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75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docx

心理学史期末复习

一、解释概念:

1、韦伯: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物理学奠基人,1834年著有《论触觉》,主要从事两点阈的研究,发表著名的韦伯律,K=△I/I(K=常数;I=刺激强度;△I=最小可觉差)。

他的感官生理学研究直接为心理学提供知识和方法。

评价:

a.感觉与刺激强度关系使心理学从研究经验转向研究心理学问题。

b.开创了心理学式实验,引起了费希纳等的后继研究。

c.首次用数量法则来说明刺激与心理关系。

d.首次对阈限概念作了系统的实验说明。

2、冯特:

德国人,实验心理学家,近代心理学创始人之一。

在心理学史上,他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1879年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实验心理学的创立者。

他著书立说,奠定了构造心理学派的基础,并建立了一支国际的心理学专业队伍,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具体的心理学思想:

关于心理元素和意识结构、感情三度说、关于统觉的学说、意志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局限:

(1)抱有混乱的唯心主义观点,摆脱不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束缚。

(2)他的心理学体系矛盾重重,内省法遭到批评。

3、布伦塔诺:

德国人,意动心理学派创始人。

最著名著作是《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

他反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把经验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活动。

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

布论塔诺提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内容相对立的思想,成了后来不满于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理论的推动力。

4、慧太海默:

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最初的倡导者。

代表著作《创造性思维》、《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后者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诞生。

他对似动现象的研究导致了格式塔的建立。

他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或完形,而不是感觉的一束。

从这种现象出发,他进一步认为在一切心理现象中,整体是不可分析为元素的,整体不是元素的综合,它先于元素,并决定部分。

这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说的出发点在《创造性思维》著作中阐述了对创造性思维的看法,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影响极大。

5、托尔曼:

美国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自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认知地图”“符号格式塔”等重要的理论,为弥补早期行为主义研究的不足作出重要贡献。

6、心理生活空间:

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勒温认为,场是人及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

心理生活空间是一种心理现实或机能关系的模式,并不是物质客体本身,指有关行为各种事实的总和。

它包括疆界、区域和移动。

生活空间是用来表示在某一时刻影响行为的一切事件。

分为三类:

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

准是指觉察到的对心理事件有实际影响的事实。

7、意识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反对当时流行的元素主义思想,提出了意识流学说。

他认为心理生活在任何一点都是一个统一体,一个完整的经验,是流动着和变化着的,像一条溪流一样而不能把它分析为片段或元素。

他对意识流主要论述有:

意识是属于私人的、是常变的、连续不断的;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且意识具选择性,选择感兴趣的,排斥不感兴趣的。

对意识流的分析含有“无意象思想”的一些见解和描述,可以说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先声。

但詹姆士关于“意识流”的说法含有“思想自身就是思想者”的意思,实际上是把心理现象作为独立的东西,所以他虽然自称不采取灵魂说,也不用联想主义来说明自我,但他对心理仍然采取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8、形质:

厄棱费尔在《论形质》一文中提出形质的概念。

厄棱费尔对时间和空间形式知觉的解释中提出形质的概念。

最初认为形质是它本身能够互相分离的作为由要素而形成的表象的复合。

后来简化为是具有感觉和表象复合的新的属性。

形质由基素和基体两部分构成。

9、刺激错误:

是铁钦纳在采用内省法实验时提出的概念。

如果被试的报告是说明刺激的意义,而不是描述自己的意识状态,就犯了用意义替代刺激的错误。

10、自由联想法:

是弗洛伊德进行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

使患者在觉醒状态下,身心放松地坐卧榻上,想到什么,就尽量说出来。

即在放松状态下随意说出任何事、任何话。

这个方法后来成为精神分析的典型方法。

积极方面:

有利于或者或者被试轻松地说出一些关键信息由医生或主试进行解读,排除了外在的引导和干扰。

消极评价:

效率不高,在自由联想的状态下有很到联想的信息可能是无效的,同时对解读者的要求很高;而且不同的人会进行不同的解读,准确度难以把握。

11、中介变量:

是1932年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托尔曼在《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一书中提出来的。

他试图从可观察到的环境刺激(自变量)和行为反应(因变量)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是行为的决定着。

他指出,中介变量与实验变量(自变量)和行为变量(因变量)相关联,介于实验变量和行为变量之间。

托尔曼在早期认为有两种中介变量,即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晚期他进行了修正,认为有三种,即欲求系统、行为空间和信念—价值排序。

积极方面:

弥补了华生“刺激——反应”公式的不足,中介变量深入到个体的内部过程,有助于说明个体的行为差异。

消极方面:

托尔曼否定意识的存在,只关心外显的行为,认为任何内隐的不能从有机体外部观察到的东西都不能作为科学的研究题材,他的中心主义是不彻底的,陷入了心理学上的客观主义。

12、基本焦虑:

新精神分析代表人物霍妮在其神经症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基本焦虑产生的过程:

缺乏家庭关爱—不安全感—基本敌意—压抑后—基本焦虑。

积极方面:

霍妮强调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道理。

消极方面:

霍妮强调的社会环境只局限于家庭环境,没有触及社会的本质也没有看到社会制度对家庭结构和关系的影响,实质上是以家庭矛盾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3、向上意志:

也称权力意志。

由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

他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向上意志”的支配。

“向上意志”是人生来就有的,追求卓越、超人一等的内驱力。

积极方面:

一定程度上脱离的弗洛伊德泛性论的局限性,丰富了个体的动力学说。

消极方面:

将人的内驱力仅归结为向上的意志过于单一。

14、生活风格:

是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的重要概念。

所谓生活风格就是指,在对付困境中逐渐形成的特殊而固定的行为方式和策略。

积极方面:

强调社会环境和家庭的作用,生活风格的形成表明一个人不是被动者,他在形成自己的人格时,能发挥自己的主动力量。

消极方面:

过分强调未来期望影响,忽视了过去经验对人格和命运的影响。

15、集体潜意识:

分析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最伟大的发现,也是最深奥费解和引起最大争论的一个问题。

荣格认为,荣格认为潜意识可以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在潜意识的深层,既不为个人所自知,也不属于个人所独有,是人类在种族演化中长期流传下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

原型是遗传的先天倾向,代代相传,成为人类积累的经验。

最主要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阴影、自性等。

积极方面:

强调人格发展的整体性和具有自我发展乐观态度有积极影响,扩大了研究领域。

消极方面:

集体潜意识神秘莫测,受到更多人的指责。

16、心理物理场:

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在研究影响行为的因素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除研究行为外,还要研究心理物理场。

心理物理场包括环境与自我两个方面。

自我是指人格,环境可分为地理环境与行为环境,前者是实际的环境,后者是指意想中的环境。

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行为与心理物理场有因果关系。

积极方面:

研究了行为与心理物理场之间的关系,认为行为受行为环境的调节。

消极方面:

混淆了现实环境和意象的环境。

17、意识阈:

德国近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概念。

他认为一个观念若要一由个完全被抑制的状态进入一个现实观念的状态,便须跨过一道界限,这道界限便为意识阈。

积极方面:

他的无意识说和意识阈概念,对心理活动研究的数量分析等,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直接的贡献。

消极方面:

属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的范畴。

18、二重心理学:

是符茨堡学派的心理学理论。

麦赛尔于1914年在《心理学》一书中表述了二重心理学思想。

同时,屈尔佩逐渐向意动心理学靠拢,也提出了二重心理学学说,试图把意识内容和意识活动调和起来。

他们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两项:

一为心理内容,二为心理机能。

主要论点有四个:

(1)两者在生活经验中是不同的。

(2)两者是可以独自变化的。

(3)内容在意识内可以分析,但机能不能分析。

(4)两者各有其自己的规律。

19、空间知觉部位记号说:

由德国哲学心理学家洛采在1883年提出的一种有关空间知觉形成的理论,即指空间知觉是由于接受刺激的部位所留下的特殊记号,同某种运动经验逐渐结合的产物。

这个学说反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空间知觉的先验说,主张以生理学知识为依据,以人的经验为中介来解释空间知觉形成的规律,实质是一种空间知觉的经验说,这是正确的一面。

但把空间知觉看作是一种记号的结合,不是客观实在的映像,违反反映论。

20、逃出自由说:

是新精神分析学派弗洛姆的心理学理论。

弗洛姆人格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逃避日益增多的自由而企求回复到较安全的存在。

他认为自由之感是人格中根本的东西,这种自由之感可分为积极的自由和消极的自由两种,前者是安全、可支配的,而后者则是不安全的。

消极自由使人们难以忍受,竭力压抑。

逃避消极自由有两条途径:

获得积极的自由和逃避任何自由。

弗洛姆认为,逃出消极的自由,是一种无意识的、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的活动。

积极方面:

将个人的心理与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学说结合起来。

消极方面:

过于理想化。

21、单子论:

是莱布尼茨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论基础,认为单子是能动的客观精神实体,是一切事物的基础。

心理是由单子组成,单子是能动的,分为不同等级,按其自身内部规律活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单子具有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化的规律,单子越高级,观念越明确,单子起照射作用。

积极方面:

用单子来作为心理的基础,有其进步的意义。

消极方面:

实质上,单子论是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论,也是德国市民资产阶级两面性在心理学上的反映。

22、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借用大量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概念来建立他的联想主义心理学说。

其结论大多是建立在心理实验的基础上的,这使他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为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代表作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研究人类学习心理、学习迁移,提出学习迁移的“相同元素说”。

23、符茨堡学派:

是屈尔佩1894年在符茨堡大学任教时期,在他指导之下建立的一个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学派。

围绕在这个学派周围的学者有麦塞尔、马尔比、瓦特、考夫卡等人,他们进行了各种实验研究,打开了心理学史上的新局面,其中著名的实验有马尔比的判断研究、瓦特的联想研究、彪勒的思考研究等。

积极方面:

集合了一大批学者进行各种实验研究,打开了心理学史上的新局面。

消极方面:

主要研究无意象思维,研究范围较窄。

24、潜意识:

是精神分析的核心部分,是弗洛伊德学说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组成。

潜意识是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支配地位。

潜意识与意识之间有明显的界限,难以逾越。

积极:

是对传统心理学重理轻欲,重视意识而轻视无意识的反抗;将行为动机引入到潜意识中。

消极:

过分强调潜意识中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作用,显得狭隘。

25、拓扑心理学:

由心理学家勒温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派别。

勒温借助几何学中的拓扑学陈述心理事件在心理生活空间的移动,采用向量学的向量分析陈述心理事件的动力关系。

积极方面:

采用几何上面的拓扑学来进行心理学的研究,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消极方面:

具有强烈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

26、高峰体验: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是一种瞬间产生的极其强烈而美妙的快乐感觉、幸福感或敬畏感,这种感觉虽然短暂,但可能尤为深刻,无法用言语表达。

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27、实验内省法:

冯特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内省法(实验内省法),在实验条件下,被试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描述其性质和强度。

积极方面:

由被试进行心理元素的分析和描述,能取得直接的资料。

消极方面:

实验内省法在实验条件下对心理元素进行分析,与生活实际相脱离,难以重复推广。

同时被试的描述可能带有主观偏差。

28、神经症自我:

是霍妮对自我的解释。

她认为,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不同,有三种不同的自我意象,分别为现实自我,即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真实自我:

即个体潜能,是发展的原动力;和理想化自我意象,即个体脑中凭空设想的形象。

其中“理想化的自我意象”是一个人在神经病的冲突面前力求整合而产生的一种假象。

神经病患者总把这种意象信以为真,相信自己是理想人物,借以掩饰真正的自我,此为“神经症自我”。

29、梦的解析:

也称梦的分析,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进行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的梦境的解释来找到患者被压

抑的欲望。

梦有显梦与隐义,梦的解析是由显梦寻求隐义。

梦的工作方式:

凝缩(一种象征表示几种隐义);换位(观

念互换);戏剧化(具体形象表示抽象欲望);润饰(条理化)。

简评:

通过对梦的解释来找寻患者潜意识中的深层

原因,有一定的道理,找到了一种探寻人的潜意识的方法。

但对梦境的解释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不能单纯地把梦就

看成是欲望的满足。

30、创造性综合:

由冯特提出,他认为简单的心理元素结合成复合物后,就改变了元素的性质,形成具有新的独特性质的心理形式,他把这种新质的特性或作用叫作“创造性综合”或统觉,具有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统一性的作用。

冯特这种心理化学思想克服了穆勒心理力学的极端机械论的弊病,问题在于看不到创造性综合所依赖的客观基础,只作纯心理元素分析。

这暴露了冯特的唯心主义和身心二元论的理论弱点,同时也使他不可能分析出比较深刻的足以说明主观映像构成的原则与规律。

二、简答论述:

1、实验心理学为什么诞生于德国

(1)、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发展状况所制约:

1871年,德国实现自上而下的统一;从19世纪开始大约至60年代,德国工业飞速发展,出现了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强烈要求,这些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2)、德国科学传统思想的影响促进生物科学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德国在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关于感官生理学的研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主要归功于德国科学的传统思想和体制。

科学包括在医学院中,并且是德国大学的重要课程,因此,德国的学者不同于英法学者,他们认为科学方法可用于全部知识领域,并不怀疑对生物学的研究也可以应用科学的方法。

这使得德国的生物科学研究比较自由,容易发达。

(3)、感官生理学的发展:

感官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之一,它又是心理学的邻近学科,研究的课题和采用大方法不仅能为心理学所借鉴,而且与心理学直接相关(例如韦伯向心理学家介绍感知觉研究)。

所以实验心理学诞生于感官生理学特别发达的19世纪后期德国完全合乎逻辑。

并且,冯特本人早期就从事感官生理学的研究。

他的实验内省法,即在实验条件下,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描述其性质和强度,就来自于感官生理学。

(4)、生理学、物理学与联想心理学的结合出现了实验心理学。

3、机能主义心理学历史背景、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学习理论、评价

起源:

(1)、美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点:

美国自19世纪80年代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当时美国资本家对人的看法,服从于他们开拓殖民地并攫取最大利润这个总利益。

它们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用处,并重视个人如何适应环境。

(2)、达尔文进化论的直接促进作用:

当时达尔文对于生物进化原因的理论,在学术界已有很大影响。

达尔文所主张的生物在生存竞争中最适者得以生存的理论,与资产阶级个人竞争的人生观相适合,因而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从当时的几个机能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作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生物学倾向。

(3)、美国移民国家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美国是移民国家,来到这片土地上的人,大部分都是拓荒者。

在他们眼中,为了谋求个人的福利,除了适应环境外,还必须进行个人奋斗,利用种种对自己有利的办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

因此“适者生存”成了美国文化的基调。

而同时,实用主义哲学就成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御用哲学,这是一种一切都为我所用的哲学思想。

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哥伦比亚)也就迎合了这种社会历史潮流,以最典型的美国思想方式的面貌出现。

4、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

早期:

杜威与安吉儿;晚期:

卡尔。

(2)、研究对象:

杜威:

主张研究整个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活动。

杜威主张研究动作的机能,机能表现于协调,是一种适应活动。

同时杜威还认为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心理学不能把人脱离社会进行研究。

卡尔:

主张研究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研究反射弧和适应性行为。

对于前者,卡尔认为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获得、确定、组织和评价诸种经验”,用这些经验来决定适应性或顺应性的行为。

对于后者,反射弧和适应性行为是卡尔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他对反射弧概念提出三个原则:

一切感觉刺激必定对有机体活动产生某种效应;所有的活动都是由感觉刺激激发而生的;在感觉刺激和运动反应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

同时,他认为适应性行为包括:

一种激发刺激,或一种感觉刺激和一种改变情境使之能满足各种发动条件的反应。

(3)、研究方法:

安吉儿:

主张采用内省法(或主观观察)和客观观察。

他所说的内省法,不限于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还应观察心理现象对于主体适应环境所执行的机能;同时他还主张用物理科学的客观观察法来补充内省法所得不到的材料。

卡尔:

认为应同时采用内省法和客观观察发。

他同意实验法是最理想的方法,但也承认使用实验法研究心理是很不容易的。

他还认为应同时采用文化产物分析法,并采用日常生活的观察资料以补充系统的科学观察之不足。

(4)、评价:

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对心理学的研究,已从单纯的主观方面(心灵、意识)扩大到对心理学的客观方面(外部行为),它的研究为行为主义开拓了道路。

5、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

(1)、注意研究个别差异:

摆脱了心理学研究共同的通则的舒服,而致力于个别差异的研究。

从个别差异的研究出发,就会牵涉到智力和能力的问题,而心理测验就成了它的主要方法。

(2)、研究刺激—反应的联合:

摆脱了心理学指研究意识的束缚。

尽管它没有把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肯定了忽视意识,而把活动当做心理学对象的做法。

于是观念的联合便被刺激—反应的联合代替了。

(3)、采用客观的实验:

摆脱了心理学只采用内省法的束缚,相反却重视客观的方法,如实验法、测量法、分等法等。

(4)、注意应用心理的研究:

摆脱了心理学知识一门描述的科学的束缚,更重视了解机能活动的“为什么”,进而认为心理学要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事务的实际领域。

6、格式塔心理学历史背景、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学习理论、评价

(1)、背景:

A、社会历史背景:

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都倾向于整体的研究,强调主观能动和统一的意志。

B、哲学思想背景:

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强调对意识的直接经验给予朴素而丰富的描述。

C、自然科学背景:

重视整体研究的趋向,物理学首先抛弃机械的观点二采取场的理论,进而由物理“场”延伸至生物学领域的“场”理论,进而认为几乎所有的发展都呈现出“场”的特点,引起“心理场”、“行为场”、“环境场”等。

D、心理学自身:

马赫和厄棱费尔形质学派的影响。

马赫把感觉当做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认为形式本身是可以离开内容而独立存在的经验。

厄棱费尔提出“形质”的概念,可以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直接前驱。

(2)、对象:

A、直接经验(苛勒):

直接经验是自然而然观察到的经验,是我的经验世界中的第一世界。

强调要对其直接叙述。

B、行为和行为环境(考夫卡):

1)行为:

包括真正的行为、外显的行为和现象中的行为。

外显的行为指我在别人行为环境中的行为,现象中的行为指我或他在自己行为环境中的行为。

2)心理物理场:

包括自我和环境两部分。

自我包括需要、准需要、意向、意志、态度等,环境分为地理环境(实际现实的环境)和行为环境(心中臆想的环境)两部分,其中行为环境是制约和调节行为的主要因素。

(3)、方法:

采取自然的观察法、内省法(即直接观察法),主张对现象进行“质的观察和分析”,而不宜作量的研究。

(4)内容: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

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

(5)学习理论:

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创造性思维。

(4)、评价:

A、积极方面:

1)、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整体制约部分具有积极作用,有力地反击了冯特的元素主义心理学。

2)、在研究方法上有进步。

既重视客观的观察也重视内省的观察,收集大量的实例。

3)、在知觉和学习方面进行了首创性的实验研究,取得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4)、是一个既注重收集事实,也注重理论建设,内容复杂,体系严谨,立论精密,影响广阔的极富有迷惑力的心理学派别,对人本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影响很大。

B、消极方面:

1)、强调同型论,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强调心理现象的“组织作用”,轻视经验的作用;采取动力的观点而排斥发展的观点;强调顿悟否认试误说,缺乏辩证思想。

3)、实验不够严谨。

7、勒温拓扑心理学历史背景、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学习理论、评价

(1)、产生背景:

A、勒温本人是德籍的犹太人,深受迫害,由此面向生活、社会研究问题,坚持以心理学原理改造和解决社会问题。

B、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受到冲击。

同时也出现移民问题、青少年犯罪等社会问题。

勒温想通过对团体的了解来解决这些问题。

(2)、思想渊源:

A、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受整体论思想的影响。

场是一个格式塔。

心理活动和心理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心理场中。

B、受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影响:

揭示深层动力因素。

C、拓扑学和向量学的影响:

认为拓扑学适合于心理生活的描述(有方向,无数量)。

同时吸收向量学的概念,对心理活动方向进行定性的描述。

D、受操作主义观点影响:

注重分析动作及动作状态。

(3)研究对象:

勒温集中于从社会场视角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

(4)研究方法:

勒温根据动力场说,采用拓扑学及向量学的表述方式,否定了刺激-反应的公式,而认为行为可表示为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是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个环境是指心理环境,仅对行为有所影响的环境,勒温称之为准环境。

(5)主要内容:

A、心理生活空间:

勒温认为,场是人及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

心理生活空间是一种心理现实或机能关系的模式,并不是物质客体本身。

生活空间是用来表示在某一时刻影响行为的一切事件。

分为三类:

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

准是指觉察到的对心理事件有实际影响的事实。

B、区域、疆界、移动:

C、动力场说:

勒温用场的理论解释心理现象,认为心理现象是一种完整的动力结构。

行为或心理事件由当前的场的动力结构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