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895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docx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doc

建立工艺标准开展前期工艺策划

1,根据营业生产部下的白样制作单要求制作白样,如工艺复杂的产品要进行工艺策划。

合理使用原材料,化繁琐为简单明了,为后期大批量生产打下好的基础。

2,白样制作完工后要认真填写白样制作工艺反馈表,将所需材料明细。

用料尺寸,制作工艺,材料适性工艺评价及改善意见等,反馈给营业生产部。

为后期材料采购及工艺标准作铺垫,如遇到非常规的异形产品需召开工艺策划会。

相关部门主管参加商讨产品的工艺流程,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什么问题可心提前预防。

3,营业生产部根据白样反馈单及客户要求,在生产传票上体现出产品工艺流程各工序生产操作细节,重点提示非常规产品在哪道工序应该注意事项及操作标准。

4,生产传票下完后进行审核,如有遗漏和疏忽的地方加以补充。

工艺复杂的产品由工艺工程课提供作业指导书,每道工序的细节,注意事项及操作规范等。

下达到带班主管或大组长手中,紧密衔接不能有任何疏漏。

5,精装产品由工艺员填写生产工艺核定单,由装订主管审核。

纸板尺寸,槽位大小面纸包边打斜角尺寸都要标示清楚。

在大批量生产前做一套首件样,首件样上重点提示各个生产环节易出现的质量问题点。

提前预防消除质量隐患确保产品的质量,减少返工返修。

6,蓝纸,帖样,烫版,落位必须审核完后才能下达各部门,如有就更要有带班主管或负责人签字落实到相关机台。

一,前面工艺设定。

1,书籍内文克重范围

装订方式

克重范围

备注

骑马订

克重越高,P数越少,总厚度控制在4mm之内

天线胶装

一般开本在8开以下

穿线胶装

书脊厚度一般在4-40mm范围内

精装

书脊厚度一般在4-55mm范围内,书脊太厚可以采用先扫衬,后绑铁条压槽

2,装订每帖P数的限制要求

常用纸张:

铜版纸,哑粉纸,书写纸,每帖P数限制要求见下表

每帖最多P数

每帖最少P数

克重

穿线装

无线装

骑马订

穿线装

无线装

骑马订

G≤90g

36

24

24

8

4

4

157g≥G≥90g

20

16

16

8

4

4

G>159g

12

8

8

4

注:

低克重常规用纸每帖最多P数需充分考虑爬坡工艺内文从外向里,每递进一页,成品尺寸缩小纸张厚度的两部,缩小部分应该是书脊处。

如书口有色块页码等信息,最多P数需慎重决定,纸张超过105g建议不采用无线胶装。

3,内文每帖之间的关系确定

3.1骑马订每帖之间均为套帖关系,并且一般从外到内每帖P数只能递增,即P数越少的一帖,一般放在最外面,帖次用阿拉拍数字由外向内标示。

3.2穿线装书箱内文每帖之间为并联关系。

对于有零散P的需与其他帖做成套帖,套帖一般表示A套B套C且一般P数A≤B≤C有拉页的按实际情况)

3.3无线胶装内文每帖之间为并联关系,零散p不能做成套帖与其它帖也是并联关系。

3.4无论何种装订方式,内文如果多余2P均做成粘页

3.5对于穿线装的产品,内文P数越少的情况下,如按正常折首,内文少于或等于3帖,需将内文每帖P数适当减少以增加内文帖数,保证装订质量

3.6因最大折页尺寸为670*1000mm,一些特殊要求尺寸的书籍有时需将每首P数减少以满足折页机的要求,例如开本250*335mm(高),内文用纸为157g,如果每首16P排版也能印刷,但超出了折页机的最大尺寸,所以需将每首折成8P,两帖搭版印刷,断刀后再折页。

4.内文的留位要求

4.1无线胶装一般留位为6mm,保证折页后需裁切部位保证有足够的出血位即可,如果要求是铣背胶装,则内文书脊处留位4mm,内文是滚折做无线胶装则必须在书脊处留4mm,采用铣背胶装(特殊情况下可以不留位,保证胶装的书背平整)

4.2骑马订内文折页的要求“头大尾小”,即折页后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短出一些,一般至少短3mm,按此要求,16P折页中间留位一般为28—32mm天头之间留位6mm.

4.3穿线胶装内文折页要求“头大尾小”,即折页后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长一些,一般至少长3mm。

4.4对于157g纸张印刷的内文,在纸张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天头之间留位应当大一些,一般为8—10mm避免因折页皱影响内文装订质量。

4.5封面之间的留位保证出血位即可,一般留位为6—10mm,骑马订留位要考虑“头大尾小”的问题。

4.6单张,折页等中间留位也需考虑出血问题,一般为6mm,最小为2mm,如果没有出血图,如有必要可以单刀留位,即不留位。

4.7粘页,拼版时留白位只留一边,不要两边都留。

4.8包装盒的留位与单张,折页很接近,只是在需要保留出血的情况下,最小留位保证4mm,以便于制作模切板,如果没有出血图,如有必要可以留单刀位,排版中如果有粘口位对粘口位的情况,最好留单刀位。

4.9卡折书内文需要对裱,为保证对裱质量,内文留位要适当大一些,一般为10mm,保证对裱部件断刀各边均至少有5mm毛尺寸。

4.10对于需要过胶的产品,特别是搭版中某些部件需要过胶的情况下,留位时要注意,留有过胶搭口的搭口位,搭口至少留5mm,例如:

成品尺寸为16开,带有拉页的6P或8P胶装封面,如果要正反过胶,采用上下自反版印刷时,中间留位大一些,一般至少10mm,以便断刀后两边老有搭口位(需断刀后过胶,因为封二,封三过胶时需留出书脊位和边胶位)一般胶装封面地脚留位比内文长5mm。

4.11无论何种装订方式,留位后必须保证拖梢至少有3mm,咬口有11mm。

5,书脊留位要求

5.1骑马订留位要求

5.1.1内文书脊外不能留折标

5.1.2内文最内4P要连P出菲林,不能单P拼版(会出现白色接缝)

5.2平装留位规范

5.2.1无线胶装

5.2.1.1内文所有书背每边各留2mm的白位作为洗背用,特殊情况可心不留洗背位,保证胶装后书背平整。

5.2.1.2内文梯标,做宽至2mm,破背后方便排书检查。

5.2.1.3内文最前,后p要留4mm白边位做边胶位(不包括2mm洗背位)

5.2.2穿线胶装

5.2.2.1内文最前后P要留4mm白位做边胶位

5.2.2.2内文每帖最外面2P墨量小的情况不留位,遇到墨量大的情况,书脊各留位1mm白边,内方有光油和UV的情况,同样按此留位。

5.2.3精装

5.2.3.1内文最前后P要留3mm白位,做为粘环衬位。

5.2.3.2前环衬1,后环衬4,不要印刷,扫衬用。

5.2.3.3金属墨及印油,胶装,精装书每帖最外面书脊处各留1mm的空白位置不印刷,丝印局部UV也需要在书脊处留1mm白位,胶装书第1P和最后1p的边胶位也不印油和丝印.

5.2.3.4同一产品时有精装,平装的留位按精装要求留位

5.2.3.5磨砂UV压线处应留1.5mm宽白位,避免压线时破坏磨砂效果.

精装面纸需磨砂UV时槽位处需留位.

书匣面纸需磨砂UV时,书脊,封面,封底压线包边处需留位,避免UV油脱落.

6.纸张纹路留位设置原则:

6.1精装,胶装产品以及海外产品,内文纸张平行于书背,胶装封面纸张纹路垂直于书脊

6.2包装盒类产品,纸纹平行主压线.

6.3业务/客户对成品纹路有特殊要求时,执行业务客户标准.

6.4需要对裱的部件,如封面两张的白卡对裱,两张灰板对裱出更厚的规格等,需考虑错纹对裱,成品抽温等,工单上要体现以保证成品不起翘,不变形等.

二,装订工艺设定

1.骑订工艺:

骑马订封面,带兜口(或勒口)制作步骤:

内文套帖后先订一个订,书口,地脚裁切成品后套封面骑订(订子的数量根据客户需要来定,如有特殊要求,内文先不要订一个订,直接切成品后与封面配套骑订,这种方式骑订进度比较慢最后裁切天头成品.

2.胶装工艺

2.1胶装时只胶底胶,不要边胶,胶装后,封面,封底直接与内文最前P和最后P对裱(或前后环衬)切成品.

2.2腔背形式,书脊与边胶位都不要裱死,必需是空的。

书芯胶背,封面压四条线后刷胶与内文对裱(如书口有勒口,书芯书口先切成品),刷胶时过胶位上不能有胶水,此种制作方法,方便书芯翻平。

2.3胶装封面书背厚度超过15mm,书脊处需裱1张250g以上的白卡,增加书脊的挺度

2.4书脊厚度小于5mm和墨量较重的胶装书不适合溜金边,部分内文如有较厚的墨量,需先夹1张拷貝纸,防止溜金过程中粘白

2.5边胶位,帖与帖之间的接图提示,可能有拉页为同一方图,折后靠书脊外重叠接图发兰纸时注意,提示下厂注意检查。

2.6封面文字与透明PVC护封文字重叠的,封面文字要爆肥,或将护封的镂空字做缩小处理减少误差,因胶装书受底胶厚度和勒口尺寸等因素的影响,裁切后位置变化较大,装订时要特别留意。

三.精装工艺

1.内文

1.1内文纸张为128g至157g,成品尺寸8K以下,内文p数10帖至25帖,正常折页,压帖锁线,胶背(正反压一次)裁切,精装成型。

内文p数为25帖以上(书芯厚度超过30mm),胶背后需捆书,裁切,精装(书背处理时要加筒子线,捆铁条)。

1.2内文纸张为200g以上的哑粉或双铜,折页线需先压线,折页,压帖锁线,压书胶背(正反各压一次)捆书(书芯超过30mm需埋纱布)裁切,精装(精装用网纱布加筒子纸)捆铁条。

1.3精装书装订方式总结

内文大于等于157g的纸张,折页前先压线,

内文大于等于10帖次的纸张,胶背后需进行捆书工序,方能进行书芯裁切

内文大于等于25帖次的纸张,精装时,纱布用网纱布加筒子纸,成型后捆铁条,以保证书芯外观美观不变形。

精装书内文过油的产品,需要有足够的油墨干燥时间,保证压槽压力大时不粘白

8K以下,书芯30帖以内,内文过油的书芯,如贷期紧急,可以采用胶装机胶背的方式应急(当然在背胶的选择上需寻找柔韧性效果好的热溶胶)

槽胶需使用易刷开,粘性强的胶水,保证压槽后不反弹

当油墨未干,又急需发贷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问题

解决措施

粘白现象

锁线压帖时减轻压力

粘白现象

胶背压背时减轻压力

槽位不明显

工艺核算中径条尺寸在实际尺寸上加大0.5mm松位

压槽粘白

上精装压槽时温度在15度-20度之间,墨量大时不开温度

对于精装皮壳包海绵的产品,压平时压力要小,(避免海绵弹性效果不好,对于不包海绵的产品,环衬带油性的花纸,要用9830黄胶扫衬,胶水浓度为1:

2,压平施加大压力。

2.折页要求

2.1.1正常内文,大于157g铜版/哑粉/书写纸,需压线后折页.

2.1.2环衬大于180g花纸/纸张纹路与折位相反,需压线后再折页.

2.1.3其它(如牛油纸特殊花纸),先试折,如有爆色,爆边现象,需压线.

2.2折页时要使色标坚直对齐,防止折错,以勉后工序粘错.

2.3折页时内文接图接准,如天头,地脚,书口三边有色边(或书眉线),色边要对称(书眉线统一)

3.烫印

3.1.上版正确牢固,根据所烫印面积和表面所烫材料调整压力。

3.2.烫印要求是否带压凹效果,烫金纸的型号,工单上都必须标示清楚。

3.3.根据烫印形式,封面材料和烫泊种类确定烫印温度和时间,烫印产品应字迹图案清晰,不糊版花版,烫泊牢固,光泽度好,压烫凹印应图文清晰。

3.4.需套烫压的产品,面纸反面印线,裱卡纸套烫压后啤成型,再进行皮壳(或书匣)制作。

3.5.几本书为一套,需配套的产品,共用部分汤印落位要统一,整套书文字误差0.5mm。

4.模切

4.1.卡折书内文压线必须在文面压线,以勉纸张折线爆色,内文啤孔位必须在下面啤,以勉纸张表面起毛和掉色。

4.2.模切根据纸张的不同,选择海绵适当的高度和厚度,根据纸张的克重,选择不同型号的压线条,如产品厚度为较厚的白卡或灰板需压线,应使用双线条压线,在线条相对应的位置,打底板,底板的厚度为纸板或白卡的厚度,底板上压线的位置留槽位,槽位宽度为纸板(或白卡)厚度*2倍,压线后线条清晰,易折,不暴线,不打皱。

4.3需套啤的产品,套啤色位准确,左右误差不超过0.5mm

5.粘环衬

5.1环衬纸张一般采用160g以上,250g以下的书纸或花纸,哑粉纸,不宜使用铜板纸

5.2环衬纸张在160g以下建议环衬裱加厚,加厚纸在140g至200g之间/

5.3要印刷的环衬,在环衬的天头印字,或箭头进行标示.

5.4不印刷的环衬,书芯上壳前由专人划色标,以区分天头,地脚,划色标时注意选用颜色笔划上后,不能有透印.

5.5前后环衬不可粘倒在书芯上,粘贴到位,避免出现多粘,少粘.胶位严格控制在3mm内,书背留位严格控制在1-1.5mm内.

5.6测量书本厚度,当活背产品的书背≥30mm时,要粘贴筒子纸,并确认书芯首尾帖已粘加强衬布

5.7粘环衬时注意内文与环衬是否有接图,接图准确,误差不超过0.2mm

6.配页

6.1配页前先粘页

6.2打扳的操作人员需根据折标的标记进行检查(配页正确的折标呈按书帖顺序排列的斜线),以勉出现内文多帖,少帖,重帖的现象.

6.3特殊情况粘页为筒子页,拉页尺寸同书芯尺寸粘页书口带耳朵的均要书芯胶背,裁切成品后再粘页.

7.压帖,锁线

7.1锁线订针位与针数,见下表(针位应分布在书帖的最后一折缝线上)

开本数

上下针位与上下切口的距离

针数

针组

大于等于8

20~25mm

8~14

4~78~10

16

20~25mm

6~10

3~56~8

32

15~20mm

4~8

2~44~6

64

10~15m

4~6

2~33~4

7.2锁线的基本规范

用线规格:

42支纱或60支纱,4股或6股的白色蜡兴塔线,或相同规格塔形化纤线.

针孔径大小:

一般情况下,锁线针的孔径大小为1.7-1.8mm

订缝形式:

40g/㎡-60g/㎡的三折页书帖,或相当以上厚度书帖可用交叉锁,除此以外均用平锁,主要根据客户要求,一般情况下以平锁为主.

7.3锁线要求,书背上锁几组线,线的颜色,工单上要有所注明,有的产品结构,外脊外露的产品,书背上不能有折标线,锁线后不能用纪号笔在书背上做记号。

8.胶背

8.1胶背前先压背,压背前内文墨量重的产品,压背时间尽量调短,避免内文过底.粘白.

8.2内文有拉页在胶背前先夹纸后再压背,胶背,避免有压痕.

8.3书芯厚度超过30mm,或内文为铜版纸,书背太松的裱精装书芯,胶背后需捆书,埋纱布,尽量使书背平整,不变形.

8.4在胶背的同时检查环衬是否出现压印,胶位是否到位,并及时作出调整,出现压印就应当调小压力,若上胶不到位,则检查上胶的位置是整体偏低,偏高.对应的调节该方向的上胶位置.

8.5书芯在胶背后,一般要预留10-15分钟的干燥时间,再进行压书操作(由于特殊产品的纸张和油墨的物质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干燥时间.

8.6内文有过油工艺的产品不能捆书,捆书易造成过油的页面之间的粘连.

书芯裁切

1.一般产品,书芯裁切尺寸误差±0.5mm,切口无刀划痕,裁切面不能有刀花,不能裁掉图案,文字等客户要求部分,方框,图案版面,四边要均等,书芯不能出现歪斜,内文如有拉页,需夹纸,墨量大的产品,压力不能调太大,避免书芯粘白或有压痕.

2.镏边产品,不论书籍开本尺寸有多大,书芯的三面切口较成品书芯的三面切口均要求加放1mm用做打磨三面切口过程中的工艺损耗.

9.书背处理

9.1书芯加工

书芯加工的方式有方背和圆背,有脊和无脊,方角和圆角

9.2书背加工

9.2.1书背加工包括粘丝带,粘纱布,粘堵头布等工序.

9.2.2丝带长二书芯(切后)的对角线长10-20mm,纱布长短于书芯15-25mm,堵头布比书背宽加大1mm纱布宽比书背厚加30-40mm.书芯为卡折书,书背不能贴背脊纸,避免书芯翻不平.

9.2.3堵头布根据客户要求,客户无要求一般与皮壳颜色接近.

9.2.4丝带未端的形状按客户要求,客户无要求烫成斜角,贴堵头布纱布刷胶用白乳胶定型,胶的厚度为1.5mm左右,堵头布棱线外露用手按紧粘牢固,贴纱布两端平分,筒子纸擦紧,粘牢,粘好外每本调头交叉打板.

皮壳开料尺寸:

书壳开料尺寸图示

---书芯—灰板——包边

一般3mm灰板面纸切斜角的距离距灰板为5mm,可根据灰板厚度来递增或递减.

类别

标准尺寸要求

飘口宽

三面飘口应一致误差:

32开本以下为2.0±0.2mm,16开本为3.0±0.3mm,8开本为3.5±0.5mm

中缝尺寸(书槽位)

方背(假脊)----书壳纸板厚度加6.0mm(槽宽)

圆背----书壳纸板厚度加6.0mm(槽宽)

中径宽

方背----书背宽加两个中缝宽

方背(假脊)----书背宽加两个中缝宽和两张书壳纸板厚

圆背----书背弧长加两个中缝的宽.

包边宽

15.0mm----20.0mm

接面联接边宽

12.0mm----14.0mm

粘口宽

4.0mm----6.0mm

书壳纸板

长----书芯长加两个飘口宽;宽----书芯宽减2.0----3.0mm

中径纸板

长---与书壳纸板长相同

方背假脊宽-----书背宽加两张书壳纸张厚

圆背宽----书背弧长,或加1.5mm

整面面料

长----书壳纸板长加两个包边宽

宽----两张书壳纸板宽加中径宽和两个包边宽

接面书腰

长----与整面长相同;宽----中径宽加两个联接边宽

接面面料

长----与整面想同或加长5.0mm;宽----纸板宽加8.0mm----10.0mm

皮壳制作前注意事项:

1.面纸需有套字压凹(击凸)的产品,需反面印线,套字烫压凹(凸)后,啤面纸,皮壳成型

2.面纸为拉丝金银卡的产品,皮壳成型前,用模具定位,反而槽位处贴两条小透明胶后再皮壳成型.

3.皮壳面纸纸张较薄,易碎,可以在面纸反面裱1张100G以下的书纸或背面过胶方式,以加强面纸强度,防止槽位压破.

4.面纸为墨量重的专色产品,纸张较薄,面纸过胶后易拖花,易出现胶水印,可在灰板上面裱一张白卡,再裱面纸,带手套,铺台布,每个皮壳中间夹隔纸压平,打板.

5.皮壳面纸为皮料,面纸需用啤机啤成型,使皮壳成型后更美观,槽位应在实际上加上0.5mm(防止压槽后反弹)

6.灰板的选择:

可提据客户要求和开本以及内文不同厚度来确实纸板的厚度,书芯尺寸小,内文p数少可以采用灰板薄一点(1.5—2.5mm),一般产品为3mm灰板,尺寸偏大,书芯较厚的产品可以采用3.5—4mm灰板

7.填平纸的设定

皮壳面纸为皮料,一般填平纸用300---400g卡或灰卡

皮壳面纸为麻布:

350g白卡或灰卡

皮壳有烫压的,根据面纸的厚薄,填平纸的厚度同面纸的厚度

面纸较薄,环衬200g以上的皮壳可以不用裱填平

8.套合,压槽

1,压槽前检查前工序堵头布,纱布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刷槽胶时,皮壳面纸无过胶工艺的纸张,为避免压槽后槽位处破采用先在槽位里面粘小透明胶后再刷槽胶,压槽

3,环衬为印刷专色或过油产品,面纸为过哑胶产品,均在压槽时温度调至20度(或不开温度)压力调至20度以下避免环衬粘白或槽位处起泡

4,环衬纸张较薄的产品,为了避免扫衬压平后环衬易涨和打皱,环衬需裱加厚纸,扫衬时如有牛油纸粘页需粘页前先来过胶纸后再扫衬,避免水份渗入到书芯内,牛油纸打皱。

5,扫衬时,根据环衬的质地选用适当的粘结剂,带油性的产品均用9830黄胶扫衬,普通产品可以用白乳胶扫衬,胶与水的比例是1:

3

6,压平时,皮壳有击凸内容应中间夹卡纸,把击凸内容镂空,再中间夹珍珠棉压平,避免压平后无击凸效果

7,皮壳面纸有UV内容压平时,每本书中间夹双面覆膜P的过胶纸,打扳,抽温,避免过油产品的经过抽温后UV油粘连在一起、

8,书芯较厚的产品,压平后绑铁条,打板,书芯较厚的卡折书,书背下帖背脊纸,槽位处不刷胶,扫衬压平后再压槽。

(假槽)这种制作方式能使卡折书翻平。

注意事项:

1.套壳完成后要立即压槽,因为胶粘剂尚未干燥时的定型效果最好。

2.槽胶要扫均匀,压槽机压力,温度根据产品类型进行调试。

3.3.压槽时要根据环衬的标示,箭头分清楚书芯的正反面,不要倒装,避免出现槽位开胶,压爆,书芯粘白,书芯,压斜等。

抽湿

1.温度设置:

一般抽温房温度设置要求在30度-----33度。

2.湿度设置:

抽湿过程中,抽湿机的温度必须要设置在35%----40%,但不可以高于45%

3.精装书的湿度(水份控制)在成品检验后,打包入库前必须控制在10%以下

4.抽湿时间,一般要求在5---8小时,如时间许可,可以抽湿10小时以上。

装订工艺禁忌

1.印油后再过胶工艺

2.产品过胶后再打号的工艺

3.局部UV后烫金或烫金的局部UV的工艺,如有这种要求时需采用透穿透印的方式解决,如果是满版UV与烫印工艺的结合,需安排做测试后再决定工艺是否可行,(建议,面纸先烫后,再过胶UV,烫印效果没有正常效果明显,如果先UV后烫印,会产生烫印不上的效果

4.过光胶后需亮UV的工艺

5.磨光后击凸的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