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63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必修三册)[人民版].doc

园地原创严禁转载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方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

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

2.“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D.八股取士

3.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

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削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4.图1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

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

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图1

5.有学者认为:

“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

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解放战争

6.1919年,梁漱溟指出:

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各项表述中与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展开爱国运动

7.“忽然遭世变,两别泣不休,相相人已远,海角天涯梦,结发夫妻尤似梦,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战祸何时终?

”这首诗最可能出自

A.抗战老兵B.台湾老兵C.老红军D.老知青

8.某文件明确规定: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份文件应该是

A.中共“一大”纲领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9.诗人胡风曾说“时间开始了”,这句话一度被誉为“开国之绝唱”。

这里的“开始”的含义是

A.渡江战役,攻克南京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中华民族实现独立,人民当家作主D.党的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10.恐怖主义是现代世界的毒瘤,为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和平,中国参加了

A.七十七国集团 B.上海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11.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把他亲自组建的外交队伍比喻为“文装解放军”。

当时

A.外交工作主要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外交官们享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切待遇

C.外交部的职能是为解放军提供外交情报

D.解放军在前线清剿敌对残余,外交部在后方发号施令

12.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制度弊端的是

A.雅典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奴隶却无权参与民主制度

B.任何一个公民,只要有所作为,就会被推选担任公职

C.现场的演说,都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

D.凡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大多数人的决议……总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

13.恩格斯曾多次论述道:

“美国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且在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

”下列表述中,与恩格斯所述的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1787年宪法确立共和体制B.政府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D.种族问题严重

14.《共产党宣言》指出:

“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C.新教代替天主教 D.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

15.《美国国务院1999年人权报告·导言》称:

“当前正在出现许多由公私双方行为者共同编织而成的跨国人权网,这是一种未受人们注意的第三种全球化。

”美国之所以这样解释全球化,其目的是

A.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步B.通过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

C.阻止世界多极化趋势D.压制别国经济的发展

16.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

这一

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17.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以下

是关于这两次探索共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B.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都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18.“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19.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主

要表现在

①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

③保障了中国的经济安全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英国史家霍布斯邦说:

“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

”又说:

“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条全球性的可行之路。

”依据这样的陈述,下列最恰当的解释是

A.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B.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本身的强大

C.资本主义得以挑战社会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D.社会主义得以挑战资本主义,最大的力量来自于对手的弱点

21.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

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

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

”据此判断,皮

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22.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

看重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23.图2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

下列标题中最适合

于这份海报的是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

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图2

24.图3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

对此画的评论较

为合理的是

图3

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第Ⅱ卷(综合题 共52分)

二、本卷共3道大题,第25题12分,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共计52分。

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

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

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材料二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们普遍叫好,认为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学而优则仕”。

——以上均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社会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科全书派的主张体现了怎么样的时代精神?

根据所学知识,从选官标准和推行的年代两方面比较中国古代“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的不同。

(8分)

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社会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有甲、乙、丙三位学者开出了三种“药方”:

甲:

每一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依照他自己认为最好的途径发展。

个人在经济上获得的利益,整个社会必将同受其利。

所以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乙:

民族国家是一个有机的组织,个人仅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个人的经济活动,应以民族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前提。

应该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丙:

社会劳资对立与贫富不均的现象严重,应该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如土地、矿产、机器、交通工具等,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而由社会集体控制。

(1)根据材料分析,这三种“药方”分别代表哪三种社会学说?

(3分)

(2)这三种学说分别被哪个国家率先采用?

在该国实施的最主要利、弊分别是什么?

(9分)

(3)中国近代的一位政治家对以上三种学说进行了调和,开出了救亡图存的“药方”。

这位政治家是谁?

他开出的“药方”是什么?

运用之后的结果如何?

(5分)

(4)世界上是否有制度建设的“万灵丹”?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

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

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

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

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

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力地位。

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扩散到全国。

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它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以15-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论证这一观点(3例)。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

其理由是什么?

(6分)

(3)如何看待“外部海上国家……施加影响”给中国带来的“益处”?

(4分)

(4)结合材料,分析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

(2分)

试场号班级 姓名准考证号

⊙┄┄┄┄┄┄┄┄┄┄密┄┄┄封┄┄┄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第一学期联合体期中考试

座位号

高三历史答题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合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综合题(共3题。

25题12分,26题20分,27题20分,合计52分。

25.(12分)

(1)(4分)

(2)(8分)

26.(20分)

(1)(3分)

(2)(9分)

(3)(5分)

(4)(3分)

27.(20分)

(1)(8分)

(2)(6分)

(3)(4分)

(4)(2分)

第一学期联合体期中考试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A

A

B

A

B

C

C

B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B

A

B

C

D

D

A

D

B

B

二、综合题(本卷共3道大题,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第28题20分,共计52分。

25.(12分)

(1)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薄弱;基督教势力强大,神权处于绝对统治地位;人文主义者对教会势力抱和解态度。

(每点2分,答对2点给4分)

(2)时代精神:

反对贵族特权,主张民主平等。

(2分)

不同:

(楷体字每格1分)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选官标准

贵族,血缘关系

品德与才能→门第

才能(文才)

推行年代

先秦

两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以后

26.(20分)

(1)甲是自由主义;乙是民族主义;丙是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3分)

(2)英国率先采用自由主义,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和世界霸主的地位,但造成经济危机的出现;德国率先采用民族主义,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了工业化,但造成军国主义、专制主义盛行;苏联率先采用社会主义,迅速实现工业化,但造成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每一学说3分,国家、利、弊各1分,共9分)

(3)思想家:

孙中山。

(1分)药方:

三民主义。

(1分)

最终结果: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也可答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等),但未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民族独立、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答出一个方面即给2分,但合计不得超过3分)

(4)没有。

(1分)启示:

制度建设要适合本国国情。

任何制度都有优缺点,要相互借鉴,弥补不足。

(2分,答出1点即可)

27.(20分)

(1)观点:

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

(2分)

论证:

15-16世纪的西班牙(葡萄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成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17世纪的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18-19世纪的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七年战争等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6分,每例均应包括控制大海、获得殖民利益2个要点)

(2)建议:

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

(2分)

理由:

长江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

(4分)

(3)中国:

西方势力的深入,会引起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

(2分)但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分)

(4)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

(2分)命题人:

乐清市第二中学张承凯

第9页(共9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史界朋友精神家园·版权所有翻录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