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5164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平均分

(1)(P30-31)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四、课堂总结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

有6个桃子,想把它分给我的两个好朋友,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们赶快行动吧,用眼前的6张桃子图片摆一摆,分成几堆。

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2)、把学生的分发展示在黑板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交流。

提问:

你们是怎样分的?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

(结合板书)象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发叫做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小结:

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助小白兔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教学30页“试一试‘

动手分一分、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然后集体交流。

4、教学例2

看图理解题意,小组合作分桃,再集体交流。

5、教学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再指名说。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题

平均分(21)(P31-32)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桃子图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旧课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五、小结

一.复习旧课

提问: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

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

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

(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

一共摘了8个桃子。

提问:

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字子。

提问: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

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32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33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书上第33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书上第33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4、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课题

平均分(3)(P34-35)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三、想想做做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

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

(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1)出示条件:

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2)提问:

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

“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3、第3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4、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雪梨

A提出要求:

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分别操作分一分。

C小结:

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5、第5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6、第6题

出示例图,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7、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课题

认识除法(P36-38)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设情景,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

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

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

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 )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

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

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怎样写算式呢?

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

(边讲述边板书:

6÷2=3)

除号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

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

订正后提问:

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

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板书:

6枝铅笔3人每人()枝]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1)列除法算式

讲述:

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谁能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8÷4=215÷3=524÷6=4

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

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

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课题

练习四

(1)(P39-40)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活动一:

填一填

 

活动二:

分一分,填一填。

 

活动三:

画一画,填一填

 

活动四:

看图想分并填空。

 

活动一:

填一填

谈话:

通过昨天的学习,小朋友又认识了哪个新朋友?

(除法)

投影出示: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

(2)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

(3)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

提问:

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活动二: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2)比一比:

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

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活动三:

画一画,填一填

出示:

第39页第3题

(1)学生先画一画。

(2)检查画的情况。

(3)完成填空并说一说两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观察思考:

为什么都用除法算?

活动四:

看图想分并填空。

出示:

完成第39页第2、4题;第40页第5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五: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课题

练习四

(2)(P40-41)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活动一:

解决练习四第7题。

 

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

活动三:

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四:

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活动五: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活动一:

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A读题,理解题意。

B独立列式

C讨论分析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

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

1、投影出示:

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

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

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活动三:

应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9题)

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同桌讨论交流,在书上列出算式。

活动四:

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

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3、小组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五:

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课时数

第课时

总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手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