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50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岳阳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

2013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13•岳阳)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0cm

B.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考点:

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3718684

专题:

[来源:

Z|xx|k.Com]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算,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

解:

A、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260c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5m/s,10m/s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42℃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物理量是数据有助于解该类习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2.(3分)(2013•岳阳)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

 

A.

橡皮

B.

塑料尺

C.

木片

D.

铜线

考点:

导体.3718684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间的物体是半导体.

解答:

解:

橡皮、塑料尺、木片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铜线容易导电是导体;

故选D.

点评:

知道导体的概念,熟悉常用的导体即可正确解题.

 

3.(3分)(2013•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3718684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③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

④噪音会影响人的工作或休息,长时间生活在强噪音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解答: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此选项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此选项错误;

D、长期在强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响度与音调的区别、噪声的危害等知识,是一道声学知识的综合题.

 

4.(3分)(2013•岳阳)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

这列火车的机车

B.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

关着的车门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3718684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

解:

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5.(3分)(2013•岳阳)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

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

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

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考点:

密度的计算;天平的使用;密度及其特性.3718684

专题:

应用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

(1)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做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4)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解答:

解: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不正确;

B、此固体的密度ρ===7.9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故C不正确;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实验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6.(3分)(2013•岳阳)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  )

 

A.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B.

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C.

铝的比热容比水小,铝的吸热能力比水强

 

D.

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

考点:

分子的运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燃料的热值.3718684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A、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做功u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C、物质的比热容越大,物质的吸热能力越强;

D、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燃烧值.

解答:

解:

A、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

B、烧水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错误;

C、铝的比热容比水小,铝的吸热能力比水弱,故C错误;

D、燃烧值由燃料本身决定,与是否充分燃烧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基础题,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7.(3分)(2013•岳阳)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靠近高压带电体

 

B.

家用电器起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

 

C.

家庭电路中,控制灯泡的开关装在零线上

 

D.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三脚插头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3718684

专题:

应用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

(3)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

(4)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解答:

解:

A、对于高压带电体,我们不仅不能接触,也不能靠近,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家用电器起火时,先切断电源,后灭火,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在了零线上时,更换灯泡时易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三孔插痤,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漏电后,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原则.遇到有人发生触电事故,千万不要直接用手去拉触电人,要首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8.(3分)(2013•岳阳)与所示实物图相对应的电路图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3718684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根据电流流向法先判断出两个灯泡的连接方式,再看开关的位置后,即可得出哪个图是正确的.

解答:

解: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经过两个灯泡、开关回到负极;故A电路图与实物连接对应.

故选A.

点评:

会判断出串并联电路,会根据实物图判断正确的电路图,注意电流从正极流出,最后回到负极.

 

9.(3分)(2013•岳阳)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

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

漫反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718684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③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

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当U<f时,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涉及到光的漫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10.(3分)(2013•岳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石油、太阳能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

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C.

卫星与地面站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手机周围没有磁场,不会带来电磁污染

考点:

能源的分类;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波的传播.3718684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信息的传递;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A、能够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或能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源源不断从自然界获得或不能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B、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C、卫星与地面间的通信利用的是电磁波.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手机可以产生电磁场,会产生电磁污染.

解答:

解:

A、煤、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永动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或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故B错误;

C、卫星与地面站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手机可以产生电磁场,会产生电磁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利用电磁波与地面间传递信息.

 

11.(3分)(2013•岳阳)如图,在“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的实验中(  )

 

A.

小车在斜面上所受的重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

 

B.

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重力势能增加

 

C.

小车滑到水平面上,由于惯性,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

 

D.

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远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重力的方向.3718684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重力方向永远竖直向下;

(2)重力势能跟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近.

解答:

解:

A、小车在斜面上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

B、下滑过程中,小车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故B错误;

C、小车滑到水平面上,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正确;

D、在同样条件下,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越大,小车前进得越近,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重力的方向、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惯性、力的作用效果等,中考常见题型,基础性题目.

 

12.(3分)(2013•岳阳)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  )

 

A.

滑动电阻器阻值变大

B.

灯泡亮度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小

D.

电压表示数变小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串联;电功率的计算.3718684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确定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求出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判断灯泡亮暗的变化.

解答:

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故A不正确;

∵I=,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故C不正确;

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D不正确;

∵P=UI,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灯泡亮度变大,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知道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和分析好滑片移动时对电路的影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3.(4分)(2013•岳阳)干电池是持续供电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 电 能.如图实验装置中,要改变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 电流 方向来实现.

考点: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能量的相互转化.3718684

专题:

应用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

①干电池属于化学电池,里面存有化学能,对外供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决定因素为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者只能改变一个,两个同时改变则导体的受力方向不变.

解答:

解:

①干电池在对外供电时把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如上图,要改变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场方向来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

电,电流.

点评:

①本题考查了电源供电时能量的转化,是一道基础题,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②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的决定因素为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要想改变导体的受力方向,两者只能改变其中一个.

 

14.(4分)(2013•岳阳)如图,自制潜艇模型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将 增大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当模型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为0.2N时,它受到的浮力浮力为 0.2 N.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3718684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

分析:

下沉过程中,潜艇的所处的深度越来越大,根据公式P=ρgh可知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解答:

解:

因为潜艇模型下沉过程中,所处的深度越来越大,由p=ρgh可知,潜艇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大;

因为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所以当模型排开的水所受到的重力为0.2N时,浮力等于0.2N.

故答案为:

增大;0.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由题得出深度和排开水的重力是本题的关键.

 

15.(4分)(2013•岳阳)如图,用一个动滑轮组把重90N的沙袋从地面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绳端向上移动的距离是 18 m,若所用的拉力是60N,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75% .

[来源:

学&科&网Z&X&X&K]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功的计算.3718684

专题:

应用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①从题可知,使用的是动滑轮,则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又知道沙袋上升的高度,可利用公式S=2h计算出拉力移动的距离,即绳端向上移动的距离.

②知道沙袋的重力和沙袋上升的高度,可利用公式W有用=Gh计算出拉力提升沙袋所做的有用功;又知道拉力的大小和拉力移动的距离,可利用公式W总=Fs计算出拉力对沙袋做的总功;最后利用公式η=×100%计算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答:

解:

①∵使用的是动滑轮,则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而h=9m,

∴绳端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S=2h=2×9m=18m,

②∵G=90N,h=9m,

∴拉力提升沙袋所做的有用功为:

W有用=Gh=90N×9m=810J,

又∵s=18m,F=60N,[来源:

学科网ZXXK]

∴拉力做的总功为:

W总=Fs=60N×18m=1080J.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η=×100%=×100%=75%.

故答案为:

18,75%.

点评:

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本题的关键是n的确定(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从而求出拉力F移动的距离s=2h.

 

16.(4分)(2013•岳阳)如图所示是A、B两定值电阻的U﹣I图象,由图象中信息可知;通过A导体的电流为0.2A时,A导体两端电压为 4 V;若将A、B两电阻并联接在4V电源的两端,则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为 0.6 A.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3718684

专题:

应用题;电流和电路;图像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图象读出通过A导体的电流为0.2A时导体两端电压;

(2)A、B两电阻并联时,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对于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

解答:

解:

(1)由图象可知,通过A导体的电流为0.2A时,A导体两端电压为4V;

(2)将A、B两电阻并联接在4V电源的两端时,UA=UB=4V,

由图象可知.IA=0.2A,IB=0.4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

I=IA+IB=0.2A+0.4A=0.6A.

故答案为:

4;0.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对应值,是一道基础题目.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在答题卡上用铅笔作图,确定后用黑笔填黑.)

17.(3分)(2013•岳阳)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3718684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

解:

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

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

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体的像.

 

18.(3分)(2013•岳阳)标出图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小磁针的N极和磁感线的方向.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安培定则.3718684

专题:

作图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

利用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向,根据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的NS极;然后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性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确定小磁针的N、S极;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N极流出回到S极,由此可以确定磁感线的方向.

解答:

解:

由图可知,电流由左端流入,右端流出,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沿电流方向,则大拇指向右,即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

当小磁针静止时,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相互靠近的一定是异名磁极,因此可以确定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

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磁感线的方向是向左的.答案如图所示:

点评:

此题考查了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安培定则、磁感线的方向等几个知识点.小磁针的N、S极是由螺线管的N、S极来确定的,因此确定螺线管的N、S极是解决此题的突破口.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9.(6分)(2013•岳阳)为了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

(1)实验中宜选用 碎冰 (选填“较大的冰块”或“碎冰”).

(2)根据熔化图象,可以判断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冰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3718684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为使固态物质能够均匀受热,最好将固态物质弄碎;

(2)根据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进行判断,通过图象判断出冰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

解答:

解:

(1)碎冰比较大的冰块受热更均匀,所以应选择碎冰实验;

(2)由图象知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冰是晶体.

故答案为:

(1)碎冰;

(2)晶体;不变.

点评:

此题是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为使冰能够均匀受热,应选用碎冰,同时考查了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20.(8分)(2013•岳阳)如图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装置.

长木板不同表面[来源:

Z&xx&k.Com]

木块不同侧面

弹簧测力计示数

一个木板

两个木板重叠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1)根据小明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上)可知,他是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于接触面积的压力、接触面积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的关系.

(2)在实验中小明缓缓地 匀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拉动木块,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只填序号).

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3)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可知该次实验摩擦力大小为 2.4 N.

考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3718684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要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表格所控制的变量进行分析答题.

(2)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让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实验数据.

(3)由图示弹簧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根据指针位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

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控制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面积大小、物体间压力大小等因素,因此实验探究的是: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于接触面积的压力、接触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在实验中小明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环节,故C正确.

(3)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是0.2N,示数为2.4N.

故答案为:

(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匀速;C;(3)2.4.

点评:

本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找出实验所探究的问题;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读数时,要先确定其分度值,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21.(10分)(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