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180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原卷版

2019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a40 S32 C135.5 Fe56 Co59 Cu 64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注意:

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愿意。

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做好垃圾分类,为绿色发展做贡献。

下列可回收垃圾主要成分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旧报纸B.塑料瓶C.铝制易拉罐D.玻璃瓶

2.“食在广州”, 下列广州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增城迟菜心B.从化荔枝C.沙湾姜撞奶D.沙河粉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D.用于飞艇的He

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变成CO2气体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海水晒盐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

5.下列实验操  正确的是

A.

将蒸发皿直接加热

B.

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平放在桌面上

C.

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D

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过滤

6.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反应后

A.反应物是两种单质

B.反应物有剩余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该反应生成了多种产物

7.下列物质的使用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用明矾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用碱液清洗水垢

C.用生石灰和水作为“自热米饭”的热源D.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8.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

2KO2+2H2O===2KOH+X+O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H2O2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

性质

用途

A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

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

B

钨的导电性好

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CO2水溶液显酸性

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A.AB.BC.CD.D

10.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

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B.性质:

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

C.用途:

可用于生产金属钠D.生产:

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

11.中国古代诗句中蕴含有很多化学原理,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诗句

解释

A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宝锷”的成分为合金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金的密度比沙大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煅烧生石灰得到熟石灰

 

A.AB.BC.CD.D

12.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13.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实验说明25℃时该物质

溶解度是20g

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

14.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

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

38:

2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

16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15.煤和燃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婴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A.SO2、NO2B.CO、CO2C.烟尘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

16.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A.向氧化铁粉末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向和硫酸中滴入稀氢氧化钾溶液

C.将硫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D.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入氯化钡溶液

17.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

C.M为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阴离子

18.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P2O5B.面粉C.镁粉D.CH4

1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Zn粉(Fe):

用ZnCl2溶液浸泡,过滤

B.碳粉(MnO2):

滴入H2O2溶液,过滤

C.NaCl溶液(Na2SO4):

加入适量MgCl2溶液过滤

D.CO2 (H2O):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20.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在电解器的玻璃管中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两极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体积比是1:

2

水是化合物,可分解

C

 高温条件下,将CO通入Fe2O3粉末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可利用CO的还原性来炼铁

D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一瓶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

木条不复燃

O2能支持燃烧

 

A.AB.BC.CD.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地球大气中存在氧气(O2) 和臭氧(O3)两种含氧元素的单质,其中臭氧氧主要存在于15000-30000米的高空,能减弱高能量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辐射。

(1) O3表示一个_____________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2)高空中可发生转化:

 

, 该变化属于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HCl气体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

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HCl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_______________(水分子不用画出)。

2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

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

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9 年是国际元素周期表年。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公布元素周期表时,就预言了当时还未发现的相对原子质最约为68的元素的存在,且性质与铝相似,称为“类铝”。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类铝”元素镓的相关信息,请同答下列问题:

(1)镓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

(2)金属镓与稀硫酸反应,产物中Ga的化合价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纯氧化镓广泛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其一种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I:

向含有硫酸

硫酸镓溶液中通入氨气(NH3),冷却,生成Ga(NH4)(SO4)2固体。

步骤II:

在一定条件下灼烧Ga(NH4)(SO4)2固体,制得高纯氧化镓。

①Ga(NH4)(SO4)2中含有的带电的原子团(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步骤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

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2O3)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利用富钇稀土(含Y2O3约70%,含Fe2O3、CuO、SiO2 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种工艺如下:

(1)氧化钇(Y2O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pH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小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50表示颗粒直径):

实验编号

沉淀反应温度/℃

60

80

85

93

93

93

料液浓度Kg/L

30

30

30

30

40

40

灼烧温度/℃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400

氧化钇D50/um

6.00

21.65

35.99

38

56

35.99

61.54

分析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得氧化钇D50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填实验编号)。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

26.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

先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 Ca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水至 A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

添加块状CaCO3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______________,再放入固体。

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________  (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8.实验室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和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进行有关实验。

下表是20℃时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Ca(OH)2

NaOH

CaCO3

Ca(HCO3)2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0.16

109

0.0065

16.6

21.8

9.6

(1)配制溶液。

其中配制10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基本步骤是:

称取氢氧化钠固体—量取水—溶解—装瓶贴标签。

①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g。

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_______画出水的液面。

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性质探究实验,20℃时,根据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先生成CaCO3,再转化为Ca(HCO3)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10%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CO2直至过量,先生成Na2CO3,再转化为NaHCO3,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理论上吸收4.4gCO2,需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___g,或需10%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少为__________g。

(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

29.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经查阅资料,钻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SO4

Co(NO3)2

CoCO3

在水中溶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灰绿色固体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限选试剂:

CoCl2溶液、(NH4)2CO3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

可溶性盐反应 

CoCl2 溶液中含Cl-,

AgCl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___

(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_____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________

(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_____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