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50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黄冈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去年,杨绛先生走完了她一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安然辞世。

她丰厚的文学遗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这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6.九

(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首场比赛,队员们顿时垂头丧气。

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员,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7.“写文章要力争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要尽可能用最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这可用清代郑板桥的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领异标新二月花”进行概括。

8.2012年11月,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的战略命题时,引用了三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___”和“长风破浪会有时”来形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寒噤(jìn)箱箧(qiè)藩篱(pān)惟妙惟肖(xiào)

B.诘责(jié)锃亮(zèng)稽首(qǐ)颔首低眉(hàn)

C.妖娆(ráo)佝偻(lóu)恣睢(zī)拈轻怕重(niān)

D.阔绰(chuò)荫庇(yìn)恻隐(chè)吹毛求疵(cī)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

《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

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1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

B.“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吃了三碗”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诸位短语、动宾短语。

C.“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

1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

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B.⑤③④②⑥①C.③⑥①④⑤②D.①④③②⑥⑤

15.语文实践活动(4分)

(1)在天堂寨旅游风景区登山路上,一位大爷看到右面的警示牌,笑呵呵地说:

“这里还有人表演杂技啊,我们快去看看。

”如果你听到了这位大爷的话,请告诉他警示牌所表达的内容,并对他做出些提醒。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年黄冈市中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如下: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

37.80%

语言表达

语汇句子,表达技巧

38.95%

层次结构

整体布局,过渡衔接

17.35%

其它

书写、标点运用等

5.90%

看了上述结果,如果要你对即将步入2017年中考考场的黄冈考生提出一点最重要的建议,你会说些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则说明文,完成16—17题。

(4分)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

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

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

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

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

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

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

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

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

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

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

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

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

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⑪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

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6.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二)阅读下则议论文,完成第18—20题。

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

   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

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

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

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甲】。

三要苦思考。

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

末了,还要苦修改,【乙】。

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

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8.下面两句话是从文中【甲】、【乙】两处摘出来的,如果要归还原处,【甲】处应填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

(2分)

A.抱着"新诗千改姑心安"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

B.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9.文章第⑥段在论证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教诲,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21—25题。

(14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①,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

“敢笞我!

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

“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

“此真好御史矣!

”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④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用事:

掌权。

②九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

③削其籍:

革去他的官职。

④筇屐:

筇,竹杖。

屐,登山用的鞋。

2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

知道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

辈(同类)C.人避之,莫敢诘诘:

质问(责问)D.先生文章名一时名:

名气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因以为号焉故自号曰醉翁也

B.或置酒而招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C.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假他事削其籍以归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

(划两处)(2分)

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2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每题2分)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

(可用原文语句填空,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甲文中第二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赞语呼应了第一段中“_________________”和“忘怀得失”两句,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士性格。

(2)乙文中人们称赞谢御史“此真好御史矣”,是有感于谢御史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谢御史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3)两文都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的兴趣爱好,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四、深层阅读理解(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26—28题。

(8分)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

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

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

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7.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9——32题。

(14分)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

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身份显赫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

李暖暖的爸爸说:

“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

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半年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

李暖暖的妈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

没办法,我就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

那里全是土路,又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

而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

得知我找李暖暖,他二话没说就把我连人带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

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镇。

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走到那条街的尽头,转个弯,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

“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许多孩子跑出来。

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进一间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

她抬起头来看我。

那个瞬间,我看清了女孩的面容。

我心疼了。

我的堂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她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

“李大强!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

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然,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

等李暖暖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时,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上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

李暖暖说,他们是班上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

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

我说再要两个菜,却被她制止了,她小声说:

“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也不想让他们为此过早地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到了她的宿舍。

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

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吧。

”她摇头,很坚决地说:

“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

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后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

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

还有那些孩子,都是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

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

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起,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

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着拿鸡蛋给她。

她以为鸡蛋都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第二次给她鸡蛋,而男孩的奶奶找到了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

这时她才知道了真相:

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个男孩叫路生,早早就没了父母,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

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瞬间唤醒了。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

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车站。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

“越多越好,没钱给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

”然后,依旧怨怨地说:

“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

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过着她现在的生活。

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生活的地方,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

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笑,说:

“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摘自《中外文摘》, 有删改)

29.阅读全文,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第一段单句成行,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设置了很好的悬念,也为主人公后来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调。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了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关怀体贴,也清晰地反映了她对社会上的极度贫富不均怀有深深的怨愤。

C.文章后面李暖暖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其实她并不是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