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04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特点:

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4)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易混易错] 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1)地域分布上:

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所占面积上:

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经济发展特点上:

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政策上:

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开发

(1)时间:

1990年。

(2)目的

①尽快把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

①依靠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②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①已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

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思维点拨] 浦东开发开放的实施,标志着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向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

[归纳总结] “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

一个特征:

渐进性。

两个趋势:

从封闭到开放;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

(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

“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主题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

1.背景

材料 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新成立以后,②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史料解读]

①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②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

[问题思考]

据材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提示 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

2.过程

材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

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改革、现代化和“特色的社会主义”》

划线句子隐含的信息:

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

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

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提示 最早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原因:

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

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条件优越:

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

建两省,靠近港澳;

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

资源比较丰富;

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

3.特点

材料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

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对外开放大事记》

材料中以划线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

依据材料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提示 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

[史论总结]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

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

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

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1.(2016·

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79年4月委书记习仲勋赴京直谏中央:

“这么大,各省有各省的特点,有些应根据省的特点来搞。

……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行一步,放手干。

”习仲勋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

广东“先行一步”的表现是(  )

A.率先实行农业改革

B.开辟经济特区

C.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 B

解析 率先实行农业改革的是和广汉,故A项错误;

1980年设立了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的厦门为经济特区,故B项正确;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开放经济特区之后的1985年,并非的“先行一步”,故C项错误;

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是在经济特区之后的1984年,故D项错误。

2.(2017·

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

1983年,新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B.体现了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C.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意味着社会主义商品体系基本建立

解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而深圳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了改革,体现了深圳的创新精神,故B项正确;

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体系基本建立,故D项错误。

3.(2017·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1979~1985年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1979~1985年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可以判断A项正确;

④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4.1980~1987年,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

对此,《通史》认为,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

“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并非经济特区,故①错误;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金融业的活力,故②正确;

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③正确;

浦东的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故④错误;

选择C项符合题意。

5.(2017·

扬州期末)1990年邓小平视察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

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设立为沿海开放城市

C.在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D.开发开放浦东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故D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成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烟台、青岛等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地增强了改革开放的活力

沿海经济开放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等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放浦东

浦东

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

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材料二 区位优势是什么?

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

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1)为什么能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

作者马丁·

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的)1978年”的观点。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 

(1)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原因:

①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作重心转

移,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原因: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特点: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解析 第

(1)问原因,需结合的国情、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回答。

(2)问原因,由材料二中的“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即可得出,特点结合所学回答。

第(3)问,“21世纪始于(的)1978年”实际是在表达1978年作出的决策对21世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所学具体分析即可。

[基础达标]

1.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这五个经济特区(  )

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享有高度自治权

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解析 五个经济特区“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

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在港澳台。

享有高度自治权是在特别行政区。

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A、B、C三项。

2.深圳是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解析 深圳是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标界”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

绍兴学考)1984年,是对内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

下列对外开放的措施,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  )

A.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批准设立,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做出开发开放浦东地区的决策

解析 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故B项正确。

4.(2016·

江苏连云港高一第二学期期末)邓小平1984年10月说,“总结历史经验,长期处于停止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此后,政府(  )

A.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确定对外开放战略决策

D.开辟了经济开放区

解析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故A项错误;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在1984年5月,故B项错误;

确定对外开放战略决策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

1984年5月,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10月,邓小平总结经验,关起门来搞建设不能成功,此后,政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故D项正确。

5.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B.天津等14个沿的开放

C.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D.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解析 20世纪90年代浦东的开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C项正确。

6.(2016·

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近期一则消息令盐城振奋:

2016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涉及、江苏9市、浙江8市以及安徽8市等26个规划城市,盐城成了苏北唯一入围的城市。

对盐城入围原因和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临近、南京,有区位优势

B.以更为主动姿态,参与分工合作

C.1984年沿海首批开放,有历史积淀

D.加快铁路、港口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解析 盐城能入围26个规划城市与其处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直接相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盐城与及江浙等经济发达城市一起规划,能更好的发挥盐城的特点,促进其发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不包括盐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盐城作为重要的区位城市,必将加快其交通设施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7.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解析 根据所学,“经济特区”于1980年建立。

“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等14个城市于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于1985年开辟,环渤海地区于1988年开辟。

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6个港口城市,选择B项符合题意。

8.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必须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人家封锁我们”,给带来困难

C.新成立后,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解析 邓小平的谈话内容意在表明长期闭关自守严重阻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综合国力,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

[能力提升]

9.(2017·

无锡检测)“在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

”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B.

C.D.

解析 改革开放初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故A项正确;

、和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故B、C、D错误。

10.(2016·

江苏苏锡常镇一模)“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线的区域,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

同时,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区域”是(  )

A.特别行政区

B.民族自治区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解析 沿海经济开放区与材料中“实行类似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相符,故C项正确。

11.(2017·

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部分)如下,其中顺差额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年)

对美出口

对美进口

顺差

1994

387.87

92.82

295.05

1995

455.43

117.54

337.90

1996

515.13

119.93

395.20

1997

625.52

128.05

497.47

1998

711.56

142.58

568.98

A.对外开放拉开序幕

B.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C.中美关系适度改善

D.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解析 1992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的对外贸易,故D项正确。

12.(2017·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

“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

”此后,我国政府(  )

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A项错误;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B项错误;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与材料中“十年实践”相符,故C项正确;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D项错误。

13.(判断题)(2016·

江苏宿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全国排头兵。

(  )

解析 海南是我国第二批经济特区,是1988年批准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1980年批准设立的,故题目说法错误。

14.(判断题)对外开放,不仅引进来,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还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

解析 对外开放是立体完整的内涵,是多方向的,故题目说法正确。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

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材料二 “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

”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右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

”——《“珠海经济特区好”》

材料三 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把这些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既可以加快其自身的发展,也可带动内地的发展,并使沿海与内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局面。

——摘编自《影响之60大事件: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材料四 从浦东的地区增加值指数可知,若以1990年为100,2001年至2006年增加值指数由735.5提高到1492.2,增加值指数翻了一番。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由589.1升至1187.6,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由1259.6上升到2591。

全区财政收入由144亿元增至587.49亿元,年均增长32.47%。

内外贸易增长迅猛,外向型经济层次全面提升。

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由297.83亿美元提高到1073.1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22%。

——周轶昆《开发开放17年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什么问题?

你对此有何认识?

(3)材料三表明了我国对外开放怎样的发展历程?

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浦东地区的什么变化?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 

(1)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

引进外资和技术;

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问题:

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在当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人并不认同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

最初的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很小。

认识:

经济特区作为新生事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3)历程: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影响:

为进一步拓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变化:

浦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财政收入和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增长。

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开放浦东;

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较好;

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和产业优势。

解析 第

(1)问,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政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问,“问题”由“资本主义倾向”“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即可加以归纳;

“认识”要注意到这是一个新生事物。

第(3)问,“历程”从材料中提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