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10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word版有答案.docx

辽宁省瓦房店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8届辽宁省瓦房店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

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步礼学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

《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

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

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神色庄重。

《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

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

《礼记》说:

“将上堂,声必扬。

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

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

《札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

“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

《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

“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没有学生的老师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就站在堂屋中间的八仙桌后。

八仙桌上放着一根枝条。

他表情严肃,两手撑在桌的两角,身子微微前倾,环顾堂屋里一把把排列整齐的椅子,他喊:

“同学们,上课了!

表叔叹一口气,说:

“三儿的课又开始了。

”我没看见过他上课时的情景,我好奇地望着他。

他迎着从门楣里投射进来的一束阳光,穿着整齐的中山服,很气派,很儒雅,阳光勾勒出他的身影。

他开始在八仙桌后踱步。

我观察了好一会儿,他从堂屋的南头走到北头,再从北头走回南头,沉思的样儿。

我发现,他接近墙根的时候,绝不多停留一会儿,又折回身,继续走。

他的皮肤很白,不是那种没见紫外线的白皙,是病态的苍白。

表叔告诉我,他走得那么准确。

表叔说,他的讲坛长度和堂屋宽度差不多,表叔叫我不要打扰他。

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

他手里拎着教鞭,在巡视他的学生呢。

表婶从房间里出来,身子擦动了堂屋门口的那把椅子。

他发现了,他拎着教鞭走到那把椅子跟前。

他举起教鞭,向下点去。

教鞭在椅子把手的上边突然停住,他说:

“上课时,不要捣乱。

我的教鞭敲在你的脑袋上,会疼呢。

”他的表情有些严肃,严肃中又带着微微笑意。

表叔说,两年前,他师范学校毕业了,他坚决回到山村小学。

去年,一场暴雨突如其来,他在疏散学生时,屋顶一根虫蛀腐蚀了的脊檩断了,砸在他的脑袋上,他就这样了……

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天阴了下来。

他跑出堂屋抬头仰望,旋即又奔了回去,看着屋顶。

他焦躁起来,说:

“同学们,暴雨要来了,赶快出教室!

”我看见他忙乎起来,一把把椅子被他从堂屋搬到院子里。

他一边忙乎一边喊:

“同学们不要挤!

不要怕,有我呢。

”我沉不住气了,我真想过去帮他一把。

我瞧了表叔一眼,表婶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过一阵就会好了。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助。

我看他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堂屋院子间疯狂地穿梭,我真不忍心他那么孤独。

太阳钻出乌云。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

“塌了,塌了,我们的教室塌了。

你们吃吧,喝吧,你们不修教室,会有人收拾你们的。

”他的声音低下来,似乎在念咒语。

我望着环绕小山村的山岭,好似表叔的房子在下沉,下沉。

他的神色开始恢复正常,像是经历了一场风暴。

现在,他表情呆滞、冷漠。

他根本不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走回他的屋子。

我走到八仙桌的后面——他的讲坛上。

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讲坛上极步,想体验当老师的感受,踱步中,我无法不想着他——这位没有学生的老师,所以,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选自《文艺生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叫“没有学生的老师”,匠心独运,在矛盾的词语组合中,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内容。

B.“表叔叹一口气,说,‘三儿的课又开始了。

’”这一声叹气,既包含着表叔对三儿病态的无奈,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

C.三儿用教鞭向下点去的动作描写,内涵丰富,从侧面生动地表现了三儿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包含着他对学生的深深爱意。

D.小说语言简洁而生动,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通过对三儿这样普通的乡村教师的叙述,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

5.文中划线处都写到“太阳”,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其作用。

(5分)

6.小说结尾说“我感觉我的步子越来越重!

”试分析其原因。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

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

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

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

附图:

(摘编自2017年4月1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对外公布《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域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贷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

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贷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网报《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2017年3月20日)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

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

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

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

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

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

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017年3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只有少

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表明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难以筹到启动资金的困境,对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系,

助力大学生创业。

C.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很多扶持政策,材料三指出允许休学创业的政策将促使在校大学

生争相创业。

D.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醒大学生创业

需谨慎选择时机。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A.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B.材料一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C.材料三是“访谈”节选,针对访问者直截了当的提问,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效果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

D.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而材料三关注的则是政府扶持政策的结果。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客观性较强。

9.根据上述材料,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

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

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

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

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

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

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

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

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

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

数教敕玄佐尽臣节。

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

“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

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

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

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

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

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

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

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5分)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一分,共5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邝光河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2)《琵琶行》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婉转流畅的句子是:

“”。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以“,”描摹了南宋初年农村的风俗画卷。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透。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

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⑤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①⑤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④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全球最快的轿车车型问世!

奔驰官方改装商Brabus声称,其基于奔驰顶级轿车S级打造的新款SV12RBiturbo800轿车的最高时速将能够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这将使该车成为全球最快的轿车。

B.《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一书讲述了王石的风雨人生历程,其中既有对商业法则的探索,也有对职业经理人道德底线的思考。

C.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D.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支撑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令爱能在上次的省青少年民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全是您悉心指导的结果,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小王站起来说: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紹。

D.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祭灶的习俗虽然由来已久,①。

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有的是在猎月二十四。

祭灶的主要活动是“送灶”,送灶不仅要准备好香烛,②,供果的各类因地域和时代有很大的不同。

③,这主要是因为传说中灶神是个男子,所以女子主持祭灶仪式情况并不多见。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

一线品牌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虽然微乎其微,大约4%,但是带来的收益却是60%。

可见,只有每个品牌都必须做大才会基业长青,品牌做大必然会带来收益的提升,而有了收益的提升,必将使品牌成为名牌。

①不是只有每个品牌都必须做大才会基业长青。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报再,深圳一名女中学生骑单车在福田区街道上违规逆行,撞上一辆奔驰,奔驰前保险杠附近有几处剐蹭,女司机提出要赔偿,女生顿时被吓得哇哇大哭。

路人纷纷过来围观,劝奔驰司机算了,但女司机认为事情虽小,但如果就这样让女孩离开了,对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好。

也有围现者认为奔驰女司机有点儿太较真了,开奔驰还在乎这点儿钱。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给女司机、女中学生或者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浩然”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8瓦房店市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答案:

1.D(“全书都采用了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解错误。

2.C(“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不能与人雷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有“处处”“总”的修饰,“发扬创新精神”错,不符合文意。

3.D(“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有助于”。

4.A(B“也有对三儿这种病态行为的不满”理解错误;C“侧面”错,应为正面描写D“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现实主题——教育公平”理解不准确,主要表达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的忧虑) 

5.(5分)①“太阳刚刚升起”,点明时间,说明乡村教师工作的艰辛。

 

②“太阳在不知不觉中升起,有一竿子高了。

”点明时间,说明三儿工作的认真。

6.(6分)①对三儿的现状感到痛心。

②对广大乡村教师处境的忧虑。

③对乡村教育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的沉痛。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B(A项,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不全是毕业后的大学生,例如还有在校期间创业的大学生;C项,“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说过头了;D项,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说明“过程比结果重要”。

8.AB(C项,“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表明被访问者的乐观态度有所保留;D项,材料二主要从政府的角度报道,而非关注大学生如何创业,并且材料四也主要着重的是大学生创业过程的重要性,关注的也不是大学生如何创业的问题;E项,材料三没有呈现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

9.参考答案:

(1)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

(2)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

(3)要有信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