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098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docx

第二单元主题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整合教学预习学案

班级: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

预习目标:

1、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

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

3、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4、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5、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一标:

(1)用阿拉伯数字给本单元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课文,用“”标生字条里面的生字及在文中的词语。

(3)快速浏览课文,标田字格里的生字及其在文中的词语,并在预习笔记上练习书写。

把你认为比较难写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默读课文,找文中的四字词语和好词佳句,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二圈:

1.默读课文,圈出文中的多音字,用“○”圈出,并借助工具书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___()

剥亡

_______()________()

(2)快速浏览课文,用红笔圈出你认为难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澄澈:

_________

天赋:

_________

进化:

_________

绞尽脑汁:

_________

随心所欲:

_________

眉目:

困窘:

汲取:

喧闹:

水葫芦:

三画

朗读课文,用“﹍”画出文中的好句好段、以及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重点词句和段落,在读文过程中思考并在书上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四想:

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由题目展开联想,可以把几个自然断的段义和起来归纳,可以依据课后问题归纳,也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归纳。

2.结合课后题再读课文,并尝试解决问题,会的在文中标注答案,对于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等做好标记或写在预习笔记上,并能提出质疑。

3.再读课文,对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等进行思考,如: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文章的结构?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本文记录了作者第()次访问草原时的所()、所()、所(),赞美了草原的()和()。

课文最后两句()(),意思是()。

2、《牧童》一诗中,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字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描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然与恬静的生活画面的诗句是:

3、《舟过安仁》一诗中所见的诗句是:

所悟的诗句是:

4、《清平乐·村居》中,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表达出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

5、《祖父的园子》选自《》,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

6、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童年的发现》学习这句时,我利用方式搜集了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受到迫害的资料,有。

我对这句话的体会:

,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发现是什么?

,是怎样发现的?

7、小明沉溺在网络游戏里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习。

我想用本学期的一句名言来劝说他:

8、对于真理的追求,我们永不停息。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不管路途有多么遥远,也阻挡不了我们追寻真理的脚步。

正如屈原所说:

9、“天行健,。

”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名著“《》”;

“不积,,不积小流,。

”从荀子的这句话中你读懂了:

10、小华总认为自己年龄小,整日贪玩,没有远大志向,我想用一句格言教育他:

“。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讲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两篇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及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本组教材不仅篇目最多,而且体裁多样,有古诗,有词,有现代诗,还有散文,分别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透过这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使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与精彩。

【教学设计思路】

五年级学生正深切地感受着、经历着童年生活,并已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具备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基于以上对整组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单元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预习达标2课时;《古诗词三首》与《儿童诗两首》两课整合为1课时;将《冬阳·童年·骆驼队》与《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整合为1课时,在多文本阅读中安排了以下4篇文章:

《陀螺》《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最美的书包》,1课时,整本书阅读——高尔基的《童年》,3课时,迁移运用即拓展·回顾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课与习作、综合性学习整合为3课时,共11课时。

所有整合内容都紧紧围绕“永远的童年”来进行。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授课时,我们本着“理解与运用并重”的原则,着重引导学生“体悟思想情感、领悟学习方法、积累运用语言”,围绕这三个方面,上好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多文本阅读课、整本书阅读课和迁移运用课。

预习达标模块根据本单元阅读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然后进行课内达标;精读引领模块“以例悟法”,领悟概括内容的方法和作批注体会思想的方法;多文本阅读模块“依法自学”,在运用、巩固方法的同时,仿写句子,再把仿写的句子放到课文中,使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童年的快乐;整本书阅读模块重在拓展阅读,体现大量阅读,使学生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迁移运用模块主要以课本的习作与口语交际内容为主,辅以单元的日积月累练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展示等。

五种课型有机组合,课堂教学快乐高效。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22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3.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4.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单元教学流程】

 

第一模块:

走进童年——预习达标(2课时)

【预习内容】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

【教学流程】

一、以“童年”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让我们走进第二单元,去感受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吧!

二、自主预习环节

教师根据本单元内容与要求设计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

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评价环节。

单元预习达标卡

项目

预习内容

自学要求

小组

评价

第5课:

牧童蓑衣鸡笼莲蓬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3.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

第6课:

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

第7课:

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

第8课:

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淘气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澄澈困窘花苞

第9课:

柔软柳絮喧闹梳妆圆滚滚水墨画一动不动

读本单元五组内容:

《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的序言,作者()。

通过读这篇课文,我仿佛看到了()

2.《祖父的园子》课文重点写了(),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童年是()。

3.《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三、预习达标环节

1.小组预习达标检查:

四人小组内,小组长根据预习卡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对字词和课文朗读过关检查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课文内容的概括放在课文学习中进行,此环节只作交流不做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使组内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读课文。

3.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教师抽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抽查情况作出评价。

重点指导预习中的字词、朗读的问题。

梳理全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五、教师指导书写较难写的字

本单元左右结构字比较多,教师重点指导“嚼”“醉”“愧”三个字,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左右两部分所占比例。

学生先描红再练写。

教师及时评价反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听写过关。

 

第二模块诗说童年——课内阅读(1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词三首》,儿童诗《我想》、《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过程】

一、走进儿童诗《我想》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老师真羡慕你们现在这个年龄,记得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看着蓝天发呆,望着星空入神,多想把自己融入那柔软的白云里,自由飘浮在蓝天上,随风儿飘荡,与小鸟为伴,想去哪就去哪,过着自由惬意的生活!

你有过这样的幻想吗?

是啊,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许多这样的美丽幻想(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理清脉络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小作者都想做什么?

(或者小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 

(三)品读感悟

1、小作者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你愿意和他一起来分享一下吗?

现在请你看看自己最喜欢作者的哪个愿望,就读哪个小节,读后请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2、汇报交流。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想像,我们领略了小作者的幻想世界,相信现在你也和小作者一样沉浸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妙世界吧!

愿意试着来背背刚才我们学过的诗歌吗?

(四)总结提升

小作者的幻想,激起了我们心中的幻想与期盼,孩子们,尽情想像吧,别让这个爱作梦的年龄空渡,让我们自由翱翔在这片幻想的海洋,说不定哪一天,你那遥不可及的梦想会成为真的呢!

二、走进《古诗词三首》

(一)诗词导航:

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有许多富有童心的诗人、词人,他们为我们描绘了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读着诗人的文字,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1.诵读: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2.预习回顾

我发现这三首诗词都描写了(    )。

诗人描述的儿童生活给我的印象是(                ),表达诗人(               )的思想感情。

我最喜欢《          》诗中的儿童,因为(                   )。

 3、试着背诵古诗词三首。

(二)合作探究

学法提示:

(学习诗词,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

1.《牧童》

(1)背诵诗歌《牧童》。

(2)根据注释,说说《牧童》这首诗的大意。

(3)想象描述:

(4)从诗中你看到了这个孩子在做什么?

你觉得这个孩子怎样?

你喜欢吗?

(5)文如其人,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自在洒脱),你了解吕岩吗?

2.《舟过安仁》

(1)背诵诗歌《舟过安仁》。

(2)从诗中你看到了这两个孩子在做什么?

你觉得这两个孩子怎样?

你喜欢吗?

(3)猜猜,诗人喜欢这两个孩子吗?

从诗中哪些词可以读出诗人的喜欢?

你觉得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4)走近诗人:

介绍杨万里,背诵《小池》等

3.《清平乐·村居》

(1)走近诗人辛弃疾。

(2)读一读《清平乐·村居》,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农家生活?

你向往这种生活吗?

(3)从诗人当时所处的动荡的年代,支离破碎的生活,这种平静美好亲切自在的农家生活是多么可贵,诗人写下这首词,心底里在呼喊着什么?

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首词。

(4)这种生活你在哪里看见过?

让我们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幸福平静的生活。

4.走进古诗品儿童

读读下列诗歌,从诗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

请写下批注。

1.《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2.《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三、走进《童年水墨画》

(一)依据方法,自主学习。

具体要求

默读

概括内容

《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批注

理解感悟

诗歌描写的画面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为什么?

积累

丰富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二)集体交流,分享感悟

 1.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2.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提升

学了本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

《古诗三首》使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童年的快乐,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的自由自在;《舟过安仁》时,两小童“无雨张伞”的天真顽皮;《村居》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

我们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享受童年吧。

 

第二模块:

事说童年——课内阅读(1课时)

【教学内容】

《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预习汇报,把握内容

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将围绕“永远的童年”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三篇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品读感悟童真童趣

(一)走进《冬阳·童年·骆驼队》

1.概括内容

在作者回忆的几个片断场景中,哪几个场景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结:

场景连接概括文章内容

2.感悟画面

(1)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很有意思?

品读“看骆驼咀嚼”部分

a.学生边读边做批注,写写:

你通过这段文字看到了什么?

b.质疑:

林海音的牙为什么也会动起来?

c.林海音为什么会对骆驼这样着迷?

d.积累,填空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

那样(     ),那样(     ),那样(     )。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

我(        )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e.总结学法:

朗读——批注——积累

(2)自主学习

除了学骆驼咀嚼,林海音回忆的童年往事中,还有哪些事你也觉得很有意思?

每一小组可任选剩下三个片段的任意一个,提出几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来提问其他小组,互问互答。

(3)童年时的一切皆已走远。

当作者已是人到中年,身在台湾,回忆起这北京城的一桩桩童年趣事,她会有怎样的人生感触呢?

(二)走进《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

1.依据提示,学生自学

童年冬阳下的骆驼队,给作者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下面的两篇课文,又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不同的快乐呢?

 

具体要求

默读

概括内容

1.《祖父的园子》中哪些情景令“我”难以忘怀?

2.《童年的发现》中,“我”的发现是                      。

批注

理解感悟

1.“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比自由和快乐,请你抓住最喜欢的一处作批注。

2.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请你抓住印象最深的一两处写批注。

积累

丰富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2.集体交流,分享感悟

(1)课文内容的交流,要简练。

《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可采用题目扩展法来概括课文内容。

(2)理解感悟的交流

《祖父的园子》一课,学生抓住“园子动植物的自由、祖父的宽容、我的自由快乐”来谈都可以。

谈完后,让学生仿照《冬阳·童年·骆驼队》题目的样子改写题目。

《童年的发现》交流后,让学生理解 “遇到驱逐和迫害”是什么意思?

一个发现也是非常快乐的,尽管有些幼稚和误解,但快乐总在心头。

(3)丰富语言的交流

3.小结提升

学了本组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一支骆驼队、一个园子、一个发现带给现代人的快乐,这就是多彩的童年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享受童年生活吧。

三、领悟表达,拓展运用

1.对比感受

对比《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其实,我们的童年也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想一想,你想写什么?

2.课堂总结

回顾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场景连接起来就能概括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出去也能概括课文内容”,还知道了“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三模块多文本阅读——课外拓展(1课时)

【教学内容】

选文:

《陀螺》《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最美的书包》

【教学重点】

1.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

2.分享学生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奠定学生有效同步阅读的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步阅读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片刻,孩子们,童年正如这美妙的旋律,在我们每个人儿时的记忆中欢快地流淌着。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一块糖果,一个玩具,一次发现,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无限的快乐与追求。

孩子们,我们第二单元中,一起学习了四篇课文,它们是──(学生齐读文章题目)

这四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童年的纯真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年,一起来品味童年的滋味。

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感悟童年。

(出示课件)这是我们刚种下的一棵小树苗,相信通过我们努力,这棵知识树一定会开花结果,长势喜人!

二、主题回顾

1.孩子们,通过第二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让我们一起来重温。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随机小结,提炼出中心词。

《古诗词三首》:

天真无邪

《冬阳.童年.骆驼队》:

聪明好奇

《祖父的园子》:

无拘无束

《童年的发现》:

独立思考

三、阅读概览

1.在我们的《同步阅读》中,也选编了多篇以童年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陀螺》《第一次骑大象》《纯真的心》《最美的书包》(出示课件)。

我们已经对这四篇文章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阅读的快乐。

2.这几篇文章你最喜欢哪一篇,主要写了什么?

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接下来,请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你的收获。

(同桌学生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附:

阅读浏览表

课文标题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的片段、句子想提出的问题

《陀螺》

《第一次骑大象》

《纯真的心》

《最美的书包》

3.学生交流,概括出文章的梗概,教师引导并提炼出关键词。

《陀螺》:

一个小小的陀螺怎样让我从懊恼变成了自豪?

预设:

因为不起眼的小陀螺战胜了对手,让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教师随机引导,提炼出关键词:

大显身手)

《第一次骑大象》:

小姑娘有着一个怎样的愿望?

面对这个不容易实现的愿望,她退缩了吗?

预设:

小姑娘的愿望是骑上一头大象,面对这个困难的愿望,她不是知难而退,而是抓住机会,勇敢地去实现。

(教师随机引导,提炼出关键词:

实现梦想)

《纯真的心》:

是什么原因,让小女孩做出了一件件让人感动的事?

预设:

因为小女孩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

(教师随机引导,提炼出关键词:

善良童心)

《最美的书包》:

一个由碎花布拼成的手工书包怎么成了作者心中最美的书包?

预设:

这个书包来之不易,是作者的母亲四处讨取碎花布,一针一线缝制的,它饱含了母亲浓浓的爱。

(教师随机引导,提炼出关键词:

享受母爱)

4.小结:

通过刚才的阅读交流,孩子们接触了更多的童年生活。

这几篇文章又让我们感受到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

四、片段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你们此时的表情告诉我,你被文章的精彩情景所吸引,你被文章中优美的言语所打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快乐的童年,美美地读一读你喜欢的语句或自由地谈一谈你感动的原因。

(请告诉我们一起分享的文字的出处)

(一)《陀螺》

1.学生质疑: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预设:

玩陀螺曾经由于什么原因让我感到懊恼?

又是怎样从懊恼变成了自豪?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从关键语句来体会情感的变化。

你能找到描写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的文字吗?

预设:

表现懊恼:

“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这一修辞手法.)

表现自豪: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

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也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无意中获得的“荣誉”,虽然小如微尘,对于好胜的孩子来说,也足以陶醉许久了──直到现在我还能津津乐道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3.你们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我从懊恼到自豪的这一情感变化吗?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文字,分别读出懊恼、自豪的语气。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5.小结:

一个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忧伤与欢乐。

与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无比精彩。

(二)《第一次骑大象》

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

(1):

“我感觉到泪水已经在我眼眶里了,但是我咬紧牙关。

当然啦,那只有男孩们的份儿,他们要干什么都办得到。

他们笑着,紧紧抓牢了,骑在莎西背上绕场一周。

我竭力忍受着内心的痛苦,看着他们。

从来没有人能得到机会去做他最盼望的事,生活就是那么回事儿。

A、此时,在我眼里,男孩们坐在大象上是怎样的得意情景?

对比出了我又是怎样的心情?

B、骑大象是男孩的专利吗?

同桌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

骑大象难度大,只有男孩才有把握。

反方观点:

男孩能做好的事。

女孩也能做好,女孩能骑好大象。

预设

(2):

“就这样,从那以后,每当有什么看起来太难于做到的事情,我就记起那一个时刻──那强烈炫目的灯光,那钻进帐篷的冷风,还有那痛苦烦人的思想:

我不行,而一切都将太迟了……然后我就会记起我父亲的声音,那轻轻的一推,和舞台监督说的话:

“我早知道,有一个小姑娘,她想骑骑象。

”当我遇到的是婚姻或者失业的问题,是影响前途的机会选择等问题时,我心中总是有着一个小姑娘:

她想骑一次大象──而且骑了──因此她知道她能够。

A、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想对那个小姑娘说?

(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的坚强与执着)

B、你从小姑娘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受到什么启发?

C、有感情地品读这段文字。

(朗读形式多样,教师范读,抽生读,齐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2.孩子们,你们从小姑娘第一次骑大象的经历中深受启发。

那,你也来说一说你第一次尝试做某件事的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第一次的尝试,教师随机点拨)

3.教师小结:

孩子们,老师欣赏你们第一次的大胆尝试,正如故事中所讲,骑大象不分男女,就像做任何困难的事,只要认定目标,大胆去做,就一定能实现。

(三)《纯真的心》

1.这个叫叶子的小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