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93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26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最全面最系统的复习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②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产品出口

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最优关税:

进口国由征收进口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和额外收益相等时的关税水平。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签署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斯托尔珀—萨谬尔逊定理: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同样的土地报酬率,而不管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

1、绝对优势:

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上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论述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1)规模经济:

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产品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差异产品是指在设计、品牌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同质产品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2)差异产品的生产和需求与规模经济存在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是国际贸易。

一方面,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规模,使大规模生产有了市场保障;

(3)只要各国之间产品有差异,无论这种差异表现为何种形式,都可以称为国际贸易的载体。

什么叫悲惨的增长?

它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

(1)悲惨的增长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由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当一国生产要素增加使产品出口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增少了。

(2分)

(2)悲惨的增长的发生条件是:

a:

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的产品的。

(1分)b:

国外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或无弹性。

(1分)c:

该国在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从而其供应量的增长会影响到产品的市场价格。

(1分)

简述国际收支项目中经常项目的基本内容。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统计中最基本的项目,(1分)主要记录商品贸易收支,劳务贸易收支和单方面转移三方面的经济交易的项目。

(2分)其中商品贸易收支包括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劳务)的贸易。

(2分)

1生产可能性边界:

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优产量组合。

2、社会无差异曲线:

指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

4、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5、机会成本:

指在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7、SS定理:

即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指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8、要素价格均等化:

指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由于要素价格的变动,国际贸易会影响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即相对丰富要素的所有者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而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会因贸易而受损。

9、罗伯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会下降。

10.里昂惕夫之谜:

依据H-O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实际情况却与之相悖。

12、要素密度逆转:

在某些要素价格条件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为“要素密度逆转”。

13、特定要素:

一种要素的用途仅仅限于一个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14、重叠需求:

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对某种产品需求档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15、规模经济:

16、外部规模经济:

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小的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17、关税:

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边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赋税。

18、配额:

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19、出口补贴:

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20、倾销:

指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21、自由贸易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22、贸易创造: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现象。

23、贸易转移:

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24、国际收支: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的国际债权债务地位,从而为制定货币政策提供信息。

25、外汇:

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交易过程和活动。

26、汇率:

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也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

27、套值保值:

卖出或买入金额相等于一笔外汇资产或负债的外汇,使这笔外币资产或负债以本币表示的价值避免遭受汇率变动的影响。

28、套利:

在两种货币资金短期利率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将资金从低利率货币兑换成高利率货币,以赚取利差的外汇交易行为。

29、汇率制度:

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规定。

汇率制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30、外汇管制:

一国政府为了防止资金外流或流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授权有关货币金融当局(一般是中央银行或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

31、一价定律:

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质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计量的价格应该是相等的。

简而言之就是:

若两个物品是完全相同的,则它们必须卖同一个价格。

32、购买力平价:

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33、铸币平价:

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

铸币平价学说认为两个国家货币的价值量之比表现为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之比

34、关税同盟:

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

35、生产者剩余:

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37、J曲线效应:

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38、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并使流通中的各种货币与黄金间建立起固定兑换比例关系的货币制度特点有: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决定(3)国际金本位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

39、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认为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机制。

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

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法

1、货币贬值效应:

(1)、价格效应本币贬值导致:

在国内商品价格(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会降低,会导致出口收入的降低。

在国外商品价格(以外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以本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商品价格会提高,会导致进口支出的增加。

(2)、贸易量效应本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则本国出口量增加,会导致出口收入的增加。

本币贬值,以本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则本国进口量减少,会导致进口支出的减少。

本币贬值对出口收入、进口支出的影响关键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

国际收支=贸易收支=出口收入-进口支出综上所述,本币贬值对本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一)意义弹性法纠正了一个片面观点:

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

它通过分析指出了只有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下,货币贬值才能改善国际收支。

这一认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二)缺陷

(1)、弹性法仅考虑了经常项目,忽略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这在今天看来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2)、弹性法假定汇率对国内外价格水平没有影响,这是不符合现实的。

简述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法

1、贬值对总收入的影响

本币贬值导致的对出口商品的需求引发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国民收入的增长又会刺激国内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的增长,即总吸收的增长。

二者增幅的大小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a。

若0<a<1,即总吸收的增加小于总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

若a>1,即总吸收的增加大于总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逆差进一步恶化。

若a=1,即总吸收的增加等于总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逆差不变。

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

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进口配额与关税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的有什么异同?

如果让国内生产者来选择的话,他们会选择哪种措施?

进口配额与关税都在保护本国产业方面能够发挥作用,不过,进口配额是比关税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

关税将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一定幅度的上升(与关税幅度一致),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产品价格不会进一步上升;

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当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

所以,对消费者有利的是关税而非配额。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研究对象:

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

2、相对价格:

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

3、生产可能性曲线

成因:

资源的稀缺性

形状:

3种,直线、内凹、外凸

用途:

ⅰ、将稀缺性具体化;

ⅱ、使生产选择具体化;

ⅲ、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的依据;

ⅳ、效率监控;

ⅴ、解释机会成本的含义

4、

社会无差异曲线:

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收入有限,个人偏好和预期不同

内凹

表示福利水平

5、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ⅰ、生产达到均衡:

MRT=Px\Py(边际产品替代率)

ⅱ、消费达到均衡:

MRS=Px\Py(边际商品替代率)

ⅲ、市场出清:

Xc=Xp,Yc=Yp

6、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与国际均衡价格:

P25

国际均衡价格:

当两国展开贸易之后重新达到均衡时,一国某一商品的进口(或出口)必然等于另一国该商品的出口(或进口),而一国的进口(或出口)等于该国的过剩需求(或过剩供给),因此当一国的过剩需求(供给)等于另一国的过剩供给(需求)时,对应的相对价格就是国际均衡价格。

贸易利益:

分为交换的利益和专业化(分工)的利益

范围:

两国之间

7、贸易利益:

P27图解

8、贸易基础(成因):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一、比较优势

1、定义: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判断方法:

ⅰ、生产成本法aLx<

bLx;

ⅱ、劳动生产率法1/aLx>

1/bLx;

ⅲ、机会成本法aLx/aLy<

bLx/bLy。

前两种分析属于绝对优势,aLx表示A国生产一单位X商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

3、比较优势原理与其它理论的联系

4、比较优势原理和绝对优势院里的比较:

(具有绝对优势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具有比较优势不一定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可以同时存在同一个国家,而比较优势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个国家。

5、对贸易利益的正确理解:

(1)、两国的无差异曲线在贸易后均向上移动,改善了两国的福利水平;

(2)、生产不如贸易,贸易可以改善一国的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

二、要素禀赋论

1、要素丰裕度、要素密集度

要素禀赋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要素的比例。

2、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

H-O理论、S-S理论、H-O-S理论

H-O理论:

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S-S理论: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的实际价格或者报酬下降。

H-O-S理论:

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某产品的相对价格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

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趋向于一个共同水平。

(P55~56)

3、里昂惕夫之谜:

解释:

(1)人力资本论:

熟练劳动归为人力资本,则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为主。

(2)自然资源论: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

(3)要素密度逆转论:

商品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不同的情况下,当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的时候,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发生逆转。

P63(4)需求逆转论:

消费者的偏好会影响进出口方向。

P64

4、S-S定理的基本结论及现实表现

基本结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5、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论、特定要素的设定(灵活)

6、S-S定理与特定要素模型的区别及其在现实中的表现

区别:

(1)假设前提不同;

(2)S-S理论分析对象是双要素、两个国家,特定要素模型分析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要素的投入与报酬的关系。

三、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两种形式、区别)

含义:

系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两种形式:

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针对单个厂商,外部规模经济针对整个行业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各国可以从分工生产某种产品中获得行业规模的扩大,从而降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产生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

因此,规模经济是比较优势之外的另一个独立的贸易起因。

用于解释当代国际贸易的特点之二,即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往来。

2、

3、内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的矛盾及解决途径

矛盾:

实现规模经济,产品花色品种就不可能很多;

相反,实现差异产品,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就不可能很大。

解决途径:

(1)生产选择:

集中资源生产少数几种本国擅长生产的商品,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2)市场选择:

利用国际贸易,向外国市场分销低成本高质量的商品。

(3)消费选择:

消费者利用国际贸易进口本国不生产而别国大量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以满足自身需求。

4、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二者比较)

产业内贸易:

一国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为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各国之间进出口不同产品的贸易模式被称为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指数:

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是指同产业中双方国家互有不同质的贸易往来,

四、产品生命周期P77

1、阶段:

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2、要素需求

技术情况

主要投入要素

(影响因素)

优势国

贸易流向

初始期

不确定、未成型

研究与开发

少数先进国家

先进国家向发达国家

成长期

确定,被普遍采用

资本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成熟期

标准化生产

原材料和劳动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五、重叠需求理论

内容:

从需求发面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如果两国的平均收入水平相似,则两国的需求结构也必定相似,两国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也就越雄厚。

适用性:

适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六、贸易壁垒

(一)关税

1、经济效应

ⅰ、价格效应:

关税的征收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国内市场该商品价格的上涨,但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要视该国对世界价格的影响力而定。

ⅱ、关税的生产效应:

征税导致的国内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该产品生产的扩大。

图中Q1Q3为生产效应,PwPtAC部分表示生产者剩余变动(增加)

G

F

E

ⅲ、关税的消费效应

图中Q2Q4为消费效应,PtPwGB部分所示为消费者剩余变动(减少)

ⅳ、关税的贸易效应(进口)

贸易效应为Q1Q3+Q2Q4,。

ⅴ、关税的税收效应

关税的税收效应=征税后的进口量×

关税

=Q3Q4×

t=c

ⅵ、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大国特有)

贸易价格为PW时,进口Q3Q4的成本为EFQ3Q4,贸易价格为PW′时,进口Q3Q4的成本为HIQ3Q4,成本节约为e,此为贸易条件效应。

ⅶ、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小国

大国

生产者剩余变动

a

消费者剩余变动

-(a+b+c+d)

税收收入

c

进口成本降低

e

净福利效应(加总)

-(b+d)<0

e-(b+d)

不确定

2、结论:

小国征收关税会降低该国的整体福利。

大国征收关税的效果不确定,但比小国有利。

3、关税的有效保护率(计算、经济含义)

一个行业的有效保护率指,一国的整体保护措施使该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计算:

4、最佳关税确定的影响因素(两个弹性)

ⅰ、出口国的供给弹性

进口国政府的最佳关税水平与出口国的供给弹性成反向变动。

进口国消费者承担的关税负担与出口国的供给弹性成正向变动。

ⅱ、进口国的需求弹性

进口国政府的最佳关税水平与进口国的需求弹性成正比。

进口国消费者承担的关税负担与进口国的需求弹性成反向变动。

(二)、配额

ⅰ、分配形式(三种、福利比较)

定义:

分类:

按配额针对的对象划分为:

全球配额、国别配额。

配额分配方式(进口许可证分配方式):

进口许可证:

由一国海关签发的允许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进入关境的证明。

许可证的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⑴竞争性拍卖(配额收益归政府)

⑵固定的受惠(配额收益归进口商)

⑶资源使用申请顺序(配额收益归进口商)

配额的净福利效应分析:

进口国实施配额的净福利效应

配额分配方式

小国

大国

(1)和

(2)

同关税

-(b+d)

e-(b+d)

(3)

小于关税

(三)、出口补贴(经济效应、大国与小国的比较)

定义:

一国政府为了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直接补助形式:

现金、津贴。

间接补助形式:

减免税、低息贷款

福利分析:

生产者福利变动

a+b+c

消费者福利变动

-(a+b)

政府支出变动

-(b+c+d)

-(b+c+d+e)

净福利

-(b+d)

-(b+d+e)

结论:

无论大国、小国,出口补贴都会降低一国的整体福利水平。

(四)、倾销与反倾销

ⅰ、倾销

倾销是在不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