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60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课内阅读.docx

六年级课内阅读

六年级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学弈》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 ______ _______

(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写出意思)

3.孰为汝多知乎?

(写出意思)

(三)1《学奕》一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           ,一人               

        ,结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道理。

2从《两小儿辩日》文中                           一句可见两小儿所辩问题的复杂性。

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          。

在辩论过程中,两小儿表现得都很               。

孔子对待这个问题则表现出了                               的态度。

(四)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二)《两小儿辩日》《列子》

1一词多义:

 ⑴为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②孰为汝多知乎    

⑵其 ①问其故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2,古今异义(彩色):

   ⑴日中如探汤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的可贵精神。

5课文内容:

(1)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4)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三)《匆匆》阅读练习

①燕子去了,有再( )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选出恰当的词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处。

A.开 B.青  C.来

2.读第②自然段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泪潸潸”中“潸”的读音是(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第③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x

4.第④自然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6、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           

7、仿写句子: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8、改写句子:

(不改变句意)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9、说说下面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         )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             )           

10、按课文内容填空。

           

1)、《匆匆》是一篇(              )(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      )。

文章紧紧围绕(“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                  )。

表达了作者对(           )感到(          )和(               )。

揭示了(               ),但又(              )的复杂心情。

           

2)、文中运用了(               )、(         )、(      )和(        )等修辞手法。

其中第一段用(                  )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一复返的特点。

           

3)、《匆匆》一文主要转绕(                                           )这句话来写时间匆匆,告诉同学们(                         )。

         

  (四)《桃花心木》阅读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奇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

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

多久浇一次水?

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

“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

上午或下午?

一次下多少?

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

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莫名奇妙:

                   语重心长:

无缘无故:

                     独立自主: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

 

膝盖(qī  xī)   枯萎(wěi wǔi) 从从容容(cóng cōng)   汲水(jī jí)

3、读句子,回答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不确定生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顶碗少年》》阅读

1、课文在描写顶碗表演使用了很多动词,仔细体会下列加点字旳表达效果,看看能否找到更适合旳词予以替换。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

(加点字为其中旳顶 做 卧倒 跃起)

2、“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旳表现有什么不同?

你相信“他是一个强者”吗?

为什么?

3、解释并运用下列词语

(1)座无虚席:

(2)惊心动魄:

(3)不知所措:

4.请设想一下,如果第三次表演仍然失败,那将是怎样的情景(“顶碗少年”会怎样,其他人会怎样)?

你还认为“他是一个强者”吗?

说说你的理由

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你对“成功”的理解

6.找出文中描写顶碗少年表演情态的有关句子。

(四句)

7.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观众,看到顶碗少年的三次顶碗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活动?

(任选其中两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六)《北京的春节》阅读训练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

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1、这个片断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

5、“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8,找出一个过渡句。

9,哪句话说明了“大人们也忙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北京的春节,年前的腊八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吃糖,还要大扫除,一片繁忙的景象。

同学们想想,你们的年前都有哪些准备或活动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十六年前的回忆》阅读练习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与“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照应的句子。

3.本段话的中心句是: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

(1)

(2)

(3)。

(八)《为人民服务》阅读训练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由  句组成,是围绕                的问题来说的,一句一句联系得非常紧密。

2第一句话总说              。

3第二句引用    的话,进一步说明        有不同,有的人          有的人                。

4第三句指出人死的意义不同的原因在于为            而死。

5最后指出                          。

6联系课文,举例说说你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什么叫“死得其所”?

解释为现代汉语。

2、毛泽东同志认为,怎样才算是“死得其所”?

3、“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4、学完全文后,你对司马迁的话有什么理解?

谈一谈。

5、江泽民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应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

你知道这“三个代表”都是哪些内容吗?

写出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6、《为人民服务》曾广为流传,许多语句都曾作为“毛主席语录”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

你对文中哪句话印象最深,谈一谈个人感想。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这段话由    句话组成。

2第二句讲的是八路军、新四军这个队伍的宗旨,这个宗旨是                ,这个句子中    和      两个词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与          的密切关系。

3这段话是全文的开头,指明了                    。

(九)《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训练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离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和自己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一根。

哧!

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

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多么温暖多么(    )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    )蜡烛!

这是一道(    )火光!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    )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

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用“∨”表示。

几乎(jī  jǐ)暖和(hé  huó  huò  huo)

2从下面词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入文中横线上。

A小小的    B明亮的    C闪亮的    D奇异的

3选择正确答案,用“∨”表示。

(1)    文中横线的句子中的问句是

A反问(    )  B疑问(    )  C设问(    )

(2)    文中划线的句子说明

A火柴对于贫穷的小女孩来说实在珍贵,她舍不得抽出火柴来。

(    )

B小女孩实在太冷了,使她顾不上恐惧,抽出了一根火柴。

(    )

4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5用“    ”画出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

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

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他的旧wéiqún(     )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yìnɡbì(    )。

可怜的小女孩!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1、在文中括号里写上词语。

2、“乖”字的部首是(    )音节是(     )“兜”字的部首是(    共(   )笔。

3、“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些”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