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050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docx

项目管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1.1.1背景条件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中捷农场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南部渤海西岸,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地处北纬38°19′—29′,东经117°23′—39′。

西至沧州60km,南与沧州港相接,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距天津市100km、距北京230km,距省会石家庄300km。

有黄骅港连接海上交通,东距韩国仁川港260海里,日本九州港900海里,是港口腹地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是环渤海经济圈中极具活力的地区和经济交往的前沿。

立足这里可以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仰视京津,面向世界。

2、交通运输条件:

开发区区域处于密集的交通网络中心地带,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港口一应俱全,概括为1个港口,3条国道,4条高速,4条铁路交汇于此。

即:

东面沿海国防公路穿区而过,西面205国道、津汕高速(天津—广东汕尾)、南面307国道、石黄高速(石家庄—黄骅港)纵横交错,北面保港高速(保定-黄骅港),把东三省、北京市、天津市与山东及华东华中相连;铁路有朔黄铁路(陕西神木、山西朔州—黄骅港)、沧州地方铁路和天津万家码头至山东大家洼的铁路(山海关—烟台环渤海铁路大通道的组成部分)、在建的邯港铁路(邯郸-黄骅港)都在区内穿过。

这里距黄骅港20km、北京首都机场260km、天津滨海机场80km、天津港80km、山东省济南机场230km、东营机场170km、河北省石家庄机场260km。

黄骅港现有1个杂货码头,1座液体化学品码头,3座煤炭码头,10个1-10万吨级泊位。

2007年煤炭吞吐量达8282.9万吨。

黄骅港已经成为冀、晋、豫、鲁、陕、蒙等地新的便捷出海通道。

黄骅港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以煤炭、化工产品运输为特色,具有集装箱、散杂货、客运、物流服务性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深水大港。

3、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总面积40.3万亩,其中:

耕地面积160000亩,园地3915亩,林地45000亩,牧草地8086亩,民点及工矿用地41679亩,交通用地6304亩,水域70301.1亩,未利用土地67714.9亩。

4、人口:

全区总人口42000人,其中:

劳动力20973人;总户数11638户,自然增长率11‰,农民人均纯收入5320元。

5、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程度:

全区农路共计2099条,总长2555km。

农业水利化水平较高,拥有比较完整的农田引水、排水、灌溉配套体系。

全区灌溉面积6800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58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40公顷。

从农田防护林配置上,现累计造林4.5万亩,其中:

防护林1.7万亩,经济林1万亩,生态灌木林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1.2%。

6、农业生产情况:

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7000万元,其中:

农业占30.3%,林业占2.5%,牧业占23.1%,渔业点44.1;国内生产总值33806万元,其中:

农业占33.5%,林业占2.4%,牧业占22.2%,渔业占42.1%。

从耕作制度上,多采用平种和复种群体方式。

林业以紫穗槐、葡萄为主,现紫穗槐面积1000亩,葡萄150亩。

牧业以奶牛为主,现存栏8000多头。

渔业以罗非鱼为主,年产鱼种4O万斤,商品鱼20万斤。

7、农技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开发区设有农业科技研究所。

下辖种子站、植保站、试验站、气象站、化验室,全区现有各类高级技术职称50人,中级技术职称240人。

10多年来,共承担了20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农业科技推广成绩突出,主要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有:

地膜覆盖技术、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旱地耕作蓄补保墒技术、小麦节水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奶牛高产养殖综合技术、地热棚室工厂化海淡水高效养殖技术等,其中地膜技术率先在全国推广。

推广的新品种主要有:

粮棉油类有棉花33B、99B,大豆中华一5、8901,新葵6,冀麦32,农大108,冀单24、冀丰中58、中原单32。

8、生态环境情况: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1.2%。

从气候上,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从降雨上,全区年平均降雨量590mm,无酸雨现象;同时草场面积大,工业污染负荷较轻,因此,生态环境比较好。

9、农机装备情况:

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和技术依托,在我区的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开发区农机总动力75000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2台,其中轮式拖拉机56台、2264千瓦;小型拖拉机保有量2550台、33750千瓦。

从经营管理水平上,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农业机械化也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各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牧业从饲料生产、加工到畜牧饲料等许多环节上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渔业的养殖机械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面临形势和任务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20多年来,目前我区农业综合开发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问题和挑战,抓住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关心支持农业开发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继续发扬市办提出“进取、求实、高质”的农开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进取。

着力抓好以加强改造中低产田和节水灌溉农业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带动全社会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特别是注意发挥农村和农民作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主体的作用,激发和调动了其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为增加农业投入,保障农业综合开发的顺利运行奠定基础。

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

工程建成后,基本完成区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形成“旱能灌、涝能排”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规划实施的目标是要达到从根本上改善临港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经济以及全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

逐步建立良性的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目标,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建设、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改革、群众管理组织改革以及水价改革和水费的计收。

(1)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

农业开发项目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参照水务局管理办法执行,如:

财务管理制度、用水管水制度、水费征收制度等。

具体制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供用水管理办法》、《水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运行和维修养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办法,明确有关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工程管理有章可循。

(2)进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3)加强项目区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工作力度

充分组织用水户进行反复讨论,经科学测算后合理确定。

强化水费计收力度,狠抓水价到位率和水费收取率,逐步实现按方计量、按量收费,实行水价、水量、水费的“三公开”。

农田灌溉用水水费的征收由村队直接征收,减少中间环节,减轻农民负担。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通过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协调有效的水利运行机制,提高水利用效率与效益,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妥善解决合理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矛盾,实现农业与生活用水资源的供求平衡,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县政府组织水务、农业、农综、国土、扶贫等部门,编制完成了《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预期目标

项目区改造完成后,将实现灌溉水利化,大大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极大地增加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真正实现移民安得稳、逐步能致富。

同时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干群关系,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将产生显著实效。

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建设范围及规模

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中低产田改造,定于临港区九队一、二斗。

总开发面积0.72万亩。

1.2.2项目建设内容及工期

1.2.2.1水利基本建设

清淤和开挖渠道45km;新建φ80管涵40座,新机电井3眼,修复配套3眼,新建井房3座,新建井台、井盖、机井标志各3个,变压器及安装3台,输水管铺设25km,农电线路1km。

1.2.2.2农业建设

修建农路30km,其中硬化路7km;非硬化道23km。

土地平整0.5万亩,秸秆还田0.35万亩。

购进一台ZXB—6型科研用多功能小麦区试验播种机一台,配套牵引20马力拖挂机(电启动)一台,

1.2.2.3林业建设

营造农田防护林120亩(栽种白蜡1.37万株)。

1.2.2.4科技培训

对项目区农工进行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共计0.02万人次。

科研用H8高精度喷码机一台。

1.2.2.5工期安排

项目区从2011年3月-2012年3月底完工。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720万元,其中:

中央投资45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省投资144万元,占总投资的20%;市投资36万元,占总投资的5%;群众自筹90万元,占总投资的12.5%。

1.3.2投资构成

项目总投资720万元,水利措施投资306.26万元,占总投资的42.53%;农业措施投资365.3万元,占总投资的50.68%;林业措施投资16.44万元,占总投资的2.28%;科技措施投资3万元,占总投资的0.94%;项目管理费20万元,占总投资的2.77%;工程管护费6万元,占总投资的0.8%。

1.4项目效益

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可有效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加,为我省的粮食增长做出卓越的贡献。

经济效益:

项目区建成后,新增粮食产量29.2万kg,新增棉花产量15万kg,新增大豆2.8万kg;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21.45万元。

项目区实施改造与未改造现状农作物产量对比情况见表(1-1)

项目区播种作物经济效益分析计划表(1—1)

改造前

备注

播面

(亩)

单产

(公斤/亩)

总产

(万公斤)

单价

(元/公斤)

收入

(万元)

亩成本

(元)

总成本

(万元)

纯收入

(万元)

小麦

5800

190

110

1.7

187

200

116

71

大豆

1400

150

21

4.2

88.2

190

26.6

61.6

棉花

3000

150

45

4

180

455

136.5

43.5

合计

10200

455.2

279.1

176.1

改造后

小麦

5800

240

139.2

1.7

236.6

241

139.8

96.84

夏播大豆

1400

170

23.8

4.2

99.96

215

30.1

69.86

棉花

3000

200

60

4

240

560

168

72

合计

10200

576.56

337.9

238.7

生态效益:

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0.1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2万亩。

社会效益:

项目区开发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减少了种植成本,减轻了农工负担,种田积极性将大幅度提高。

项目区内通过沟渠开挖,土壤改良等措施的实施,改善了土壤通透性,降低了土壤的盐渍化,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人们收入的增加,改善了职工生活条件,刺激了消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工科学种田意识和技能,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干群关系,为稳定农村社会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中捷农场位于中国河北省东南部渤海西岸,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地带,地处北纬38°19′—29′,东经117°23′—39′。

西至沧州60km,南与沧州港相接,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距天津市100km、距北京230km,距省会石家庄300km。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华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属滨海平原,海河水系。

地势低平、多洼淀、并自西南向北倾斜,西部最高地势海拔15.7m,东部海拔3m。

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根据中捷农场气象站35年(1973-2008)降雨资料平均,年降雨量为590mm,年平均降水量为1.6亿m3。

35年中最大降雨年份为1410.6mm,合降水量3.62亿m3,最小降雨量年份为277.8mm,合降水量为0.71亿m3。

每年夏季降雨多,地面径流大,占全年径流量的79%,可称为汛期径流。

场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310万m3;平水年(P=50%)径流深80mm,年径流量2053万m3;偏枯年(P=75%)径流深35mm,年径流量898万m3;特枯年(P=95%)径流深4.4mm,年径流量115万m3;丰水年(P=20%)径流深150mm,年径流量3719.2。

每年汛期径流,大部分排泄入海,小部分拦蓄在沟壕坑塘,待到用时,经蒸发渗透,水质变咸。

全年平均气温12℃—13℃;

极端最高气温40℃;

极端最低气温-21℃;

最冷月平均气温:

-3.9℃;

最热月平均气温:

26.5℃;

无霜期190-220天;

地处的经纬度:

北纬38.20℃,东经116º55

海拔11.4m

相对湿度:

最冷月平均湿度:

56%最热月平均湿度:

77%

风速:

夏季平均风速:

3.1m/s

冬季平均风速:

3.2m/s

风向频率:

夏季:

SW,11%,

冬季:

SW,10%,

最大冻土深度:

52cm,

最大风速(30年一遇):

25.3m/s。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临港区(原中捷农场)属黄骅拗陷单元之内,岩层走向西南——东北,新生代以来地表不断沉降,堆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地层。

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而岩性单一,主要以沙粘、粘砂为主。

水平分布上由西往东砂层逐渐减少,南北向含沙屋厚度变化不大。

在垂直分布上,由上往下砂粒逐渐增大,含砂层逐渐增加,单层厚度逐渐增大,但至1000m以下砂层减少。

咸淡水分界面场区西部在180m左右,东部达240m。

根据场区中的111眼水井和36眼油井钻孔资料所显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要素,对各含水层进行了分组,如下表:

临港区水文地质概况表

深度(m)

可利用砂层厚度(m)

单层厚度

/

层数

砂层岩性

单位出水吨/时m

单位出水量吨/时

水质

开采段名名称

利用情况

总矿化度克/升

水质

类型

评价

1

40

200

7

氯重碳—钠水型水

咸水段

2

第二含水组

200

320

15-50

3-10

/

3-9

2-3

10-50

∠1.5

氯重碳—钠水型水

第二开采段

3

第三含水组

320

420

16-80

3-18

/

3-7

3-6

30-80

∠1.5

氯重碳—钠水型水

第三开采段

4

第四含水组

420

520

40-100

3-25

/

2-6

3-8

40-100

∠1.5

氯重碳—钠水型水

第四开采段

5

第五含水组

520

620

16-80

2-20

/

1-8

3-10

40-100

∠1.5

氯重碳—钠水型水

第五开采段

6

第六含水组

620

1000

40-100

3-50

/

2-7

10

100

∠1.5

氯重碳—钠水型水

第六开采段

2.1.4自然灾害状况

项目区过去常以旱涝交替为害,时有冰雹大风成灾,近几年由于重视和完善农田基本建设,除涝标准有所提高,但旱灾仍不能彻底解决。

2.1.4.1风灾

我区地处渤海西岸,大风灾害较频繁,1980年项目区风灾最大风速达30m/s;1988年项目区风为最大风速达22m/s,且多集中在春季发生,频率为46%。

2.1.4.2旱灾

二十年来项目区较大旱灾1982年项目区降水总量301.4mm;1993年项目区年降水总量340.5mm;1999年项目区年降水总量340.1mm;2000年项目区年降水总量443.7mm;2007年项目区降水总量365.8mm,大部分耕地受灾。

2.1.4.3涝灾

1987年项目区年降水总量670mm;1988年项目区年降水总量678.3mm;1991年项目区年降水总量703.3mm;1995年项目区降水总量796.5mm;2003年全年降水量510mm,其中10月10号—10月12号,遭受风暴潮侵袭,降水375mm,致使项目区农作物全部受灾。

综合发生频率为0.6,其受灾特点是春旱秋涝。

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总耕地面积16万亩。

2009年项目区复种指数118%,粮食播种面积9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万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3万亩。

虽历经耕作,但仍属于低产田。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产量低,效益差。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共有人口4.2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1万人,农业劳动力0.8万人。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耕地面积16万亩。

2009年项目区复种指数118%,粮食播种面积9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万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3万亩。

虽历经耕作,但仍属于低产田。

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产量低,效益差。

限于当时机械水平,长期以来,耕地都比较零乱,地块与地块之间多存在荒芜,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地碱性化现象严重,现有耕地的利用程度低,广种薄收,长期处于中低产水平。

受资金短缺等其它多种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土地以前基本上没有进行过上规模、规范化的土地治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程度的小范围治理。

60%水利设施落后,机耕道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土地产出率低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2.2.3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耕地仍延续传统种植结构,项目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

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7000万元,其中:

农业占30.3%,林业占2.5%,牧业占23.1%,渔业点44.1;国内生产总值33806万元,其中:

农业占33.5%,林业占2.4%,牧业占22.2%,渔业占42.1%。

从耕作制度上,多采用平种和复种群体方式。

林业以紫穗槐、葡萄为主,现紫穗槐面积1000亩,葡萄150亩。

牧业以奶牛为主,现存栏8000多头。

渔业以罗非鱼为主,年产鱼种4O万斤,商品鱼20万斤。

拥有农机总动力3.2万千瓦,平均亩动力0.64千瓦。

小中型拖拉机13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5台,农机配套比为1:

2.3,农机总动力与配套比均达到了一定规模。

2.2.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

项目区2009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地方财政收入15.6亿元。

因此,从项目区的区、乡财政和农民的经济实力来看,该项目区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资金能力较强,完全有能力承担此项目的实施工作。

2.3基础设施

2.3.1田间工程现状

2.3.1.1水利

在区管委会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项目区经过全面整修治理,基本形成了完备的灌排骨干系统,防洪标准达到十年一遇。

项目区有中型排涝站2座,小型排涝站31座。

干渠5条计91.5km,支渠13条计49.8km,主要配套建筑物91座。

全区农路共计2099条,总长2555km。

农业水利化水平较高,拥有比较完整的农田引水、排水、灌溉配套体系。

全区灌溉面积6800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58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40公顷。

从农田防护林配置上,现累计造林4.5万亩,其中:

防护林1.7万亩,经济林1万亩,生态灌木林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1.2%。

项目区内共有机电井23眼,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项目区轮灌周期20-25天。

却因田间渠系不配套,水量损失较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交通路网没有形成,农机化程度不高。

只有改善水利设施条件,增施有机肥、化肥,不断改良土壤质地的情况下,增产效果才明显。

2.3.1.2农业

项目区现有的机耕路因坑洼不平,行车困难,不能达到建设标准,需要全部维修拓宽。

耕地地块零乱,缺少田间道路和机耕道路,大部分为4m到5m宽的夯实土道,少部分灰石硬化道路宽度为3m左右,其辅道基本上被农民占用,不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交通运输,从而加大了耕作成本。

土壤贫瘠,肥力不高,从而使农业产量不稳,经济效益低下。

2.3.1.2林业

项目区林地面积少,不能有效对农田进行保护,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

临港区防护林1.7万亩,经济林1万亩,生态灌木林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1.2%。

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拥有农机总动力3.2万千瓦,平均亩动力0.64千瓦。

小中型拖拉机135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5台,农机配套比为1:

2.3,农机总动力与配套比均达到了一定规模。

2.3.3农电现状

项目区内农电线路配套不完善,现有变压器5个,高压线19km,低压线15km。

2.3.4科技现状

项目区设有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站、林业站、水利站等基层科技服务组织,并配有必要的仪器、试验示范培训基地。

共有农业科技干部30人,其中:

中级职称以上18人。

项目区内却因农民文化教育水平低,只有少数接受过正规教育,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掌握较少、意识薄弱,对现代化的农用机械运用熟练度不足,目前项目区正在推广科教兴农的办法,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正在逐步完善现代化农业生产,积极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知识,正确运用科学种田。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1.1思想、观念因素

项目区目前处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主要是因为农民受教育文化程度低、现代科技意识薄弱、农业装备简陋、农业专项资金拨款不足等原因,使得农业产量低,流失量大,遇到自然灾害不能及时补救,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1.2经济因素

项目区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农业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农作物种植中粮经比例不合理,产出少、效益低。

农业科技含量低,经营粗放,商品率相对较低。

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3.1.3社会因素

项目区内所涉及人口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因固守“雨养”农业传统种植模式,对新产品、新技术接收困难,此外,各类农机人员缺乏新知识,学习设施甚少,都是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