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039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天津市静海一中高二政治文第二学期月考试题含答案

静海一中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文)(3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4分)和第Ⅱ卷提高题(16分)两部分,共100分

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

总分

内容

文化作用与发展

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学法题

(卷面整洁)

100分

分数

48

52

10分

3—5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4分)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美国《华尔街日报》专门使用Dama(大妈)这个用汉语拼音得来的单词,关注中国大妈不容小觑的黄金购买力;牛津英语词典目前已经收录了大概1000个有中文渊源的词,其中除了“Dama”还有类似taikonaut(中国宇航员)这样的科技词汇。

在词汇上“中为洋用”

①表明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源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

③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④表明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关于文化影响的专项突破题组:

文化的影响是常考题型,回答:

2--4题

2.2016年9月27日,北京首辆书香地铁专列正式开通。

本次专列选择了一些经典童书中的角色和插画装饰车厢,乘客既能从中了解部分童书的内容,也可扫描车厢内的二维码免费阅读书籍。

这一活动的依据是:

①人的阅读素养是在成长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②书香专列有助于为乘客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③童书必定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培养阅读风尚需要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体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

“我无数次表达过我对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的基本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①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

③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4.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与“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这说明:

①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取决于文化传播的方式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④“深阅读”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最佳途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左江岩画在连亘左江数百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共发现岩画79个点,178处、280组。

2016年7月15日,世界遗产大会第四十届会议一致同意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文化遗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申遗成功,有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③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④增强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在“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活动年中,各城市倡议要努力把“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建设成为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典范。

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依据有: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第十三届全运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

其中会徽由书法字“津”、“13”、“张开双臂的人形”和“海河”等元素构成,呈“火炬”造型,取名为“奔向未来”。

吉祥物取名为“津娃”,取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

全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①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③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

”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J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

新媒体的发展:

①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②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④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春秋战国时期,相对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促进了私学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有德有才有识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思想文化的进步。

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一定政治环境的反映

③思想运动能促进文化的发展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时节插艾叶的习俗,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晦的作用。

这表明: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2.“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

她是勤奋勤勉和创新创造的融合,是精益求精和开明开放的融合。

要弘扬“工匠精神”需要: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创造

②立足实践,承袭传统,在追求利润中创新

③平等交流,包容一切,吸收外来文化

④面向世界,博釆众长,吸收前沿技术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13.《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

“陋室”何陋之有?

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

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③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

④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4.G20峰会文艺晚会(又名《最忆是杭州》)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盛宴。

漫山遍野的采茶女唱着杭州代表性民间小调《采茶舞曲》,令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合奏呈现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

可见: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立风骚

③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④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15.中国区域辽阔,由于语言文化差异,也难免会带有些地方腔调,最近网络热传的“蓝瘦,香菇”(难受,想哭)是广西南宁的韦勇用方言唱的一首歌,这首独具方言色彩的歌调已经广泛传播,韦勇最先发布在同事微信群里,经过大量的转发,“蓝瘦香菇”快速成为了年度网络热词。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B.方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不同文化借鉴和交流

C.方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重视方言保护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D.方言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特色,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16.“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古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结出许多丰富多彩的自主创新成果,中国古代传统农业、中医药、冶金、器械、水利、阴阳历等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反映了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渐趋融合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

回答17—18题

17.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这一精神:

①是激励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③是以愛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④是对伟大的时代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18.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股市以弘扬长征精神。

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A.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要注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其文化价值

C.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D.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力量体现在长征过程中

19.“让孩子健康成长,让世界感受到友善和微笑,走到哪里都遵守规则,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传下去……我做的,你也能做!

”这是题为《今天,我们这样爱国》的公益广告的解说词。

这则广告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①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②必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有序表达爱国热情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丰富的内涵

④每个人都能通过点滴行动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年10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耍讲话两周年。

回答20—21题

20.“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受到欢迎。

”这主要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应该:

A.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文化创新

C.立足社会实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作为检验大众文艺创作的根本标准

21.2016年10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切近生活反映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优秀文艺作品。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因为:

①文艺只有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②群众的意见决定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思路

③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源泉

③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2.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

这一精神如今早已超越体育层面,成为点燃亿万国人奋斗激情的动力引擎,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弘扬“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

①发挥文化作用,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②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③坚持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④丰富民族精神,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3.2016年尚未过去,中国电影票房的百亿位就从“2”跳到了“4”。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数据,截至12月3日晚,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已达400.5亿,全年增幅逾百亿。

400.5亿元的票房中,国产片票房收入为237.2亿元,进口片票房收入为163.3亿元,国产片占比为59.2%。

有专家预测,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有可能在2017年超越美国。

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但电影质量有待提高:

①反映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③要求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④启示我们文化市场越活跃,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

①有利于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重要力量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泱泱五千年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政情和民俗。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史资政、以古鉴今,广泛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其融入治国理政的思路中,不仅探寻到更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还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丰富、制度愈加成熟。

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

②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关键步骤分解题(本题组共两则材料,共16分)(要求:

①注意审题,该题仅写知识点,但注意必须把知识点写到位。

②题目要求写几个就写几个,写最主要的知识点,如若超出题目要求的数量,则该小题视为零分)

26.材料一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成上,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

但也要清醒看到,在文物的保护、抢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还存在“脱靶”现象。

有的保护手段单一,保护技术缺乏针对性;有的开发不当,只讲眼前利益、不顽长远发展;过度开发、忽视保护……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文物保护。

(答出四点即可,8分)

材料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指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根”。

现实生活中,一

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姿、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

(答出四点即可,8分)

27.梳理答题要点框架(两则材料,共18分)

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长江流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要让长江流域的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文化传统得到传承,文化优势充分发挥,以更好地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谐度和持续度。

只有文化这一软资源、智力资源、历史资源、非物质资源、创新资源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利用,才能通过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和人的品质、创新经济,减少对物质的消耗,使经济社会得到平衡,人地关系达到和谐。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的作用角度,阐释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8分)

 

材料二文艺创作彰显中国精神,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近年来,文艺市场“乱花渐欲迷人眼”,庸俗、低俗、媚俗作品“你方唱罢我登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种种文艺怪像,正是文艺创作精神缺乏、灵魂缺失的表现。

有灵魂,作品方能不朽,失魂丢魄只会使文艺变质变味。

唯有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才能“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彰显中国精神,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从当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典型的人物中寻求丰富的素材,在文以载道的意义上呵护和弘扬社会的主流价值,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

要普及和传达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能够增强民族的骨气和底气。

在立足中国文化意境、文化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形成世界性的视野。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艺创作应怎样彰显中国精神。

(学法题)(10分)

第Ⅱ卷提高题(共16分)

注意:

在答题时,请按照一、二级目录框架的格式结合材料具体论述。

材料一G20花落杭州一是因为璀璨人文与西湖蓝相辉映,杭州是中国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每年数以百亿的进出口贸易额刷新着杭州与世界之间资本的流动,每年有320万“洋面孔”带着好奇和憧憬走进这座城市,法国文化月、意大利摄影周、东西方生活文化主题体验等精彩纷呈的国际化主题活动在杭州已很寻常。

二是经济聚焦互联网。

信息经济被列为杭州的一号工程,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智慧经济,开启了信息经济的澎湃时代。

三是国际范留住“洋面孔”,7年来已约有近千位驻沪领事、文化参赞、商会代表、外籍教授等国际嘉宾来杭参与活动,为杭州市民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生活文化礼仪和风俗,杭州是中国民间外突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英文出租车司机周震家庭,美国加州音乐人卡帕尔迪家庭及中美各一名媒体逮人,被杭州市政府正式聘任为“杭州公共外交友好使者”。

(1)结合材料一,分析G20花落杭州的原因带给我们文化交流的启示。

(7分)

 

材料二在祖国的宏大乐章中,每个人都是动人的音符。

个人的奋斗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人创造的财富、留存的精神,正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最核心的要素。

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杭州市民“把国事当家事,把自己当主角”,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成为杭州的风景、中国的名片。

(2)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其他国家通过每个中国人观察中国、感受中国,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张行走着的“中国的名片”。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做好“中国的名片”。

(9分)

静海一中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文)(3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答题纸

得分框

知识技能

学习能力

习惯养成(卷面整洁)

总分

第Ⅰ卷基础题(共84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56—1011—1516—2021--25

26.关键步骤分解题(本题组共三则材料,共16分)

(1)(8分)

 

(2)(8分)

 

27.

(1)(8分)

 

(2)(10分)

 

28.

(1)(7分)

 

(2)(9分)

 

静海一中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政治(文)(3月)试卷答案

1—5BDBBD6—10DADBC11-15BDCAD16-20BBCDA21-25ABDAC

26.

(1)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1分),加强文物保护,使人们可以通过文物领略历史上的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分)。

②文物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分)。

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分)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发展文化事业。

(1分)加强文物保护.发挥文物的服务和教育功能,有利于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事业。

(1分)④文化塑造人生。

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⑤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展示我国文明大国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促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的能力。

(2分)②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分)③发挥模范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2分)④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分)

27.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为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长江经济带灿烂的文化有助于激发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③文化是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长江经济带重视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文化软实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长江经济带重视文化建设,有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每点2分,共8分。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当代社会中寻求丰富的素材。

②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艺。

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要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彰显出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

(每点2分,共10分。

考生如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8.

(1)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要发挥贸易存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分)②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积极宣传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分)③应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分)

(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与世界其他国家、民族人民交往过程中,主动展示中国文明建设的成就。

(3分)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爱国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分)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尊严,展示中国人的良好文明素养。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