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905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省】

(二)(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

“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

【答案】9.(3分)A

【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

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

10.(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3分)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

(每对1处给1分。

【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

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

(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

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

“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贵州省六盘水市】

(二)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

通“曝”,晒干。

④参:

通“叁”,多次。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不知其旨也(  )⑵然后能自强也(  )

⑶学不可以已(  )⑷故木受绳则直(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 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 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2分)

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4分)

【答案】11.(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

12.(2分)C

13.(4分,每小题2分)

⑴《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14.(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5.(4分)

要求:

⑴提出观点、看法(1分);⑵阐述理由(1分)⑶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分)。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乙】君子说:

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黑龙江省绥化市】(三)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19-22题。

(5分)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中陷贼②。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

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

宋代名画家。

小史:

书童。

②建炎:

南宋高宗的年号。

贼:

这里指金兵。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1分)

A.尤工作马 (擅长) B.几能乱真 (表数量)

C.使图所掳妇人 (绘画) 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其实)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分)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22.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

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2分)

【答案】(三)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19-22题。

(5分)

19.B评分说明:

(1分)B项中的“几”的意思是“几乎,差不多”。

20.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评分说明:

(1分)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均不得分。

21.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

评分说明:

(1分)译对重点字词“使”、“侍”、“善”得0.5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0.5分。

22.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

(1分)

历史示例:

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1分)

评分说明:

(2分)第一问从技艺和品质两个方面各0.5分,第二问答出人物及事迹得1分,否则不得分,除示例以外符合题意均可。

【参考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小书童。

李伯时作画的时候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能和(李伯时的)真迹混淆。

建炎年间,赵广落在金兵手里。

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抢来的妇女。

赵广坚决地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

但是赵广平时是习惯用左手画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

【湖北省黄石市】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

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①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节选自《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

⑴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

假装)

B.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暂:

暂时)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

带领)

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

通“阵”,阵地)

⑵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

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

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

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

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鞭马南驰数十里

②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答案】9.⑴B

⑵A

⑶D

⑷①(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

②(李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

【参考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

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

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

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

“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

”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

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

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

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

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

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

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箭射的远近,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

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湖北省随州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

‘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

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

处理。

③废:

放下。

④服:

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母尝谓曰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死狱也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我求其生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16.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

(5分)

【答案】13.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14.C

15.①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②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16.示例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

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

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参考译文】欧阳修还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经常对他说:

“你爸爸做官,经常晚上在蜡烛下写文书,有时候停下来不住地叹息。

我问他什么事,他回答说:

‘这是一个死刑案件,我想看看有没有可以不杀他的理由,为他找一条生路,可是实在是找不到,不得不杀呀。

’我说:

‘生路可以找吗?

’你爸爸说:

‘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而不可能,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

经常想着凡是情有可原的,可矜可悯的,尽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有时候尚且还免不了办错案、杀了不该杀的人,更何况世人恨不得把所有的罪犯都杀了呢。

’你爸爸平时教育年轻人,经常说这样的话,所以我都听熟了。

”欧阳修听了母亲说的这个故事,终身都是按照他父亲的教诲来做的。

【湖北省武汉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

“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

”孟尝君曰:

“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

“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

“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田文曰:

“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

“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

“大变可得闻乎?

”曰:

“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

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

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

“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

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②效:

献,呈献。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闻:

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

愿望

C.燕王尚未许也许:

答应D.王且何利利:

好处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答案】8.B

【解析】B项中的“愿”是“希望”的意思。

9.C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其中的“兵八万”“车二百乘”是两个词组,“万”和“乘”都是紧跟着数词和名词的后面,不能分开,所以据此可以排除AB项,而D项中的“起”和“兵”分开了,造成句子意思的割裂。

10.D

【解析】“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的说法是错误的。

孟尝君提醒燕王,魏王在向秦国割地求和之后,会聚集魏国、韩国、赵国、秦国四国的军力来攻打燕国,来报复燕国见死不救之仇。

11.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

魏王听说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

“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

”孟尝君说:

“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

”魏王说:

“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

”燕王说:

“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孟尝君说:

“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

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

”燕王还是没有答应。

孟尝君说:

“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

”燕王说:

“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尝君说:

“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

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

燕王说:

“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

”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

【湖北省咸宁市】二、

(一)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

(15分)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

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

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

抵押。

④没:

没收。

⑤营护:

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