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25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苏教版6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6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我们长大了》。

第二单元是《遗传与变异》,第三单元是《进化》,第四单元是《共同的家园》,第五单元是《神奇的力量》,第六单元是《拓展与运用》。

在各个单元学习中均有过程与技能训练。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目的要求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重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素质分析

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教学措施

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1、我在成长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自己身高和体重的变化数据,制作曲线统计图。

△能够利用简单工具对自己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

△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己的身体随着年龄增长,身高和体重等正不断发生变化

△了解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发育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身的变化,愿意了解自身将要发生的改变

△意识到两性在身高上的生长周期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三、教学准备

三角尺、皮尺、塑料绳,学生入学来的身高记录,3张不同年龄时期的照片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内容措施及目标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过完年,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从这时候开始,我们要踏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准备好了吗?

2、回想一下,有没有一些事是你小时侯做不了,现在却可以做的?

(二)学习新课

1.搜集自己成长的证据

(1)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前的我们

(2)除了照片上的变化,还有哪些变化呢?

引导学生说说衣物、使用的工具、饭量、肺活量等

(3)对,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变化,因为我们正在不断的在成长。

2.测量身高、体重

(1)利用工具测量身高

(2)利用体重秤测量体重

3、绘制身高(体重)曲线统计图

(1)复习曲线统计图的画法和要求

(2)按照时间顺序填写统计表格,根据表格绘制曲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女生发育较早,小学阶段身高普遍比男生高

4、拓展

(1)我们生长发育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2)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将会怎样?

分小组观察照片,相互说说每个人有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

利用塑料绳和皮尺分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

横、纵轴的名称单位要标明,先描点再连线

意识到两性在身高上的生长周期区别

板书设计

1、我在成长

时间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

身高

2、悄悄发生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交流结果,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随着进入青春期,身体各个部分将不断发生变化

△知道什么是青春期

△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看待青春期,敢于面对自身和别人的变化

△意识到两性在青春期开始就有不同的生理变化

△关注自身的变化,愿意了解自身将要发生的改变

△愿意和别人交流青春期遇到的困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前和家长交流什么是青春期,询问哥哥姐姐是怎么度过青春期的,需要注意些什么,相关图片或视频。

课前组织学生排一小品,表现学生的叛逆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内容措施及目标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从出生开始到现在我们身体的变化,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未来的我们。

因为我们快要进入到或者已经到青春期。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青春期

(1)你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

(2)对,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3)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2.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特点

(1)阅读P5表格,了解你将要发生的变化

(2)你还知道哪些?

有哪些疑惑?

3、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

(1)阅读P5对应文字,自我检验有几条对应

(2)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找寻同感人,释放出压力。

例如第3、4条

(3)小品表演:

“我是爸爸(妈妈)”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课外作业:

跟家长进行一次心贴心聊天,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争取获得家长认同

4、怎样应对青春期变化

(1)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怎样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呢?

阅读P6图

(2)你从哥哥姐姐那学到了什么?

(三)拓展

理解:

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板书青春期

交流和家长、朋友聊天的结果

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青春期知识

鼓励学生有不懂就问

板书叛逆期

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体谅老师和家长的一些做法

教师多准备些注意事项,以过来人的观点,站在学生旁边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2、悄悄发生的变化

身体变化:

快速生长……

心理变化:

独立自主叛逆期

 

3、人生之旅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科学知识:

△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了解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人一生的六个阶段

三、教学准备

狮身人面像图片;课前让学生走访邻居和亲戚,了解怎样照顾婴儿和老人;几个人生阶段时的照片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内容措施及目标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前两节课我们一起从出生看到了将要经历的青春期,这节课我们再看远一点,看看人的一生。

2、谜语:

斯芬克斯是常见于埃及和希腊的艺术作品和神话的狮身人面怪物,据说,它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谁猜不中就要被吃掉。

“哪一种动物开始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最后用三条腿走路?

”奥狄浦斯终于猜中这个谜语,这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步行,年迈时拄杖行走。

(三)学习新课

1.划分人的一生

(1)看看这几张照片,谁给它们排个顺序?

(2)这些照片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你能给这些照片取个名字吗?

(3)小结:

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成六个阶段:

婴儿、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

2.预测未来的身高

(1)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13岁,想知道未来你能长多高吗?

(2)讲解每种算法的要点

(3)统计班级最矮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以及最高的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未来身高

3、周围的婴儿和老人

(1)你周围有婴儿吗?

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

(2)你周围有老年人吗?

在你眼里,他们是什么样的?

4、拓展

(1)想象一下60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

(2)每一年同一时期和父母合个影,留给未来一份美好的回忆。

板书课题

电脑出示图片

小组讨论

让学生谈谈婴儿、幼儿、少年时的自己

板书要点

阅读P8文字

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学会正确对待身边的老年人们

板书设计

3、人生之旅

婴儿:

爬行、说话不清楚、很需要大人照顾……

幼儿:

需要大人照顾、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少年:

需要大人照顾、有一定的自觉性、能照顾自己……

青年:

能做自己的事、独立自主……

中年:

独立自主、不需要大人照顾……

老年:

行动不便、苍老、需要人照顾……

 

4、踏上健康之路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科学知识:

△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自身身体健康,培养正确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珍爱生命

△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准备有关健康生活的材料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内容措施及目标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从出生、幼年走到青春期,还将要走过青年、中年、老年,完成人的一生。

那怎样才能活的健康呢?

二、研究身高规律,制作身高统计图

(一)研究身高规律

1.看图研究身高规律

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男女生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哪些信息?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结:

同一年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比较少。

女生身高普遍比男生高一点。

(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

1、在上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时候大家自己测量了身高,我们就用第9页上的表格,统计我们全班的男女生身高

2、根据统计出的数据,完成柱状统计图

3、对比全班的身高水平,你处在什么位置?

这说明了什么?

4、对应P10表格,看看你的身高等级评价。

说说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5、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三)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

1、我们的身体还在不断生长着,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2、分成两个方面来汇报:

生活和学习

生活:

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

学习卫生、科学用脑……

3、思考:

你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

还有哪些还需要改进?

4、小结:

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拓展

1、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吗?

2、把收集到的资料贴到校网站上,进一步交流

出示教材第11页

小组讨论

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板书柱状统计图

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板书课题

小组讨论

板书要点

板书设计

踏上健康之路

1、身高统计图

2、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

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

学习卫生、科学用脑……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

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

(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

你从哪知道的?

(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

(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

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5、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了解变异有两种:

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

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四、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P45页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6、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7、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P46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8、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

“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五、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

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

1有耳垂无耳垂

2直发卷发

3单眼皮双眼皮

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

5大拇指能弯曲大拇指不能弯曲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2、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

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

(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

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

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

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

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

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

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

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

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

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

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

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

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

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1、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学准备:

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导入:

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

(板书)

二、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

1.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我们的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亿年的历史。

这38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

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三、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1.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相关的碟片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5.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小结:

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恐龙吗?

能说出它的名称吗?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恐龙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每一只恐龙最独特的地方。

2.作为一名小考古学家,你们应该能粗略地描绘出内部的骨架结构。

分组活动,每个人试着画一画。

3.出示各种骨架模型图片。

根据你刚才描绘的骨架请你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

4.交流、汇报,说说这样对应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2.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

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消失了的恐龙

关于恐龙的知识:

名称、种类、生活习性等

恐龙化石的发现及骨架还原的过程

外形对应骨架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能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

了解化石的作用。

理解什么是活化石。

知道一些人们对化石的困惑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珍爱动植物,保护珍贵的动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化石的基本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印迹化石模型,使学生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再次重申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化石图片或实物(根据条件)、橡皮泥、贝壳、骨头或树叶、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效果分析

一、导入:

1.谈话:

我们从恐龙的化石中了解了恐龙,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化石。

我们先来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