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41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docx

201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2014•深圳)下列书写符合要求的是(  )

 A.氧离子:

O﹣2B.2个氢原子:

H2

 C.氢氧化镁的化学式:

Mg(OH)2D.铁离子:

Fe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解答:

解:

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氧离子的离子符号为O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

Mg(OH)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铁离子的离子符号为Fe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分)(2014•深圳)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77

 B.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0g

 C.铱元素的质子数是115

 D.铱元素不是金属元素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7,表示原子序数为7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7,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7,表示原子序数为7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铱元素的质子数是77,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元素的名称是铱,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3分)(2014•深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H<7的雨水叫酸雨

 B.PH越小,酸性越弱

 C.证明溶液里面含有Cl﹣,只需要加入AgNO3溶液

 D.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

专题:

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

A、根据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判断;

B、根据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判断;

C、根据碳酸根离子等也能与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判断;

D、根据酚酞遇碱变红判断;

解答:

解: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故A错误;

B、pH<7的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故B错误;

C、与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不只Cl﹣,还有碳酸根离子等.所以检验Cl﹣时,通常先加稀硝酸酸化,以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性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只有在平时实验操作中认真操作,才能解答好本题.检验物质时,要利用其特性,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难度不大.

 

4.(3分)(2014•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检测酒驾的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厨房发生燃气泄漏应马上开灯检查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化学与生活;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

A、根据溶液的概念(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分析作答.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K2Cr2O7进行解答本题.

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气的可燃性分析.

解答:

解:

A、均一、稳定的液体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说法错误.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重铬酸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2x+(﹣2)×7=0,解答x=+6,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

D、燃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涵盖了溶液、化合价、燃烧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5.(3分)(2014•深圳)下列用途正确的是(  )

 A.生石灰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B.混合施用硫酸铵和草木灰(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可增强肥效

 C.氧气可做火箭燃料

 D.含磷衣粉粉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磷元素,提倡大量使用

考点: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氧气的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做干燥剂解答;

B、根据铵盐和碱性物质混用能减低肥效解答;

C、根据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解答;

D、根据含磷洗衣粉的危害考虑.

解答:

解:

A、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以做干燥剂,故正确;

B、铵盐和碱性物质混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能减低肥效,混合施用硫酸铵和草木灰(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可减低肥效,故错误;

C、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是助燃剂,不是燃料,故错误;

D、含磷洗衣粉能使水富营养化,形成赤潮和水华现象,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污染,不提倡大量使用,故错误.

答案: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干燥剂需要具有吸水性或能与水反应、常见的干燥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3分)(2014•深圳)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H2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反应结束后先停止通入H2

 B.稀释浓硫酸实验中,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固体药物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D.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置于烧杯中央

考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托盘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若称量药品时,一定要放在纸上或玻璃器皿上;

D.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

解:

A.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结束,应先撤去氢气后,再停止加热,以防止生成的铜在加热条件下再次被氧化,故错误;

B.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溅出,故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若称量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一定要放在玻璃器皿上,例如氢氧化钠,其他药品放在纸上称量,故错误;

D.过滤时,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上,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药品的称量、过滤操作,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7.(3分)(2014•深圳)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溶液稀释时加水质量溶质质量的变化

 B.

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

向NaOH溶液中加水时,溶液PH的变化

 D.

用AB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A中加入了二氧化锰

考点: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

A.溶液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稀释是增加溶剂的质量,与溶质的质量无关.

B.根据溶解度交点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碱溶液稀释时酸碱性的变化来分析;

D.根据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加水稀释,溶剂质量增加,对溶质质量没有影响,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故正确;

B.该交点的意义是,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故错误;

C.碱加水稀释,仍然显碱性,不会显酸性,pH不会小于7,故错误;

D.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增加氧气的质量,应该生成氧气质量相同,故正确.

故选BC.

点评: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8.(3分)(2014•深圳)蛋糕是青少年爱吃的食物,已知蛋糕中的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化学式为C18H3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式脂肪酸不是有机物

 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反式脂肪酸由54个原子构成

 D.反式脂肪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9:

1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判断.

B、根据C18H34O2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判断.

C、根据C18H34O2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反式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18H34O2是由C18H34O2分子构成的,1个C18H34O2分子是由54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式脂肪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8):

(16×2)≠9: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3分)(2014•深圳)已知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

2

 C.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依据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含有多种元素,因此从图示分析,该反应是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特点,不属于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中的任何一中反应类型.

解答:

解:

A、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此说法错误.

B、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故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1;1,此说法错误.

C、图示中反应物有两种,一种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另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错误;

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种类改变,故此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

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10.(3分)(2014•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区别NaOH、Na2CO3两种固体

 B.除去NaCl中的Ca2+和SO42﹣,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再加入过量的BaCl2

 C.用稀硫酸除去Ca(OH)2中的CaCO3

 D.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

解:

A、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温度升高;碳酸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用水可以区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NaCl中的Ca2+和SO4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钙离子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再加入过量的BaCl2,过量的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即引入了钡离子),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和Ca(OH)2均能与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A.

点评:

物质的鉴别、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

11.(2014•深圳)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B、E是红色固体,F为白色沉淀,H为红褐色沉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化学式:

A CO ,H Fe(OH)3 ,X CuSO4 ;

(2)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3)写出反应④的方程式:

 Fe2O3+3H2SO4═Fe2(SO4)3+3H2O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沉淀;由D是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F为白色沉淀,所以D是二氧化碳;B、E是红色固体,气体A能与红色固体B反应生成C和气体D﹣二氧化碳,C能够和X溶液反应产生红色固体E,红色固体有铜和氧化铁,因此A可以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生成的D是二氧化碳,则F是碳酸钙;而铁和铜盐,如硫酸铜可以反应产生铜;根据“H为红褐色”,则推测H为氢氧化铁,据此分析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解:

据A~H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D是无色气体,沉淀;由D是气体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F为白色沉淀,所以D是二氧化碳;B、E是红色固体,气体A能与红色固体B反应生成C和气体D﹣二氧化碳,C能够和X溶液反应产生红色固体E,红色固体有铜和氧化铁,因此A可以是一氧化碳,B是氧化铁,生成的D是二氧化碳,则F是碳酸钙;而铁和铜盐,如硫酸铜可以反应产生铜;根据“H为红褐色”,则推测H为氢氧化铁,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因此:

(1)根据分析,可知A、H、X的化学式:

CO,Fe(OH)3,CuSO4;

(2)反应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④是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CO,Fe(OH)3,CuSO4;

(2)CO2+Ca(OH)2═CaCO3↓+H2O;

(3)Fe2O3+3H2SO4═Fe2(SO4)3+3H2O;复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结合框图和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12.(2014•深圳)如图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的名称:

① 分液漏斗 ,② 集气瓶 

(2)组装装置完毕,装药前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实验中观察到水槽中气泡 连续均匀冒出 (刚一冒出或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3)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污染性的气体,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来制取,则进行该反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收集二氧化硫选用的是D装置,因此可知二氧化硫的密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空气的密度,F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足量的,原因是 SO2+2NaOH═Na2SO3+H2O (用方程式表示)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实验装置组装后首先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且同时生成硫酸钠和水,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根据F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

(1)①是分液漏斗,②是集气瓶;

(2)组装装置完毕,装药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为:

2KMnO4K2MnO4+MnO2+O2↑;

(3)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F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集气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续均匀冒出;2KMnO4K2MnO4+MnO2+O2↑;

(3)B,大于,SO2+2NaOH═Na2SO3+H2O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3.(2014•深圳)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测定黄铜中铜的含量时,取黄铜样品4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39.6g,请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0.4g ;

(2)产于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是 19.6g ;

(3)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黄铜的成分铜和锌的性质可知,加入稀硫酸时,只有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氢气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铜的质量和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200g+40g﹣239.6g=0.4g;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982

xy0.4g

==

x=13g

y=19.6g

参与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19.6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7.5%.

故答案为:

(1)0.4g;

(2)19.6g;

(3)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氢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