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186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 专题限时训练8.docx

高考二轮化学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8

专题限时训练(八)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时间:

60分钟 分数: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1.(2015·银川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在0.1mol·L-1的H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B.浓度为0.1mol·L-1的NaHCO3溶液:

c(H2CO3)>c(CO

C.25℃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D.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D 解析:

在0.1mol·L-1的HN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13mol/L<

,A正确;浓度为0.1mol·L-1的NaHCO3溶液水解大于电离,c(H2CO3)>c(CO

)B正确;温度不变,AgCl固体的溶度积不变,C正确;冰醋酸中逐滴加水,溶液的导电性先增大后减小,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先减小后增大,D错误。

2.(2013·山东卷)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

A.M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Q点

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

答案:

C 解析:

醋酸为弱酸,向其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NaOH时,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溶液导电性逐渐增强,则Q点导电能力强于M点,故A错误;图中N点pH>pOH,即c(H+)

c(H+)+c(Na+)=c(OH-)+c(CH3COO-),所以c(CH3COO-)

3.(2015·金华模拟)化工生产中含Cu2+的废水常用MnS(s)作沉淀剂,其反应原理为Cu2+(aq)+MnS(s)CuS(s)+Mn2+(aq)。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推理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c(Cu2+)=c(Mn2+)

B.CuS的溶解度比MnS的溶解度小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变大

D.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K=

答案:

A 解析:

反应达到平衡时,c(Cu2+)和c(Mn2+)不再变化,二者不一定相等,A项错;该反应是沉淀的转移,溶解度小的物质能够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物质,B项正确;加入Cu(NO3)2(s),溶液中的c(Cu2+)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Mn2+)增大,C项正确;Ksp(MnS)=c(Mn2+)·c(S2-),Ksp(CuS)=c(Cu2+)·c(S2-),所以Ksp(MnS)/Ksp(CuS)=c(Mn2+)/c(Cu2+)=K,D项正确。

4.(2015·临沂模拟)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pH=4的氯化铵溶液中,c(H+)=c(NH3·H2O)=1×10-4mol·L-1

B.pH=a的HCl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体积比1∶1混合:

c(Na+)=c(F-)>c(H+)=c(OH-)

D.pH相同的:

①NaOH ②NaClO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①<②

答案:

D 解析:

氯化铵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

c(H+)+c(NH

)=c(OH-)+c(Cl-),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Cl-)=c(NH

)+c(NH3·H2O),二者结合可得:

c(H+)=c(OH-)+c(NH3·H2O),故A错误;当a=6时,pH=6的HCl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7,不会等于7,故B错误;pH=2的HF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体积比1∶1混合后,HF过量,溶液显示酸性,则:

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F-)>c(Na+),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F-)>c(Na+)>c(H+)>c(OH-),故C错误;氢氧化钠溶液抑制了水的电离,次氯酸钠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则水的电离程度:

①<②,故D正确。

5.常温下,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mL同浓度的一元弱酸HA,滴定过程溶液pH随X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中和热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A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减小

B.HA的电离常数KHA=

(x为滴定分数)

C.当滴定分数为100时,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D.滴定分数大于100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是c(Na+)>c(A-)>c(OH-)>c(H+)

答案:

D 解析:

弱酸加水稀释促进电离,n(A-)增大,n(HA)减小,故

的值减小,A正确;设HA的量是100,根据图像知有x被反应,K=10-7x/(100-x),B正确;当滴定分数为100时,二者刚好反应,生成的盐水解,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正确;滴定分数大于100时,即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可能有c(Na+)>c(OH-)>c(A-)>c(H+),D错误。

6.(2015·岳阳模拟)25℃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

弱酸的化学式

CH3COOH

HCN

H2S

电离常数(25℃)

1.8×10-5

4.9×10-10

K1=1.3×10-7

K2=7.1×10-15

25℃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

pH(CH3COONa)>pH(Na2S)>pH(NaCN)

B.amol/LHCN溶液与b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或等于b

C.NaHS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

D.某浓度的NaCN溶液的pH=d,则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dmol/L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最大,酸性最强,则酸性越强,盐的水解越弱,所以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关系为pH(Na2S)>pH(NaCN)>pH(CH3COONa),故A错误;等物质的量时生成NaCN,CN-离子水解,则c(Na+)>c(CN-),所以amol·L-1HCN溶液与b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Na+)>c(CN-),a有可能略大于b,故B错误;NaHS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所以一定存在c(Na+)+c(H+)=c(OH-)+c(HS-)+2c(S2-),故C正确;该溶液中c(OH-)=10d-14mol/L,水电离出的c(H+)=c(OH-)=10d-14mol/L,故D错误。

7.(2015·皖南模拟)对下列电解质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混合液中:

c(Na+)>c(HCO

)>c(CO

)>c(OH-)>c(H+)

B.25℃时0.2mol·L-1盐酸与等体积0.05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

C.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混合液的pH等于7,则反应后的混合液中:

2c(R2-)+c(HR-)=c(Na+)

D.25℃时,若0.3mol·L-1HY溶液与0.3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9,则:

c(OH-)-c(HY)=c(H+)=1×10-9mol·L-1

答案:

B 解析:

A项,酸性:

H2CO3>HCO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混合液中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且盐类水解是微弱的,故离子浓度关系为:

c(Na+)>c(HCO

)>c(CO

)>c(OH-)>c(H+),故A正确;B项,25℃时0.2mol·L-1盐酸与等体积0.05mol·L-1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1.3,故B错误;C项,pH=3的二元弱酸H2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为H2R和NaHR的混合液,根据电荷守恒知c(OH-)+2c(R2-)+c(HR-)=c(Na+)+c(H+),混合液的pH等于7,c(OH-)=c(H+),则反应后的混合液中:

2c(R2-)+c(HR-)=c(Na+),故C正确;D项,25℃时,若0.3mol·L-1HY溶液与0.3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为NaY,电荷守恒式为c(Na+)+c(H+)=c(OH-)+c(Y-),物料守恒式为c(Na+)=c(HY)+c(Y-),联立二者,得c(OH-)-c(HY)=c(H+),溶液的pH=9,则:

c(OH-)-c(HY)=c(H+)=1×10-9mol·L-1,故D正确。

8.(2015·贵州模拟)常温下,向100mL0.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MA的水溶液的pH=a,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amol·L-1

B.在K点,水溶液中存在:

c(M+)=2c(A-)

C.在N点,水溶液中存在:

c(M+)+c(H+)=c(A-)+c(OH-)

D.在K点,若此时溶液的pH=10,则c(MOH)+c(M+)=0.01mol·L-1

答案:

B 解析:

0.01mol·L-1HA溶液中pH=2,则HA是强酸,加入0.02mol·L-1MOH溶液51mL时溶液显示中性,所以MA是强酸弱碱盐,MA水溶液的pH=a,显示酸性,水的电离受到促进,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amol·L-1,A正确;在K点时混合溶液体积是碱溶液的2倍,得到的是等浓度的MOH和MA的混合溶液,水溶液中存在:

c(MOH)+c(M+)=2c(A-),B错误;N点溶液呈中性,水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M+)+c(H+)=c(A-)+c(OH-),C正确;在K点时混合溶液体积是碱溶液的2倍,c(MOH)和c(M+)的和是原来MOH浓度的一半,则c(MOH)+c(M+)=0.01mol·L-1,D正确。

9.在T℃时,铬酸银(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时,在Y点和Z点,Ag2CrO4的Ksp相等

B.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不能使溶液由Y点变为X点

C.T℃时,Ag2CrO4的Ksp为1×10-8

D.图中a=

×10-4

答案:

C 解析:

一种物质的Ksp只与温度有关,A正确;向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固体K2CrO4后,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导致c(Ag+)减小,而图像中由Y点变成X点的过程中,c(Ag+)保持不变,B正确;T℃时,Ag2CrO4的Ksp=c(CrO

)·c2(Ag+)=(1×10-5)×(1×10-3)2=1×10-11,C错误;温度不变,Ksp=c(CrO

)·c2(Ag+)=(1×10-5)×(1×10-3)2=a2×5×10-4,解得a=

×10-4,D正确。

10.(2015·临沂模拟)现有含MgCl2、AlCl3均为nmo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离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

离子

Mg2+

Al3+

物质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8.93

3.56

开始溶解时的pH

8.04

完全沉淀时的pH

10.92

4.89

完全溶解时的pH

12.04

答案:

C 解析:

由表中数据知,当Al3+沉淀完全时Mg2+还没有开始形成沉淀,当生成的Al(OH)3开始溶解时,Mg2+仍没有形成沉淀,当加碱至溶液的pH=8.93时,Al(OH)3部分溶解而Mg(OH)2开始形成沉淀,生成沉淀速率较前段生成的沉淀速率小,当溶液pH=10.92时,Mg(OH)2沉淀完全,Al(OH)3继续溶解至pH=12.04时,沉淀只有Mg(OH)2,Al(OH)3全部溶解,故C对。

11.(2015·浙江卷)40℃,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pH=9.0时,c(NH+4)>c(HCO-3)>c(NH2COO-)>c(CO2-3)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

c(NH+4)+c(H+)=2c(CO2-3)+c(HCO-3)+c(NH2COO-)+c(OH-)

C.随着CO2的通入,

不断增大

D.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

答案:

C 解析:

A项,在横坐标pH=9.0的点,向上做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根据与不同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可以判断,A项正确;B项,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可得B项正确;C项,c(OH-)/c(NH3·H2O)=Kb/c(NH

),随着CO2的通入,NH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NH

)不断增大,Kb/c(NH

)不断减小,也就是c(OH-)/c(NH3·H2O)不断减小,C项错;D项,根据图像,pH在不断降低的过程中NH2COO-先出现,后消失,由此判断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2.(18分)(2015·天津卷)FeCl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H2OFe(OH)2++H+    K1

Fe(OH)2++H2OFe(OH)

2+H+K2

Fe(OH)

+H2OFe(OH)3+H+K3

(1)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通过控制条件,以上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xFe3++yH2OFex(OH)

+yH+

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

a.降温b.加水稀释

c.加入NH4Cld.加入NaHCO3

(3)室温下,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津某污水处理厂用聚合氯化铁净化污水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得出每升污水中投放聚合氯化铁[以Fe(mg·L-1)表示]的最佳范围约为________mg·L-1。

答案:

(1)K1>K2>K3 

(2)bd (3)调节溶液的pH

(4)18~20

解析:

(1)Fe3+进行分步水解,水解程度如同多元弱酸根的水解,水解程度第一步大于第二步,第二步大于第三步,故水解反应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1>K2>K3。

(2)盐类的水解是吸热反应,降温使平衡逆向移动;越稀越水解,加水稀释,可以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NH4Cl溶于水呈酸性,使水解平衡逆向移动;NaHCO3与H+反应,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可以采用的方法是b、d。

(3)根据生成聚合氯化铁的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室温下要使氯化铁溶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控制H+的浓度,即调节溶液的pH。

(4)净化污水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去除污水中的浑浊物和还原性物质。

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浑浊度的去除率最高时聚合氯化铁约为18mg·L-1,还原性物质的去除率最高时聚合氯化铁约为20mg·L-1,综合两方面考虑,聚合氯化铁的最佳范围约为18~20mg·L-1。

13.(16分)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一定温度下,向1L0.1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0.1molCH3COONa固体,则溶液中

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写出表示该混合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的一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

土壤中Na2CO3含量较高时,pH可高达10.5,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土壤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

加入石膏(CaSO4·2H2O)可以使土壤碱性降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变 c(CH3COO-)+c(OH-)=c(H+)+c(Na+) 

(2)CO

+H2OHCO

+OH- Na2CO3+CaSO4·2H2OCaCO3+Na2SO4+2H2O

解析:

(1)K=

,K仅受温度影响。

由电荷守恒得c(CH3COO-)+c(OH-)=c(H+)+c(Na+)。

(2)土壤呈碱性,是因CO

水解显碱性所致。

利用沉淀的转化与生成规律,CaSO4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CaCO3:

Na2CO3+CaSO4·2H2O===CaCO3+Na2SO4+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