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93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学科计算题综合试题及详解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mol-1)时,压强为1×

104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的压强增至5×

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

1025B.3.3×

1024

C.7.5×

1023D.7.5×

1022

8.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的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X时质量为205.5g,则X气体可能是()

A.氧气B.氮气C.乙烷D.一氧化碳

9.已知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在相同条件下,16gX和足量Y混合生成0.25molQ和若干摩的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

A.122g·

mol-1B.63g·

mol-1

C.126g·

mol-1D.163g·

10.有一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过量水充分反应后,产生2.8L气体(标准状况下),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标准状态,气体压强几乎为零,则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3B.3∶1C.2∶1D.1∶2

11.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示消耗O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n(B)为()

A.2∶1B.1∶2C.1∶1D.任意比

12.如右图所示,容器A(容积2L)中有1×

105Pa的空气。

在容器B(容积1L)中放入少量的只吸附氧气的吸附剂,保持真空。

打开旋塞C,放置片刻,容器内的总压强变为0.6×

105Pa,这时气体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最接近的数值是(吸附剂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A.8∶1B.10∶1C.12∶1D.14∶1

13.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14.常温下,在10L容器中通入Amol氢气和Bmol氧气(A、B均为小于或等于4的正整数),点燃后充分反应,恢复到常温,容器内的气体(水蒸气的体积忽略不计)密度(g/L)最大值可能是()

A.6.4B.9.6C.11.2D.12.8

15.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

mol-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L的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总数为X,则

表示()

A.以g为单位VL该气体的质量B.每升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C.以g为单位1L该气体的质量D.以L为单位1mol该气体的体积

(三):

优化测控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5分)

1.下列关于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等于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的温度升高说明它的所有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增大时,它的压强一定减小

D.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体积不变,压强增大时,它的温度可能不变

2.(2006北京东城检测)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

L-1CH3COONa溶液中存在NA个CH3COO-

B.1molCnH2n+2含有(3n+1)NA个共价键

C.1molCl2参加化学反应获得的电子数都是2NA

D.1molNO2气体降温后颜色变浅,其所含的分子数仍为NA

3.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

物质粒子数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固体体积

溶质的质量分数

非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质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

固体密度

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摩尔质量

A.②③④B.③④⑤C.③④D.③

4.由钠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中阴离子只有O2-和

(过氧离子)。

在此晶体中,氧元素和钠元素质量之比是48∶92,则其中O2-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B.1∶1C.1∶2D.1∶3

5.标准状况下,将VLA气体(摩尔质量为Mg·

mol-1)溶于0.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

mL-1。

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

L-1B.

L-1

C.

L-1D.

6.将NaCl和NaBr的混合物ag溶于足量水中配成1L溶液A,再向A中通入足量Cl2,充分反应后蒸发溶液至干得到(a-2)g晶体。

则A溶液中Na+、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肯定不正确的是()

A.3∶1∶4B.3∶2∶1C.3∶1∶2D.4∶3∶1

7.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mL,在加入5mol·

L-1AgNO3溶液25mL后,改加NaOH溶液,结果用去1.0mol·

L-1NaOH25mL,恰好完全中和,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

L-1B.1.0mol·

L-1C.1.5mol·

L-1D.2.0mol·

8.(2006广东广州期中卷)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NaOH溶液蒸发掉m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a%的NaOH不饱和溶液V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L-1C.

9.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2SO4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钠粉末,搅拌,静置后析出bgNa2SO4·

10H2O晶体,(b-a)g是()

A.原饱和溶液失去的水的质量B.原饱和溶液中减少的硫酸钠的质量

C.原饱和溶液中失去的水和硫酸钠的总质量D.析出的晶体中含有的硫酸钠的质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0.(6分)有一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蒸发10g水,未见晶体析出得溶液乙;

再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并得溶液丙。

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该温度下,甲、乙、丙三种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为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分)把淀粉和NaBr溶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

(1)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Br-已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淀粉与NaBr已分离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0分)FeS能跟盐酸反应生成H2S气体和FeCl2。

把8.8gFeS放入200mL2.0mol·

L-1的盐酸中,以制备H2S。

反应完全后,若溶液中H2S的浓度为0.01mol·

L-1,假定溶液的体积不变,试计算:

(1)收集到的H2S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2)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

13.(2006江苏徐州高三模拟)(15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气体溶于645mL(ρ=1.00g·

cm-3)的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20g·

cm-3。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标准状况下,取这种盐酸100mL,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后,放出多少升气体?

气体干燥后,通过盛有足量Na2O2固体的容器,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固体增重多少克?

14.(2005广东高考,27)(16分)化合物KxFe(C2O4)y·

zH2O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其中铁为+3价。

分别称取该样品0.491g两份,其中一份在110℃干燥脱水,至质量恒定为0.437g。

另一份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mol·

L-1H2SO4和适量的蒸馏水,加热至75℃,趁热加入0.0500mol·

L-1KMnO4溶液24.0mL,恰好完全反应;

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还原剂,将Fe3+完全转化为Fe2+,该溶液中Fe2+刚好与4.0mL0.0500mol·

L-1KMnO4溶液完全反应。

通过计算,分别求:

(1)0.491g样品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2)化合物中草酸根的质量分数。

(3)化合物的化学式。

已知:

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10CO2↑+8H2O

+5Fe2++8H+====Mn2++5Fe3++4H2O

答案:

2.解析:

本题的解答用一般方法解决时,必须根据混合物总质量13.4g,及加入Cl2后得固体11.175g,建立方程组求得。

但若能注意到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即可一举获解。

这种计算技巧对选择题显得非常适合,解法简捷而灵活。

由于

因为

,所以

B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H2S的性质及讨论型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NaOH)=8.0g/40g·

mol-1=0.2mol,则当NaOH全部生成Na2S时,

(Na2S)=

×

0.2mol×

78g·

mol-1=7.8g,若NaOH全部生成NaHS时,

(NaHS)=0.2mol×

56g·

mol-1=11.2g,而7.8g<

7.9g<

8.0g,7.8g<

11.2g,故该无水物可能为NaOH和Na2S的混合物,也可能为Na2S与NaHS的混合物,故本题答案为A。

A

4.答案:

(1)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与液面上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的速度。

(2)

6.解析:

(1)根据题意

全部来自于

的分解。

不合题意;

所以,A中一定含有

解得

 

(1)一定含有MgCO3 

(2)82.3%

1.解析:

气体的体积取决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而不是本身分子的大小,A不正确;

影响气体温度的因素有多种,温度升高,它的所有分子的动能不一定增大,B不正确;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可知C正确,D不正确。

C

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CH3COO-水解,1L1mol·

L-1CH3COONa(aq)中CH3COO-因水解而小于NA,故A错;

CnH2n+2属烷烃,碳为四价,形成四个共价键,分子中共价键数为(3n+1)个,B对;

Cl2在反应中,Cl元素原子不一定都得电子,可能歧化,故1molCl2得电子数小于等于2NA,故C错;

NO2气体存在平衡2NO2N2O4;

ΔH<0,降温后,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分子数减小,故D错。

由n=

可知①②⑤正确。

对③而言由固体体积和密度可求出固体的质量而不知摩尔质量,故无法求出n;

对于④,n=cV(aq)=

V(aq),因缺少溶液的密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无法求出n。

4.解析:

设n(O2-)=x,n(

)=y,则

x=y。

5.解析:

c=

,n=

mol,

溶液质量=(

·

M+100)g,所以溶液体积=

10-3L,

所以c=

mol÷

10-3)L=

mol·

L-1。

该题利用溶液A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这一规律,即可轻松解答。

若A溶液中Na+、Cl-、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4,不能保持溶液呈电中性,故A肯定不正确;

B、C、D均可满足题意,故正确。

7.解析:

AgNO3溶液不消耗H+,设所求浓度为x,则x×

25mL=1.0mol·

L-1×

25mL,则x=1.0mol·

8.解析:

由题意知,原溶液质量为2mg。

则原溶液中m(NaOH)=2mg·

a%

n(NaOH)=

所以c(NaOH)=

D

9.解析: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Na2SO4溶液中加入ag无水Na2SO4粉末,此时无水Na2SO4与饱和溶液中一定量的水结合形成Na2SO4·

10H2O而析出。

饱和溶液由于失去了一部分水,它所溶解的Na2SO4也形成Na2SO4·

bgNa2SO4·

10H2O,即是这两部分Na2SO4·

10H2O晶体的质量和。

理解了上述过程后便可进行判断:

A叙述不正确;

B叙述不正确;

C叙述正确,D叙述不正确。

10.解析:

(1)在一定温度下,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只要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则该温度下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丙一定是饱和溶液。

(2)若乙为饱和溶液,蒸发后的丙为饱和溶液,蒸发减少的溶液必为饱和溶液。

所以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

100g=30g。

(1)丙(3分)

(2)30g(3分)

11.解析:

实验方案的设计依据是淀粉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留在半透膜袋内,而Na+和Br-能透过半透膜而进入蒸馏水中。

(1)取渗析后蒸馏水中的少许液体,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证明Br-已透过半透膜(4分)

(2)将半透膜袋再浸入另一份蒸馏水中,片刻后取出半透膜,向蒸馏水中再滴入AgNO3溶液,无浅黄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与NaBr已完全分离(4分)

12.解析:

设H2S的体积为x。

FeS+2HClFeCl2+H2S↑

1mol2mol22.4L

=0.1mol0.2L×

2mol·

L-1=0.4molx

所以HCl过量。

1mol∶22.4L=0.1mol∶x,x=2.24L。

所以V(H2S)=2.24L-0.2L×

0.01mol·

22.4L·

mol-1=2.24L-0.048L=2.1952L。

(2)c(Fe2+)=

=0.05mol·

(1)2.1952L(6分)

(2)0.05mol·

L-1(4分)

13.解析:

(1)n(HCl)=224L/22.4L·

mol-1=10.0mol

m(HCl溶液)=635g+10.0mol×

36.5g·

mol-1=1.00×

103g

c(HCl)=

=12.0mol·

(2)HCl+NaHCO3====NaCl+H2O+CO2↑

1mol22.4L

0.100L×

12.0mol·

L-1=1.20molV(CO2)

V(CO2)=22.4L×

1.20mol÷

1mol=26.9L

2Na2O2+2CO2====2Na2CO3+O2固体质量增加

44.8L56g

26.9LΔm

Δm=33.6g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0mol·

L-1;

放出的气体的体积为26.9L;

容器内固体增重33.6g。

(1)12.0mol·

L-1(5分)

(2)26.9L(5分)33.6g(5分)

14.解析:

(1)n(H2O)=

=0.00300mol

(2)n(

)=0.0500mol·

0.024L×

m(

)=0.00300mol×

88g·

mol-1=0.264g

w(

)=

100%=53.8%

(3)因为n(Fe3+)=n(Fe2+)=0.0500mol·

0.004L×

5=0.00100mol

1∶y∶z=0.00100mol∶0.00300mol∶0.00300mol=1∶3∶3

则y=3,z=3

根据电荷守恒有:

x+3=2y,得x=3

所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K3Fe(C2O4)3·

3H2O。

(1)0.00300mol(4分)

(2)53.8%(6分)(3)K3Fe(C2O4)3·

3H2O(6分)

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等概念的理解能力。

晶体KCl析出的条件为降低温度、蒸发水分等。

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条件为降低温度,则冷却将使晶体析出,但温度一定,KCl的溶解度为一定值,此时c1=c2,A错误;

B中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S与质量分数的关系是S/(100+S)×

100%=c1%,故S>

c1,B错误;

若条件只为降低温度使晶体析出,则m1-m2=m,若条件只为蒸发水分m(H2O)g使晶体析出,则m1-m2=m+m(H2O),综上所述得m1-m2≥m,C不正确;

D中满足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

6.答案:

依据Y、Ba、Cu物质的量守恒确定。

7.答案:

n′(X)=

=0.25mol,而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

,n(X)=1.25mol

N=1.25mol×

6.02×

1023mol-1=7.5×

1023。

8.答案:

同一容器所盛气体的体积相同,即同温同压下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设X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

mol-1,则有

,解得M=30,故X气体可能是乙烷。

9.答案:

按质量守恒定律,“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Q的质量为63g。

现16gX参加反应,生成的Q应为31.5g,由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可得Q的摩尔质量为31.5g/0.25mol=126g·

mol-1。

10.答案:

因为金属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产生H2、O2的气体混合物,而混合气用电火花点燃后气体压强几乎为零,说明氢气和氧气刚好完全反应,据反应2H2+O2

2H2O可知,此时生成的H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又据反应:

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可得如下关系:

2Na—H2、2Na2O2—O2,很显然,此时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恒为2∶1(与产生了多少升混合气体没关系),故本题答案为C。

11.答案:

由图象知,燃烧2molA、B、C分别消耗O2为1mol、4mol、2.5mol,按平均值规律

,即

=

12.答案:

打开C后,在吸收前p=

105Pa,吸收后T、V不变,

=

因空气中V(O2)∶V(N2)=1∶4,若吸收前为10体积(N2占8体积,O2占2体积),减少1体积,即为吸收1体积O2,所以二者体积比为8∶1。

13.答案:

因为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g,所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为

g,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答案:

因为密度=气体质量/气体体积,而气体体积恒为10L,所以所剩的氧气(摩尔质量比氢气大)越多,则最后气体的密度也越大,因此,反应前氧气应尽可能多;

氢气则尽可能少,据题意可知,此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应为4mol,氢气的物质的量应为1mol,则有:

2H2+O2

2H2O

21

1mol0.5mol

故,反应后剩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4mol-0.5mol=3.5mol

此时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为:

=11.2g·

L-1,应选C。

15.答案:

表示一个分子的质量(单位为g),

X为VL气体的质量,则

表示1L气体的质量(单位为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