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633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docx

分布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分布式系统》

实验指导书

 

闻晓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2010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数据包socket应用1

实验二流式socket应用3

实验三客户/服务器应用开发5

实验四RMIAPI7

实验五Internet应用9

 

实验一数据包socket应用

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包socket的应用

2.实现数据包socket通信

3.了解Java并行编程的基本方法

预习与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数据包socket的通信原理;

2.熟悉一种javaIDE和程序开发过程;

3.了解下列JavaAPI:

Thread、Runnable;

4.实验前认真听讲,服从安排。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实验环境

a)独立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

b)Windows操作系统。

c)Jdk工具包

d)JCreatororothers

实验原理

1.分布式计算的核心是进程通信。

操作系统、网卡驱动程序等应用从不同抽象层面提供了对进程通信的支持,例如Winsock、.*。

SocketAPI是一种作为IPC提供对系统低层抽象的机制。

尽管应用人员很少需要在该层编写代码,但理解socketAPI非常重要,因为:

1,高层设施是构建于socketAPI之上的,即他们是利用socketAPI提供的操作来实现;2,对于以响应时间要求较高或运行于有限资源平台上的应用来说,socketAPI可能是最适合的。

在Internet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中,传输层上有UDP和TCP两种主要协议,UDP允许在传送层使用无连接通信传送,被传输报文称为数据包。

(是否存在面向连接的数据包socket?

)因此数据包socket是基于UDP的不可靠IPC。

Java为数据包socketAPI提供两个类:

(1)针对socket的datagramSocket类

(2)针对数据包交换的datagramPacket类

希望使用该API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进程须实例化一个datagramSocket对象,每个socekt被绑定到该进程所在及其的某个UDP端口上。

为了向其他进程发送数据包,进程必须创建一个代表数据包本身的对象。

该对象通过实例化一个datagramsocket对象创建。

在接收者进程中,datagramPacket对象也必须被实例化并绑定到一个本地端口上,该端口必须与发送者数据包的定义一致。

接收进程创建一个指向字节数组的DatagramPacket,并调用datagramSocket对象的receive方法,将DatagramPacket对象指针作为参数定义。

2.并行编程(以Java为例)

一个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执行粒度。

Java虚拟机允许应用程序有多个执行线程同时运行。

有两种方法来创建一个新线程的执行。

一个是声明一个类是一个线程的子类。

这个子类应重写Thread类的run方法。

一个子类的实例可以被分配和启动。

另一种方法创建一个线程,并同时声明一个类实现了Runnable接口(这个类要实现run方法)。

一个类的实例可以被分配并作为参数传递给创建的线程,并启动线程。

例如:

◆创建一个类是Thread的子类:

classSomeThreadextendsThread{

SomeThread(){

}

publicvoidrun(){

...

}

}

SomeThreadp=newSomeThread();

p.start();

◆创建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并传递给线程:

classSomeRunimplementsRunnable{

SomeRun(){

}

publicvoidrun(){

...

}

}

SomeRunp=newSomeRun(143);

newThread(p).start();

当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类被执行时,可以没有子类。

实例化一个Thread实例,并通过自身作为目标线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只打算重写的run()方法,并没有其它的线程方法,应使用Runnable接口。

因为类不应该被继承,除非程序员有意修改或增强类的基本行为。

实验内容

1.构建客户端程序

(1)构建datagramSocket对象实例

(2)构建DatagramPacket对象实例,并包含接收者主机地址、接收端口号等信息

(3)调用datagramSocket对象实例的send方法,将DatagramPacket对象实例作为参数发送。

2.构建服务器端程序

(1)构建datagramSocket对象实例,指定接收的端口号。

(2)构建DatagramPacket对象实例,用于重组接收到的消息。

(3)调用datagramSocket对象实例大家receive方法,进行消息接收,并将DatagramPacket对象实例作为参数。

实验报告

1.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的伪代码;

2.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3.上机完成P128-P130之5、6、7三题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参考第一章习题2)

思考题

1.如何避免数据包丢失而造成的无限等待问题?

2.如何实现全双工的数据包通信?

实验二流式socket应用

实验目的

1.理解流式socket的原理

2.实现流式socket通信

预习与实验要求

3.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流式socket的通信原理;

4.熟悉java环境和程序开发过程;

5.实验前认真听讲,服从安排。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实验环境

a)独立计算机;

b)Windows操作系统;

c)Jdk工具包

实验原理

SocketAPI是一种作为IPC提供低层抽象的机制。

尽管应用人员很少需要在该层编写代码,但理解socketAPI非常重要,因为:

1,高层设施是构建于socketAPI之上的,即他们是利用socketAPI提供的操作来实现;2,对于以响应时间要求较高或运行于有限资源平台上的应用来说,socketAPI可能是最适合的。

在Internet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中,传输层上有UDP和TCP两种主要协议,UDP允许使用无连接通信传送,被传输报文称为数据包。

而TCP则允许面向连接的可靠通信,这种IPC称为流式socket。

Java为流式socketAPI提供两类socket

(1)式用于连接的连接socket

(2)式用于数据交换的数据socket。

 

实验内容

1.构建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都需要的MystreamSocket类,定义继承自javaSocket的sendMessage和receiveMessage方法

2.构建客户端程序

(1)创建一个MyStreamsocket的实例对象,并将其指定接收服务器和端口号

(2)调用该socket的receiveMessage方法读取从服务器端获得的消息

3.构建服务器端程序

(1)构建连接socket实例,并与指定的端口号绑定,该连接socket随时侦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2)创建一个MyStreamsocket的实例对象

(3)调用MyStreamsocket的实例对象的sendMessage方法,进行消息反馈。

实验报告

1.应用程序的结构图,说明程序之间的关系;

2.程序的伪代码。

思考题

1.如何实现全双工的流式socket通信?

2.如何实现安全socketAPI?

3.如何实现1对多的并发?

实验三客户/服务器应用开发

实验目的

1.验证daytime和echo程序,

2.实现包socket支撑的C/S模式IPC机制

3.实现流式socket支撑的C/S模式IPC机制

预习与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daytime和echo要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

2.复习包socket和流式socket的实现原理;

3.实验前认真听讲,服从安排。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实验环境

a)独立计算机;

b)Windows操作系统。

c)Jdk工具包

实验原理

C/S模式是主要的分布式应用范型,其设计的目的是提供网络服务。

网络服务指如daytime、telnet、ftp和WWW之类的允许网络用户共享资源的服务。

要构建C/S范型的应用就必须解决以下一些关键问题:

(1)如何通过会话实现多个用户的并发问题

(2)如何定义客户和服务器在服务会话期间必须遵守的协议

(3)服务定位问题

(4)进程间通信和事件同步问题:

语法、语义和响应

(5)数据表示问题

在解决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C/S范型必须遵从3层结构的软件体系结构:

(1)表示层,提供与客户端进行交互的界面

(2)应用逻辑层,定义服务器和客户端要处理的主要事务的业务逻辑

(3)服务层,定义应用逻辑层所需要的底层支持技术,例如定义其IPC机制里的receive方法和send方法等。

实验内容

1.构建用数据包socket实现的daytime客户端程序

(1)构建表示层程序DaytimeClient1.java

(2)构建应用逻辑层程序DaytimeHelper1.java

(3)构建服务层程序MyClientDatagramSocket.java

2.构建用数据包socket实现的daytime服务器端程序

(1)构建表示层和应用逻辑层程序DaytimeServer1.java

(2)构建服务层程序MyServerDatagramSocket.java

(3)构建服务层程序MyServerDatagramSocket.java所需要的下层程序DatagramMessage.java(它封装了客户端的消息和地址)

3.构建用流式socket实现的daytime应用程序包

4.构建用数据包socket实现的echo应用程序包

5.构建用流式socket实现的echo应用程序包

实验报告

1.用数据包socket实现的daytime应用程序包的构架,列明各程序之间的关系;

2.用流式socket实现的daytime应用程序包的构架,列明各程序之间的关系;

3.用数据包socket实现的echo应用程序包的构架,列明各程序之间的关系;

4.用流式socket实现的echo应用程序包的构架,列明各程序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1.如何实现有状态服务器的状态信息的维护?

实验四RMIAPI

实验目的

1.了解JavaRMI体系结构,

2.学会用RMIAPI开发C/S模式的应用程序

预习与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RMI技术原理;

2.实验前认真听讲,服从安排。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实验环境

a)独立计算机;

b)Windows操作系统。

c)Jdk工具包

实验原理

RMI技术是分布式对象范型的一个实例,是RPC技术的扩展。

在JavaRMI体系结构中,客户及服务器都提供三层抽象。

1.客户端体系结构

(1)stub层:

负责解释客户程序发出的远程方法调用;然后将其转发到下一层

(2)远程引用层:

解释和管理客户发出的到远程服务对象的引用,并向下一层即传输层发起IPC操作,从而将方法调用传送给远程主机

(3)传输层:

基于TCP协议

2.服务器端体系结构

(1)skeleton层:

负责与客户端stub进行交互

(2)远程引用层:

管理源于客户端的远程引用,并将其转换成能被skeleton层理解的本地引用

(3)传输层:

与客户端体系结构一样,面向传输层。

实验内容

1.开发服务器端软件

(1)为该应用的所有待生成文件创建一个目录

(2)在someInterface.java中定义远程服务器接口。

编译并修改程序,直到不再有任何语法错误

(3)SomeImpl.java中实现接口,编译并修改程序,直到不再有任何语法错误

(4)使用RMI编译器rmic处理实现类,生成远程对象的stub文件和skeleton文件

RmicSomeImpl

(5)创建对象服务器程序SomeServer.java,编译并修改程序,直到不再有任何语法错误

(6)激活对象服务器

javaSomeServer

2.开发客户端软件

(1)为该应用的所有待生成文件创建一个目录

(2)获取远程接口类文件的一个拷贝,使用javac编译,生成接口类文件

(3)获取接口实现stub文件SomeImpl_stub.class的一个拷贝

(4)开发客户程序SomeClient.java,编译程序,生成客户类

(5)激活客户

JavaSomeClient

实验报告

1.RMI应用文件列表及放置情况

2.每个文件主要实现的功能和文件相互间的关系

3.每个文件的伪代码

4.试验运行情况和结果,在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分析

思考题

1.如何使用RMI传递参数?

2.如何使得被动提供远程服务的服务器能够主动发起数据请求?

3.如何避免在多个客户端同时发起远程服务调用时产生不一致的情况?

实验五Internet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基于http协议的web应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构建基于web的分布式应用范型的主要技术和手段

预习与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及教材的有关内容,了解http协议工作原理;

2.了解html和XML语言;

3.实验前认真听讲,服从安排。

尽可能独立思考并完成实验。

实验环境

a)独立计算机;

b)Windows操作系统。

c)Tomcat

d)J2EE工具包

e)J2sdk工具包

实验原理

基于http的web应用是分布式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应用范型,与C/S模式不同的是B/S模式的应用没有独立的客户端软件,B/S模式中统一对服务器端响应进行解释的就只有浏览器。

因为浏览器的通用性的简单性,使得B/S应用中数据传递也不可能很复杂,因此就决定了它在应用层的支持协议只能是面向文本的http协议。

最初的http协议只能支持简单的静态页面(对象)的获得,但是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提供与客户的接口,使得客户与服务器端的通信能够动态进行,并由此动态生成页面(对象)是必要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是使用表单技术。

而保存与客户交互的结果也是必须的,解决的技术是cookie。

实验内容

1.使用socketAPI实现简单的HTTP客户

(1)使用sendMessage方法发送符合http协议定义的消息给web服务器以获得想要的页面

(2)使用receiveMessage方法接收返回的页面源文件并显示。

2.使用隐式表单域传输会话状态数据

(1)编写客户端请求页面form.html

(2)编写form.html所触发的脚本hiddenform.c

(3)编写hiddform.cgi动态生成页面中触发的脚本hidden.form2.c

3.使用coolie传递状态数据

(1)编写请求页面cookie.html

(2)编写cookie.html所触发的脚本cookie.c

(3)编写由cookie.c动态生成页面中触发的脚本cookie2.c

实验报告

1.列明文件清单

2.写明各文件的作用和文件间的关系

3.写出各文件的伪代码

思考题

1.考虑隐式表单域与cookie技术之间的区别

2.考虑cookie的安全性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