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58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docx

九下813课提纲及练习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8、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阶段:

20世五、六十年代特征:

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主要原因:

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第二阶段70-80年代。

特征:

危机与调整

原因: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露。

特别是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

第三阶段90年代特征:

经济稳定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新经济时代。

主要特征:

信息化和全球化。

原因:

(1)改革社会经济;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

9、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1、西欧经济的恢复和繁荣:

恢复到战前水平时间:

20世纪50年代初,

持续繁荣时间:

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

原因:

美国的大力援助;发挥了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

①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建立了欧共体。

②欧盟的成立: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作用:

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日本的崛起时期:

表现: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原因:

1、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美国大力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

3、引进最新科技,发展教育;

4、适当的经济政策。

  危机时期:

1974到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恢复和发展时期:

80年代中期后,“科技立国”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三、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①相同原因:

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②对中国的借鉴:

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上台后,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2②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来矛盾日益突出。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①过程: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

但未取得成果。

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②结果:

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催化剂:

“八一九事件”①时间1991年8月19日

②影响:

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

它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成为苏联加速解体的催化剂。

三、苏联的解体:

①解体时间:

1991年底。

(苏联:

1922年——1991年)

四、苏联解体的原因:

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东欧改革

1、原因: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走了不少弯路。

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

2、匈牙利改革

内容:

①政治上:

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②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影响:

这些改革措施,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东欧剧变

1、过程: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2、东欧剧变的原因:

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3、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成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4、东欧剧变实质:

东欧国家社会性质的转变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印巴分治和独立: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印度化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现“印巴分治”。

印度独立后,工农业和科技有显著发展。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革命赢得了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收回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

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1959年,古巴爆发革命。

领导人:

卡斯特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一、1、中东战争的爆发:

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二战后,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

之后,随着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由此产生。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是由于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一方面,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

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问题)

三、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③限制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④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是()

A.中部和西部B.东部和中部C.西部和南瑚D.中部和南部

3.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在()

A.20世纪二三十年代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D.20世纪80F代中期以后

4.20世纪70F代,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经济衰退B.人口大量增加

C.失业人数剧增D.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

5.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进行社会经济改革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③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④加速对外的扩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⑧D.②③④

6.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信息化和全球化B.知识化和数字化C.信息化和效率化D.科技化和全球化

二、分析说明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年度研发经费总支出与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

1953年为1.36%,1964年为2.87%,1978年为2.12%,1985年为2.72%,1994年为2.2%。

这充分说明了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法规等措施,促使企业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

——《美国研发经费投入分析及建议》

材料二:

1966~197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1971~197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2%,1976~1980年,美国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3.4%.1983~1987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则与日本相等,均为3.8%.

——《美国经济是在“衰落”还是在“复兴”》

请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并分析原因。

由此你得到哪些启示?

 

9、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战后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是在20世纪()

A.40年代末B.50年代初C.50年代末D.60年代初

2.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客观条件是()

A.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B.美国的援助

C.欧共体的成立D.美国的军事订货

3.下列关于欧盟说法错误的是()

A.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马克

B.实现成员国之间商品、人员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C.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D.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4.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在()

A.20世纪50年代初B.20世纪60年代初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80年代初

5.欧盟成立的时间是()

A.1950年B.1967年C.1991年D.1993年

6.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是()

A.非军事化政策B.削弱压制政策C.援助政策D.防卫政策

7.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 ②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 ③美国大量经济援助 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下列内容与欧洲共同体无关的是()

A.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B.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C.是在美国的倡议下建立的D.提高了西欧各国的国际地位

9.到1995年,欧盟共有成员国()

A.6个B.12个C.15个D.24个

10.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

A.亚太经合组织B.非洲联盟C.东盟D.欧盟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欧盟D.联邦德国

12.西欧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

A.50~60年代B.70~80年代C.90年代D.现在

13.20世纪50年代末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是()

A.法国B.日本C.联邦德国D.英国

14.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在()

A.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B.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

C.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D.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

15.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最主要是通过()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B.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美国的经济援助D.对殖民地的掠夺

16.“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是在()

A.拉丁美洲B.东亚C.北非D.欧洲

17.欧盟建立后()

①欧盟各国将统一使用欧元②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③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④和美国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

18.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日本B.美国C.欧盟D.德国

19.下列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B.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C.欧洲共同体成立D.中东石油危机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失业率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高速度、低通胀D.信息化和全球化

21.阅读下列材料:

1991年12月9~12日,欧共体成员国首脑46届会议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会上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件》(简称《马约》)。

它包括《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

请回答:

(1)这一条约的生效时间是哪一年?

(2)条约生效后成立的经济体叫什么?

(3)这一组织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巩固练习:

第10、11课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1、下列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  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

C.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2、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

当年,苏联解体时的苏共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4、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5、“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B.南斯拉夫分裂C.东欧剧变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6、20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

“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

”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B.苏德战争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

7、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

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轴心国集团解体   C.华约建立  D.北约建立

8、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国家名称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改变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

9、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

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A.苏联       B.中国      C.德国       D.日本

10、二战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中,改革较突出的是 ()

A.南斯拉夫      B.匈牙利      C.民主德国     D.捷克斯洛伐克

11、下图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

你认为该漫画出现的的背景是()

 

1989年,“柏林墙”坍塌

A.雅尔塔会议   B.两极格局形成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12、下列属于同一性质改革的是:

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②美国南北战争③戊戌变法④俄国十月革命⑤赫鲁晓夫改革⑥1956年匈牙利的改革⑦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  ⑧1991年苏联解体()A.①②⑤  B.③④⑦  C.④⑤⑧  D.⑤⑥⑦

1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体制的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D.社会制度的变化

1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C.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D.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15、著名学者徐天新在《强国之鉴》一书中写道:

“俄国(苏联)的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

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两例史实说明俄国(苏联)的“崛起腾飞”。

(6分)

 

(2)1991年盛极一时的强国苏联轰然解体,它的“陨落”对改革中的我国有何借鉴?

(2分)

 16、2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回顾苏联(苏俄)70多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

据此回答:

(1)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有何作用?

(2)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3)针对“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苏联进行了哪些改革?

(4)苏联(苏俄)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有何启示?

17、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积辽阔,资源丰富。

曾在经济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巨大成就。

但建国七十余年后,在没有内战和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l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1)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

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材料二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材料二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哪一突出问题?

材料三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3)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4)从苏联的发展和解体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1、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的国家是()

A.委内瑞拉  B.印度    C.巴拿马  D.纳米比亚

2、2011年是中印文化交流年。

二战后,英国在________年被迫承认印度独立      () 

A.1945       B.1947       C.1955     D.1959

3、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在亚洲,英国殖民者的“蒙巴顿方案”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划分的原则是()

A.按居民的宗教信仰  B.按历史沿革 C.按行政区划   D.按与英国的关系

4、下列事件中,属于二战后,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斗争的是:

①埃及“七月革命” ②古巴革命 ③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④纳米比亚独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小刚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②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埃及       B.古巴       C.巴勒斯坦    D.印度

7、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事件是1990年()

A.埃及的独立 B.阿尔及利亚的独立C.纳米比亚的独立 D.南非的独立

8、2011年5月21日,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举行,该国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

他位于下图()

 

A.① B.② C.③D.④

9、解读下列表格可知表意在向我们传达下列哪一信息()

年份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独立

国家

尼日尔

刚果

乍得

马里

扎伊尔

马达加斯加

布基纳法索

塞内加尔

贝宁

克麦隆

加蓬

中非

多哥

索马里

毛里塔尼亚

科特迪瓦

尼日利亚

 

A.“非洲独立年”  B.“黑暗大陆” C.美国“后院” D.“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10、今年3月19日开始,以法、英、美为主的多国军队对利比亚进行空中军事打击,利比亚局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此前利比亚作为二战后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也曾经引起世人关注,利比亚宣布独立是在()

A.1951年       B.1961年C.1971年    D.1981年

11、帝国主义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A.埃及独立 B.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C.非洲独立年 D.纳米比亚独立

12、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海  报          

时间:

2011年6月18日        

主讲人:

黄教授                  

地点:

多媒体报告厅              

主题:

西方国家与非洲关系史         

内容:

                      

A.《蒙巴顿方案》出台               B.巴以边界划定

C.纳米比亚独立D.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13、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纳米比亚独立  B.埃及独立  C.南非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14、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埃及独立    B.印度独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独立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下列历史人物中,领导本国人民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ABCD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1、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矛盾错综复杂的因素有:

①民族问题 ②历史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宗教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这一地区是()

A.巴拿马         B.中东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3、阿拉法特这段话的背景是( )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20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A.中东地区的矛盾和战争B.东欧剧变

C.美国发动越南战争D.欧洲的联合

 

10课和11课参考答案

15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