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23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doc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一、评课的作用

1.评课是教师基本功之一

评课能表现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专业素养方面所具有的水平,通过对他人课堂教学的评价,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科专业方面的能力。

2.评课能促进自身的发展

通过评课可以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提高找到捷径。

如果觉得别人的教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避免了自己在教学中出现同样的偏差。

在评课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学习提高。

3.评课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对授课者来说,别人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宝贵的。

赞扬是鼓励,批评是激励,鼓励和激励同等重要。

赞赏会使你充满信心,批评能使你发奋图强。

对评课者来说,一次友善、真诚、高标准的评课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不管你的评课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都可能会让别人终身受益,说不定你已经成了授课者心中的“偶像”,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老师!

二、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1.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是按教材进行教学,但对教材所提供知识的应用和挖掘是不统一的,教材内容也不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全部,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和教材以外的内容都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学得懂、学得有兴趣。

(2)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要轻重有别,要围绕重点内容,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器材或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3)对概念或规律的讲解正确

教师在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中举出的实例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是物理课的最基本要求,要避免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上随意举例的现象,比喻或与实际的联系都要符合科学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4)实验的选择、操作和分析

实验内容要注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见度,实验数量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师操作正确、规范,需要学生动手的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注意教材中对学生能力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教材中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不同于对知识的要求,不能忽视,而思想方面的教育贯穿于全过程,不要有人为灌输的痕迹。

2.评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的因村施教

每一节课都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本班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比如“自学为主”只适合爱好物理的学生;“合作探究”适合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对新概念、新规律的学习可以采用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要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包括让学生做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创造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

3.评教学素养

(1)课型选择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及时间分配合理

(2)教态自然,语言生动、流畅

(3)板书、板画规范,熟练,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4)课堂气氛和谐,教师应变能力强

4.评教学效果

(1)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

(2)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做练习)

(4)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团结合作精神或批判精神的体现

5.总体评价

(1)对一节课的整体印象(可以概括成简短的几句话)

(2)有创新或特别值得提倡的方法、实验设计等

(3)提高或改进方面的建议,供教师参考

评课没有一定的规则和格式,不同学科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

通过评课表现风格、增进友谊、提高能力,使所有教师都在评课活动中共同成长。

注:

评课要点是评课时可以考虑的一些因素,不必面面俱到,也不需要按要点逐条依次评析。

评课过程中各因素的先后顺序也可以随不同课型或个人习惯而变化。

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所探究的知识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知识范围广泛、难度适中。

精心准备的“水杯乐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动听的“编钟音乐”不但展示出物理学之“美”,而且隐含着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自然界的景物和真实声音将学生引入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之中,不但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且为本节课的“合作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判断哪些声音好听,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师围绕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一重点知识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经历实际探究过程自己得出结论,不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进一步激发起了学习兴趣。

教师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讲述正确,教师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真空实验作演示,操作正确、演示效果好,较好地突破了“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这一难点知识。

教师展示的演示实验、多媒体投影的录像片段和画面都与重点知识紧密联系。

教师设计的学生探究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知识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探究、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了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团结、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注意了教育学生保持学校安静的学习环境,保持社会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全过程中,教学环节紧凑,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探究的时间分配合理,教师教态自然、亲切,普通话流畅,课堂气氛宽松。

教师注意了随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教师的设问、学生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显得和谐、活跃。

教师恰当地、合理地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熟练。

学生学习情绪高,学习效果好。

学生通过对自然界多种声音的比较,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比较细致,能够积极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相互配合、交流过程的热烈讨论以及传声实验中的一声“你好!

”都充分表达了同学之间互助、互爱的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明确表示有一些声音是自己“不喜欢”的,实际上学生已经表示了对净化环境的竭望,物理课使学生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情感。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科学探究课,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猜想、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主要过程;学习了通过实验研究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方面的知识;培养了观察、实验能力和爱国家、爱自然、爱科学、团结和尊重别人的情感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为学习知识而设计的,将实验现象上升到物理理论才能使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更有机地结合。

对实验现象要进行深入地分析,教学中没有突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客观规律,没有解释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为什么会使声音变小?

没有解释敲鼓的时候鼓皮上的小纸团为什么会跳起?

没有回答教师自己提出的敲桌面时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与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没有对两次声音传进人耳必须前后至少间隔0.1秒才能把两次声音分辨开的原因进行解释,而且这个“0.1秒”并不一定是声音“出去、回来”之间的间隔时间(从远处传来的或几个障碍物反射的声音都只有“来”,不需要“出去”)。

教师对听诊器传声的解释也是不恰当的,听诊器管内不是空的,主要是通过管内的空气把声音传进人耳。

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注意逻辑性和科学性,听到鼓声时看到的只是纸团跳起,并没有直接看到鼓膜的振动;要强调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而振动的物体不一定都能发出人能听到的声音,向学生说明在自然界还有大量的振动发出了人听不见的声音(超声和次声);教师提出的闪电后10秒才听到雷声的问题,在学生解答以后教师应该补充说明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光的传播速度很大,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教师在个别问题上对学生的要求过高。

讲述回声形成时,学生猜测是“物体的反射”已经基本正确了,教师并没有解释(初中也没有必要解释)为什么要高大的物体才能产生回声,所以不应该要求学生“说准确一点”或者“再想一想”,应该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将声音的“反射”现象与光的反射作对比,让学生理解回声的来源。

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测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实验方案”难度太大,(教师都不能准确测定),即使学生能够设计出来,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也会造成很大的测量误差,使测量失去实际意义,这种课外作业形同虚设。

建议让学生对前面做过的一些发声实验进行对比,并留下一些问题:

一切振动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吗?

上课开始演示的几个水杯发声时,为什么每一个杯发出的声音都不相同呢?

布置学生在课外自行探究。

这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探究作业不仅可操作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为继续学习声音的特性作准备。

建议加强课堂语言规范化训练,尽量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物理现象。

“什么不能传播声音?

”的提问是不准确的(“什么”已经隐含了某种物质或物体),应该说成在什么条件下声音不能传播?

音叉“接触”乒乓球不要说成“挨到”乒乓球;减少讲述过程中的“好”、“这个”等语气助词;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的文字与屏幕背景对比度太小,使字迹和表格显得不够清晰。

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本节课缺少板书。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