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978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docx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答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分馏可获得石油气、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

B.石油催化裂化是工业上获得乙烯的主要途径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甲醇和合成氨

D.煤的液化、气化、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解:

A.根据沸点高低可比较分子中碳原子多少。

沸点由低到高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煤油、沥青中碳原子数如下表:

液化石油气

汽油

煤油

柴油

沥青

碳原子数

1-4

7-11

11-16

16-18

>20

故A正确;

B.石油的催化裂化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B错误;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甲醇和合成氨等。

故C正确;

D.煤的气化生成CO和氢气、煤的液化生成甲醇和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均为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

B。

A.根据沸点高低可比较分子中碳原子多少。

沸点由低到高为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石油分馏,先出石油气,然后是汽油,再就是煤油。

剩下的是重油,重油里面又能分出柴油、沥青、石蜡等;

B.石油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

C.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D.煤的气化生成CO和氢气、煤的液化生成甲醇和煤的干馏(煤在隔绝空气下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了石油的炼制关系分析、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解和裂化目的等,题目难度不大,掌握炼制的原理即可解答。

2.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A.高炉炼铁:

Fe2O3+3CO 

 2Fe+3CO2

B.火法炼铜:

Cu2S+O2

2Cu+SO2

C.铝的冶炼:

Al2O3+3H2

2Al+3H2O

D.铝热法炼铁:

Fe2O3+2Al

2Fe+Al2O3

【答案】C

【解析】解:

A.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工业上采用热还原法来冶炼金属铁,故A正确;

B.金属铜的冶炼可以是高温下向硫化亚铜中充入空气,即Cu2S+O2

2Cu+SO2,使其转变为铜,故B正确;

C.金属铝是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2Al2O3

4Al+3O2↑,故C错误;

D.Al的活泼性大于Fe,可利用铝热反应Fe2O3+2Al

2Fe+Al2O3获得金属Fe,故D正确;

故选:

C。

金属的性质不同,活泼性不同,冶炼的方法不同,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采用热还原法、电解法、热分解法等冶炼方法,

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热分解法:

对于不活泼金属,可以直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Hg及后边金属);

热还原法: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Zn~Cu);

电解法:

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K~Al)。

物理分离法:

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

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金属的冶炼方法,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产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3.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B.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牡丹籽油是一种优质的植物油脂,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解:

A.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A错误;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油中含不饱和烃基多,所以呈液态,所以牡丹籽油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C正确;

D.葡萄糖与果糖、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与纤维素化学式虽然都表示为(C6H10O5)n,但是二者n值不同,所以其分子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

C。

A.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B.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

C.油脂分为油和脂肪,其中油不饱和烃基多;

D.同分异构体是指:

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据此概念分析判定即可。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 (s)溶解在较浓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C.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D.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

【答案】D

【解析】解:

A.碳酸钠中弱离子碳酸根的水解导致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去除油污,与盐类水解有关,故A不选;

B.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配制三氯化铁溶液时应将三氯化铁溶于浓盐酸,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与盐的水解有关,故B不选;

C.明矾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较大吸附面积,能够净水,与盐的水解有关,故C不选;

D.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发生电离:

NaHSO4=Na++H++SO42-,与盐的水解无关,故D选;

故选:

D。

A.纯碱为碳酸钠,溶液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油脂在碱溶液中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

B.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氢,在浓盐酸中可抑制铁离子水解;

C.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较大吸附面积;

D.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本题考查了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盐的水解原理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5.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答案】A

【解析】解:

根据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故选:

A。

根据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图来分析官能团,并利用官能团的概念来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官能团的概念,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较简单.

6.乙酸和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金属钠能和乙酸、乙醇反应,且都属于取代反应

D.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解:

A.乙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乙酸,故A正确;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使细胞脱水,常用于医疗消毒,故B正确;

C.羧基、羟基都可与钠反应,为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C错误;

D.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也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

C。

乙醇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和消去反应,乙酸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可发生中和和取代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把握乙醇和乙酸的性质的区别,难度不大。

7.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被提纯物质

酒精(水)

乙酸乙酯(乙酸)

乙烷(乙烯)

溴苯(溴)

除杂试剂

生石灰

饱和碳酸钠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分离方法

蒸馏

分液

洗气

分液

A.AB.BC.CD.D

【答案】C

【解析】解:

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水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故A正确;

B.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B正确;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杂质,应选溴水、洗气,故C错误;

D.溴与NaOH反应后,与溴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

C。

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水的沸点差异;

B.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

C.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D.溴与NaOH反应后,与溴苯分层。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解度 MnS<PbS

B.MnS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nS(s)⇌Mn2+(aq)+S2-(aq)

C.Cu2+转化为沉淀的原理为 MnS(s)+Cu2+(aq)=CuS(s)+Mn2+(aq)

D.沉淀转化能用于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杂质离子

【答案】A

【解析】解:

A.Ksp(PbS)<Ksp(MnS),则溶解度 MnS>PbS,故A错误;

B.MnS为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nS(s)⇌Mn2+(aq)+S2-(aq),故B正确;

C.发生沉淀转化,则原理为 MnS(s)+Cu2+(aq)=CuS(s)+Mn2+(aq),故C正确;

D.由信息可知,沉淀转化能用于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杂质离子,用于混合物分离提纯,故D正确;

故选:

A。

由信息可知,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向溶度积更小的方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沉淀转化、溶解平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沉淀转化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0.01mol/L的HCl水溶液的pH为2

B.常温下,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7,说明CH3COOH是弱酸

C.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会降低

D.常温下,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一定显中性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A.常温下,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01mol/L的HCl水溶液,盐酸被稀释,测定结果偏高,则测得的pH>2,故A错误;

B.常温下,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7,说明醋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可证明CH3COOH是弱酸,故B正确;

C.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酸的浓度、氢离子浓度均减小,但水的离子积不变,则氢氧根离子离子浓度增大,故C错误;

D.常温下,pH=3的酸与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若都是强电解质,则所得溶液一定显中性,但若酸为弱酸,则混合液呈酸性,若碱为弱碱,则混合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1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探究其他条件下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的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答案】B

【解析】解: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图Ⅰ应是增大压强的原因,故A错误;

B.图Ⅱ在t0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仍相等,平衡不发生移动,应是加入催化剂的原因,故B正确;

C.图III甲、乙两个平衡状态不同,而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

B。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瞬间,正反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大;

B.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发生移动,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速率相等,平衡不移动;

C.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

D.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

(1)若t0时刻无断点,则平衡移动肯定是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导致。

(2)若t0时刻有断点,则平衡移动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

①同时不同程度地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

②改变反应体系的压强;③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3)若平衡无移动,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所导致:

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个数不变;②使用了催化剂。

(4)若V正在V逆的上方,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在V逆的下方,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1.对常温下pH=3的 CH3COOH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H+)=c(CH3COO-)+c(OH-)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c(CH3COO-)降低

C.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是 1.0×10-11mol/L

D.与等体积pH=11 的NaOH 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答案】B

【解析】解:

A.根据醋酸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得:

c(H+)=c(CH3COO-)+c(OH-),故A正确;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后,醋酸钠电离出醋酸根离子,则溶液中c(CH3COO-)增大,故B错误;

C.醋酸抑制了水的电离,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都是 1.0×10-11mol/L,故C正确;

D.醋酸为弱电解质,醋酸的浓度大于氢氧化钠,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混合液显示酸性,故D正确;

故选:

B。

A.根据醋酸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判断;

B.加入醋酸钠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

C.醋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醋酸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

D.醋酸为弱酸,混合液中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及其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涉及酸碱混合定性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明确电离平衡及其影响为解答关键,D为易错点,注意混合液中醋酸过量.

12.下列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一定在平面内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苯环、双键直接相连,所有原子可能共面,也可能苯环中4个C与双键C不共面,故A错误;

B.苯环与三键直接相连,所有原子一定在平面内,故B正确;

C.含甲基,所有原子一定不共面,故C错误;

D.含亚甲基,所有原子一定不共面,故D错误;

故选:

B。

苯环、双键为平面结构,三键为直线结构,甲基、亚甲基均为四面体结构,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为高频考点,把握苯环、双键、三键及甲基的结构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3.

有关物质结构、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②C2H6、C4H10、C6H14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③1mol苯最多与3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3个碳碳双键

④水芹烯(桂皮中的一种成分)键线式如图,其分子式为C10H16

互为同系物

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

⑦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A.①②⑤B.③④⑦C.③⑤⑥D.①④⑦

【答案】D

【解析】解:

①烃类密度都比水小,故正确;

②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时为气体,C6H14在常温下为液体,故错误;

③苯不含碳碳双键,但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错误;

④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式为C10H16,故正确;

分别为酚和醇,不是同系物,故错误;

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多种取代反应,故错误;

⑦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故正确。

故选:

D。

①烃类密度都比水小;

②C6H14在常温下为液体;

③苯不含碳碳双键;

④根据结构确定含有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

分别为酚和醇;

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多种取代反应;

⑦C5H12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涉及同系物、共面问题、有机反应及一氯代物等,综合性较强,题目难度中等。

14.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苯和溴水在FeBr3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B.只用水就能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三种物质

C.淀粉与稀H2SO4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产生红色沉淀,证明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葡萄糖

D.苯和浓硝酸混合,50℃-60℃水浴加热制取硝基苯

【答案】B

【解析】解:

A.苯与溴水不反应,应选液溴,故A错误;

B.苯与水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乙醇与水互溶,四氯化碳与水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没有加碱不能检验,故C错误;

D.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则不能制备硝基苯,故D错误;

故选:

B。

A.苯与溴水不反应;

B.苯与水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乙醇与水互溶,四氯化碳与水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

C.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

D.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制备、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5.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B.空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海水提溴的常用方法。

其工艺的其中一个环节是把氯气通入酸化的浓缩海水(或苦卤)中

C.稀有气体(如氩)氛围中和加热条件下,可以用镁与TiCl4反应得到钛

D.在工业上一般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图示中的沉淀剂

【答案】D

【解析】解:

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可分离出水,故A正确;

B.海水提取溴一般用氯气置换溴离子转化为溴单质,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Br,达到富集的目的,再利用氯气氧化HBr生成溴单质,故B正确;

C.稀有气体(如氩)氛围中和加热条件下,可以用镁与TiCl4反应得到钛,可防止金属被氧气氧化,故C正确;

D.NaOH价格比CaO高,海边有大量贝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便宜易得,故D错误;

故选:

D。

海水晒盐得到苦卤含钾离子、镁离子和溴离子,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单质溴,提取后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钙沉淀剂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A.海水淡化水,应将水与盐分离,目前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多种,如:

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等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蒸馏法,目前多采用多级闪急蒸馏法,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等;

B.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转化为HBr,再利用氯气氧化HBr;

C.稀有气体条件下防止Mg被氧化;

D.工业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水作沉淀剂。

本题考查海水资源的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发生的反应、混合物分离、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海水资源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6.80℃时,2L 密闭容器中充入0.40mol N2O4,发生反应N2O4=2NO2△H=+Q kJ•mol-1(Q>0),获得如下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O2)/mol•L-1

0.00

0.12

0.20

0.26

0.30

0.3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B.20~40s 内,v(N2O4)=0.004mol•L-1•s1

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 kJ

D.100s时再通入0.40mol N2O4,达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

【答案】C

【解析】解: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故A错误;

B、20~40s内,v(NO2)=

=

=0.004mol•L-1•s1,v(N2O4)=

v(NO2)=0.002mol•L-1•s1,故B错误;

C、浓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反应达平衡时,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0.30mol•L-1×2L=0.60mol,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2molNO2吸收热量QkJ,所以生成0.6molNO2吸收热量0.3QkJ,故C正确;

D、100s时再通入0.40molN2O4,平衡状态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2O4的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

C。

A、根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移动;

B、根据v=

计算NO2的反应速率,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v(N2O4);

C、根据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

D、加入N2O4,则平衡状态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以及热量的有关计算,题目较为综合,具有一定难度,做题时注意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17.25℃时,有c(HA)+c(A-)=0.1mol/L 的一组HA、KA 混合溶液,溶液中c(HA)、c(A-)与pH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H=5.75 的溶液中:

c(K+)>c(A- )>c(HA)>c(H+)>c(OH- )

B.欲得W 点所示溶液,起始所加溶液应符合c(HA)+c(A-)=0.1mol/L 且c(KA)<c(HA)

C.pH=3.75的溶液中:

c(K+)+c(H+)-c(OH-)+c(HA)=0.1mol/L

D.若A-的水解常数为Kb 则lgKb=-9.25

【答案】A

【解析】解:

A.pH=5.75的溶液显酸性,HA电离大于A-离子水解,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A-)>c(K+)>c(HA)>c(H+)>c(OH-),故A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