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883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水富一中届高三月考八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水富县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卷(八)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

“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

A.确立皇帝制度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

3.《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

”从材料可见(  )

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C.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

4.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

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

可见(  )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读2,该时期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产业稳步增长

B.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7.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

“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实现了选贤任能

C.实行了分封制度D.强化了郡县制度

8.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政府由选举产生对国会负责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直接选举产生

D.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9.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

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10.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革命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革命重心主要在南方

C.工农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D.在南京建立革命政权

11.对贝多芬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他将声乐和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②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③他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 

④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12.“这是一部充满了设计者的理想和对未来寄予憧憬的宪法。

它所创设的一整套政治制度和原则成为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宪法的范例和模本。

”该宪法确立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

C.民主集中制D.责任内阁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5分).解读、比较、概括是历史学科的三项重要能力。

材料一1903年,上海英租界的《苏报》先后刊出邹容和章太炎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

租界当局应清政府要求,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

先后在租界对“苏报案”进行了七次会审。

主审是上海地方官员,原告是清政府,被告是邹章等人。

原告和被告都聘请了西洋律师,陪审员是英国领事及公使团。

经过七次会审后清政府宣布章、邹二人“阴谋颠覆政府”罪名成立。

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

双方继续对峙了两个月之久。

1904年初,公使团方面表示,如果再不结案,就要将在押嫌犯释放。

清廷担心竹篮打水,只好再次让步。

最后,庭外做出终审判决:

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

历时将近一年的“苏报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百家讲坛》杂志

材料二

材料三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新的宪法,之后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写进了宪法。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上海租界的司法现象。

要求:

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不同之处。

你如何看待两种不同的表述?

(3)根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表现。

 

14(12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

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

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历史选修1】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

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

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三 太史公曰: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原注:

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

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选修3】

16.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

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

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

“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

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

”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

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

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

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

“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

再见了,战场!

永别了,武器!

”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

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

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

 

【历史选修4】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材料三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

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

……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

柏拉图强调,这种政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

“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其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一”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柏拉图认可的模范政体的主要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柏拉图两人治国主张的相同之处。

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干中“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说明责任制内阁制度中的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因此,C项正确;A项“主要原则”说法错误;B项“享有平等权力”说法错误;D项“政党之间的斗争”说法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效”“持久”“统一”可知,秦统一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的畅通、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且秦统一的文字经过数次修改后一直存在到现在,故D项正确;而其他选项只在当时有效并不持久,故A、B、C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民国三十年”可知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政府已经迁往内地,开发资源说明政府在为抗战作准备,故A项正确;抗战时期主要任务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故B项错误;此时,世界大危机时间已过,而且经济危机不可能为中国提供发展机会,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共根据地的问题,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关键词“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二者,生民之本……”可知,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故A项正确;“食”指农业食物,“货”既指布帛衣物,也包括货币,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了作者的农商皆本的思想,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关键词“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第三产业稳步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而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在2001年,而图中涉及的时代为1980—1999,故B、D项错误;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产业结构优化,故C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

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

故正确答案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关键信息:

“汉之初兴,分王子弟”,结合所学,汉初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故A项与史实相反,B、D两项与材料不符。

8.【答案】D

【解析】议会下院选举产生多数党,国王邀请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故A项错误;美国政府由总统提名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故B项错误;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故D项正确。

9.【答案】A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以及图片中的“北纬38°线”“停战分界线”,可知此图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

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

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

所以美国对朝鲜半岛进行武装干涉,体现的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是冷战中的“热战”,A项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提取有效信息,从第一幅图中的“武昌”可知是辛亥革命,第二幅图的“国民政府”和“吴佩孚”可知是国民大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目标,故A项错误;从图片可知,两次革命斗争的主要活动地区都是在南方,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发动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先后建立的是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他将声乐和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②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③他的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④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以上都属于对贝多芬的正确叙述。

故此题应选A项。

12.【答案】A

【解析】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并不是通过宪法,故B、D项错误;C项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原则,不是政体,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故A项正确。

13.【答案】

(1)解读:

①苏报案审理过程中清政府表面是主审,实际上判决权控制在列强手中。

体现了清政府受制于外国列强。

②苏报案的审理过程体现了近代西方司法程序引进中国,冲击了清朝的传统的法律与司法程序。

①过审案过程可看出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影响了整个审案过程与终审判决结果。

②件审理过程体现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政治文明与价值观念开始了面对面的较量。

(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租界是在近代西方列强侵华过程中的主要基地,中国在此丧失了司法主权;租界客观上成为西方近代文明传入的窗口,成为民主革命思想宣传的重要场所。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不同:

①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表述不同:

2003年版本表述失败原因为:

片面抗战路线和国民政府的腐败。

2012年版本表述为敌强我弱。

②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表述不同:

2003年版本表述不明确。

2012年版本表述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③两个战场的各自地位与关系表述不同:

2003年版本没表述。

2012年版本表述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各自发挥主导作用。

(任意两个方面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看待:

前者比较片面,后者比较客观公正。

(3)表现:

①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如政治协商制度。

②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发展和完善。

④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任意3点)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清政府宣布……罪名成立。

可公使团仍然认为……判决无效……清廷……让步”这个信息可以归纳出列强对中国司法的实际控制;依据材料一中“律师”“陪审员”等信息可以归纳为西方司法程序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中“西洋律师”“英国领事及公使团”等中立身份的司法人员信息和“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再不结案,就要将在押嫌犯释放”等终审信息可以归纳为西方民主理念对中国司法建设的实际影响;依据材料一中清政府因为“宣传革命排满的文章”“宣布章、邹二人‘阴谋颠覆政府’罪名成立”,“可公使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判决无效”,可以看出清政府为了维护专制统治仅以思想言论即刻论罪与西方坚持证据定罪的民主思想的冲突;以上现象发生在特定时空——旧中国的租界,当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控制中国、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同时,他们又在客观上传播着先进的思想观念,在前述几点的基础上,结合工业革命后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与本材料,还可以作此小结。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03版“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疯狂进攻”“溃败……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和12版“由于敌强我弱”等信息可以归纳为正面战场失败原因的不同,依据材料二中03版“无力阻止……进攻”和12版本“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粉碎了日军……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等信息对比可以归纳为正面战场作用的不同,依据材料二中12版本“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并结合03版,可以对比归纳为关于两个战场关系与地位表述的不同;第二小问关键是紧扣“如何看待……表述”,按照材料观点如实概括即可。

(3)依据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写入了宪法”“计划经济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1982年新的宪法、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等关键信息分别从政治制度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建设、法制建设等角度进行概括即可。

14.【答案】

(1)经济: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政治:

近代民主政治确立并逐渐完善。

(2)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两极格局;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美国企图称霸全球。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需要注意理论必须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解析】第

(1)问,关键是抓住时间18~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阶段经济领域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是西欧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逐渐完善了民主政治。

(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以及现代化理论内容的发展角度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需要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得出需要注意结合本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15.【答案】

(1)内容:

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民生: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充分肯定。

认为变法使秦国移风易俗,赏罚严明,终于由弱转强,统一天下,影响深远。

材料三认为商鞅严刑少恩,导致车裂下场,评价片面。

看法: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成功的改革。

为秦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政权奠定了基础。

对许多变法内容影响深远。

【解析】第

(1)问考查的是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政治上、刑法上、经济上等角度考虑作答。

第二小问根据民生的提示可以从经济措施中提炼概括。

(2)问考查的是对历史人物评价方法的理解。

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二使秦国移风易俗,赏罚严明,终于由弱转强,统一天下,影响深远;材料三认为商鞅严刑少恩,导致车裂下场,评价片面。

第二小问可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全面的对商鞅变法加以评价即可。

16.【答案】

(1)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统治阶级战争宣传的虚伪性歌颂人性与爱情

(2)虽然反对战争,但看不到出路,因而只是为逃避战争,基本上是个人行为而没有二战后和平运动那样广泛组织起来,直接进行反战活动制止战争

【解析】

(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抓住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材料所反映的是个人行为和大规模的群众性斗争运动相比,缺乏目的性、计划性。

17.【答案】

(1)主张:

德治(或为政以德、仁)。

意义: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原因:

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使国家(人类)实现安宁。

(3)特点:

依靠哲学王的智慧管理国家;强调人的理性;所有阶级之间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4)相同:

都主张贤人治理国家(或都强调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原因:

孔子的主张不适合诸侯争霸的需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不符合当时现实政治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孔子和柏拉图。

(1)问据材料治国主张:

德治。

意义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上分析。

(2)问原因据材料中关键词“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中归结。

第(3)问特点从管理者、治国思想、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上分析。

第(4)问相同点可从管理者的资格或者道德的作用上分析。

原因要从当时的社会发展与主张之间的适应程度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