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044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44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2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最新教案

目录

第1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2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3课时0的运算

第4课时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第5课时租船问题

第2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第2课时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第3单元运算定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

第2课时加法结合律

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第4课时减法的简便运算

第5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6课时乘法分配律

第7课时乘法的简便计算

第8课时连除的简便计算

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

第4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5课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第6课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用

第7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8课时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9课时把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5单元三角形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第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第4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5课时四边形的内角和

第6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第2课时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第7单元图形的运动

(二)

第1课时轴对称

第2课时平移

第3课时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

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平均数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9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1课时鸡兔同笼

第10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第2课时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加减法

第3课时观察物体

(二)、图形的运动

(二)

第4课时三角形

第5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

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课件显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

(4)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

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3页“做一做”。

2.课本第4页练习一第2题。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第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景,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

用加法算:

3+3+3+3=12

用乘法算:

3×4=12

师:

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

(2)(3)

(1)问:

与第

(1)题相比,第

(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样算?

列式计算:

12÷3=412÷4=3

(2)问:

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3)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

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

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逆运算。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6页“做一做”。

2.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能谈谈学习后的收获或感受吗?

 

第3课时

0的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例3,练习二第7题。

教学目标: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128-128=

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

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8页练习二第7题。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名校课堂》相关习题。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还有什么疑问?

 

第4课时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教学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4:

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9页“做一做”。

2.课本第11页练习三第1~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

租船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5,练习三第4、5题。

教学目标: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

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

32÷4=8(条)

24×8=192(元)

如果都租大船: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

5×30+24×1=174(元)

老师:

如果不空座位,会不会更省钱?

学生:

对,把小船上的2人和1条大船上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还可以省钱。

4条大船:

30×4=120(元)

2条小船;24×2=48(元)

120+48=168(元)

答:

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1页练习三第4题。

2.课本第12页练习三第5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单元

观察物体

第1课时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

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投票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观察,你能指出这个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先让学生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观察。

) 

(3)汇报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2.学习例1。

 

出示视图1:

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

(学生分组操作)

师:

从前面可以看到几个正方形的面,是怎么样摆放的。

从上面可以看到几个正方形的面,是怎么样摆放的。

从左面可以看到几个正方形的面,是怎么样摆放的。

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拿出你的文具盒,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1-2名同学说一说) 

2.课本第13页“做一做”。

3.课本第15页练习四第1、2题。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第4题。

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例2。

 

提问:

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

你能摆出来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学习提示: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

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4页“做一做”。

2.课本第15页练习四第4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3单元运算定律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2、3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

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

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 

2.获得信息。

 

问: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

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问:

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

得数怎样?

○里填什么符号?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

(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

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

25+65=______     78+64=______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第19页练习五第2题。

3.课本第19页练习五第3题。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名校课堂》相关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能谈谈学习后的收获或感受吗?

 

第2课时

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结合律。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多媒体展示:

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

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

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

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

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

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2.课本第19页练习五第4、5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第3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第20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根据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b+c)125+38+75=(125+)+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456+358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

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

板书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

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

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

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

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

(板书:

关键:

“凑整”方法:

“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

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20页“做一做”。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名校课堂》相关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4课时

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第3题。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