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74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推荐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最新版】2019湘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

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组织教学。

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

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

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

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

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

(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

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色的歌曲衬词。

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

学唱《阿里里》。

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

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

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

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注意强弱的变化)

(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

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

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

(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

(2)师生接龙。

(3)游戏:

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

 

(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

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

 

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色下起舞了!

 

(2)我们在来听听!

 

(3)播放《阿西跳月》。

 

(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

 

(6)我们一起来吧!

 

(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

 

(8)学生模唱。

 

三、参与表现 

(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

 

(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

 

四、全班分四组表现。

 

(1)声音:

嘿嘿。

 

(2)拍手跺脚。

 

(3)伴奏乐器。

 

五、综合表现。

 

(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

 

(2)自由评价。

 

(3)课堂小结。

 

第二课 金铃铛

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律动《摘果子》。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节奏训练。

2/4X XX|X X|XX XX|X X|X XX|X X|XX XX|X—||要求:

拍准十六分音符

2/4  X XX|XX X|XX XX |X X||

要求:

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

2/4  XX XX |XX X |X  X |X—||

三、新课教学。

师: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

1、师范唱。

2、带学生朗读歌词。

3、带唱歌曲。

4、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

师:

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教唱《摘果子》。

2、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

1、师:

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

—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

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全曲。

  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再听全曲。

  A、哼唱它的主旋律。

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C、简单介绍歌曲。

《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参与表现。

师:

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

1、教学生用铃鼓、沙锤和碰铃,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

2、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总结下课。

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阿凡提骑驴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阿凡提骑驴》,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旋律诙谐、轻快的情绪以及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的节奏特点。

2、通过学唱《对十》歌曲,利用《对十》的旋律创编歌词、编配动作进行歌表演。

3、以听、看、舞、唱、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增进对新疆艺术、文化独特魅力的了解与尊重,增加了学生知识的储备量。

4、学习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体验美。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表达歌曲情感。

2、会用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感受和表现新疆音乐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唱准切分音,变音记号。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音乐按节奏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师: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带了一道音乐题来考大家,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题目:

听辩下面两首音乐片段,分别选出是下列哪个答案?

4、师:

为什么呢?

生讨论。

5、师总结:

真是一群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原来是音乐符号在起作用变化音,和其富有舞蹈性的节奏——切分音。

6、师: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和了解一下这些神奇的音乐符号:

#变音记号的一种,叫做升记号。

如果一个音前面加上它,这个音就会在原来的音高基础上升高半个音。

我们跟着琴来感受一下。

二、聆听部分。

1.师:

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有。

2.师:

屏幕上这些节奏型我们都非常熟悉,请你想一想,这些节奏加在音乐中的哪儿最恰当,最能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

XXX|XXX|

X-|X-|

3.学生反馈。

师:

谁来说一说?

为什么?

4.师:

请各组同学分工配合一起为音乐伴奏,注意听前奏,节奏型变换的地方要衔接好。

三、学唱歌曲。

1.师:

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它表现的又是什么形象呢?

大家来看一看。

2.表现的是谁?

你了解阿凡提吗?

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阿凡提的故事?

3.教师总结:

阿凡提是新疆人民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非常机智勇敢。

这段音乐的名字就叫《阿凡提骑驴.》,现在我们再来认真地听一听,轻声地用啦跟唱。

4.分部分学唱

师:

根据伴奏型的不同,分部分的来演唱。

(1)学生跟琴演唱,试唱曲谱。

(2)教师指导。

四、拓展,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阿凡提骑驴》,从中知道了阿凡提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会采取硬碰硬的方法,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这些行为做斗争,因此,光有一颗正义的心就行了吗?

不行,我们还要学会机智与勇敢。

同学们,这节课就学到这里,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阿凡提那样,做一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少年。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敲打着心中的喜悦。

播放歌曲《对十》,教师领学生用律动进行交流。

师: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让我们用节奏来进行音乐对话好吗?

采用问的形式,学生用击掌或跺脚发出声响形成节奏给予回答。

二、唱出心中的感受。

1、在音乐中我们不但能用节奏进行对话,而且还能用歌声进行对话。

教师播放歌曲《对十》,让学生聆听。

2、《对十》这首歌曲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采用的就是一问一答的手法,这种对话式的歌唱形式也称对歌。

师弹奏范唱歌曲《对十》,让学生听后说出歌里有几种什么样的花?

怎样说的?

问与答用什么样的情绪唱?

请用你的动作表现一下。

三、学唱歌曲的教学步骤。

1、学生随老师的琴声哼唱。

2、老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自己填词。

3、老师教唱难点。

4、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老师唱问的部分,学生唱答的部分,进行师生对唱。

师:

这种用对歌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民间极为流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多。

下面分组用《对十》歌曲的旋律创编歌词,看谁创作的歌词中问得最有意义而且最为巧妙,看谁回答问题最贴切,从字里行间中看得出最为自豪。

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

1、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歌词。

2、教师将学生编的较恰当的词写在黑板上。

四、舞动着我们的快乐。

1、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创编的歌词采用多种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人领众人)唱一唱。

可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师评。

师小结:

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了解了用歌声对话的演唱形式,还创编了许多朗朗上口的歌词,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把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出来了,老师为你们精彩的学习表现感到很满意。

让我们一起在《对十》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

第四课大钟和小钟

教学目标:

1、会唱《时间像小马车》的第一段歌词,并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欣赏《在钟表店里》,感受乐曲的速度、情绪。

能积极参与《在钟表店里》的表现和创编活动,并从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2.聆听乐曲《在钟表店里》的第一乐段。

教学难点:

感受《在钟表店里》音乐中各种钟表走动的不同节奏,并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听第一部分音乐。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吧。

 2、刚刚在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3、对!

我们听到了很多不同的钟声,在什么地方可以听到这么多钟声?

4、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钟呢,我们进去瞧瞧吧!

二、学习主题音乐。

 1、看看我手里的这面钟,请你们听听它们的声音并模仿出来。

 2、想一想你听到的声音是谁走动时发出的声音?

3、出示秒针走动的声音及节奏谱:

2/4  x  x  x  x)

 4、咱们来学学秒针是怎样走动的。

(听着主题音乐动一动)

三、欣赏其他部分音乐。

 1、请小朋友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想一想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欣赏第三部分音乐。

天亮了,钟表店里又重新活跃起来。

太阳升起来了,钟表店里的又热闹起来。

3、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四、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

听歌曲《心爱的小马车》律动进课室。

二、学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1、学习歌词。

昨天晚上七点到八点大家各自在干做什么?

出示儿歌:

时间像小马车,时间像小马车,答答答答答答答答向前跑大家各自做什么?

大家各自做什么?

答答答答答答答答,那就不同了。

步骤:

(1)、前两句老师一边读一边作示范动作,学生模仿老师读一读、动一动。

(2)、后两句学生自由朗读,再请学生按歌词的节奏边读边做动作。

(3)、师:

咱们一起完整的把这首儿歌来念一念。

请一个小朋友敲起双响筒,其他小朋友直接用小脚踏起来,模仿时间的答答声。

2、学习旋律方法。

(1)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走向边教唱旋律。

(2)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一起唱旋律。

3、学唱歌词。

老师出示歌谱和歌词学生分成四组自由学唱,老师巡回指导,随后采用下列步骤,熟悉歌曲:

(1)学生分句接唱。

(2)自由交换,再唱一唱。

(3)集体演唱。

4、歌表演。

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妙的地方,咱们乘上时间的小马车吧,记住带上你们的歌声哦!

老师带领全班学生,随着伴奏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做催马扬鞭的动作,在教室里绕圈表演。

三、课堂小结。

时间像我们乘坐的小马车一样,一刻不停的向前奔跑,小朋友可要珍惜你所拥有的每一分钟哦。

现在,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小马车离开教室吧。

第五课剪窗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窗花舞》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烈气氛,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

2、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运用x和x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过新年的歌曲。

4、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并用手号来加深旋律中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5、能听辨出长笛与低音大提琴的音色,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创作模仿。

教学重点:

学生能找到歌曲中的音乐走向上行和同音反复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节奏。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柯尔文手势。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聆听《窗花舞》。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滑动。

提示:

你感到乐曲描绘了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欣赏《窗花舞》。

 1、师用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欣赏曲《窗花舞》,并提醒用手拍腿的方式静静聆听音乐的ab段。

2、生带着问题复听ab段。

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诉一件什么事情?

你听到音乐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

听到了请举手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角铁、铃鼓等)

3、她们在干什么?

生欣赏并举手回答:

跳舞、帖窗花

4、生完整聆听《窗花舞》大家剪窗花、自编窗花舞、贴窗花。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导入

1、教师用“森林音乐会”做主题来串联全部课堂。

教师:

“用一幅画来导入音乐故事的开始。

学生聆听、谈话、思维想像。

用拟人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乐趣。

2、用各种动物的声音来发声练习。

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去模仿它们的叫声并用一段练习曲来练习发声。

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巧的模仿声,保持笑脸来发声。

指导学生正确用O、MI、U等元音来发声,并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二、节奏歌词练习。

1、老师继续出示小动物出场,并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歌词。

2、学习打击乐器节奏型训练,为歌词配伴奏。

3、学生熟悉歌词,风趣诙谐的特点要感受出来,并能掌握打击乐器的节奏。

三、歌曲旋律。

1、教师再放一遍歌曲,用手号唱歌谱。

2、学生学习手号唱谱两遍来,熟悉旋律。

3、对歌曲的旋律熟悉

四、完整演唱。

1、学生合伴奏演唱,老师用钢琴伴奏。

2、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

3、学会歌曲。

4、巩固练习。

5、综合体验。

分组分角色来表演唱分,打击乐器伴奏,扮演小毛驴演唱,几组来练习。

6、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才能。

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走进愉快中的音乐,并学会歌曲。

五、课堂小结。

快乐音乐会,教师来总结,用《玩具进行曲》来结束上课,并整齐的听音乐走出教室。

学生都活动起来,一直都是在快乐的音乐中学习到结束。

让学生自由,尽情的活动,达到新课程的目的,走进音乐世界,愉快教学法。

第六课蒙古小夜曲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的节奏乐器。

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在自制或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认识四种打击乐器,听辨音色。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蒙古小夜曲》音乐片段、打击乐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各两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带小朋友去蒙古大草原看看,了解一下那里的人民的生活。

你们听,太阳快要下山了,牧羊姑娘正敲着竹梆呼唤小羊儿快回家呢。

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带来了一路铃铛声。

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唱起了歌。

小羊小羊不要怕,牧羊姑娘为你点着了灯火。

师:

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

好听。

师:

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小乐手,用刚才老师手里的这些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好吗?

二、引导掌握。

(一)、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谁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些打击乐器?

1、敲一敲听一听。

请几个学生上台来演奏这样乐器,要求按节奏演奏,其他同学认真听辨音色。

2、想一想做一做。

生活当中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和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相像?

家可以试着做一做,敲一敲。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听赏。

2、学习曲谱。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学生跟琴演唱全曲。

3、学习歌词。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全体学生齐唱。

c、无伴奏演唱。

d、跟演唱整首歌曲。

(第二遍唱伴奏带)

(三)、为歌曲伴奏。

1、分乐句为歌曲伴奏。

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伴奏,伴奏得最好的小朋友上台来担任小乐手,用相应打击乐器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伴奏。

2、小乐手伴奏。

请八个同学担任小乐手,完整伴奏整首歌曲,其他同学演唱。

三、结束课业。

1、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

一起来学一学。

2、读歌词。

3、采用全曲听唱方法学习歌曲。

4、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5、“接龙”演唱歌曲。

6、感受。

观看有关夜晚优美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意境。

7、表达。

学生自由的说月亮,他(她)心中的月亮。

8、引导学生创编歌表演。

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或创设情景表演。

分组进行展示。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题小结。

第七课交城山

教学目标:

1、学唱山西民歌《交城山》,能用语言表达对这两首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2、能用语言表达对这两首不同风格民歌的感受,并学着用do、re、mi、sol、la五个音哼唱成短曲。

3、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特点,尝试看图谱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

4、感受竹竿舞的舞蹈风格,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教学准备:

电子琴竹竿、鼓、竹竿舞音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流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孩子都能大胆的尝试、积极的投入表演,而且想方设法表现的与众不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1、师介绍歌曲。

《交城山》是一首山西民歌,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向往。

2、说说你以前听过的民歌。

3、听歌曲《交城山》。

(二)、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边唱边做一些基本动作。

2、随琴模唱旋律。

3、学习歌词。

4、随琴唱歌词。

(三)、歌曲表演。

1、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

2、老师带领学生表演。

三、为歌曲伴奏。

1、选几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2、分组进行,看哪一组的学生表现得最有创意。

3、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参与表现的机会。

4、鼓励创新,老师教的动作和表现形式只能作为参考,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创设更多、更好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情景。

5、活动评价

教师不能只看到学生演唱的歌曲是否流畅,表演的动作是否准确到位,更应该注意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意识和表意识。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一、情景表演导入。

1、观看表演。

提问:

你们知道这叫什么舞吗?

他们是用什么东西来跳舞的?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竹竿舞?

2、听音乐。

提问:

那我们先来听一听竹竿舞的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有哪些乐器的声音?

音乐中还藏了很多唢呐的声音,如果你找到了唢呐的声音,就请你做做吹唢呐的动作。

二、学习竹竿舞。

1、看图谱,学习唢呐动作。

提问:

你能看懂吗?

请你说说图谱上的意思?

请你来学一学。

2、看图谱,在地面贴好的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3、教师敲鼓,听鼓声节奏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刚才小朋友学的都很棒,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听着老师的鼓声来跳一跳。

4、学生听音乐,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

三、看整体学习。

1、学习铃鼓动作。

小朋友刚才说了,听到了唢呐的声音,唢呐的声音我们给它配上了脚的动作,还听到了铃鼓的声音,那铃鼓的声音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出示图谱,铃鼓的声音我们可以做拍手的动作。

2、教师敲鼓,学生听鼓声节奏在静止平行线上练习师:

现在我们要看着图谱,听着老师的鼓声,把唢呐的动作和铃鼓的动作一起来做一做。

3、听音乐,在静止的平行线上练习师:

这次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4、在静止的竹竿上练习

师:

小朋友学的真棒,刚才我们在像竹竿一样的线上跳了竹竿舞,你们想不想在真正的竹竿上去试一试啊?

5、教师敲鼓,在活动的竹竿上练习师:

小朋友刚才看到的竹竿舞,竹竿是怎么样的?

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在敲打的竹竿上跳竹竿舞呢?

6、听音乐,跳竹竿舞师: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四、集体表演

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跳吧

五、活动延伸。

其实今天我们只玩了一种竹竿舞的跳法,下次我们再来玩玩其他的跳法,好吗?

第八课锣鼓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锣鼓歌》,让孩子和锣鼓成为好朋友,从看、听、敲、表演等几方面认识锣鼓的形状,感受锣鼓的音色、音量,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能运用到歌曲中。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锣鼓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强弱练习

1、跟老师拍手

2、唱强弱歌

三、新歌教学。

(一)新课导入:

小朋友,今天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河南民间锣鼓歌舞表演,你们看——怎么样,你们觉得如何?

谁来模仿几个动作,让我们也来开开眼界。

河南的民间锣鼓可有名了,象这样的表演还有几百人共同表演的呢!

他们还去过外国交流演出呢!

厉害吧!

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一首河南民歌《锣鼓歌》。

(二)听范唱。

听我唱一唱,你发现锣和鼓的声音了吗?

(三)感受强弱。

1、学生说锣鼓的声音。

2、你知道哪些声音强,哪些声音弱吗?

3、学生模仿。

4、练习锣鼓的强弱。

(四)感受歌曲。

1、跟着音乐拍强弱。

2、轻声唱旋律。

五、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3、分角色读。

六、唱词。

1、默唱。

2、轻声唱。

3、师指导唱。

4、全班有感情唱。

5、表演唱。

七、乐器表演。

1、出示标题:

老虎磨牙——打击乐合奏。

今天同学们既不是从电视中去看老虎磨牙,也不是到动物园去看,而是让同学们从我手中的这些敲敲打打的乐器中来领略一番老虎的威风、凶猛,以及“磨牙”等神态。

2、复习民族打击乐器。

你知道这些敲敲打打的乐器分别叫什么?

鼓、钹、小镲、锣、堂锣、木鱼

3、乐曲欣赏。

⑴第一次整体欣赏,怎么样,谈谈自己对这只老虎的感受。

⑵欣赏“磨牙”的片段。

⑶了解乐器的表现特点。

⑷再次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