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56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docx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版

2017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在答题卡上涂黑,选对的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kg

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cm

C.中学生通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可达5m/s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kg左右,符合实际;

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身高是216cm=2.16m,太高了,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5m/s太快了.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7℃,39℃发烧了,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静止B.匀速行驶C.突然刹车D.突然开动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

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人的下身随汽车一起速度减小,其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

故选C.

【点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分析生活中惯性的实例,对有用的惯性加以利用,对有害的惯性学会预防.

 

3.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下列答案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阻力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分析】

(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

①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的条件进行判断.

【解答】解:

A、汽车的重力沿竖直方向,路面对汽车的阻力沿水平方向,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直线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二力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二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对二力平衡条件、相互作用力的准确掌握和理解.

 

4.2017年4月20日下午,甘肃酒泉瓜州县渊泉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塑胶运动场上突然刮起龙卷风,将一名小学生卷起,如图所示.龙卷风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人、动物或物体等“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

【分析】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得到物体被“吸”起的原因.

【解答】解:

(1)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快、外部流速慢,造成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向内的很大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地面上的人、动物或物体被“吸”起卷入空中,故A正确,B错误.

(2)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不会变,龙卷风不能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也不能使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故C和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关键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题接近实际生活,属于一道好题.

 

5.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冰雪熔化了

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升华现象,不合题意;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凝华现象,不合题意;

C、冰雪熔化了,是从固态变为液态,属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6.)如图所示电与磁的实验装置中,属于发电机原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首先明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四个选择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解: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A、该实验是著名的奥斯特实验,该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电路中有电源,即通电后,磁场中的金属棒会受力运动,故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该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源,当线圈转动时,其恰好切割磁感线运动,于是灯泡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故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即该选项符合题意;

D、该装置中有电流通过时,磁场中的线圈会转动,故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的内容有电流的磁效应、电动机的原理和发电机的原理.注意电磁感应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装置的不同,前者外部没有电源,后者外部有电源.

 

7.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或零线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B.发现有人触电,立即用手将他拉开

C.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开关可以任意安装在火线或零线上

D.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2)发现有人触电后,采取的措施不能让自己直接或间接再接触火线,以防止自己再触电;

(3)家庭电路中开关和开关控制的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开关必须与火线相连;

(4)使用试电笔时,手只有接触笔尾金属体,测电笔才能使用.

【解答】解:

A、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检验导线,才能辨别火线和零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不能用手拉开电线和触电的人,否则自己也会触电,故B不符合题意;

C、为了开关断开后,用电器与火线断开,则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故C不符合题意;

D、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使用时让金属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用电器漏电后,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

 

8.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

给冷水加热B.

压缩的空气温度升高

C.

下滑时臀部发热D.

搓手取暖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

【解答】解:

A、给冷水加热,水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空气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从滑梯下滑时臀部发热,臀部的温度升高属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D、冬天搓手时,两手会变热属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析解答,注意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9.李师傅开着一辆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A.车厢内水的质量B.车对路面的压强

C.车厢内水的密度D.路面给车的摩擦阻力

【分析】

(1)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车的质量会逐渐减小;

(2)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强与洒水车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多少无关;

(4)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

A、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随着水不断的被洒出,车厢内水的质量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洒水车的质量变小、即重力变小,对地面的压力减小,车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不变,所以洒水车对路面的压强逐渐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洒水的过程中,水是质量虽然减少,但物质种类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故C符合题意;

D、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变小,对地面的压力变小,车轮所受路面的摩擦力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密度的特性、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力学的一个综合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是中考的热点.

 

10.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

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B.

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

C.

轴承间安装钢柱D.

气垫船底和水面间的空气垫

【分析】

(1)增大摩擦的办法有: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办法有:

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解答】解:

A、给自行车轴加润滑油使接触面更光滑一些,以减小摩擦力,不合题意;

B、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

C、轴承间安装钢柱是将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不合题意;

D、气垫船利用气体将船和水面分离,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船和水之间的摩擦力.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11.用两个铁芯完全相同的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发现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B多,此现象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是(  )

A.线圈匝数B.电流方向C.电流大小D.电磁铁极性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同时要掌握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同时要掌握转化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

【解答】解:

由图知,A、B线圈串联,所以通过A、B的电流相等,A的线圈匝数明显比B的线圈匝数多.观察到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B多,所以此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故选A.

【点评】此题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主要考查了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注意转化法的使用.

 

12.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华人青年王孟秋发明了一款功能强大的便携式家用“无人相机”,相机内装有多种高科技传感器,底部装有镜头和声呐(发射超声,同时能接受超声的装置),机身只有240克.你认为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可能与下列相机的哪个功能有关(  )

A.用手机控制相机

B.相机能自动悬浮停在合适高度拍摄

C.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

D.笑脸抓拍

【分析】和“B超”的原理类似,“底部声呐”发出超声波,被景物反射的超声波再被吸收,据此形成影像,完成拍摄.

【解答】解:

A、用手机控制相机,属于电磁波的应用,与声呐功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底部声呐”向下发出超声波,该超声波被景物反射,“底部声呐”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自动测量出相机到景物之间的距离,以便相机悬浮停在合适的高度上进行拍摄;故B符合题意;

C、“无人相机”是向下发射超声的“底部声呐”,与相机水平位置运动时遇到障碍物会自动避开功能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拍摄笑脸属于光现象,与声呐功能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原理,由“底部声呐”联想到“B超”进行分析是关键.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13.新旧两只鸡蛋放入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两只鸡蛋的体积分别是VA、VB,质量分别是mA、mB,两只鸡蛋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A= mAg ,FB= ρgVB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分析】

(1)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已知质量,由G=mg可以求出浮力;

(2)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解答】解:

鸡蛋A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则鸡蛋A受到的浮力FA=GA=mAg;

鸡蛋B下沉到容器底部,所以,浮力都小于自身的重力,则鸡蛋A受到的浮力FB=ρgVB.

故答案为:

mAg;ρgVB.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判断此题的顺序应该是先根据浮沉条件明确浮力的计算方法,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解答.

 

14.组合机械的斜面长4m,高2m,将重为100N的物体从斜面的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需用的拉力为40N,需要的时间是5s.那么,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是 200 J,拉力做的总功的功率是 64 W.

【分析】

(1)知道斜面高h,利用W=Gh求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

(2)知道斜面长,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的距离等于斜面长的二倍,利用W=Fs求总功,利用P=

求总功功率.

【解答】解:

(1)将物体从底部拉到顶部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100N×2m=200J;

(2)斜面长L=4m,

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L=2×4m=8m,

总功:

W总=Fs=40N×8m=320J,

总功功率:

P=

=

=64W.

故答案为:

200;64.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注意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端移动的距离等于斜面长的二倍.

 

15.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滑轮的机械效率.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甲 的机械效率较高,主要原因是:

 做的有用功相同,第二次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多、总功多,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大 .

【分析】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两次做的额外功不同,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两次做的总功多,而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大,可得机械效率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由W有用=Gh可知,做的有用功相同;而第二次需要提升动滑轮做功,做的额外功多,而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所以第二次做的总功多,这样第二次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大,即甲的机械效率低、甲的机械效率高.

故答案为:

甲;做的有用功相同,第二次使用动滑轮做的额外功多、总功多,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比较,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以及大小关系是关键.

 

16.“新农村建设”中各乡村及城镇主要交通路口多数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中的镜头将场景成像在电子芯片上,电子芯片将信息转换成电信息传递到监控终端,还原成 光信息或图象信息 .摄像头中的镜头相当于 凸 透镜.

【分析】根据实际看到的信息解答,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解答】解:

摄像头中的镜头将场景成像在电子芯片上,电子芯片将信息转换成电信息传递到监控终端,还原成光信息或图象信息.

摄像头中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故答案为:

光信息或图象信息;凸.

【点评】本题通过身边的摄像头考查了凸透镜的应用,体现了物理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17.夏天,小红将一瓶质量为0.5kg的矿泉水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矿泉水的温度由37℃降至7℃,此瓶矿泉水 放出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为 6.3×104 J.[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分析】当物质的温度降低时,物质将放出热量;

已知水的质量,温度由37℃降到7℃,根据Q放=cm(t﹣t0)可求出水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

矿泉水的温度由37℃降至7℃,由于温度降低,所以这瓶矿泉水将放出热量;

放出的热量:

Q放=cm(t0﹣t)=4.2×103J/(kg•℃)×0.5kg×(37℃﹣7℃)=6.3×l04J.

故答案为:

放出;6.3×104.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量的计算,直接运用公式Q放=cm(t0﹣t)即可求解,比较简单.注意单位要统一.

 

三、作图与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8分.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18.入射光线AB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请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19.为节省电能,楼道中的照明灯只有同时满足“天黑和有人路过楼道”时,才会自动亮.为满足用户要求,小强设计出了楼道照明灯的“智能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组成,在答题卡上完成电路的连接.

【分析】由题意可知,居民楼的楼道里灯泡亮的条件是:

(1)必须是晚上,白天不亮;

(2)必须有人经过,没人不亮;所以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不能独立工作,即串联.

【解答】解:

晚上,天黑光控开关闭合,有人走动发出声音,声控开关闭合,灯亮,说明两个开关不能独立工作,即两个开关串联,再和灯泡串联.设计电路如下:

【点评】设计电路时,首先考虑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再考虑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最后和电源构成通路.

 

20.利用一支尖头铅笔(如图所示),现场体验“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控制变量”广泛用于物理实验中,请简述此项实验控制变量的具体做法:

 把铅笔放在两个手指之间,用力挤压 .

(2)实验得到的结论: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

【分析】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2)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解答】解:

(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在实验中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把铅笔放在两个手指之间,用力挤压,此时铅笔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侧手指所受的压力也是相同的.

(2)把铅笔的尾部和尖部顶在两个手指中间,尖部手指的凹陷程度大,尾部手指的凹陷程度小.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

(1)把铅笔放在两个手指之间,用力挤压.

(2)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设计探究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实验室电源电压为6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伟选择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为10Ω左右的小灯泡,小强画出了电路图(图甲).

(1)小伟看到电路图后提出一个建议:

简化实验,去掉滑动变阻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你认为小伟的实验方案可行吗?

为什么?

(2)若按照小强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实验室里有最大阻值是10Ω和60Ω的滑动变阻器,你认为应该选择最大阻值为 60 Ω的滑动变阻器.

(3)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和电压表(选用合适的量程)接入电路.

(4)在实验器材选择无误,电路连接正确的情况下,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但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按照图乙的电路连接图判断,要让灯泡发光,你的操作是: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 .调整电路正常后开始实验,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灯泡突然熄灭,电流表的示数突然变得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是6V,你判断故障可能是:

 小灯泡断路 .

(5)为进一步确定小灯泡亮度与电压的关系,做了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小灯泡的U﹣I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信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5 W.

【分析】

(1)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2V,而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从是否能使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额定电压进行解答;

(2)额定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的大约值,再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得出等式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阻值的可能值,然后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

(3)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且与灯泡并联,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原则串联在电路中;

(4)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说明电路通路且灯泡没有短路,灯泡不亮的原因是实际功率太小据此进行解答;电压表的示数是6V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之间是通路,电流表无示数、灯泡不亮说明电路断路,即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

(5)根据图象读出额定电压下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解答】解:

(1)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2V,而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去掉滑动变阻器无法使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灯泡的额定电压,所以小伟的实验方案不可行;

(2)额定电压下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

=

=0.25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L=6V﹣2.5V=3.5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R滑=

=

=14Ω>10Ω,

故选最大阻值是60Ω的滑动变阻器;

(3)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则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且与灯泡并联,滑动变阻器的任意上方接线柱与灯泡相连,如下图所示:

(4)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示数说明电路通路且灯泡没有短路,灯泡不亮的原因是实际功率太小,下一步的操作是: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

灯泡突然熄灭,电流表的示数突然变得无示数,电压表的示数是6V,说明电压表并联部分断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断路;

(5)由图象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UL=2.5V时,通过的电流IL=0.2A,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L=ULIL=2.5V×0.2A=0.5W.

故答案为:

(1)不可行;无法实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2)60;

(3)如上图所示;

(4)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小灯泡断路;

(5)0.5.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