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74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4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卷——古诗与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18+18=36分)

(一)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

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

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

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    ”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分)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

(3分)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 。

(3分) 

4.这首诗借菊花  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        的赞美。

(6分)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二)青玉案①·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

词牌名。

②花千树:

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

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

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

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

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

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

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

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

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    ,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        。

(4分) 

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3分)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4分)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

      、      、      等。

(3分)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17+9+16+22=64分)

(一)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①之,得狐。

狐曰:

“子②无敢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⑥不信⑦,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⑧乎?

”虎以为然,故遂⑨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食:

吃。

②子:

你。

③无敢:

不该。

④长(zhǎng):

为首领,执掌。

⑤逆:

违背。

⑥以……为:

认为是……⑦信:

诚实。

⑧走:

逃跑。

⑨遂:

于是。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

(1)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2)虎以为然(  )A.正确,对B.这样C.然而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

(6分)

A.它们,指代百兽          B.它,指代老虎

C.它,指代狐狸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

(1)虎求百兽而食之(  )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3)兽见之皆走(  )

3.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4.这则寓言讽刺了                   的人。

(4分) 

(二)竭泽而渔

  竭①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②而田③,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

【注释】①竭:

使……干涸。

②薮(sǒu):

指野草。

③田:

通“畋”,打猎。

1.“竭泽而渔”中,“渔”的意思是(  )。

(2分)

A.捕鱼B.捕鱼的人C.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D.姓

2.对“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理解正确的是(  )。

(3分)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3.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            的道理。

(4分) 

(三)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②成诵而游息③矣,独闭门不出,俟④能讽诵⑤乃已。

自言: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⑥,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⑦,曰:

“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⑧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患:

担心。

②既:

已经。

③息:

休息。

④俟(sì):

等待。

⑤讽诵:

背诵。

⑥及长:

等到年龄大了。

⑦博闻强志:

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⑧寝:

睡觉。

1.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加点字。

(6分)

(1)尝主编《资治通鉴》         

(2)俟能讽诵乃已         

(3)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2.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

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

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书籍。

3.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3分)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这句话运用    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            的特点。

(4分) 

(四)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①,吏二缚一人诣②王。

王曰:

“缚者曷③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④盗。

”王视晏子笑曰:

“齐人固⑤善盗乎?

”晏子避席⑥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⑦?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⑧非所与熙⑨也,寡人反取病焉⑩。

【注释】①酒酣:

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

②诣:

到……去。

③曷:

同“何”,什么。

④坐:

犯罪。

⑤固:

本来。

⑥避席:

离开座位。

⑦所以然者何: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⑧圣人:

才德极高的人。

⑨熙:

同“嬉”,开玩笑。

⑩反取病焉:

反而自讨没趣了。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楚王赐晏子酒(赏赐,给予)     B.齐人固善盗乎(擅长)

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仅仅)D.寡人反取病焉(生病,疾病)

2.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表示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缚者曷为者也?

(呢)B.齐人固善盗乎?

(吗)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吗)D.寡人反取病焉。

(吧)

3.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楚王想要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地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4分)

5.文中有两处描写了楚王的笑,“王视晏子笑曰”中的“笑”是楚王     的笑;“王笑曰”中的“笑”是楚王      的笑。

(4分) 

6.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多选)(4分)

A.面对楚王发难,晏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进行驳斥,使楚王陷入尴尬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

一、

(一)1.绕 2.赏菊时悠闲

3.菊花具有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此花开尽更无花)

4.不怕严寒 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5.D

(二)1.元宵节 词牌名

2.A

3.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人们整夜舞动着鱼形、龙形的彩灯,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笑语喧哗。

4.点花灯 放烟火 舞彩灯

5.A

二、

(一)1.

(1)B 

(2)A 2.

(1)A 

(2)C (3)D

3.C

4.仗着别人的威风,招摇撞骗

(二)1.A 2.A

3.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三)1.

(1)曾经。

 

(2)停止。

 (3)有时。

2.A 3.D

4.对比 学习勤奋刻苦

(四)1.D 2.D

3.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4.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

5.得意、嘲讽 自嘲

6.ABC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振奋了师生的爱国斗志。

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作为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戮力同心,共筑梦想

抗战年代,强虏横行,教育家张伯苓连发三问,振奋师生爱国斗志;时移今日,“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引领世界,“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令世界瞩目;翘首未来,小康近在咫尺,强国正在路上。

虽时代不同,但张伯苓的“中国”三问仍能激发新时代有志青年实现中国梦的强国之心。

中华民族自古注重认祖归宗,溯源那些屈躬卑膝、携洋自重的“洋奴”、“汉奸”终究被钉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你是中国人吗?

”强调的是同宗同族同源的民族自我认同感,在旧时代能够唤醒青年爱国斗志,于今可以呼吁青年汇聚民族认同,用血缘激发民族自信。

《我的中国心》唱响大江南北,《流浪地球》漂洋过海,撼动海内外。

拥有一颗中国心,无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能为国添砖加瓦!

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血液中时刻流淌着对民族性源的认同和自信。

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铿锵有力的回答至今振聋发聩,不断激励一代又一代国人砥砺前行。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经济腾飞,科技发达,物质丰裕,精神充实,但仍有路过小悦悦身旁而不停留及看见老人摔倒而冷漠相待的“冷气”存在。

而要根治“冷气”,则需遵照鲁迅所言“摆脱冷气,向上走!

”,还要怀揣艾青所写“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

“你爱中国人吗?

”在旧时代警示国人不能冷漠时世,而要热血抗争。

于当前则呼唤国人要与国家同理心,要心怀家国。

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从内心里“心与国家齐飞”!

生于和平盛世,本应庆幸,可有人不懂珍惜,忘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志士岁月艰难,忘却改革开放披荆斩棘的先锋们创业艰辛,只想活在当下,忘记自我的使命、责任与担当,极度颓废,消费青春。

当然,更多人则是如国人新年寄语“希望祖国越来越好”。

“你愿意中国好吗?

”在那时污浊的世态中能给予青年希望之光,而在当今则会促使青年缅怀过去,珍惜当下,梦想未来,促动青年用行动实现“诗与远方”!

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鲁起袖子加油干”!

领袖2019新年贺词说:

“我们都是追梦人!

”是的,作为新时代有志青年,与旧时代相比,时代环境不同,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有所差异,但青年作为推动时代发展重要力量,我们应戮力同心,共筑梦想,可以如科学家钟扬扎根大地,可以如80后教师张玉滚担起未来,还可以如平凡人马旭夫妇默默支援奉献。

总之,我们应时刻血液里流淌着民族自信,内心中与国同呼吸共命运,行动上高瞻远瞩、实干兴邦。

让青春闪耀,不负韶华!

让人生价值得以真正实现!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材料主要讲“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

时代特征:

“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

三个问题内涵:

“你是中国人吗”,同宗同族同源自我认同和民族自信;“你爱中国吗”,个体与国家同理心,心怀家国;“你愿意中国好吗”,个体有使命、责任、担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共同体。

写作背景:

“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写作身份:

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写作论题:

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抗战年代,青年的责任使命是救亡图存,青年的目标任务是在危急存亡之际,振奋爱国斗志,驱赶外敌,拯救旧中国,建立新中国。

新时代,经济腾飞,科技发达,物质丰裕,精神充实,实现小康社会近在咫尺,实现现代化直至实现民族复兴富民强国都在前进路上。

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当下,作为新时代有担当的中国青年,应有清醒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自信意识,与国家同心同德,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继续奉献青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探讨青年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责任、担当和使命,合乎时代主题。

参考立意:

做一个有担当与责任的青年;青年是推动时代发展重要力量;青年需要结合时代特征,确定追求目标;做一个爱国的有志青年;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等。

先确定标题“做一个爱国的有志青年”,结合历史人物的爱国行为,如司马迁、苏武等,引出论点“做一个爱国的人”。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

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爱国就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等。

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思考或期待等,如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素材】

融入参与社会是青年追梦圆梦的引擎。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青年的成长与中国梦的实现同频共振。

孙中山先生曾讲:

“中国四万万之众等于一盘散沙,此岂天生而然耶?

”道明了群体的组织性与其所蕴藏的巨大能量。

一盘散沙难以肩负追梦圆梦的宏伟大业,而今天,在党领导下,以共青团、青联、学联组织为代表的组织体系正是将青年力量汇聚一处的关键所在,在党领导的共青团主导下,在三者的协同配合中,积极有效促进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

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更要积极走出去,在对外交往中一展中国青年风貌。

在世界的“地球村”里,在国家间频繁的交流合作中,青年群体更扮演了重要角色,中欧、中非和中拉等国际关系中涌动了越来越多的青春身影。

中国青年的交往能力、认知水平、知识底蕴正一步步接近国际前沿,在展现中国青年风貌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中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了解。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金秋时节,燕山脚下、长城怀抱,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结束。

波光潋滟的雁栖湖连接起广阔无垠的太平洋,激荡起发展、繁荣、进步的亚太梦想。

以一系列里程碑式文件为标志,北京的这次盛会为亚太经合组织注入强劲的新活力新动力,必将载入史册。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让经济更有活力、贸易更加自由、投资更加便利、道路更加通畅、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梦和亚太梦的同频共振中,为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

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贾谊:

国而忘家,公而患私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孙中山:

天下为公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与联想?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弘扬爱国精神

在中国民族的史册上,爱国主义是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

说起爱国,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不能没有基础的妄想干大事,否则,将会在爱国的起跑线上输掉。

我们应该在过马路时,多献一点爱心,扶一下身旁的老人;在公交车上,多站一会儿,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身边的老弱病残;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解决问题……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先学会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就可以在爱国的起跑线上迈出第一步。

有谁知道屈原投江殉国的故事?

有谁知道苏武持节牧羊的过程?

有谁知道黄遵宪的光耀事迹?

但有一点是可知的,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祖国爱得很深,把祖国的尊严,祖国的利益系于一身,忠诚爱国,以天下为已任。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几千年凝结,积淀起来的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传统美德,是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爱国主义表现为坚贞不屈的民族持节,坚守国土,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千百年来,一代代爱国者,舍生取义,为祖国捐躯,为民族殉节,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表现为奉公守法,敬业爱岗;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表现为各族人民团结互相,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不要认为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只享受祖国的阳光雨露;我们同时还是祖国的成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要时刻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牢记心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面对关乎祖国利益的事情,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坚决捍卫祖国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勇于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每周一升国旗时大声唱国歌,对国旗行注目礼;对国家文化遗产,自觉承担保护责任。

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

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国而忘家,公而患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

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鲜明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最新表达。

参考立意:

青年人还要顺应时代潮流,担负民族使命;传承家国精神,承担青春使命;弘扬家国精神,唱响青春之歌;做一个新时代的有志青年;理想与奋斗;责任与担当;爱国精神;正确认识“大我”与“小我”;为民服务等。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传承家国精神,放飞青春梦想》,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六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

其次简洁入题,开篇点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涌上心头,那就是——传承家国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正文主体部分先写传承“家国”精神是青年学生的使命,接着从“乐于奉献”“勤奋学习”“不畏困难”“为民服务”几个方面阐述该如何传承“家国”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结尾总结全文,并发出号召——让我们一起用青春点燃未来,用行动弘扬家国精神吧。

【素材】

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是永恒的道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

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孙中山先生说:

“做人的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把我们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的话,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我们这群热血青年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努力做好自己,回报社会,弘扬五四精神!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