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85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精心校对解析版).doc

浙江省舟山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1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互联网及社交媒体(jué)▲起的时代是新闻最多的时代,我们被(guǒ)▲挟在信息洪流中,看似享受着信息带给我们的便(jié)▲,有时却未必看见真相。

我们只有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会被舆论所迷(huò)▲。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解答】“崛起”不要写作“掘起”,“裹挟”不要写作“裹胁”,“便捷”不要写作“便接”,“迷惑”不要写作“迷或”.

【答案】崛裹捷惑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拼音拼读能力和重点字词的书写,需要学生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

(1)博学而笃志,▲。

(《<论语>十二章》)

(2)▲,天山共色。

(吴均《与朱元思书》)

(3)▲,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拣尽寒枝不肯栖,,▲。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为连续性默写和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答案】

(1)切问而近思

(2)风烟俱静(3)月上柳梢头(4)寂寞沙洲冷(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复习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

“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7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标书,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光。

B.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C.英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

D.“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伤仲永》等。

(2)阅读下面名著片断,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2分)

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

“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

”……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

“老天作证!

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各这样称呼的她。

片断中加点的“我”是(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事件)。

(3)“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清朝文学批评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赞誉。

小说中,下列哪个人物也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说说你的理由(50字以内)。

(3分)

A.赵云B.吕布C.诸葛亮D.刘备

【考点】名著评价;名著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并且对名著导读推荐的名著要认真阅读理清细节.

【解答】

(1)A.《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B.正确.

C.作家罗曼•罗兰是法国人.

D.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

故选:

B.

(2)片段中的说话的人是简爱,简爱因为罗切斯特先生隐瞒了结过婚,有一个疯妻子的事实,所以要取消婚礼.

(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解答时需要抓住人物的主要事件阐述理由.

【答案】

(1)B

(2)简爱罗切斯特隐瞒了有一个疯妻子的事情。

或:

罗切斯特结过婚

(3)参考示例:

A.赵云:

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赵云奋不顾身,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单骑在长坂坡曹军中七进七出,救出刘备之子阿斗。

)。

B.诸葛亮:

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义,诸葛亮殚精竭虑,南征北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不屈不挠,抱恨死于五丈原。

C.刘备:

为了维护兄弟情义给关于报仇,刘备不顾一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摆七百里长蛇阵发动夷陵之战),大败于东吴陆逊,病死白帝城。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阅读名著时,从作者、名著内容、作品主题方面考虑.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杂然相许时人莫之许也

B.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

C.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

D.苟富贵,无相忘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解答】A.前一句句意为:

人们纷纷表示赞同,许:

赞同.后一句句意为:

当时的人没有赞同这种说法的.许:

赞同。

B.前一句句意为:

等到鲁肃来到旬阳.过:

去,到.后一句句意为:

人常犯错,这样以后能够改正.过:

犯错.

C.前一句句意为:

拿着鞭子面对着它.策:

马鞭子.后一句句意为:

记下许多功.策:

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记功等的简册、文书.

D.前一句句意为:

如果富贵了,相互不要忘记.苟:

如果.后一句句意为:

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苟:

苟且,不正当的.

【答案】A.

【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喊魂(17分)

从我记事起,湖村人爱有意无意地跟我说:

你是你爹捡的!

他们说:

那日潘河上跑水,鱼跟着泄洪道往潘河下溢,你爹拿着鱼叉在河下叉鱼。

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你爹当时就扔了鱼叉,鱼都顾不上要,把你抱回了家。

  这个版本初时我并不相信,我们村的大人最爱吓唬细伢时说那个谁是从哪儿哪儿捡来的。

但说的人多了,说的次数多了,我忍不住问我娘:

我当真是我爹捡来的不?

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

娘接着又说,你爹当时叉了一天的鱼,累得很,一路抱你回家时手都酸了。

  我姐大丫此时靠在门外捂嘴偷笑。

  娘见我嘴巴翘得高高的,停了笑,对我说,二丫你真个是傻丫头,我都生了你大丫姐,还捡你这丫头片子咋甚?

  我立时破涕为笑。

  但大丫从此没事时老爱冲我喊:

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嘻嘻……

  我很生气,几次找大丫打架,但每次都输。

  那个卖冰棒的跛子再来湖村时,我偷偷把大丫的新凉鞋提了出去。

然后在大丫哭着找新凉鞋时,我伙同娟子躲在屋后吃冰棒,笑得不亦乐乎。

  娘找到我,盯着我红彤彤的嘴,又看到屋后那堆冰棒纸,脸色铁青。

在她转身找扫帚时,我赶紧和娟子一起从后院门溜了。

  娟子说:

二丫你别难过,我悄悄听到我娘跟人唠话时说,你爹把你捡来时,你娘哭了很久!

捡了你,她就不能再生儿子了。

  我很难过。

整个下午,我躲在潘河里,玩水、摸鱼……到娘找到我时,天都黑透了。

  晚上娘还没来得及揍我,我就发烧,说胡话。

连着几天打针吃药都不见好转。

娘整夜整夜地抱着我哭,最后在奶奶的劝说下,娘提了一大堆礼物背着我去村头找神婆“三相公”。

  娘从前不信“三相公”,一向都绕着她家走。

  “三相公”把我放在椅子上,手指头在指节上点点掐掐,最后说我被潘河中的淹水鬼缠了身,丢了魂。

  娘信以为真,就和“三相公”一起去潘河,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娘的声音从潘河传来:

二丫!

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迷糊中我也听到“三相公”的声音:

回来了呀!

  听见娘又叫:

二丫!

你在潘河吓了回呀——

  唤声越来越近,娘走近我的床头,轻轻地把怀中的什么东西放在我的心口,掖紧被窝,轻拍着:

我的二丫在这,我的二丫回来了喽!

  我在迷迷糊糊中,眼泪却淌湿一大片枕头。

早听别人说:

细伢子在野外失了魂,只有亲娘唤才能把魂魄招回来,别人喊,会把魂魄吓跑,而细伢子也就没命活了。

而我,是爹从潘河上捡来的野伢子!

  潘河边又传来娘的声音,二丫!

你在潘河里吓了回呀——

  那一夜,娘的沙哑的声音在潘河边来来回回响起,直到天亮,直到我迷迷糊糊睡熟。

  因为这场突来的病,我逃过了一通海揍。

但大丫从此记上我偷她凉鞋兑冰棒的仇,更频繁地冲我喊:

二丫,二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

那天,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嘻嘻……

我不甘示弱,也冲着她喊:

大丫,大丫,你是爹从潘河捡来的野伢子。

爹那天在潘河下游叉鱼,就在这时,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嘻嘻……

娘在院中里听到,边作势找扫帚,边比比划划地打着手语——娘自那晚为我喊魂后,声带就拉坏了!

因为娘听“三相公”说,就算不是亲娘,只要娘心在,魂魄都是能喊回来的。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2016年01期,略有删改,作者:

徐建英)

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二丫的心情。

(4分)

村人告知身世时不信→→得到娘确认后高兴→大丫取笑时气愤→→娘为“我”喊魂时感动

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5分)

(1)娘听了当即怔了一下,神情很不自然,但她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你个傻二丫真是捡来的呢!

(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一个女婴,叫二丫。

”“上游漂来一只大木盆,盆中放了两个女婴,一个叫大丫,一个叫二丫。

”(大丫、二丫的话同中有异,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味?

7.结合全文,简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3分)

8.文章为何以“喊魂”为题?

谈谈你的理解。

(5分)

【考点】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小说情节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这个问题展开:

村人告知身世时,“我”不信;众人多次说后,“我”疑惑;得到娘确认后,“我”很高兴;大丫取笑时,“我”很气愤;娟子告知真相后,“我”难过;娘为“我”喊魂时,“我”感动.小说借助母亲喊魂表现母子情深,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

【解答】(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小说情节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这个问题展开:

村人告知身世时,“我”不信;众人多次说后,“我”疑惑;得到娘确认后,“我”很高兴;大丫取笑时,“我”很气愤;娟子告知真相后,“我”难过;娘为“我”喊魂时,“我”感动。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6)①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关键词语的意思和句子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即可.

本句话是在众人多次说“我不是娘亲生的”后,“我”疑惑,去问娘,娘当时的表现.“怔了一下”是因为娘对“我”这个问题感到突然,“神情很不自然”表现娘的尴尬.“哈哈大笑”是娘掩饰自己尴尬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娘的一种策略,正话反说,以便“我”在娘与别人的玩笑中相信她是亲生的.这样写,突出表现出娘的良苦用心。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②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

小说情节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这个问题展开,以“喊魂”这一情节,表现母子情深,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经历喊魂情节后,尽管“我”已经知道自己并非娘亲生,但是,也知道了娘带自己如亲生一样,所以在姐姐同自己开玩笑时,才这样回答.大丫的话纯粹是玩闹取笑;二丫的话除了玩闹取笑,另有深意.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亲生也罢,非亲生也罢,在家中、在父母眼里,“我”与大丫地位完全一样,受到的关爱完全一样.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7)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根据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来分析.

划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当时捡到“我”时的情景,引出了“我”的身世之谜,从父亲当时的情态可以看出对“我”的喜爱,与结尾部分相照应,也为下文“我”探寻是不是娘亲生这一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8)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小说情节围绕“我”是不是娘亲生这个问题展开,但主体情节却是娘为“我”喊魂,通过这一情节深化了文章主旨:

表现母亲对待非亲生子女,“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情深;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另外“喊魂”是一种民间习俗,使小说具有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

(5)①众人多次说后疑惑②娟子告知真相后难过。

(6)①答案示例:

“怔了一下”是因为娘对“我”这个问题感到突然,“神情很不自然”表现娘的尴尬.“哈哈大笑”是娘掩饰自己尴尬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娘的一种策略,正话反说,以便“我”在娘与别人的玩笑中相信她是亲生的.这样写,突出表现出娘的良苦用心。

②答案示例:

大丫的话纯粹是玩闹取笑;二丫的话除了玩闹取笑,另有深意.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亲生也罢,非亲生也罢,在家中、在父母眼里,“我”与大丫地位完全一样,受到的关爱完全一样。

(7)这个场景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引出了“我”的身世之谜;为下文“我”探寻是不是娘亲生这一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与结尾部分相照应,使文章结构自然而圆润。

(8)因为“喊魂”是小说的关键情节,不可或缺;“喊魂”是一种民间习俗,使小说具有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同时,借助母亲喊魂表现对待非亲生子女,“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母子情深;另外,作者借文中娘为捡来的野伢子的“喊魂”,歌颂中华文化伟大的包容心及人世间博大的爱。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和对文章关键词语、文章情节、标题含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其中第

(1)题是重点题目,学生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二)“打游戏月入3万”的少年该力挺吗(10分)

【议题简述】

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某款游戏获得游戏直播平台青睐,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

对于一些人的质疑,小新的母亲王女士说,时代已经不同了,对孩子横加批评是不公平的。

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戏挣钱是不务正业吗?

【比较阅读】

【甲】

如果孩子整天打游戏,恐怕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务正业,需要好好管教了.但是,小新打游戏却得到了母亲的力挺.小新的母亲王女士一句“时代已经不同了”,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同时,她还拿出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有天分”,以及不影响学业、孩子更阳光等为理由,证明自己支持孩子打游戏的合理性。

但从媒体报道中可知,小新每天下午四五点到晚上十点这段时间,基本都会进行游戏直播.当别的孩子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或发展特长的时候,小新每天却要拿出6到7个小时工作——进行游戏直播.如果非要说这样做不影响他的学习,不影响他游戏之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作为孩子的家长,恐怕还要想清楚两个问题.其一,如果小新打游戏没有高达每月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家长还会这样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支持孩子吗?

其二,当下游戏直播平台之所以青睐小新,看中的一个重要“卖点”,是孩子小小年纪而游戏“功夫”了得.但是,随着小新一年年长大,以及其他类似年纪的游戏玩家陆续加入,小新的这一重要“卖点”会逐渐丧失。

如果随着年纪渐长,小新的游戏“天分”未能实现良好延续,长大后不再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单纯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生活,到时该怎么办?

如果小新成年后缺乏别的谋生技能,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规划儿子彼时的生活和工作?

尤其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一些具有出众天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特殊成长方式,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即便孩子有某些特殊技能,家长也不应该过于功利地“开发”,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略了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

【乙】

少年凭借游戏专长而赢来不菲收入,之所以会引来不少人关注,是因为孩子的专长强项不是文化知识上的特长,而是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这在常人看来与成长成才格格不入,产生的只会是反作用。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长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它、擅长它.很显然,少年既然能够在游戏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专长,说明孩子在这一领域存在天赋和潜能,理当因势利导、挖掘利用,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不能因为游戏客观存在着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不利一面,就戴着有色眼镜一概排斥和否定游戏的正面功能价值,无视促进孩子成长发展的有利一面。

诚然,来自于社会上的这些批评之声是出于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关切,完全是一片好心.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应当理智看待,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游戏方面所独有的特长,也要认识到孩子身处学习求知重要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绝不能因为孩子拥有游戏特长就无视甚至放弃文化学习。

由于孩子尚小,对事物的认识还难以做到科学理性,这就要求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尽到引导的责任和义务,护佑好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好孩子的成长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不能让游戏成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废正常学业。

另一方面,要平衡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紧紧把握孩子仍处于学习求知、身心成长重要阶段这一客观现实,充分认识文化知识对于其他专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防止重游戏、轻学业的片面倾向.唯此,才能实现游戏与学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如若只是痴迷和专注游戏,而忽略和荒废学业,将是孩子日后全面成长的严重障碍。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27日第2版作者:

李记罗建华)

【思考探究】

9.请为两篇短文分别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要观点的题目。

(4分)

10.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甲]文推断小新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今后的生活,作为家长应规划好子女的生活和工作。

B.[乙]文认为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对促进孩子成长发展是有利的,应该积极鼓励。

C.[甲]文认为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虽然不一定影响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但少年靠打游戏挣钱过一生可能性不大。

D.[甲][乙]两文的内容异中有同,都谈到了家长如何处理孩子打游戏与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

11.以下是两位初中生读了“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这则报道后的部分对话:

生1:

看来,玩游戏并非不务正业,也能“成才”啊。

生2:

一般人怎么可能?

这只是个例啊,还是老老实实学好文化吧!

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个,根据两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以内)。

(4分)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

.

【分析】这是一篇比较阅读,第一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第二则材料是对小新家长功利的开发孩子天赋提出质疑;第三则材料是呼吁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这三则材料都与青少年打游戏有关。

【解答】(9)此题考察了为材料拟题的考点.

第二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对小新家长功利的开发孩子天赋提出质疑;拟题时,应注意父母、游戏这两个关键词语,而且要答出作者批判的态度.

第三则材料是呼吁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应该从学业比游戏更重要的角度来拟题.

(10)此题考察了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

A中作者的观点是对家长的质疑,“如果小新成年后缺乏别的谋生技能,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规划儿子彼时的生活和工作”这一句只是一个假设,并非提倡“作为家长应规划好子女的生活和工作”.

B中作者的观点是:

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不能让游戏成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废正常学业.并非题干中的:

[乙]文认为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对促进孩子成长发展是有利的,应该积极鼓励.

C作者已对打游戏不影响孩子的学业兴趣和爱好提出了质疑,并非“虽然不一定影响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此句和原文观点不一致.

D此句分析正确.

(11)此题考察了对某一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看法.

针对这一题,先应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意或者不同意,不能含混,观点要明确,然后说明理由,理由要有理有据,不能强词夺理,给人误导,最好要举出历史上的名人事例:

例如,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古代的方仲永的故事.

【答案】

(9)答案示例:

①个别孩子的选择不具有示范意义(学生应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

②父母切莫迷失在孩子的天赋里(父母应理性看待孩子特长)答案示例:

①家长不应功利开发孩子天赋(靠打游戏挣钱不可取)(家长应规划好孩子的生活和工作)②学生不能忽略和荒废学业(应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要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父母应当好孩子的导师)

(10)D

(11)答案示例:

例一:

针对生1:

同意,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不论哪个领域,本身并不存在是否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擅长它.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展现出特长,如果加以培养,提供机会,就有可能成功.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就是一例.

例2;针对生1:

不同意.小新的成功只是一个个例.对于普通孩子来说不具有示范作用.初中生仍处于学习求知的重要阶段,如若痴迷和专注游戏,忽略和荒废学业,对我们全面健康成长不利.我国古代的方仲永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

【点评】此题考察了为材料拟题的考点、对材料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的甄别、对某一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看法.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江上(5分)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

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

②沧州:

滨水的地方。

12.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分)

13.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漂泊他乡,颔联和颈联写景,写出旅途中所见幽美清新之景,尾联抒情写心底的忧愁已被景物之美所排遣.

【解答】(1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青枫初着花”的意思是:

青色的枫叶就像刚开了花.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枫叶初着花就像树上开出了红花.

(13)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从“客帆和月宿蒹葭”可以体会出诗人漂泊他乡,有着淡淡的思乡之情。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风起渔船依钓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