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25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我给江主席献花》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课题

《我给江主席鲜花》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满面春风”造句。

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重点

难点

会用“秩序井然”、“满面春风”造句。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激动万分

无比兴奋

欣喜若狂

热泪盈眶

幸福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

(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

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

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

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

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

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课题

《我给江主席鲜花》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激动万分

无比兴奋

欣喜若狂

热泪盈眶

幸福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

(板书:

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

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

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

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

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

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

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

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

你仿佛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

欢迎!

热烈欢迎!

……”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

(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

(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

  e、指导朗读。

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

“失散多年”原指什么?

现在指什么?

“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

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

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

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6、《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课题

《天安门广场》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重点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6.天安门广场

雄伟壮丽

意义非凡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相片,引入:

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

(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说了什么意思,指名说

思考哪些段落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成一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第二段(2—3节)介绍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物。

第三段(第4节)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四段(5—6节)着重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突出景观。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博: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小右边大,右上的部分写得扁一些,下边的“寸”要托住上边的部分。

2、学生描红、仿影。

 

 

 

课题

《天安门广场》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壮观辉煌的景观,知道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理解广场为什么令人向往。

2、理解“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6.天安门广场

雄伟壮丽

意义非凡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画出表现广场特点的词:

最宽广、最壮观

过渡:

作者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哪些主要的景物和场景呢?

我们接着看课文。

2、教学第二段(2—3节)

(1)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

(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C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学生拿出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摆,理清广场上建筑物的方位关系。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雄伟壮丽?

理解:

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3、教学第四节

(1)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通过第一句和二三句的因果关系理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第一句和第四句联系起来,理解“无比向往”的原因。

(4)指导感情朗读

4、教学第四段(5—6节)

(1)指名读5、6自然段,其他同学你认为天安门美在哪?

划出有关句子,自己品味一下。

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曙光、晨曦、雄姿、旭日”等词语。

(2)指导朗读:

看到国旗缓缓升起时,你心理有什么感想?

看到天安门广场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同学们你的心理又感到怎样?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学生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三、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前半部分讲了广场建筑的雄伟壮丽,后半部分讲了广场地位特殊,意义非凡。

四、布置作业:

背诵四、五两节

7、《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课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绿线内的10个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嫉妒、陈列、临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通长句子。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每逢……就……

潜心

一间一杯两片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名画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挂图<<奔马图>>.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幅画画的好吗?

你们知道是谁画的吗?

那么徐悲鸿为什么画的这么好呢?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原因。

2、揭题: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励志”中“励”字写法。

提问: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区分“励志”和“立志”的用法。

为什么课文不用“立志”,而用“励志”呢?

引导学生不急于回答,待初步阅读课文后作出回答。

[“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徐悲鸿的志向是成为一名画家。

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呢?

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

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

]

二、引导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除了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外,特别注意下面多音字的读音:

看重、重新、冲着

2、检查生字词。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

(2)形近字辨析,组词。

(3)教师指导一些比较难的字的写法。

重点检查下列两组词语:

嫉妒、礼貌、震惊、鞠躬、承认、有眼不识泰山

激怒、疲倦、临摹、优异、轰动画界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理清段落

(1)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2)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3)结果怎样?

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

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

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划分段落:

第一段(1——3自然段)第二段(4——6)自然段第三段(7——8自然段)]

4、引导学生讨论由课题引发的问题:

为什么用“励志”,不用“立志”?

三、交流预习所得,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交流收获。

(识记的字词、自己的理解、收集的资料------)

2、质疑并小组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文中生字和重点词语。

 

课题

《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3、学习标画批注的学法,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和刻苦学习的态度。

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立志为祖国而刻苦学习。

重点

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学习标画批注的学习方法,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和刻苦学习的态度。

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立志为祖国而刻苦学习。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每逢……就……

潜心

一间一杯两片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励志学画的大画家,他是谁?

他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指名回答)

2、师小结后呈现徐悲鸿生平简介和绘画作品。

二、总体感知

1、师播放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2、是指名复述课文内容,师生评价。

3、精读第一段

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  齐读句子

② “他们”是谁?

“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③ 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④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

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

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

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材。

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⑤ 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⑥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⑦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⑧ 学习第3自然段

外国学生的话多们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

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

(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第一段段意。

(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争气)

2、精读第二段;

①自由读第5-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和生活清苦的句子。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

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

(“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

从生活清苦看出什么呢?

②有感情齐读第5-6自然段,加深体会。

3、精读第三段。

①引读课文第7自然段,想象:

徐悲鸿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画界的情景。

②自由读第8自然段。

提问:

“震惊”什么意思?

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

从哪儿看出外国学生的态度改变了?

对比朗读外国人前后说的话。

三、讨论探究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你们能再次说说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

为什么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2、讨论探究:

你们认为徐悲鸿的什么轰动了全世界?

3、师小结。

四、角色表演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你的内心怎样?

你想对老师、同学、徐悲鸿……说些什么呢?

2、说名言,励志气。

3、师总结后出示伟人的爱国之语:

五、小结质疑

1、学了本课你都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不明白的?

2、指名谈收获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六、作业设计

1、收集查阅其他爱国诗人或作家﹑艺术家的爱国故事。

2、给家人讲述本文主要内容或写一段体会感受

 

8《虎门销烟》教学设计共计2课时

课题

《虎门销烟》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了解虎门销烟的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1939年6月3日)

值得纪念 震惊中外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美丽娇艳的婴粟花。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学生发言。

)同学们,这些花虽然有着娇艳美丽的外表,但它们却能制成一种迫害人身体甚至生命的毒品,那就是鸦片,俗称大烟。

(板书 鸦片大烟)

2、说说你所了解到的鸦片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随即出示鸦片危害人类的一组触目惊心的图片。

3、鸦片对人类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一旦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的丧失劳动能力,致使摧残人命,家毁人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销毁鸦片的文章。

板书:

虎门销烟     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历史背景,简介林则徐。

1、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们知道是谁在虎门销烟吗?

(林则徐)谁能根据课题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虎门在哪儿?

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销烟?

老师相信你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已经知道了许多,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逐一介绍,教师随即补充并出示林则徐铜像和虎门销烟池遗址图。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过渡: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十九世纪的虎门,去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a、读通课文。

边读边圈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标记,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b、读懂课文。

读完后想想你在初读中知道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检查记忆和认读情况。

咆哮 收缴 销毁 历史 响彻 嚣张 欺侮  应邀  值得山寨壮举  沸腾  一担担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   彩旗林立

b、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咆哮    嚣张  销毁  彩旗林立  水泄不通

c、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d、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小结

 

课题

《虎门销烟》

课时

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虎门销烟的经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虎门销烟的经过。

2、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具

学具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像片、录音带等。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伟大壮举

预习

要求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能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浅显的问题

教学过程

复备与调整

一、复习。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虎门销烟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二、细读课文。

  

(一)、直奔重点段,了解销烟经过。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林则徐颁布禁烟章程,下令禁烟,他是怎样销毁鸦片的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哪一节具体写了销烟的过程。

(第三自然节)

  2、指名读第三自然节。

  师:

这一天的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

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

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

那么,工人们是怎样销烟的呢?

  学生自读第三节,画出描写销烟过程的语句。

  指名说出语句,教师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销烟分几步完成?

(三步)哪三步?

  板书:

撒盐巴同时,在出示的这段话中用红笔圈画出“先......再......然后”三个词语。

  抛鸦片

  倒石灰

  齐读这段话。

  学生看板书练习叙述销烟的过程,用上“先......再......然后”三个词语。

  指名复述。

  3、林则徐销烟仅仅是1839年6月3日这一天吗?

(不是,整整持续了23天)

  指名读第五节,从“23天”、“二百多万斤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体会到销烟持续时间长,销毁数量多,从中也可以看出流入国内的鸦片数量之多,对国人的危害之深。

  

(二)、学习二、四两节,感受销烟场面的壮观。

  过渡:

这篇课文不仅写了销烟的经过,作者还不惜笔墨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

自由读二、四两节,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语,把自己的体会简单写在旁边。

  1、学生自读二、四两节,圈画,批注。

  2、同桌交流。

  3、指名谈体会,重点品读。

教师做如下预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