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13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30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练习四

(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第1题

 

二、第2、3题

 

三、第4题

 

四、练习四第5题

 

五、练习四第6题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2)比一比:

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

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出示:

第2、3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出示第4题

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出示第5题

你能根据下面的各图,写出2道除法算式吗?

出示第6题

请你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1)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并且独立写出算式。

(3)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同桌互说、指名说。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答案

学生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在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

学生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练习四

(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活动一:

解决第7题。

 

活动二、解决第8、9题。

 

活动三:

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活动四: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审题分析,写算式。

A读题,理解题意。

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1、出示:

三个花坛。

引导观察:

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

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1、投影出示:

第10题图片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小组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提问: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B学生独立列式

C学生讨论分析

 

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学生交流

 

学生独立写,看谁写的多

有2*6=124*4=163*6=18等

 

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自己写的算式都有什么意义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用口诀求商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12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1、口算。

二()得八三()十二二()十二

2×()=8()×3=122×()=10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说明:

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

把10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

,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

(3)小组讨论:

10÷2等于几呢?

每位同学想想办法。

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小结:

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8÷4、12÷3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小结:

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

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提问:

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左边一副图(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

提问:

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

(4)出示右边一副图。

想一想:

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

为什么?

(板书:

12÷2=)

(5)小结:

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

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学生口答。

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二六十二2*4=84*3=122*5=10

减去5次正好减完

 

2人一组分成了5组

 

实际上是平均分

可以用10÷2

 

小组讨论:

10÷2等于几,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3)学生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请学生们读一读。

学生说一说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的联系

 

学生一组一组的完成。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

 

学生填出算式。

 

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用口诀求商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复习。

 

二.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1、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出示:

有4只小兔子,如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

(2)说说为什么这题要用乘法算?

算式4×3=12表示什么意思?

1、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左边一题。

(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

提问:

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20个萝卜怎样去分的?

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就是求什么?

(2)提问:

算式中20表示什么?

5呢?

20÷5得多少?

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

提问:

算式中4表示什么?

算式20÷5=4表示什么?

(3)想一想:

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

2、教学右边一题。

提问:

从题中可以知道20个萝卜是怎样分的?

(2)提问:

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

(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

算式中20、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

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3、比一比: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2)说说每组3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

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

2、口答:

看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二四得八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4、口算比赛: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想想做做”第9题。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乘法乘法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

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学生先操作,再列式。

 

学生列式解答。

学生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讨论算式4×3=12表示的意思

 

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列式。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列式解答

 

指名说一说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练习五

(1)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求商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的求商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揭示课题。

 

二、求商训练

 

三、作业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出示课题)

1、练习五第1题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要求说说用哪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些乘除法式题。

4、练习五第4题

 

5、练习五第6题比大小

6、练习五第7题

你能填出几道算式?

还有不同的填法?

第46页第5题

 

同桌合作、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连一连,再说一说

 

学生计算后,分别说说计算每组要想哪些口诀。

学生自己尝试,交流方法

 

学生试做,然后同桌交流,怎样能够写全。

自己评定。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练习五

(2)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求商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的求商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基本训练。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三、小结

1、口算。

10÷5=6×2=4×3=4×6= 15÷3=5÷5=12÷3=2×3= 3×6=5×5=3×5=12÷2=

6÷3=18÷6=8÷4=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1.出示第8题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把刚才的完整的说一说。

2、完成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

(2)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

为什么用除法?

3、完成第10题。

(1)出示第10题插图。

(2)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

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

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4、完成第11题。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5、完成第12题。

出示插图。

提问:

商店里都卖了哪几种食品?

每种食品多少钱?

小结:

通过这3题,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师小结后完成第4题。

6、完成第13题。

观察表格,四人一小组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口答。

 

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大家齐读。

 

学生说一说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说说在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题意。

集体订正。

 

学生先说说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交流思考过程。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依次完成第1、2、3题,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除法)来计算

 

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摆一摆和表格。

学生按要求,用12个圆片摆一摆。

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认识线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初步认识线段。

 

二、教学画线段。

 

三、折线段

 

四、巩固练习。

 

五、总结。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

这根线是直的吗?

找一找:

这个线有几头?

说明:

这两头也叫两端。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提问:

这叫不叫线段?

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

这叫不叫线段?

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

这是不是线段?

为什么?

6、小结:

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

是不是直的?

两个端点在哪里?

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1、说一说:

线段有哪些特点?

(说明: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3、师介绍:

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

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段。

当然在画时千万不能忘记线的两端要各点上一点,表示两端。

(师边说边示范)

(1)老师示范折一折,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再展开。

说明:

中间的一条折痕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请学生指出它的端点。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不是,是弯的)

(两头)

学生齐读。

(直了)

 

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学生举一个例子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学生折

(2)学生折出一条比它长的线段。

(3)学生折一条比它短的线段。

 

(1)学生把每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2)集体订正。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复习。

 

二、新授。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是线段?

哪些不是?

小结:

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

1.引入新课:

提问:

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

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

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

为了更加准确,我们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图,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

声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

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

(板书:

1厘米)那么从0到3的长度就是3厘米,从0到7的长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

“0”在哪里?

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

1到2是几厘米?

3到4呢?

从刻度0到5是几厘米?

从0到10呢?

3、教学量一量。

(1)出示一支铅笔。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3)想一想:

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

不对齐行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提问:

红线长几厘米?

是整厘米数吗?

那么它接近几厘米?

为什么?

蓝线呢?

为什么接近8厘米?

5、完成例3。

(1)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分三步画:

先对着0刻度,点出一个端点。

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到所要的刻度4。

(3)提问:

我们怎样画一条线段?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3)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

 

(4)打开书第51页例2,学生看书将例题中括号填完整。

 

(2)学生按这样的方式试一试,画一画

 

(1)学生估计。

(2)再测量。

(3)同学间交流数据。

学生独立完成

 

 

教后反思

集体备课

主备姓名

课时总数

教学内容

认识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人调整

一、复习口答。

 

二、新授。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厘米,宽()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出示米尺。

介绍:

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1题量一量。

(4)出示第2题,先估计,再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1。

2、完成“想想做做”2。

3、完成“想想做做”4。

4、完成“想想做做”3。

5、完成“想想做做”5。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

它有多长?

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2)请学生将1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

再用1米长的绳子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

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自己填写。

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