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837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docx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试验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和铁道部及相关部委颁布的现行法律法规、铁路客运专线施工技术指南(规范)和《验标》、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等

2.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通知(铁建设函【2009】1170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上铁运函【2009】409号)

4.《新建铁路上海至南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站前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图集》

5.《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8号)

6.《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4号)、

7.《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8.《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9.《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0.《铁路工务安全规则》

11.《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1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部令第29号)

13.铁道部第32号《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等有关文件及规定

1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TB10424-2003,J283-2004)

1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

1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J259-2003)

17.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二、编制原则

1.遵守设计文件、招标文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2.工期安排根据业主对工期要求,考虑雨季对施工生产的影响,各个分项工程以服从整体施工安排为前提,均衡展开施工,用最节省的投入达到的工期、质量效果,保证工程整体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等目标的全面实现。

3.施工计划主抓关键工序,组织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科学安排交叉作业,强调专业间的协同配合,避免窝工,杜绝返工,循序渐进,均衡生产。

4.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确保安全、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求提高效率、压缩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三、工程概况

3.1水文地质条件

该地区地形地貌为冲积海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辟为水田,苗圃,民居等。

地震动峰值为0.05g,反映谱特征周期值0.55s,对应地震烈度为6度。

地下水较发育,类型为孔隙承压水,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0~1.5m,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的影响。

地下水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H1,氯盐环境作用等级为L1。

3.2搅拌桩主要分布区段

本标段对于松软土厚度、埋深较大,路基施工后沉积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结合松软土的性质、分布深度、软基处理效果和工期等因素,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形式处理。

序号

起讫桩号

处理方式

处理长度(m)

处理总长度(m)

1

DK1+000-DK2+608.24

水泥搅拌桩

6\10

227096

2

K253+800-K255+900

水泥搅拌桩

6

114570

3

NQK255+677.5-NQK256+412.5

水泥搅拌桩

6

48052.5

4

LSDK0+000-LSDK0+478.83

水泥搅拌桩

6\8

32905

5

LXDK0+137.5-LXDK0+217.22

水泥搅拌桩

6\8

3454

水泥搅拌桩分布区段

四、试验段设置和实验目的

4.1试桩布置

原则上水泥搅拌桩试桩位置在设计搅拌桩加固地基段内随机抽取,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经现场勘察,拟选在LSDK0+410~LSDK0+442地基加固段进行水泥搅拌试桩工作。

试桩场地布置为:

长×宽=32m×17m的矩形场地。

根据图纸设计,该段路基水泥搅拌桩呈正方形分布,桩径0.5m,桩间距1.2m,桩长6m。

桩位布置平面图

4.2试验桩施工目的

1)确定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

2)确定搅拌下沉、提升速度和重复搅拌下沉、提升速度。

3)确定灰浆稠度(水灰比)。

4)根据掺入比(不小于55kg/m)确定技术参数。

5)确定针对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评价依据。

6)根据单桩承载力试验确定施工掺入比。

7)检验施工设备及选定的施工工艺。

8)确定工作压力。

为确保施工方案的经济可行,在地基处理施工前,先进行工艺试桩,以确定施工参数,用以指导地基处理施工。

五、施工方案

5.1工期安排

本标段计划于2014年9月20日在LSDK0+410~LSDK0+442地基加固段进行水泥搅拌试桩工作。

5.2人员配置

针对施工工期的严峻性,为保证各工序之间的衔接,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宏观管理领导,项目副经理具体组织实施,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和现场技术工作,其他人员各负其责、层层把关的生产管理体系。

序号

姓名

职称

职务

1

孙焕重

高级工程师

项目经理

2

李强

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师

3

庄康武

工程师

工程部长

4

黄建军

工程师

安质部长

5

王明

工程师

物资部长

6

张超

工程师

测量队长

7

杨栋梁

高级工程师

试验室主任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置

序号

职务

姓名

工作职责

1

工区经理

贾纪生

现场施工管理

2

技术主管

仲伟锋

现场技术负责

3

质检员

蒙思元

现场质量控制

4

技术员

高峰

施工技术指导及质量控制

5

材料员

姚联军

现场物资供应

6

安全员

郗笃文

现场施工安全

7

试验员

魏庆华

现场试验检测

8

测量员

刘顺军

现场测量控制

9

领工员

肖万胜

现场施工指挥

10

工班长

王宾

负责工班全面工作

作业班组人员配置表

5.3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选用SJB型深层水泥搅拌桩机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施工,该机具有移动灵活、成桩质量高、施工速度快、噪音低等优点,适宜本工程施工。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技术状况

进场日期

使用工点

1

深层搅拌机

SJB型

1

良好

9月15之前

水泥搅拌桩施工

2

灰浆搅拌机

ZJ-400

2

良好

水泥搅拌桩施工

3

灰浆泵

UBJ-1.8

2

良好

水泥搅拌桩施工

4

磅秤

TJT-100

2

良好

9月15之前

水泥搅拌桩施工

5

挖掘机

220

1

良好

9月15之前

水泥搅拌桩施工

6

发电机

100kw

1

良好

9月15之前

水泥搅拌桩施工

机械设备表

5.4施工准备

依据设计图纸,做好现场平面布置,安排好打桩施工流水。

布置水泥浆制备系统和泵送系统,施工场地外业测量、地形、地貌核对是否与施工图纸吻合。

1)技术准备: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准备下列施工技术资料:

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报告,水泥土搅拌桩设计桩位图,加固深度以及测量资料等。

2)现场准备:

施工段落在清表后将场地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

当地基表层有淤泥或软弱层时,清淤后回填,场地做好排水坡,挖设排水沟,保证场内不积水,保证施工场地能满足机械行走、机械牢固。

3)测量准备:

场地平整后,根据设计图纸放出施工范围内中桩、边桩等控制桩,绘制出水泥搅拌桩平面布置图,并根据布桩图现场布桩定位,做出醒目标志以利查找。

4)实验准备:

试验人员按规范及施工图纸要求,到现场提取土样进行室内配比试验,确定固化剂最佳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剂用量,配置的灰浆应流动性好、便于泵送、喷搅。

制备7.07cm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生条件下养护。

分别检验在不同龄期、不同水泥掺入量下7d、14d、28d的抗压强度,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

保证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单桩承载力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调查施工地水源情况,施工用水必须抽样送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才能使用。

5)机械设备:

进场后对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情况、完好率情况等进行检查,认真核查桩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包括桩基的加固深度、成桩直径、钻进钻速,以及压力泵的压力和泵送能力等,搅拌头的直径误差不得大于5mm,喷浆口直径不宜过大,应满足喷浆要求,确保所用的机具能满足该施工段的施工要求。

6)材料准备:

材料供应本着“合理组织,精心选择,质量优良,满足施工,减少库存,杜绝浪费”的原则,并考虑可能造成延误材料供应的各种不利因素,有计划地做好材料需求、供应计划,确保材料供应满足施工要求。

固化剂材料采用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水泥品种和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水泥进场前,必须抽样做安定性实验、胶砂强度等指标,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进场水泥数量应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不合格或者过期、受潮、硬化、变质的水泥拒绝进场使用。

水灰比采用0.45~0.55,水泥掺入量不小于55kg/m。

水泥堆放至水泥棚内,水泥棚在现场搭设,拟定尺寸为6m×6m,底部铺设一层空心砖,使之与周围地面隔离,然后铺设一层木板,再铺设一层彩条布,四周开挖排水沟。

施工用水采用现场自然水源,应做水质分析,检验合格后才准使用。

5.5水泥搅拌桩试桩参数

序号

项目

控制参数

备注

1

试桩数量

3根

设计要求

2

施工桩径

0.5m

设计要求

3

桩间距

1.2m

设计要求

4

试桩拟定桩长

6m

施工桩长根据现场情况具体确定

5

水泥品种

P.042.5

设计要求

6

水灰比

0.45-0.55

设计要求

7

每米水泥用量

≥55kg/m

设计要求

8

搅拌钻杆的转速

60r/min

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根据经验数据共同确定试桩参数

9

额定扭矩

8500N・m

根据水泥浆配合比确定

水泥搅拌桩试桩参数表

5.6具体施工方法

1.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流程图

2.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清除地表下各种障碍物(包括人防工程、建筑垃圾、地下管线、电缆等),将施工场地填垫平整。

保证进场临时道路畅通,施工用电采用发电机,在现场水塘抽水供施工用水。

组织材料进场,进场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取样送试验室复检合格,存放场地要充分满足施工需要,现场布局合理。

2)测量放线:

根据桩位平面图及主要轴线,用全站仪定向,钢尺量距,确定桩位,用涂有红油漆的竹竿桩准确标示桩中心点位。

测量现场地面标高,确定桩顶标高。

3)水泥搅拌桩机就位:

检查钻杆长度,钻头直径,连接好输浆管路,将搅拌机移到指定位置对好桩位,调整导向架至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宜超过1%,由现场质检人员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开机作业。

4)喷搅下沉:

开启深层搅拌机主电机,桩机钻杆垂直下沉,下沉速度控制在1.0~1.2m/min,下沉过程中,工作电流不大于额定值,拌机下沉时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地基中,边喷边旋转。

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遇较硬地层不能下沉时,可泵送少量的水或水灰比较大的水泥浆;凡经输浆管冲水下沉的水泥搅拌桩,喷浆提升前必须将喷浆管内的水排清。

随时观察设备运行及地层变化情况,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

5)提升喷浆搅拌:

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在桩端搅拌喷浆30s后匀速搅拌提升,提升速度≤0.5m/min,提升过程中始终保持送浆连续,中间不得间断,如有间断应进行处理。

成桩要控制搅拌机的提升速度和次数,使连续均匀,以控制注浆量,保证搅拌均匀,同时泵送必须连续。

6)重复搅拌提升和下沉:

搅拌机提升至设计加固深度的顶面标高时,集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后再将搅拌机提升出地面。

这样便完成一根柱状加固体。

7)清洗:

向集料斗注入适量热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线中的残存水泥浆,直到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杂物清洗干净。

8)移位:

桩机移至下一桩位,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的施工。

5.7注意事项

1)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配置经国家计量部门确认的具有瞬时检测并记录喷浆量的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2)严格按照设计桩位、桩径、桩长、桩数、喷浆量以及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

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桩位允许偏差为50mm,成桩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值;对使用的钻头定期复核检查,其直径磨耗量不得大于10mm。

3)在成桩过程中因故停止喷浆时,要将搅拌头在停浆点下沉0.5m,并拆卸管道清洗,在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搅拌提升,若接桩间隔超过3小时,应在原位旁边进行补桩。

4)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28天内不得有任何机械在上面行走;28天以后,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或单桩载荷试验。

待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上部路基施工。

六、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事先予以平整,不得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

在确定的试桩地段,现场根据地质情况取样,按设计要求进行室内配比试验,确定浆液配比,并及时提供给现场监理工程师,以作为控制搅拌桩质量的依据。

2)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成桩记录,详细记录每根桩的位置、编号、喷浆量及喷浆深度、复喷复搅深度等。

当桩周为成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弱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量。

3)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相互匹配,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搅拌次数满足规范要求。

4)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不得停放时间过长,泵送必须连续。

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喷浆口时间以及钻头起吊提升速度按试验标定参数进行。

5)前台操作与后台供浆应密切配合,前台搅拌机喷浆提升的次数和速度与试验桩已标定的施工工艺参数相吻合。

6)后台供浆停机时,及时通知前台以防止断桩和缺浆。

喷浆搅拌提升的速度和搅拌次数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喷浆量及提升速度等由流量计控制并有专人记录。

7)当搅拌桩桩顶接近设计标高时,应特别注意桩头的施工质量,桩顶1-1.5米范围内增加喷浆搅拌一次。

同时搅拌自地面以下1m喷浆搅拌提升出地面时,宜应慢速,当喷浆口至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10秒-20秒,以保证桩头密实均匀。

8)当输浆管有弯折、外压或漏浆情况时要及时检查、理顺管道,清除外压,发现漏浆点应进行补漏,严重时停机换管。

9)当输浆管道过长,沿程压力损失增大时可使制浆池布置靠近桩位,以缩短送浆管道。

当场地条件不具备时,可适当调增泵送压。

10)水泥搅拌桩质量检验标准如表所示: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主控

项目

1

水泥品种、规格、质量

P.O42.5级

查看产品合格证书和抽样送检

2

布置形式

正方形布置

观察,尺量

3

布置数量

符合设计要求

计数

4

桩长

不小于设计长度

尺量,必要时抽芯检查

5

单桩喷浆量

不小于设计要求

由自动记录仪计量

6

桩体强度

≥1.0Mpa

做28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不小于1.0MPa

一般项目

1

桩体直径

≥0.5m

用钢尺量,D为桩径,挖探40~100cm

2

垂直度

不得大于1%

经纬仪测量钻杆垂直度

3

桩位偏差

±50mm

用钢尺量

6.2管理保证措施

1)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建委有关文件要求组织施工。

施工作业前由技术主管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本工程设计、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要求。

2)各班设专职技术人员,检查施工质量,严把每道工序质量关。

3)施工中严格遵循本方案的成桩工艺及施工程序。

4)强化工序管理、严格工序控制。

七、施工安全措施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保证体系。

经理部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整个工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项目第一管理者首先是安全第一责任者,各机长是安全第一责任者,赋予安全员四项权力:

1)对施工生产有安全监督检查权;

2)遇有危险有停工权;

3)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人员有处罚权;

4)对安全质量有否决权。

7.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负责制:

在现场负责人领导下,安全员、机长、班组长、操作工人,逐级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管理者坚持安全生产“五到位”:

即“健全机构到位,批阅安全文件到位,深入现场到位,检查到位,处理问题到位”。

实行“四全”管理,即: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安全管理。

2)建立安全教育制度:

对所有进场的职工、民工进行入场安全教育,针对不同工种分别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建立安全教育卡片。

需持证上岗的特殊工种工人首先经过培训考试,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后上岗。

每天上班前,由机长进行安全施工教育。

3)坚持安全交底制度:

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4)安全预防制度:

制定施工方案和下达施工计划时,同时制定和下达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对机具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消灭一切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设安全标志。

6)坚持安全检查制度:

由现场负责人牵头对工地进行安全检查,专职安全员跟班进行检查。

对检查出的问题做好文字记录,落实到人及时整改,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立即整改。

7.2安全保证措施

1.一般规定

进入现场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不准穿拖鞋、高跟鞋,不得赤脚作业;高空作业人员佩带并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施工时严禁嬉戏、打闹;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佩带安全上岗证。

2.施工用电安全

1)所有电力线路和用电设备由持证电工安装。

由专职电工负责日常检查和维修保养,禁止其他人员私自乱接、乱拉电线。

2)现场施工用电线路一律采用绝缘导线。

移动式线路使用胶皮电缆。

使用时提前认真检查确保电缆无裸露现象。

地上线路架空设置,以绝缘固定。

3)现场所有电动机械设备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检查、试运转,作业完拉闸断电、锁好电闸箱,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7.3消防安全措施

1)成立以现场副经理为组长的消防领导小组,制定各级消防管理责任制,确定消防责任人。

2)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配备齐消防器材,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3)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消防教育和训练,确保工地防火安全。

4)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不超负荷工作,做到接点牢靠,绝缘良好;设备安装配备合格的保险装置。

5)电气设备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切断电源。

6)电、气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经消防培训且考试合格。

7)各种电气设备、管线作到绝缘可靠、连接牢固,移动电缆避免拖拉,设备安装可靠的接地设施,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保”。

7.4雨季施工防洪安全措施

1)成立防洪抢险小组,雨时防汛抢险。

施工现场均备足防汛器材、物资,包括雨衣,雨鞋,铁锹,草袋,水泵等,做到人员设备齐整、措施有力、落实到位。

2)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及时获得气象预报,掌握汛情,以便合理地安排和指导施工。

同时制定现场雨季值班表,设专人收听气象预报,做好记录,有暴雨或大暴雨天气情况,及时通知,值班人员提前作好应急准备。

专人负责协调与周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防汛事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保证及时排水,减少损失。

3)现场中、小型设备必须按规定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机电设备要安装好接地安全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安全可靠;施工电缆、电线尽量埋入地下,外露的电杆、电线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对现场设备作绝缘检测。

4)对停用的机械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材料采取遮雨、防潮措施,现场物资的存放台等均应垫高,防止雨水浸泡。

5)加强对临时施工便道维护与整修,确保其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积水。

7.5文明施工

1)施工现场道路、加工区和生活区地面应采用混凝土硬化,并满足车辆行驶要求。

2)施工现场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保持排水畅通,场地无积水、合理设置沉淀池,严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管网或河流。

3)施工现场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场。

4)施工现场设“六牌一图”:

工程概况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施工安全责任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5)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钻机、基坑边设置安全标志。

6)标志牌必须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标志牌。

八、应急预案

8.1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机构

项目部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指挥机构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项目部应在应急抢险队人员、通讯、交通车辆、物资器材、工具、资金等方面实施抢险救援中起绝对保证作用,满足抢险救援。

其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孙焕重

副组长:

王德群、李强、武勇

组员:

贾继生、李忠文、霍光明、于江永、赵敏、庄康武、黄建军、王明、李勇、王琳峰

工区成立应急救援处置抢险小分队,队员为20人。

8.2几种意外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

1)遇洪灾事故

施工班、组要立即报告项目部,项目部再视灾害程度组织应急队抢救的决定。

施工班组要立即组织人员抢险排涝,保护员工,减少财产损失。

2)发生地震灾害事故

基层施工组要立即组织员工疏散,同时立即报告项目部,项目部下令调派应急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抢险。

3)发生雷电灾害事故

一旦遇暴风骤雨天气有雷电情况发生,工人要立即暂停施工,回棚(房)躲避,并远离大树下、铁吊架下等,撑伞不能紧握金属支撑杆。

当雷雨现象比较严重时,要立即切断动力电源,并且关掉一切用电器。

尽量少使用手机等无线射频设备。

4)停水、停电事故

起用储备用水,根据停水时间合理供应水;起用发电机,保证重要设备、施工供电;将外部供电线路总闸断开,接到供电通知后再使用外部供电。

5)中毒、急性传染病事故

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救,安排车辆将病员以尽快速度送往医院,或者拨打“120”请求支援。

6)设备大修、故障事故

主管部门立即联系租用或起用备用设备,组织人员抢修设备。

8.3施工常见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

1)发生轻伤事故后,首先抢救伤员,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报告,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轻伤事故由班组、作业队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处理,作业队登记,报项目部存查。

项目部按《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罚。

2)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生,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报施工班、工区、项目部,同时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

施工班、工区和项目部在收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工会、技术、安全部门等组成事故调查组,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分析事故原因,在24小时内报当地劳动安全监督管理局和检察院,由当地县(市)一级政府调查处理批复结案,然后项目部再按《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分。

3)发生交通事故,首先当事者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公安交警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同时立即报告施工班和项目部。

九、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9.1环保、水保目标

施工环保、水保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做到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

9.2保证体系

项目部成立环保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征迁环保科主抓环保工作,并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环保规章、实施细则、检查、指导班组环保工作。

项目部建立相应的组织和配备有环保专业知识人员负责现场具体环保业务,做到环保大事有人抓,保护环境众人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