度大、耐腐蚀、不易锈蚀;故填:

耐腐蚀(答案合理即可);

(4)铝和铁与稀盐酸接触面积若不同,是不能进行比较,所以这种方法不能得出谁的活动性更强;故填:

不合理;没有控制铝和铁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

 

12.(6分)(2017•安徽)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制备氢气.

(1)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 .

(2)仪器a的名称是 铁架台 ,实验室可用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方法收集氢气.

(3)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 (写出1点即可,下同),目前氢能源的大量使用仍存在一定困难,你认为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 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2)熟记仪器的名称,根据氢气的密度与水溶性来确定其收集方法;

(3)根据氢气的制取原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烧的产物来考虑氢气能源的优点,再根据现在制取氢气的困难考虑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解答】解:

(1)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

Zn+H2SO4=ZnSO4+H2↑;

(2)a仪器是铁架台,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填:

铁架台;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3)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现在最理想的制取氢气的方法是通过太阳能和催化剂使水分解,所以现在主要困难是找不到合适的催化剂,氢气贮存、运输不安全,这都是导致氢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所以针对氢能源的研究方向是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等;故填:

原料来源广泛或燃烧热值高或产物无污染);高效、经济的制氢方法(或高效、价廉的贮氢材料).

 

13.(7分)(2017•安徽)五氧化二钒(V2O5)是一种工业催化剂,如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KVO3+NH4Cl=NH4VO3↓+KCl .

(2)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分解反应 ,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氮元素 .

(4)写出副产物KCl的一种用途 农业上用作钾肥 .

【分析】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

(4)副产物KCl在农业上可以用作钾肥.

【解答】解:

(1)反应①中,KVO3和NH4Cl反应生成NH4VO3和K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VO3+NH4Cl=NH4VO3↓+KCl.

故填:

KVO3+NH4Cl=NH4VO3↓+KCl.

(2)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故填:

过滤;漏斗.

(3)反应②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属于分解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故填:

分解反应;氮元素.

(4)写出副产物KCl在农业上用作钾肥.

故填:

农业上用作钾肥.

 

14.(7分)(2017•安徽)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

25

25

70

70

试剂

稀氨水

稀醋酸

稀氨水

稀醋酸

出现铁锈所需时间

1天未见锈蚀

5分钟

1天未见锈蚀

1分钟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 (填化学式).

(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 温度 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欲探究试剂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 ①② (填实验序号).

(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酸的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铁生锈越快 (写出1点即可)

(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 氧气的浓度 (写出1点即可),请设计实验方案 取相同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浸泡铁钉,在试管内通入不同的氧气,然后观察铁钉生锈所用的时间 .

【分析】根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结合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

【解答】解: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

(1)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实验②和④可探究温度因素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试探究试管酸碱性对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是①②;

(3)根据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酸的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铁生锈越快;

(4)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除上述因素外,还有氧气的浓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取相同的铁钉放入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浸泡铁钉,在试管内通入不同的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