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378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广东省广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2014•广州)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羊毛围巾

B.

塑料包装袋

C.

玻璃杯

D.

木质桌椅

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结合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羊毛围巾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包装袋是用塑料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C、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木质桌椅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2分)(2014•广州)乙醇(C2H5OH)是可再生资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该化学方程式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D.

有机化合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盐是由金属(或铵根)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

解答:

解:

化学方程式中,O2属于单质;CO2和H2O属于氧化物,C2H5OH属于有机化合物;所以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盐;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3.(2分)(2014•广州)Na2SO4、K2SO4等硫酸盐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0

C.

+4

D.

+6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2S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4=0,则x=+6价.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2分)(2014•广州)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

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

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且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解答:

解:

A、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错误;

B、原子、中子、电子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错误;

C、质子与电子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子构成,注重基础,学习中应注意对原子构成的理解和一些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5.(2分)(2014•广州)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达的微粒,与如图表达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

 

A.

B.

C.

D.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解答:

解:

由元素的定义可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在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的是核内质子数,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圆圈内数字相同的.

题干中出示的为氧元素,而A为碳元素、B为氧元素、C为氟元素、D为氖元素.

故选:

B.

点评:

在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相同的是属于同种元素,圆圈内数字与核外电子数相等的是原子,圆圈内数字大于核外电子数的属于阳离子,圆圈内数字小于核外电子数的属于阴离子.

 

6.(2分)(2014•广州)下列关于亚硫酸(H2S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2S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

1个H2SO3分子中含1个SO2分子

 

C.

H2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g

 

D.

H2SO3的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的化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亚硫酸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H2SO3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B、H2SO3分子中不含SO2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H2SO3的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2分)(2014•广州)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

 

B.

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

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

 

D.

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2分)(2014•广州)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反应①:

2H2O22H2O+O2↑

反应②:

2KMnO4K2MnO4+MnO2+O2↑

 

A.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

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

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

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

解:

A、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氧气生成,故A正确;

B、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故B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是否放热,故C错误;

D、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2分)(2014•广州)水是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

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

1

 

D.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间间隔增大

考点:

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C、根据水电解知识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解答:

解:

A、加热、蒸馏可使硬水软化,过滤时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使硬水软化,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使海水淡化,故B错误;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体积比为2:

1,故C错误;

D、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水的知识,难度不大.

 

10.(2分)(2014•广州)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

 

B.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C.

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D.

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考点: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合金的定义分析;

B、根据性质决定用途考虑,做导线需要具有导电性;

C、根据铝具有自我保护作用分析;

D、根据锈蚀后的铁除锈后仍有价值分析.

解答:

解:

A、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故A正确;

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做电线,故B正确;

C、铝具有自我保护作用,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C正确;

D、锈蚀后的铁除锈后仍有回收价值,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分)(2014•广州)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马铃薯

B.

鲫鱼

C.

花生油

D.

西瓜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马铃薯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种类判断.

B、根据鱼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种类判断.

C、根据花生油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种类判断.

D、根据西瓜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种类判断.

解答:

解:

A、马铃薯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所以错误.

B、鱼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所以正确.

C、花生油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油脂,所以错误.

D、西瓜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故化学上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

 

12.(2分)(2014•广州)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

 

A.

B.

C.

D.

考点: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块状固体的取放方法考虑;

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根据砝码的取用方法考虑.

解答:

解:

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液体溅出伤人,故正确;

B、向试管内放入块状固体的方法是:

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故B错;

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D、砝码的取用要用镊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3.(2分)(2014•广州)用置换反应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下列各组药品能达到目的是(  )

 

A.

Ag、FeSO4、CuSO4

B.

Fe、Cu、H2SO4

C.

Fe、Cu、ZnSO4

D.

Fe、Cu、KOH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据此解答.

解答:

解:

A、将银加入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铜位于铁和铜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A不能达到目的;

B、将铁、铜加入硫酸溶液中,铁反应有气泡冒出,铜不反应,无现象,说明铜位于氢的后面,铁位于氢的前面;能证明铁和铝的活动性强弱,故B能达到目的;

C、将铁和铜加入硫酸锌溶液中,均没有现象,说明铜、铁位于锌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不能达到目的;

D、将铁和铜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均没有现象,也不能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4.(2分)(2014•广州)将50g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9.8%

B.

10.2%

C.

10.8%

D.

19.6%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结合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

将50g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8%.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00%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分)(2014•广州)某温度时,将2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溶质):

m(溶剂)=20:

120

B.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

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

降温后,有固体析出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KNO3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判断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

B、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C、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D、据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解答:

解:

A、根据已知条件,判断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是:

m(溶质):

m(溶剂)=20:

100,故A错误;

B、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B错误;

C、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升温后,KNO3溶解度增大,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没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据KNO3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某温度时,将2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降温后,溶解度减小,故有固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增减的判断,关键是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单一,较为简单.

 

16.(2分)(2014•广州)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可能是(  )

 

A.

5

B.

9

C.

12

D.

13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酸碱的基本性质和中和反应进行分析,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都为无色.

解答:

解:

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中性,pH≤7.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指示剂的变色情况,碱溶液能使酚酞变成红色,能与酸进行中和而使溶液呈中性.

 

17.(2分)(2014•广州)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

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

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

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专题: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会生成白色沉淀解答;

B.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既不变色,也不生成气体,也不生成沉淀;

C.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会放出大量热;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答:

解:

A.根据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会生成白色沉淀解答;故不符合;

B.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既不变色,也不生成气体,也不生成沉淀;故符合;

C.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会放出大量热;故不符合;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不符合;

答案: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分)(2014•广州)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

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故对;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均匀连续的放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不能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故错误;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用玻璃片将瓶盖好后,移出水面正放在桌子上,故错;

D、氧气收集完毕,如果先将酒精灯熄灭,则试管内压强变小,水会沿导管倒流进试管,故错.

答案: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2分)(2014•广州)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B.

用盐酸验证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已变质

 

C.

用盐酸除去石灰水中的少量CaCO3

 

D.

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B、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因此检验是否变质即检验是否存在碳酸钠.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两种气体中,燃烧的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根据有无气泡产生可以判断是否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C、石灰水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少量铁锈,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20.(2分)(2014•广州)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NaCl反应

B

50℃时,将17g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7g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D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是CH4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B、据溶解度的概念可解此题;

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可以证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进行解答;

D、据氢气、甲烷等燃烧生成水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因此该实验产生的现象为:

瓶子变瘪,但不能得出结论:

CO2能与NaCl反应;

B、据溶解度的概念,和已知条件:

50℃时,将17g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故结论错误;

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可以证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C结论正确;

D、据实验现象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气体燃烧生成了水,燃烧生成水的气体有很多,如甲烷、氢气等,故根据现象不能得出结论.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性质探究、固体的溶解度、燃烧的条件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

21.(5分)(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