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78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doc

宜宾市2017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全卷满分:

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将答题卡背面座位号对应标号涂黑。

2.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务必答在答题卡上。

若答在试卷上,将被视为无效。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Ⅰ卷选择题(20分)

一、基础知识(1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搓捻(liǎn) 附和(hè) 人才济济(jǐ) 如法炮制(páo)

B.解剖(pōu) 愧怍(zuò) 孜孜不倦(zhī) 叱咤风云(zhà)

C.倒坍(tān) 瞰望(kàn) 强聒不舍(guō) 悄怆幽邃(qiǎo)

D.追溯(sù) 稽首(jī) 长吁短叹(xū) 鸢飞戾天(yuā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诀别嬉戏相得益彰周道如砥

B.瓦砾伎俩迥乎不同囊荧映雪

C.污秽和煦物竟天择根深蒂固

D.篷蒿栈道一泻千里呕心沥血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了让同学们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地工作。

B.她真是太优秀了,在这个团队中总是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

C.青少年正处豆蔻年华,怎能不胸怀大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呢?

D.在家长会上,方老师先抛砖引玉,然后家长们畅所欲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你是否能由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切都缘于你心中拥有恒久的梦想。

B.只要你的内心充满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你才能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C.电影《摔跤吧!

爸爸》之所以火遍全球,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激发了观众情感的共鸣。

D.中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成功试飞,表明中国在民航客机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进步。

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话语的中断或间隔。

B.“露珠晶莹、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心情愉快”四个短语都是主谓短语。

C.“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山崖上”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腰鼓”。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比喻,化虚为实,把抽象的愁比做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实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内心愁苦的深重。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古代,“鳏”“寡”“孤”“独”分别指的是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幼而无父的人。

B.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郭沫若称赞他的著作《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D.契诃夫,俄国作家,短篇小说大师。

他在《变色龙》中,用夸张手法使警察“奥楚蔑洛夫”这一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B.《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篇篇家书都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朱自清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二、古代诗文(26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1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

“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年;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②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③税敛④,深耕易耨⑤,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⑥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长上⑦;可使制梃⑧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

‘仁者无敌。

’王请无疑。

——选自《孟子》

【注释】①比(bì):

替,代。

②洒:

通“洗”,洗雪,雪耻。

③薄:

少收。

④税敛:

国家向百姓征收的钱粮。

⑤耨(nòu):

锄草。

⑥悌(tì):

孝顺兄长。

⑦长上:

比自己年长和地位高的人。

⑧梃(tǐng):

棍棒。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鄙 鄙:

卑鄙

B.既克 既:

既然

C.寡人耻之 耻:

以……为耻辱

D.出以事长上 事:

做事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公将鼓之 故逐之

B.惧有伏焉 长子死焉

C.可以一战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D.公问其故 入以事其父兄

10.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B.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C.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D.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第Ⅱ卷非选择题(100分)

11.翻译(5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分)

(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2分)

(二)诗词赏析(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

(2)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分)

(2)对诗歌颔联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

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

你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

(3分)

(三)古诗文积累(10分)

13.默写

(1)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破阵子》中直抒胸臆表明作战目的与作者理想的句子是“,

”。

(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用比喻手法描绘山水之美的句子是“,

”。

(6)《醉翁亭记》中写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18分)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①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②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当漫山遍野的野菊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

③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

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

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冰冷的马路沿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喧嚣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④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⑤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城市的喧嚣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

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二十余年了。

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

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一层乡间水气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⑥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经历秋霜变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般大小的青蕾。

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

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竹筛里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根叶间分外耀眼,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色的光泽。

⑦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⑧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⑨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新点亮自己的乡野或田园。

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⑩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

不管岁月多么苍凉,不管脚步多么遥远,不管回家的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多么沉浮,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悉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

(有删改)

14.本文标题“回家的花朵”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5分)

15.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4分)

花朵早谢了,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向晚的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

16.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4分)

不管生命多么沉浮,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悉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

17.第⑩段中“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

你认为哪些人的灵魂是不会流落的?

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

(12分)

再说“面子”

高雨田

①面子,本来是指人的脸面,后来引申为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

可见,面子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顾好自己的面子和尊重他人的面子,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

②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谁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外界的好评,因此参加重要活动,走亲访友等场合,特别是春节回家过年这样的重要时节,衣着一定要整洁、得体,谈吐举止要大方、文明,待人接物要礼貌、热情,孝敬长辈要恭敬、有礼,切不可窝窝囊囊,不拘小节,穷酸小气,或吆五喝六,神侃起来没个完。

这些面子是要争要顾的。

③除了顾面子外,给人留面子也很重要。

如果说前者是塑造自己,那么后者就是宽容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给人留面子比自己顾面子更重要。

《东周列国志》中有一段故事叫“绝缨会”。

讲的是楚庄王一次宴请群臣,为助酒兴,欣然让几位嫔妃陪席。

席间,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黑暗中有人趁机拉住了妃子许姬的衣袖。

许姬恼怒,机警地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附耳向庄王禀报了此事。

庄王听后不以为意,反而吩咐不要点灯,并令众卿解开缨带,摘下帽子,开怀畅饮。

然后才掌灯,灯光下但见群臣绝缨饮酒,无法辨认刚才拉许姬衣袖的是谁。

后来楚国和齐国发生了一场关系到两国存亡的战争,楚军在主帅襄老和副将唐狡的率领下大胜敌军,战斗中副将唐狡特别骁勇善战,拼死杀敌,为楚国立了大功。

楚庄王高兴至极便欲重赏主帅襄老,襄老则说全是副将唐狡的功劳,楚庄王欲赏唐狡,唐狡则说:

“吾有绝缨罪。

”但楚庄王依然给予他丰厚的赏赐。

④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楚庄王很会处事用人,他若当时不给唐狡留面子,点燃蜡烛,当众治罪,搞得群臣不欢而散,又怎么会有后来唐狡的拼力死战、精忠报国呢?

又怎能保住国疆,使楚国立于不败之地呢?

这全是唐狡为了报答楚庄王不治“绝缨罪”之恩,才会如此舍生忘死、骁勇杀敌。

说白了楚庄王给唐狡留了一个“小面子”,唐狡则还了楚庄王一个“大面子”——免做亡国之君。

⑤爱面子、留面子,本来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为了硬撑面子,不惜打肿脸充胖子,那就走向了事物的另一个极端。

比如:

有人本来学识很浅,却硬要装出满腹经纶的样子,好吹好侃,口若悬河,讲的却净是些“关公战秦琼”之类的荒唐之词。

不但丢掉了面子,而且失去了朋友的信赖,更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还有一些人,为了撑面子,不顾自身经济能力,超前高消费,贷款购买豪车,满身珠光宝气,一时面子十足,事后债台高筑,苦不堪言。

更有一些青少年,则更是被“面子”所困扰,长相本没有缺陷,为了“锦上添花”,拿着明星的照片去医院就诊,要求按照片上的标准为其整形,结果弄巧成拙,留下终身遗憾。

这类“面子”引出的故事数不胜数。

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向往豪华的生活,她借了串钻石项链去参加舞会,结果却把项链丢了。

为了偿还项链,她不得不耗去10年的青春,最后却发现那串项链是假的。

辛辣的讽刺,尖锐地指出了这类面子即虚荣心的危害。

⑥人要有自尊,爱面子无可厚非,但在爱面子的基础上,给人留面子则显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同时,爱面子也要掌握分寸,不然,就只会落得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可悲下场。

(有删改)

18.请简要阐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

19.文章第③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0.文章第⑤段列举了哪些论据?

请简要概括。

(4分)

四、作文(50分)

21.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

(50分)

(1)时间永不停息,周而复始;江河永不停息,一路奔流;脚步永不停息,勇往直前……

请以“步履不停”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曾经痛苦,才知道真正的痛苦;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曾经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我们都曾经伤心过,放弃过,失败过;也曾经快乐过,追求过,成功过……

请将题目“曾经”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语文试卷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