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11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化学一轮综合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1)现在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应用STM技术可以“看”到越来越细微的结构,并实现对原子或分子的操纵(  )

(2)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  )

(3)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

(4)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5)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  )

答案 

(1)√ 

(2)×

 (3)√ (4)×

 (5)×

解析 (3)MnO、AlO均为阴离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

(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

(2)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  )

(3)花生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的混合物(  )

(4)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  )

(5)胆矾(CuSO4·

5H2O)属于混合物(  )

(6)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  )

答案 

(1)√ 

(2)√ (3)×

 (4)√ (5)×

 (6)√

3.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

(1)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

(2)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3)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5)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

(6)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  )

 (3)×

 (4)×

解析 

(2)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4)MnO2、Na2O2等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5)纯碱属于盐。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

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

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

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

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注意 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1.(2018·

西安调研)下列各组物质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NO、C2H5OH、HNO3、I2

B.CaO、N2、HCl、H2O

C.NH3、H2S、Si、CO

D.CO2、SiO2、CH3COOH、H2SO4

答案 A

解析 CaO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而Si和SiO2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HCl

NaCl

Na2O

NO

C

KOH

HNO3

CaCO3

CaO

Mn2O7

D

CaF2

Na2O2

答案 C

解析 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

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

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根据上述判断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钠的焰色反应 ④碘的升华 ⑤氯化铵分解 ⑥蛋白质的变性 ⑦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⑧电解食盐水 ⑨CaCl2的潮解 ⑩冰的熔化 ⑪FeCl3的水解 ⑫石油的裂化、裂解 ⑬蛋白质的盐析 ⑭食物的缓慢氧化 ⑮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⑨⑩⑬ ②⑤⑥⑦⑧⑪⑫⑭⑮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

(1)蛋白质的变性、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

(2)通过化学变化可将水直接变为汽油(  )

(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5)Na2CO3·

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8)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

(9)NH4Cl溶液除铁锈是化学变化、食盐水导电是物理变化(  )

答案 

(1)×

 

(2)×

 (5)√ (6)×

 (7)√ (8)√ (9)×

根据物质类别,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形成知识一条线:

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构建网络一大片:

从物质的分类上,纵向、横向构建知识分类意识。

横向以化合价为基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学会分析物质的化学转化关系;

纵向则对比同类物质的性质差异,把握物质性质差异性。

(1)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关系。

如: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H2S+O2===2S↓+2H2O;

②SO2+2H2S===3S↓+2H2O;

③2SO2+O22SO3;

④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①2HCl+Fe===FeCl2+H2↑

②6HCl+Al2O3===2AlCl3+3H2O

③2HCl+CaCO3===CaCl2+H2O+CO2↑

④HCl+NaOH===NaCl+H2O

汉中高三检测)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

解析 C项,包含了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CaCO3↓+CO2↑+H2O两个化学过程。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

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

答案 D

解析 剩饭变馊、自行车生锈、牛奶变酸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合理应用化学知识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某品牌牙膏的成分有甘油、山梨酸钾、氟化钠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牙膏成分中,属于盐的有______________,防腐剂是______________。

(2)油脂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

①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填字母)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取代反应 d.加成反应

②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其化学名称为丙三醇,写出其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

(3)氟化钠(NaF)可与牙齿中的羟基磷酸钙[Ca5(PO4)3OH]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酸钙[Ca5(PO4)3F],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梨酸钾、氟化钠 山梨酸钾

(2)①c ②CH2OHCHOHCH2OH

(3)①NaF+Ca5(PO4)3OH===Ca5(PO4)3F+NaOH ②复分解反应

解析 

(1)山梨酸钾具有防腐性。

(3)依据题干:

氟化钠与羟基磷酸钙反应生成氟磷酸钙,结合原子个数守恒配平。

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如下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_nm

1~100_nm

>

100_n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3.胶体及其性质

(1)常见的胶体:

烟、云、雾、AgI水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4.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1.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1)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

(2)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

(3)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

(4)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

(5)“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

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6)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7)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  )

(8)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明显的光路(  )

 (4)√ (5)√ (6)×

 (7)×

 (8)√

2.胶体的应用及纳米材料

(1)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

(2)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是利用了电泳原理(  )

(3)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

(4)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  )

(5)胶体微粒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

(6)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到10纳米之间)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分散系,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下列关于纳米Fe3O4磁流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纳米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溶液

B.纳米Fe3O4磁流体可以通过半透膜得到提纯

C.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纳米Fe3O4磁流体比较稳定

解析 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到10纳米之间,属于胶体的范畴,具备胶体的性质。

2.(2018·

郑州联考)500mL2mol·

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

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

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

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

FeCl3中的Fe3+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

蒸干、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灼烧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D项错误。

1.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快速鉴别溶液与胶体,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

1.(2017·

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解析 C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CaO与CO2反应生成的CaCO3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CaO,故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

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

2.(2017·

海南,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蔗糖可作调味剂B.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双氧水可作消毒剂D.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 A项,蔗糖具有甜味;

B项,铁粉具有强的还原性;

C项,过氧化氢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

D项,生石灰具有吸水性,熟石灰即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

3.(2016·

全国卷Ⅲ,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答案 B

解析 A项,Al2(SO4)3和小苏打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Al(OH)3、Na2SO4和CO2,可以用于泡沫灭火器灭火,正确;

B项,FeCl3和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只能说明Cu的还原性比Fe2+强,并不能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错误;

C项,次氯酸盐可以转化为氧化性更强且具有漂白性的HClO,故漂白粉可以漂白织物,正确;

D项,氢氟酸可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生成SiF4气体,所以可用于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正确。

4.(2017·

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生活中物质的主要成分。

A项,瓷器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

B项,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C项,茶叶中的成分主要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

D项,中草药成分较为复杂,成分主要为有机物。

5.(2017·

天津理综,1)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解析 A项,石灰和碳酸钠的溶液均呈碱性,能与酸反应,正确;

B项,可溶性的铝盐、铁盐在溶液中均能发生水解分别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杂质,正确;

C项,处理水中的Cu2+、Hg2+重金属离子,用沉淀法,可加适量硫化钠,用氯气不能除去,错误;

D项,烧碱与含高浓度NH的废水反应产生氨气,可回收利用氨,正确。

临川第一中学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

B.大量CO2排放可导致酸雨的形成

C.积极开发风力、太阳能发电,改善能源结构

D.玛瑙、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解析 焚烧废旧塑料,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

CO2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大量CO2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故B错误;

风力、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故C正确;

玛瑙、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故D错误。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解析 B项,ClO2具有氧化性,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不是还原性,错误;

C项,SiO2硬度大,与其制造光导纤维无关,错误;

D项,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从环境吸收大量热,作制冷剂,与其溶于水无关,错误。

3.(2017·

×

市第三次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95%的酒精在医疗中可作消毒剂,硫酸钡在医疗中可作钡餐

B.食品中用木糖醇作甜味剂,可降低糖尿病的犯病机率

C.焊接废旧钢材前,分别用饱和Na2CO3溶液、NH4Cl溶液处理焊点

D.钙基固硫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措施

解析 75%的酒精在医疗中可作消毒剂,硫酸钡在医疗中可作钡餐,A错误。

辽宁六校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工业上用石灰乳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并能回收得到石膏

C.单质硅可用于制半导体、光导纤维等

D.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解析 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A项正确;

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能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硫酸钙(石膏),B项正确;

单晶硅可用于制半导体,二氧化硅用于制光导纤维,C项错误;

Cl2和NaOH、Ca(OH)2反应分别生成NaClO、Ca(ClO)2,次氯酸盐与CO2、H2O作用生成的HClO能杀菌消毒,D项正确。

5.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解析 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

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

6.(2016·

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 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

B项,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

C项,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为化学变化;

D项,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为化学变化。

7.(2017·

市二模)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

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

A.氧化钙B.碳酸钠C.氢氧化钾D.次氯酸钠

解析 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贝壳灰加水所得液体为Ca(OH)2,两者反应生成CaCO3和KOH,由题意可知C正确。

8.(2018·

江西丰城中学调研)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解析 A项,青蒿素的提取采用低温萃取,属于物理变化;

B项,雾霾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CuSO4与Fe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

D项,剂钢是一种铁的合金。

9.下图是印在食品包装内常见小袋子上的部分图案,该小袋子内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

A.铁粉B.氧化钠

C.亚硫酸钠D.生石灰

解析 铁粉很容易被O2氧化,所以可作脱氧剂。

10.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

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素异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