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85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doc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柴火烧水

B.

压缩空气发热

C.

冬天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

2.(3分)我国未来的航母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弹射器。

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舰载机受到强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飞。

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与下列设备或用电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电铃

B.

手摇发电机

C.

电风扇

D.

电磁起重机

3.(3分)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

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

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

气象专家调研发现:

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

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4.(3分)如图是正常家庭电路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B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

B.测电笔先后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都发光

C.电冰箱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D.断开开关S后,站在地上的人接触a点或b点一定不会触电

5.(3分)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6.(4分)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7.(6分)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

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  P2.(填“>”、“=”或“<“)

8.(4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从b点滑到a点过程中,两个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  (填“dc”或“ec“)表示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象。

(2)该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  W。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9.(9分)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

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

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

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

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10.(9分)实验室购买了一卷标有长度为100m的铜芯漆包线,小科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他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S为1mm2,查阅资料得知现温度下这种导线每米的电阻值为0.017Ω。

(1)利用图甲所示的实物图测出铜导线的电阻。

①实验中,小科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最  端。

(填“左”或“右”)。

②小科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I图象如图乙,据此可以判定这卷导线的实际长度  100m。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思认为用电子秤测出这卷导线的质量m,利用铜的密度ρ也可以算出实际长度。

请你写出这卷导线实际长度L的计算式:

L=  (用字母表示)。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2728、29小题各6分,第30小题4分,第31小题7分,第32小题9分,第33小题12分,共50分)

11.(4分)取一根吸管,在离吸管末端三分之一处,剪一水平切口P,从切口处折弯吸管,把吸管放进水里,让切口离水面约2﹣3cm,用力吹气,如图所示,发现切口处有水沿水平方向喷出。

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12.(7分)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

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人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20m/s。

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1.36×10﹣4m3/s,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mm2。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1.3×104Pa,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0.85cm2,医生至少需要  N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N)。

(3)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

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

此力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  时,压强增大。

13.(12分)为响应宁波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海绵型城市”的号召,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市政自动排水装置模型,控制电路由电压为12V、最大容量为100Ah的蓄电池供电,蓄电池用“发电玻璃”制成的太阳能电板充电。

R0为定值电阻,R为压敏电阻,压敏电阻通过杠杆ABO与圆柱形浮体相连,AB:

BO=4:

1,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压板、杠杆和硬质连杆的质量及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所用绿灯、红灯及排水泵的额定电压均为220V)

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F/N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压敏电阻R阻值/Ω

500

360

260

180

120

80

65

55

(1)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排水泵不工作;当水位达到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同时排水泵正常工作。

请按要求完成图中工作电路的连接。

(2)“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接近18%.要求在5h内对控制电路的蓄电池充满电,则选用的“发电玻璃”面积至少为  m2.(太阳能辐射到每平方米地面上的平均功率按1000W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m2)

(3)按照设计要求,当水位上升到浮体刚好全部浸入水中时,压敏电阻受到压力为360N,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为100mA,排水泵启动;当水位回落到浮体只有体积浸入水中时,硬质杠杆ABO仍处于水平位置,线圈中电流为30mA,排水泵停止工作,则小科应选择重力为多大的浮体?

(4)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小科发现水位已达到安全位置上限,但排水装置还未启动。

如果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要使排水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应该将与压敏电阻相连的压板向  (填“左”或“右“)移动。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柴火烧水

B.

压缩空气发热

C.

冬天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

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解答】解:

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2.(3分)我国未来的航母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弹射器。

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舰载机受到强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飞。

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与下列设备或用电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电铃

B.

手摇发电机

C.

电风扇

D.

电磁起重机

【分析】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分析解答。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即可受到强大的推力,由此可知其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

A、电铃是利用电磁继电器来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的原理工作的,故C符合题意;

D、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磁铁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对于电磁学中的电流磁效应、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电磁感应实验区分要注意条件。

 

3.(3分)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

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

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

气象专家调研发现:

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

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分析】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所以想发生热传递,即必须存在温度差。

【解答】解:

A、“雪馒头”是固态积雪,空气温度较低,低于雪的熔点,积雪长时间不能熔化,才会出现这一现象,故A正确;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使得地面温度不同,温度较高处积雪熔化,形成“雪馒头”现象,故B正确;

C、太阳对条形砖和方形地砖的辐射相同,故C错误;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温度较高,积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

故选:

C。

【点评】理清题意,并能利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4.(3分)如图是正常家庭电路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B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

B.测电笔先后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都发光

C.电冰箱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D.断开开关S后,站在地上的人接触a点或b点一定不会触电

【分析】

(1)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为220V.测电笔接触火线氖管会发光,接触零线不发光;

(2)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

(3)家庭电路中,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采用三脚插头,当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插入三孔插座时,金属外壳接地,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发生触电事故。

【解答】解:

由图知,开关接在导线A上,所以A是火线,B是零线,

A、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为220V,零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导线B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故A错误;

B、插座的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所以测电笔插入插座的左氖管不发光,插入插座的右插孔氖管发光,故B错误;

C、三孔插座已接地,当电冰箱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这样能,防止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开关S断开时,虽然灯泡不发光,但火线没有被切断,所以人接触a点会触电,b在零线上,所以接触b点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掌握家用电器的连接方法和三孔插座的连接方法,以及测电笔的使用,要掌握家庭电路连接规则的原因。

 

5.(3分)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分析】

(1)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B移动速度的2倍,利用P===Fv求拉力做功功率;

(2)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定滑轮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拉力F2的3倍;

(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则两物体之间就产生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先分析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变化,再确定A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解答】解:

A、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拉力做功功率P2=F2v=3N×0.2m/s=0.6W,故A正确;

B、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F2=3×3N=9N,故B正确;

C、物体A受到向右的拉力,相对于地面有向右的运动趋势,物体A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故C正确;

D、如果增大F2,B对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B与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A受力不变,还是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公式的应用、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物体受力分析等知识点,要求认真审题,利用好水平使用滑轮组的特点是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6.(4分)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缩小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抽水 (填“注水”或“抽水”)。

【分析】

(1)解决此题要知道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v>2f,此时物距大于像距。

(2)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短,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

(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

故答案为:

缩小;抽水。

【点评】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理解凸透镜焦距变化后对实验过程的影响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6分)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速度 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不受任何阻力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

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 > P2.(填“>”、“=”或“<“)

【分析】

(1)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摩擦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因此,需控制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相等,这样才能得出其不同摩擦阻力下,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再根据不同表面的摩擦大小,可判断小车前进距离的远近;

(2)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其前进的距离会越远,据此进一步做出极端假设,即小车不受外力时,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一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基础,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才最终得出了这一著名的定律。

(3)从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分析,在木板面积阻力小,滑行距离远,时间长,根据P=分析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1)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这是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由实验现象可知,图中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滑行时,水平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越远。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

运动物体不受任何阻力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因小车达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小车的动能相同,最终速度为0,小车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大小等于克服阻力做的功,故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相等,即W1=W2;但在木板表面滑行时间长,根据P=知木板表面功率小,木板表面功率大,即则P1>P2。

故答案为:

(1)速度;

(2)不受任何阻力;(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和推理过程,这一实验结果的得出方式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同时,实验中还用到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重点学习的。

 

8.(4分)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从b点滑到a点过程中,两个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 dc (填“dc”或“ec“)表示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象。

(2)该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 36 W。

【分析】滑动变阻器R和电阻R0串联,电压表V1测R0两端电压,V2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1)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R0两端的电压变大;据此可判断出图乙中dc,ec分别是哪一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

(2)从图象可以看出,滑片P在b点、a点的电压表示数与电流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利用P=UI求出总功率最大值。

【解答】解:

由电路图知,滑动变阻器R和电阻R0串联,电压表V1测R0两端电压,V2测R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1)滑动变器的滑片P从b点滑到a点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R2两端的电压变大;所以图乙中dc是表示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ec是表示电压表V1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

(2)由电路图知,P在b点时,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最小,

由图象可以看出,滑片P在b点时电流Ib=1A,U1=2V、U2=10V;

滑片P在a点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电流最大,所以电流Ia=3A,U1′=6V、U2′=6V;

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得电源电压:

U=U1+U2=IbR0+U2,U=U1′+U2′=IaR0+U2′,

电源电压不变,则:

IbR0+U2=IaR0+U2′′,

即:

1A×R0+10V=3A×R0+6V,

解得:

R0=2Ω,则U=1A×2Ω+10V=12V;

所以电路消粍的总功率最大值P=UIa=12V×3A=36W。

故答案为:

(1)dc;36。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明白电路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

在电学中,有些题目的信息是通过图象给出的,要能将电路图与图象结合起来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39分)

9.(9分)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

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

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石膏板的形变程度 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下落高度 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

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

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分析】

(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程度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根据表格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3)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

【解答】解:

(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大小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同一鸡蛋从不同高度下落,高度越高,石膏板形变越严重,故可以得出:

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高度有关。

(3)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

(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

(2)下落高度;(3)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能力,掌握控制变量法是解题的关键。

 

10.(9分)实验室购买了一卷标有长度为100m的铜芯漆包线,小科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他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S为1mm2,查阅资料得知现温度下这种导线每米的电阻值为0.017Ω。

(1)利用图甲所示的实物图测出铜导线的电阻。

①实验中,小科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P置于最 右 端。

(填“左”或“右”)。

②小科通过移动滑片P,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U﹣I图象如图乙,据此可以判定这卷导线的实际长度 小于 100m。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思认为用电子秤测出这卷导线的质量m,利用铜的密度ρ也可以算出实际长度。

请你写出这卷导线实际长度L的计算式:

L=  (用字母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