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61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docx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

工商管理【中级】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

一、科学经营决策方法

一般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方法,也称主观决策法。

定性决策方法主要有:

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小组技术和淘汰法。

(掌握)

  

(一)头脑风暴法(掌握)——又称为思维共振法

  在典型的头脑风暴法会议中,决策者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向所有参与者阐明问题,使参与者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在提出方案的过程中,不允许任何批评。

  对预测有很高的价值。

其缺点和弊端——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易屈服于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忽视少数派的意见。

  

(二)德尔菲法(掌握)

  由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首创并用于预测和决策的方法。

该法采用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进行决策。

  运用德尔菲法的关键在于:

第一,选择好专家;第二,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较好;第三,拟订好意见征询表。

  (三)名义小组技术(熟悉)

  在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并且意见分歧严重,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

其特点是背靠背,独立思考。

  由小组成员对提出的全部观点或方案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确定最终的决策方案。

但企业决策者最后仍有权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这一方案。

  (四)淘汰法(熟悉)

  即先根据一定条件和标准,把全部备选方法筛选一遍,把达不到要求的方案淘汰掉,以达到缩小选择范围的目的。

淘汰的方法有:

  

(1)规定最低满意度,达不到满意度的方案予以淘汰。

  

(2)规定约束条件。

  (3)根据目标主次筛选方案。

  二、定量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优选决策方案的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方法一般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三类。

(掌握)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决策,只要满足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模型就给出确定的结果。

  确定性决策方法的构成:

线性规划法和盈亏平衡点法。

  1.线性规划法(熟悉)

  线性规划是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运用线性规划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是:

(1)确定影响目标的变量;

(2)列出目标函数方程;(3)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4)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可行解,即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A产品每台利润l00元,B产品每台利润l80元,有关生产资料如下表所示,试求企业利润最大时两种产品的产量。

  A、B产品生产用料

  

  单位产品消耗总额

  

  资源名称

  A产品

  B产品

  可利用资源

  原材料(kg)

  120

  80

  2400

  设备(台时)

  900

  300

  13500

  劳动力(工时)

  200

  400

  104000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确定影响目标的变量:

企业利润最大时两种产品的产量,设:

X1为A产品的生产数量;X2为B产品的生产数量。

  P(Xi)为企业利润函数,i=1,2

  

(2)列出目标函数方程

  MaxP(Xi)=100X1+180X2

  (3)找出实现目标的约束条件

  120X1+80X2≤2400

  900Xl+300X2≤l3500

  200X1+400X2≤10400

  X1≥0,X2≥0

  (4)找出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可行解,即为该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分别以X1、X2为横纵坐标,将约束方程绘制于表中。

由于有三个约束方程,因此有三条直线。

三条直线共同构成的区域为可行解的区域。

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一定在由约束方程构成的可行解区域的凸点上。

  通过计算四个凸点A、B、C、D所对应的目标函数值,则满足使目标函数最大值的点为B点。

即当生产A产品4台、B产品24台时企业获得的利润最大,为4720元。

  2.盈亏平衡点法

  盈亏平衡点法又称本量利分析法或保本分析法,是进行产量决策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基本特点是把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然后与总收益进行对比,以确定盈亏平衡时的产量或某一盈利水平的产量。

  总收益、总成本和产量的关系为:

  P利润=S—C

  =P·Q-(F+V)

  =P·Q-(F+v·Q)

  =(P-v)·Q-F

  盈亏平衡点又称为保本点,或盈亏临界点,是指在一定销售量下,企业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即利润为零:

  

(掌握公式,会应用)

  销售额减去变动总成本后的余额,补偿了固定成本后剩余的部分即为利润。

这个余额为边际贡献。

因此边际贡献是对固定成本和利润的贡献。

当总的边际贡献与固定成本相当时,恰好盈亏平衡。

  企业盈亏相抵时的业务量即为保本业务量。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l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5元,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

  

  【例题·单选题】(2008年)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4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l5元,产品单位售价为20元,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为( )件。

  A.12857B.22500C.30000D.90000

 

  【答案】D

  【解析】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固定成本/(单位售价-单位可变成本)=450000/(20-15)=90000件。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也叫统计型决策、随机型决策,是指已知决策方案所需的条件,但每种方案的执行都有可能出现不同后果,多种后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

  风险型经营决策方法的构成:

决策收益表法和决策树分析法。

  1.决策收益表法(掌握)

  风险型决策的标准是损益期望值。

所谓损益期望值实质上是各种状态下加权性质的平均值。

  用期望值决策既可用表格表示,也可用树状图表示。

  决策收益表法又称决策损益矩阵。

  某厂在下一年拟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确定产品批量。

根据预测估计,这种产品市场状况的概率是:

畅销为0.3,一般为0.5,滞销为0.2。

产品生产采取大、中、小三种批量的生产方案,如何决策使本厂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数据表

  畅销

  一般

  滞销

    期望值

  0.3

  0.5

  0.2

  大批量I

  40

  28

  20

  30

  中批量Ⅱ

  36

  36

  24

  33.6

  小批量Ⅲ

  28

  28

  28

  28

   选择方案的过程如下:

  大批量生产期望值=40×0.3+28×0.5+20×0.2=30

  中批量生产期望值=36×0.3+36×0.5+24×0.2=33.6

  小批量生产期望值=28×0.3+28×0.5+28×0.2=28

  中批量生产的期望值要高于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的期望值,最终企业的经营决策应当选择中批量生产。

  【例题1·单选题】风险型决策的标准是( )。

  A.损益期望值B.收益值C.损失值D.损益概率

  【答案】A

  【例题2·案例分析题】(2007年)某公司十年来一直只生产电视机显像管,产品质量较高,经营状况良好。

2006年该公司与某电视机生产企业联合,开始生产电视机成品,拟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产品,有四个备选方案,每个方案的投资额、经营期限、市场状态和收益值如下表所示:

  某公司生产三种型号电视机决策收益表单位:

万元

  销路好

  销路一般

  销路差

  投资额(万元)

  经营期限(年)

  0.3

  0.5

  0.2

  1

  400

  200

  -20

  400

  3

  2

  300

  180

  60

  300

  4

  3

  230

  150

  50

  200

  5

  4

  150

  100

  40

  100

  6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与某电视机生产企业联合前实施的是( )。

  A.差异化战略B.一体化战略C.集中战略D.稳定战略【答案】CD

  

(2)目前该公司实施的是( )。

  A.前向一体化战略B.后向一体化战略

  C.集中战略D.差异化战略【答案】A

  (3)方案1的期望收益值为( )万元。

  A.248B.255C.260D.648 【答案】A

  【解析】期望收益值=[400*0.3+200*0.5+(-20)*0.2]*3-400=248万元。

  (4)该公司可以取得最大期望经济效益的决策方案为( )。

  A.方案1B.方案2C.方案3D.方案4

  【答案】C

  【解析】各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如下:

  方案1期望收益值248万元;

  方案2期望收益值=[300*0.3+180*0.5+60*0.2]*4-300=468万元;

  方案3期望收益值=[230*0.3+150*0.5+50*0.2]*5-200=570万元;

  方案4期望收益值=[150*0.3+100*0.5+40*0.2]*6-100=518万元。

  2.决策树分析法

  决策树分析法,是将构成决策方案的有关因素,以树状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法。

它以损益值为依据。

该方法特别适于分析比较复杂的问题。

  

(1)决策树的构成

  由决策结点“口”、方案枝、状态结点“○”和概率枝构成。

  

(2)决策步骤

  决策树分析法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①绘制决策树图形,按上述要求由左向右顺序展开。

  ②计算每个结点的期望值,计算公式为:

  状态结点的期望值=Σ(损益值×概率值)×经营年限

  ③剪枝,即进行方案的选优。

  方案净效果=该方案状态结点的期望值-该方案投资额

  某企业为了扩大某产品的生产,拟建设新厂。

据市场预测,产品销路好的概率为0.7,销路差的概率为0.3。

有三种方案可供企业选择:

  方案1:

新建大厂,需投资300万元。

据初步估计,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10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亏损20万元。

服务期为10年。

  方案2:

新建小厂,需投资140万元。

销路好时,每年可获利40万元,销路差时,每年仍可获利30万元。

服务期为10年。

  方案3:

先建小厂,3年后销路好时再扩建,需追加投资200万元,服务期为7年,估计每年获利95万元。

  问:

哪种方案最好?

  

  方案1(结点①)的期望收益为:

[0.7×100+0.3×(-20)]×10-300=340(万元)

  方案2(结点②)的期望收益为:

(0.7×40+0.3×30)×10-140=230(万元)

  至于方案3,由于结点④的期望收益465(95×7-200)万元大于结点⑤的期望收益280(40×7)万元,所以销路好时,扩建比不扩建好。

方案3(结点③)的期望收益为:

(0.7×40×3+0.7×465+0.3×30×10)-140=359.5(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在三种方案中,方案3最好。

  【例题·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决策树构成的是( )。

  A.决策结点B.方案枝C.状态结点D.判断枝 【答案】D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不确定型经营决策方法的含义和构成: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难以确定而且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无法预测的条件下所作出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常遵循以下几种思考原则:

乐观原则、悲观原则、折衷原则、后悔值原则和等概率原则。

  1.乐观原则(大中取大法)

  愿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在方案取舍时以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为标准(即假定各方案最有利的状态发生),在各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

  例如,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

因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制造成本、产品性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也各异,如下表。

  

  畅销

  

  一般

  

  滞销

  

  max

  

  Ⅰ

  50

  40

  20

  50

  Ⅱ

  70

  50

  0

  70

  Ⅲ

  100

  30

  -20

  100

  乐观原则决策过程(大中取大法):

  

(1)在各方案的损益中找出最大者(如上表中的最后一列);

  

(2)在所有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找最大者。

max{50,70,100}=100,它所对应的方案Ⅲ就是用该方法选出的方案。

  2.悲观原则(小中取大法)

  决策者在进行方案取舍时以每个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值为标准(即假定每个方案最不利的状态发生),再从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者对应的方案。

  悲观原则决策过程(小中取大法):

  

(1)在各方案的损益中找出最小者(如下表中的最后一列);

畅销

  

一般

  

滞销

  

min

  

  Ⅰ

50

40

20

20

  Ⅱ

70

50

0

0

  Ⅲ

100

30

-20

-20

  

(2)在所有方案的最小损益值中找最大者。

max{20,0,-20}=20,它所对应的方案Ⅰ就是用该方法选出的方案。

  3.折衷原则

  折衷法的决策步骤如下:

  

(1)找出各方案在所有状态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方案

  min

  max

  Ⅰ

  20

  50

  Ⅱ

  0

  70

  Ⅲ

  -20

  100

  

(2)决策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给定最大值系数α(0<α<1),最小值的系数随之被确定为l-α。

α也叫乐观系数,是决策者乐观或悲观程度的度量。

  (3)用给定的乐观系数α和对应的各方案最大最小损益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

  方案

  min

  max

  加权平均值(α=0.75)

  Ⅰ

  20

  50

  42.5

  Ⅱ

  0

  70

  52.5

  Ⅲ

  -20

  100

  70

  Ⅰ:

20×0.25+50×0.75=42.5

  Ⅱ:

0×0.25+70×0.75=52.5

  Ⅲ:

(-20)×0.25+100×0.75=70

  (4)取加权平均最大的损益值对应的方案为所选方案。

  对应的方案Ⅲ为最大值系数α=0.75时的折衷法方案。

  用折衷法选择方案的结果,取决于反映决策者风险偏好程度的乐观系数的确定。

当α=0时,结果与悲观原则相同;当α=1时,结果与乐观原则相同。

这样,悲观原则与乐观原则便成为折衷原则的两个特例。

  4.后悔值原则(大中取小法)

  后悔值原则是用后悔值标准选择方案。

所谓后悔值是指在某种状态下因选择某方案而未选取该状态下的最佳方案而少得的收益。

  用后悔值法进行方案选择的步骤如下:

  

(1)计算损益值的后悔值矩阵。

方法是用各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分别减去该状态下所有方案的损益值,从而得到对应的后悔值。

畅销

一般

滞销

  Ⅰ

50

10

0

  Ⅱ

30

O

20

  Ⅲ

0

20

40

  

(2)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

畅销

一般

滞销

max

  

  Ⅰ

50

10

0

50

  Ⅱ

30

O

20

30

  Ⅲ

0

20

40

40

  (3)在已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值,对应的方案即为用最小后悔值法选取的方案。

对应的方案Ⅱ即为用最小后悔原则选取的方案。

  5.等概率原则

  等概率原则是指当无法确定某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顺序时,可以假定每一自然状态具有相等的概率,并以此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进行方案选择。

  【例题1·单选题】乐观原则是( )。

  A.大中取小法B.大中取大法C.小中取小法D.小中取大法【答案】B

  【例题2·多选题】以下属于风险型决策的方法有( )。

  A.淘汰法     B.环比法

  C.决策树分析法  D.盈亏平衡点法

  E.决策收益表法  【答案】CE

  【例题3·多选题】不确定型决策常遵循的原则有( )。

  A.乐观原则B.悲观原则

  C.折衷原则D.统一原则

  E.等概率原则  【答案】ABCE

  【例题4·单选题】(2007年)某企业开发新产品,有四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四种方案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参见下表,采用乐观原则判断,该企业应选择( )。

  某新产品各方案损益值表单位:

万元

畅销

一般

滞销

  Ⅰ

50

40

20

  Ⅱ

60

50

10

  Ⅲ

70

60

0

  Ⅳ

90

80

-20

  A.方案ⅠB.方案ⅡC.方案ⅢD.方案Ⅳ  【答案】D

  【解析】

畅销

一般

滞销

max

  Ⅰ

50

40

20

50

  Ⅱ

60

50

10

60

  Ⅲ

70

60

0

70

  Ⅳ

90

80

-20

90

  【例题5·案例分析题】(2008年)某跨国汽车公司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在汽车制造领域站稳脚跟,而且通过并购、联合等多种形式,使业务遍及家电、医药、建筑等多个领域。

在汽车制造领域,该公司业绩表现尤为突出,不断针对不同类型人群,推出具有独特功能和款式的新型号汽车,占领不同领域消费市场,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2008年该公司拟推出一款新功能车型,备选车型共有A、B、C三种。

未来市场状况存在畅销、一般和滞销三种可能,但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难以测算。

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公司对三种型号汽车的损益状况进行了预测,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下表所示:

  某公司A、B、C三型汽车经营损益表(单位:

万元)

畅销

一般

滞销

  A型汽车

600

400

100

  B型汽车

700

600

0

  C型汽车

800

500

-200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司所实施的经营战略为( )。

  A.成本领先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集中战略   D.多元化战略 【答案】BD

  

(2)该公司实施战略控制时可选择的方法是( )。

  A.生产进度控制B.统计分析控制C.预算控制D.财务控制  【答案】BCD

  (3)若采用折衷原则计算(最大值系数α=0.7),生产C型汽车能使公司获得的经济效益为( )万元。

  A.450B.490C.500D.550  【答案】C

  【解析】采取折衷原则C型汽车可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为800×0.7+(-200)×(1-0.7)=500。

  (4)若采用后悔值原则计算,使公司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车型为( )。

  A.A型汽车  B.B型汽车

  C.C型汽车  D.B型汽车和C型汽车  【答案】B

  【解析】采取后悔值原则计算如下:

畅销

  

一般

  

滞销

  

max

  A型汽车

200

200

0

200

  B型汽车

100

0

100

100

  C型汽车

0

100

300

300

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200,100,300},取其中最小值min{200,100,300}=100,对应的B型汽车为选取方案。

  (5)该公司的这项经营决策属于( )。

  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组合型决策  【答案】B

  【例题6·多选题】以下属于定性决策的方法有( )。

  A.淘汰法      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法     D.盈亏平衡点法  E.名义小组技术法

二、基础统计分析

  

(一)描述统计分析

  在市场调研中,广泛应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

  1集中趋势的测度

  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就是确定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集中趋势的测量有三个常用的指标:

  

(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众数的基本思想,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若存在聚中趋势,则在数据的中心,变量值出现的频数较高,众数就是这一位置的代表值。

众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2)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是一组数据的中点,即高于和低于它的数据各占一半。

  (3)均值,是集中趋势的主要测度值,用于反映一组数值型数据的一般水平。

根据情况的不同,均值在计算时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包括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例题·单选题】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是( )。

  A.众数  B.中位数  C.均值  D.峰值 【答案】A

  2.离散程度的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另一重要特征,它是指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所以也叫离中趋势。

例如一次考试成绩70-80是众数,但其他分数段均有,就是一个离散程度很高的数据。

  离中趋势是经过综合与抽象后对数据一般水平的概括性描述。

离中趋势的各种测度就是对数据离散程度的描述。

  

(1)极差,也称全距,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极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方法。

例如一次考试成绩最高分为100,最低0分,则极差就是100-0=100。

  

(2)平均差,也叫平均离差,是各变量值(Xi)与其均值(

)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

  

  平均差反映了所有数据与均值的平均距离。

平均差越小,说明数据离散程度越小。

  (3)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一组数据中各变量值与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方差的平方根叫标准差。

方差与标准差是反映数值型数据离散程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总体数据和样本数据计算方差及标准差时,计算公式略有不同。

  

  式中Xi是数值序列中的单个数值,

是这组数值的平均值,N是总体数值的个数,n是样本数值的个数。

计算样本方差与标准差时之所以与总体不同,是因为计算样本方差或标准差时,是要把它作为总体方差或标准差的估计量,统计上对估计量要求满足一些条件(一致性、无偏性、有效性),为满足无偏性条件,样本方差计算时,分母要用n-1,而不是n

  3.相关分析

  所谓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有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正相关和负相关等几种形式。

对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测量称为简单相关系数。

  样本相关系数定义公式为:

  

  式中,r为样本相关系数,COVsy为协方差,Sx、Sy分别是变量x和y的标准差。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

  ①r=1或r=-1时,表明变量同的关系为完全正相关或完全负相关,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实际上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