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072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docx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测量监理细则

一、工程特点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

2

地理位置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侧,地块北临文化园东路,西路,区域主干道荣华北路从A-C1地块B-C1地块之间穿行而过。

3

建设单位

北京和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范围和内容

“和裕广场”A-C1、B-C1、C-F1地块内所有单体,B-C1块分北段,南段及东段三部分

5

监理单位

建研凯勃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6

施工总包

河北建设集团、中国建筑一局二公司

7

工期要求

2010年5月30日~2014年7月27日

8

建筑功能

商业及办公

9

建筑特点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其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10

建筑面积

A-C1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39728.8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33900m2地上建筑面积为105828.8m2;B-C1地块总建筑面积为493336.09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37099.59m2,地上建筑面积为356236.5m2;B-C1地块分北段、南段及东段三部分,北段包括B1、B2、B3、B11、B12、B13、B14及其连接的商业裙房和地下车库,北段地下建筑面积为52363.53m2,地上建筑面积为128651.58m2;南段包括B7、B8、B9、B10、B18、B19、B20及其连接的商业裙房和地下车库,南段地下建筑面积为43335.4m2,地上建筑面积为128599.83m2;东段包括B4、B5、B6、B15、B16、B17及其连接的商业裙房和地下车库,东段地下建筑面积为41400.66m2,地上建筑面积为98985.05m2;C-F1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63670.1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47853m2,地上建筑面积为115817.1m2。

二、测量监理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2.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2.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7工程设计文件(正式图纸、设计变更书、技术规范)

2.8测绘、规划部门出具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资料

三、监理工作流程

建设单位向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现场交桩

承包单位复测

承包单位提交复测成果

监理单位审核复测成果

承包单位保护基准点

监理单位检查基准点保护情况

承包单位测量放线

监理单位抽查校核测量放线结果

承包单位施工

施工过程中监理测量和检查

竣工前监理测量和检查

竣工点交

四、测量技术原则

1.工作程序: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2.工作原则:

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仪器选择要适当,使用要精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工作方法:

要严格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与计算步步有校核。

4.工作制度:

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验线。

五、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1、导线点、水准点校测中的监理工作

1.1根据合同规定,在工程开工前规定的期限内,由监理单位见证,建设单位向承包单位进行现场交桩,并提供基准点的详细资料;

1.2承包人在接到上述交桩资料后,应组织合格测量人员使用合格测量设备对接手的基准点进行复测,并书面将复测原始记录、计算成果、精度评定、测量人员资质证明和测量仪器鉴定证书等资料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1.3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承包单位上报的复测报告后,组织监理测量人员对上述基准点进行复核,以确保基准点准确无误,复核结果和承包单位的复测结果均满足设计和规程规定的精度要求时,监理工程师批准承包单位上报的基准点使用要求,并要求其做好基准点保护工作。

1.4施工放线中的监理工作

承包单位应在各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将分项工程施工放线资料(含详细计算书)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样复测,复测要考虑放线部位的重要程度、承包单位测量水平等因素,确定相应的抽样比例。

1.5验收过程中的监理工作

在进行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前承包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各项工程的交工测量成果资料,监理工程师进行一定频率的验收测量。

1.6监理监测频率的确定

监理监测频率的确定要体现控制的需要,一般以闭合校对为主,使闭合差不超过规程规定为合格,但抽查比例也不宜低于施工测量工程量的30%。

1.7测量成果的确定

施工测量成果经监理工程师复核后确认其精度合格,为了进度需要和尊重承包单位劳动,不管低于或高于监理测量成果,只要满足规程的精度,就理应批准合格;

为了防止监理失误,树立监理威信,如第一次监理复核后认定施工单位测量不合格,要先进行分析,最好第二次,进一步确认,如结果相同,在责令施工单位重测和重新报验。

2、工程测量监理控制要点及措施

2.1工程测量监理的准备工作

⑴、监理人员进场后将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工程施工图纸进行进一步熟悉,深刻的理解设计人的意图。

⑵、根据工程图纸和测绘单位提供的规划红线桩及绝对高程水准点,组织人员进行复测是否正确无误。

、将总平面图所标注的建筑物定位与现场情况及周围建筑物进行认真的核对,确保准确和是否通视,以便制定具体的测量方案。

⑷、测量人员资格的查验。

专职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并出示相关证件经监理查验。

2.2使用测量仪器的查验。

根据国家《计量法实施细则》,测量仪器(盒尺、50m钢尺、水准仪、激光经纬仪、全站仪、激光垂准仪等)在使用前监理工程师应查验是否在规定的检定期内,送当地计量器具检定部门进行检测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3测量方案论证

进驻施工现场后监理人员将与施工测量人员一道就本工程的测量技术问题进行研讨,采集集思广益的发挥集体智慧,使测量方案更加优化。

2.4测量仪器的校验

先进的测量设备是保证本工程精度的重要条件之一。

根据国家《计量法实施细则》,测量仪器(激光经纬仪、激光垂准仪、全站仪等)在使用前监理工程师应查验是否在规定的检定期内,送当地计量器具检定部门进行检测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检定合格证的复印件,并要求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2.5测量校桩是依据设计、规划红线等,对现场新建建筑物的定位,包括位置、标高。

校桩主要是校测红线桩和校测水准点。

⑴校测红线桩

由测绘单位测定并批准的规划红线,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是法律约定的建设用地。

在使用红线前,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单位对红线桩进行校测,以避免出现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误差。

使用红线桩必须经测绘单位认定,确认建筑物放线所依据的红线桩正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⑵校测水准点

由测绘单位给定的绝对高程水准点是向现场引测标高的依据。

因此,水准点的正确性是影响建筑物标高的直接因素,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单位对水准点进行校测,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2.6场地测量

场地控制网测量是整个场地内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平面、标高定位以及高层建筑竖向控制的基本依据。

监理工程师的任务是检测承包人测设的方格网及各方格点的标高,并在图纸上签署意见;监理工程师还要监督承包人保护好场地控制网。

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审查承包人的场地测量方案,然后在承包人控制网测定,自检合格、申报后,进行验线。

⑴场地控制网方案的监理审查重点

①、场地控制网应均布全场,控制线间距要适宜。

②、场地控制网定位点的起始点和起始边要定位准确。

③、场地控制网各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丈量。

④、根据建筑物要求应设置水准点(或者±0.000水平线),

⑤、场地内各水准点应构成闭合图形。

⑥、各水准点应设在长期保留的位置。

⑵场地控制网的检测重点

①、承包人要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案测设控制网。

②、要以规划红线定位控制点和控制线。

③、承包人测定控制网后应自检,合格后申报,同时交付控制网的闭合校验资料。

④、监理工程师根据闭合校验资料进行分析,认定后,到现场验线,签证认可。

2.7放线测量与竖向测量

(1)在控制网的基础上测定,在控制网上设有建筑物的中心点和轴线点,建筑物定位后,进行开挖,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网上中线点和轴线点恢复建筑物的中线和轴线。

(2)竖向测量主要是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

轴线竖向投测精度要求很高,是监理工程师控制的重点。

(3)竖向测量方法可用外控法和内控法,两种方法都是将建筑物轮廓和各细部轴线精确弹到±0.000首层地面上,随后将轴线逐层向上投测,作为上一层放线的依据。

不同的是,外控法用于场地较宽阔时,可用经纬线施测,内控法用于场地窄小的作业区,此时无法使用经纬仪,可用激光垂准仪施测。

2.8变形测量

⑴、变形测量观测方法

①基准点的观测应在点位稳固后进行,观测路线采用闭合路线;应在同一时间段进行往返两次观测。

②工作基点和首次观测采用联测到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闭合路线,应往返观测两次。

③观测监测点时应起算基准点,并组成闭合路线。

④所有观测应统一做到“五定”,既观测方法、观测路线、观测时间段、使用仪器和观测人员不变

⑵、基坑变形监测

在基坑监测过程中,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向委托单位进行危险报警,以便委托单位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加密观测。

①、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

②、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③、周边建筑、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④、根据施工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除发生以上情况及时报警外,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委托单位应及时与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协商,调整监测方案,提高监测频率。

①、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速率加快;

②、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③、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④、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周边管线出现泄漏等;

⑤、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基坑水平位移测量在完成后,对数据记录进行检查、平差计算和处理分析,并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成果的整理:

①、观测记录手簿的内容完整、齐全;

②、平差计算结果和分析资料完整、清晰;

③、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④、观测点位移量曲线图;

⑤、各次位移量观测成果统计表;

⑥、变形观测分析。

⑶、建筑物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在完成记录检查、平差计算和处理分析后,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成果的整理:

①、观测记录手簿的内容应完整、齐全;

②、平差计算过程及成果、图表和各种检验、分析资料应完整、清晰;

③、使用的图式符号应规格统一、注记清楚;

④、沉降观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及技术成果均应有有关责任人签字,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

2.9工程竣工测量

(1)、检查工程竣工测量是否全面反映建(构)筑物竣工后的位置。

注意竣工测量不但测量地面的地物和地貌,还要测量底下各种隐蔽工程,竣工测量的精度一般应该符合竣工图的解析精度,检查内容有以下几部分:

①、建筑物:

测定各房角坐标、几何尺寸,各种管线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室内地坪及房角标高,并附注房屋结构层数、面积和竣工时间。

②、地下管线:

测定检修井、转折点、起终点的坐标,井盖、井底、沟槽和管顶等的高程,附注管道及检修井的编号、名称、管径、管材、间距、坡度和流向。

③、架空管线:

测定转折点、结点、交叉点和支点的坐标,支架间距、基础面标高等。

④、交通线路:

测定线路起终点、转折点和交叉点的坐标,路面、人行道、绿化带界线等。

⑤、特种构筑物:

下沉庭院的外形和四角坐标,圆形构筑物的中心坐标,基础面标高,构筑物的高度或深度等。

(2)、对施工单位工程竣工测量数据进行检查复核并签署监理意见。

3、测量精度要求

3.1基础放线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m

±5mm

30m<L(B)≤60m

±10mm

60m<L(B)≤90m

±15mm

90m<L(B)≤120m

±20mm

120m<L(B)≤150m

±25mm

150m<L(B)

±30mm

3.2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

外廓主轴线(L)

L≤30m

±5mm

30m<L≤60m

±10mm

60m<L≤90m

±15mm

90m<L≤120m

±20mm

西部轴线

±2mm

承重墙梁柱边线

±3mm

非承重墙边线

±3mm

门窗洞口线

±3mm

3.3轴线竖向投测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mm

总高

H≤30m

5mm

30m<H≤60m

10mm

60m<H≤90m

15mm

90m<H≤120m

20mm

120m<H≤150m

25mm

150m<H

30mm

3.4垂直度允许误差

建筑高度H(m)

允许误差(mm)

30m<H≤60m

10mm

60m<H≤90m

15mm

90m<H≤120m

20mm

120m<H≤150m

25mm

150m<H≤180

30mm

180m<H

符合设计要求

3.5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

每层

±3mm

总高

H≤30m

±5mm

30m<H≤60m

±10mm

60m<H≤90m

±15mm

90m<H≤120m

±20mm

120m<H≤150m

±25mm

150m<H

±30mm

3.6当采用GPS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场区GPS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边长(m)

固定误差A

(mm)

固定误差B

(mm)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300~500

≤5

≤5

≤1/40000

二级

100~300

≤1/20000

3.7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km)

测距中误差(k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1〞级仪器

2〞级仪器

3〞级仪器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3.6

≤1/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

≤1/35000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4

10

≤1/15000

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1

3

16

≤1/10000

三级

1.2

0.1

12

15

≤1/7000

1

2

24

≤1/5000

3.8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及其复核精度要求:

级别

精度要求

复核周期

方法

角度

边长

首级平面控制网

+9〞

1/24000

1次/每2月

导线测量

二级平面控制网

+15〞

1/15000

2次/每月

导线测量

三级平面控制网

+5〞

1/20000

1次/3层

边角测量

首级高程网

4

(L为往返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1次/每月

往返复核闭合差

楼层基准标高网

+3mm

1次/每层

环线闭合差

3.9场区高程控制测量:

场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和路线或结点网;场区高程测量精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测量,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下表规定执行:

水准测量(二、三等)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

(k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符合或环线

二等

2

-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

三等

6

≤50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

4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注:

1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程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3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场地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设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

水准点距离宜小于1km,距离建/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施工中当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物上,引测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4.10基水平位移观测联测工作基点和基准点时水平角及距离观测技术要求如下表: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仪器类型

测回数

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互差(″)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DJ05

4

2

3

5

3

DJ1

6

4

5

9

5

 

边长距离观测技术要求

级别

仪器精度等级(mm)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值(mm)

单程测回间较差限值(mm)

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

往返或时段间较差限值

温度(°C)

气压(mmHg)

二级

≤3

4

4

3

5

0.2

0.5

几何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两次照准读数差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2C互差

方向较差

≤2秒

≤3秒

≤5秒

≤3秒

4.11建筑物沉降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几何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单位为毫米

观测点高程

中误差

(mm)

观测高差

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mm)

检测已测高差

较差

(mm)

1.0

0.50

1.0

1.5

4.12以上未列项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验收。

六、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测量监理目标

1.1施工范围内测量控制成果和加密控制成果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相关要求和设计要求。

1.2各分部分项工程建、构筑物标高、轴线尺寸及位置、几何尺寸、垂直度等指标满足相关专业的施工与验收规范要求。

1.3变形、沉降观测成果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的精度要求。

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

(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3)验线本身应先行闭合校核。

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主要包括:

①、观测人员不为同一组人。

②、仪器不为同一台。

③、测法及观测路线等不为同一样。

1.4验线方法及误差处理:

(1)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

(2)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验测,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如下:

①、两者之差若小于1/2倍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②、两者之差大于1/2且小于2倍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③、两者之差超过2倍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

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1.5验线的部位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⑴、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

⑵、场区平面控制,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

⑶、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

⑷、控制网及定位放线中的最弱部位。

1.6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1.7测量计算工作的基本要求:

依据正确、方法科学、计算有序、步步校核、结果可靠。

2、测量资料管理 

2.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形成以下测量资料:

⑴、施工单位的测量仪器检定证书和主要测量人员资质的资料须报监理单位。

⑵、控制交桩记录和控制点复核记录。

⑶、测量方案报审表。

⑷、加密控制点成果报验:

包括观测记录和计算成果表。

⑸、单位工程坐标定位测量记录。

⑹、施工测量放线记录报验:

包括报验申请表和工程基线复核记录表。

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复核记录。

⑻、主体沉降观测、基坑变形监测资料,包括观测记录、成果处理图表。

⑼、工程竣工测量及复核记录

2.2监理工程师在审核测量资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测量方案要结合工程的规模和难易程度分桩基、地下室、主体等分别编制测量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对于主体沉降观测、基坑变形监测须由有相应资质的测量单位承担并编制专项测量方案,审签手续完备。

⑵、测量复核记录必须有测量人、复核人签字并签署意见。

⑶、原始记录和根据原始记录整理的测量结果均是测量技术资料。

 

⑷、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定期抽查测量资料。

3、测量监理对施工测量的安全管理

3.1对测量作业人员的一般安全要求

⑴、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首先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⑵、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从事工程测量工作。

⑶、作业人员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作业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⑷、施工测量负责人每日上班前,必须集中本项目部全体测量人员,针对当天任务,结合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和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安全状况及本项目部人员技术素质、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及思想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班前活动,提出具体注意事项,跟踪落实,并做好活动记录。

⑸、六级以上强风和下雨、下雪天气,应停止露天测量作业。

⑹、作业中出现不安全险情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撤离危险区域,报告领导解决,不准冒险作业。

⑺、在道路上进行导线测量、水准测量等作业时,要注意来往车辆,防止发生交通事故。

3.2对施工测量的安全管理

要求:

⑴、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帽带、穿安全鞋,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在没有可靠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处(2米以上)悬崖和陡坡施工时,必须系好安全带;高处作业不得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不得向下投掷物体;严禁穿拖鞋、高跟鞋、短裤及宽松衣物进入施工现场。

⑵、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避让现场施工车辆,避免发生事故。

⑶、施工现场不得攀登脚手架、塔吊、井字架、外用电梯等施工设备,禁止乘坐非乘人的垂直运输设备上下。

⑷、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