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802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0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1《考试大纲》稳定性专家解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完美解读Word文档格式.docx

2

53.0

无明显洪峰

4

80.3

3

5

100.1

73.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1.B2.B3.D

2.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

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

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

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

B项正确,A、C、D项错误。

3.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

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

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

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

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

减少泥沙淤积;

扩大鱼类种群规模;

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保持湿地水量稳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

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

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

(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

(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

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

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

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

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学#科网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

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

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

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

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1.环境问题中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区域地理特征综合作用的体现,是区域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及工业生产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要了解和研究各种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在分析环境问题的影响和提出相关防御措施时,也要从整体性的原理出发。

(2)不同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不同,也体现了区域差异性的特点。

同样是生态破坏问题,黄土高原地区表现为水土流失,而西北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这是因为两区域环境条件不同,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多,且变率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而风力较大。

即使同样存在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具体成因、危害程度及治理措施也不相同。

因此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一定也要注意区域差异性特征。

2.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

(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掌握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

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36题,通过环境问题是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因此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也要从生产和运输过程进行分析。

(3)分析环境问题影响

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4)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①环境污染: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短缺: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2.更新知识重组,考查综合思维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重视思维过程。

而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辅限定的知识模块,不断更新知识重组的线索,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脑图。

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37题,以美国龙卷风为案例,展示龙卷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的影响,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分析与规律概括等学科思维模式,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试题的综合性较强。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1)主要源地:

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

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

(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

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

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

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

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

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3)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4)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史短难以发现,危害性大等。

综合性强的试题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知识整合,不仅要把“气、地、水、土、生”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整合,而且要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整合。

例如,在深入理解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时,不仅要分析其对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还要分析其对农业、聚落、人口、交通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脑图(见下图)。

根据此方法,还可构建“风”“植被”“工业生产”等相关知识脑图(具体见下图),总之,要做到,看到一个地理要素,都能与其他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建立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脑图。

3.利用地理图表,考查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另一突出学科特性,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件、地理效应、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区域认知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

如何落实区域认知?

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区域知识落实到区域地图上。

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

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区域认知的一个具体要求就是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

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6—8题,以恩克斯堡岛附近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36题,以博茨瓦纳建设纯碱厂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1.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

2.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

3.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

【答案】1.A2.D3.B

【解析】1.恩斯克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斯克堡岛的经度约为170°

E。

北京时间是120°

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50°

,时差为:

50°

×

4=20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

12:

00-3:

20=8:

40,接近2月7日9时。

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

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整体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

而区域特征分析一般又需要建立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

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1)区域定位

(2)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

(3)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①地形特征:

包括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质作用与典型地貌等。

②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③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

(4)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

人类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常见的人文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关注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开拓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命制是依托考纲进行的,在抓主干知识的基础上,细化了知识点,并且试题的选材和命制角度灵活,往往是小切口切入,但需要较大的思维量。

新颖的试题背景提升了考生兴趣,培养了考生的地理思维。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积极关注课外地理问题,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开阔地理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

考生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要点,通过题组的方式将知识有机整合,做到高效复习。

以动植物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以河湖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

以物质运动及能量交换规律为核心的整合题;

以人口与城市和交通联系为背景的人文要素整合题;

以工业区位为核心的人文要素整合题;

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整合题等。

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9—11题以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为情景,其中提及的线路分布、走向及里程信息均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取的。

本题组就是一次观察与体验、认识与实践的旅游经历,也是一次地理知识迁移与应用的美丽思考。

试题囊括的信息量较大,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如地形(曲直起伏)、气候(影响因素)、太阳视运动(光照方向)、交通(车流)、聚落(居民点)等。

试题中抽象的3个问题含金量也很大:

根据行车路段,结合地形分析限速的原因;

根据行车方向,结合出发时间分析光照方向;

根据毕节的地理区位,结合两地的地理差异分析气温低的原因。

其实,本题组的选材重点在于西南地区的特殊性,即地形的复杂性(蜀道难)、交通的安全性(生命价值)、经济的滞后性(环境闭塞)、文化的多元性(民族较多)、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山水民情)以及太阳视运动的规律性(生活体验)等;

试题的亮点在于把地形起伏与交通的关系(车速)、地势高低与气候的关系(避暑)、科学乘坐与太阳位置的关系(遮光)设计成问题,试题简约明快,又迂回曲折,问题不是“无底洞”,无法探究,而是“黄金坑”,可以快乐地挖掘。

一组试题,既是一个有服务价值的旅游案例,也是一个有导向作用的教学范例。

这些题目的设计能促进地理知识生活化,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

也意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环境,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而不只是死抠课本。

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问题。

地理试题精选了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了其中的地理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合作共赢等观念融入地理能力的考查。

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第36题依托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创设情境。

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注重“用地理的眼光”观察时事、认识世界,促使考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地理意义,体现地理在现代经济建设和国际合作中的应用价值。

试题内容涵盖了学生生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引导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

(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

00出发,左侧靠窗B.8:

00出发,右侧靠窗

C.10:

00出发,左侧靠窗D.12:

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1.B2.B3.A

【解析】1.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错误;

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错误;

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错误;

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正确。

故选B。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

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

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

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的优势:

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

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

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

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

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3)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

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

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4)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

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

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点睛】第

(1)问考查港口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结合所学交通区位的影响和材料信息具体分析即可。

(2)问如果将模块化施工与所学工业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该题就很好理解了。

第(3)问需要考生认真提取材料信息,首先就是材料中中国和日本是主要目标市场,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距离目标市场较近,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天然气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