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婴宁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77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婴宁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聊斋婴宁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聊斋婴宁篇.docx

《聊斋婴宁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婴宁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聊斋婴宁篇.docx

聊斋婴宁篇

婴宁是蒲松龄笔下笑得最美的女性,天真浪漫,惹人喜爱。

在影视作品中也是一个人见人爱的角色。

尤其是她的笑,让人久久回味。

注释

1、“婴宁”似出于《庄子·大宗师》,其中有所谓“撄宁”,指“撄而后宁”,即经困扰而后达成合乎天道、保持自然本色的人生。

此处只是人名,形容父母希望婴孩平安宁静的度过一生的样子。

2、莒:

莒县,今属山东。

3、入泮:

古代学宫有泮池,成绩优异者才可进学宫学习,故称学童入学宫为入泮。

4、求凰:

犹言求妻。

相传司马相如以“凤求凰”琴曲向卓文君求婚。

5、上元:

也称元宵节。

6、数武:

泛指几步。

武:

半步。

7、醮禳:

请僧道祈祷做法事,常特指道士。

8、发表:

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让患者出汗使其体内邪毒发散出来。

9、未字:

还没有订婚。

古代女子订婚称“字”。

10、解颐:

舒展容颜,开怀欢笑。

11、居里:

居住的地方。

12、绐:

哄骗。

13、锐身自任:

挺身担起责任。

锐身,挺身。

14、折柬:

裁纸写信。

柬,原指竹简,代指书信。

15、修雅:

整齐雅致。

16、格磔:

形容鸟鸣声。

17、无以阶进:

找不到进去的理由。

阶:

台阶,这里喻指借口、理由。

18、日昃:

午后。

昃,日头偏斜。

19、启一关:

开了一道门。

关,古代指门。

20、肃客:

尊敬的迎客。

肃,引导、迎接。

21、裀籍:

坐垫,坐褥。

22、具展宗阀:

王子服详细叙述说家世。

宗阀,家世。

阀:

本指官宦人家门前记录功业的柱子,后泛指功业或家世。

23、尊堂:

对别人母亲的敬称,也就是你母亲的意思。

24、弱息:

幼弱的子女,特指女儿。

庶产:

不是正妻所生。

25、渠:

他的意思。

26、刍尾盈握:

(摆上桌来的)鸡才刚刚长好。

也就是较小的鸡的尾巴刚能抓满一把。

27、不遑他瞬:

顾不上看别处。

遑:

闲暇。

不遑:

没有空闲。

28、阴捘:

暗地里捏弄。

29、自分~:

自以为要死了。

异物,死亡的代称。

《庄子》称人死亡后“或化为鼠肝,或化为虫臂”。

30、细事:

很小的事情。

31、葭莩:

芦苇内壁里的一层薄膜。

代指疏远的亲戚,也泛指一般的亲戚。

32、周遮:

形容话很多的样子。

33、捉双卫:

牵着两头驴子。

卫,驴的别名。

34、匪伊朝夕:

也不止一天了,匪,通假字,通非。

35、有何喜,笑辄不辍?

若不笑,当为全人。

因怒之以目,乃曰:

抄本原没有这句,但后来根据考证,这句话是存在的,故加上去了。

36、志赘:

就是痣、赘疣及胎记等,代指人身上的特征。

志,同痣。

赘,赘疣。

37、觇其异:

在婴宁不注意的时候察看她的异常。

觇,观察,窥探。

38、执柯:

做媒的意思。

39、昧爽:

天刚刚亮。

省问,看望问候,请安。

40、合卺:

完婚,圆房。

41、窃于:

旧时迷信说鬼在阳光下是没有影子的。

42、不能俯仰:

就是说笑得直不起腰来,形容笑得很厉害。

43、阶砌藩溷:

台阶、厕所等。

这里形容多、无所不在。

44、爇:

燃烧,点燃。

45、设:

假如。

46、矢:

立誓。

47、戚容:

悲伤的面容。

48、合厝:

合葬。

厝,埋葬。

49、庶养女者:

古代的一种落后习俗,认为女儿不能延续续香火,父母死后不能办理后事,所以常把女婴放进水里淹死。

50、舆榇:

用车子运载棺材。

舆,车子,指用车子运载。

榇,棺材。

51、德之常不去心:

感激她,常常心中惦念。

德,名词动化。

不去心,心中惦念。

52、寒食:

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旧俗这天不烧火吃熟食。

53、异史氏:

作者蒲松龄的自称。

54、殆隐于笑者矣:

抄本作“何尝菴也”,比较生僻,不利于传播,经专家慎重考证,改用现在的形式。

55、合欢、忘忧:

合欢花、忘忧草。

因为这两种花草的名字带有开怀之意,它们的香气也有这样的作用,所以拿来和文中的“笑矣乎”来相比较。

56、若解语花:

解语花:

意像花一样美丽而又善解人意。

典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

“争如我解语花?

”作态,做作,别扭不自然的意思。

[

 

王子服,是莒县罗店人,早年没了父亲。

非常聪慧,十四岁就进了学宫。

母亲很疼爱他,平常不会让他去郊野游玩。

和萧家订了婚,还没嫁就去世了,所以还没有娶得媳妇。

正值元宵节,舅舅家的儿子吴生,来邀他一起去游玩。

才到村外,舅舅家有仆人来,叫吴生回去了,王生看见游玩的女子就如云集,就乘着兴致独自遨游,有个女郎带着婢女,拿着一枝梅花,生的容颜绝代,笑容可掬。

王生不眨眼的看着她,竟然忘记了顾忌。

女郎走过去了几步,对婢女说:

“这个儿郎眼睛亮闪闪的像个贼。

”把花扔在地上,说笑着径自走了。

王生捡起花很惆怅的样子,神魂都丢失了,闷闷不乐的于是回来了。

到了家里,把花藏在枕头底下,垂着头丧气的睡了,不说话也不吃饭。

母亲很担心他,请道士作法反而更加糟糕了,身体极快的消瘦了,医生来看他,又开药也发汗的,王生只是晕晕昏睡。

母亲抚摩着他问怎么了,他默默地不回答。

正好吴生来了,母亲嘱咐他悄悄的问他。

吴生到了床前,王生看见他就流泪了。

吴生坐在床前安慰解劝他,慢慢的就问他怎么了。

王生全部说出了心里话,并请求他帮助谋划。

吴生笑着说:

“你的心也很痴啊。

这个愿望有什么难成呢?

我会为你访问一下,走着去野外,一定不是有钱人家,要是她还没订婚,事情就成了,不然的话,拼上许多钱财,想必她家一定答应。

只要你痊愈了,这事包在我身上。

”王生听见,不知不觉展开容颜。

吴生出去告诉了母亲,就开始寻找那女子的住的地方,只是探寻遍了,一点踪迹也没。

母亲非常忧虑,想不到办法。

然而自从吴生去后,王生容颜立马舒展了,饭也能吃一点了。

过了几天,吴生又来了,王生问他谋划的怎么样了。

吴生哄他说:

“已经找到了,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也就是你的姨妹啊,现在还没嫁出去呢。

虽然说内戚之间都会避免结婚,不过老实告诉他们,没有不成的。

”王生欢喜溢于言表,问:

“住在什么地方?

”吴生编造说:

“在西南方向的山村里,离这里大约有三十多里。

”王生又嘱咐了好几遍,吴生挺身承担着走了。

王生由此饮食慢慢添加,没几天就恢复了,看一下枕头底下,见花虽然枯了,却还没凋落。

拿起来凝想把玩,就像见到了这个人。

他怪罪吴生不来,就写信招唤他。

吴生借故不肯赴约,王生很愤怒,郁郁不欢的。

母亲担忧他又病了,急忙帮他商议婚事,才和他商量,就摇着头说不愿意,只是每天盼着吴生来。

吴生一点消息都没有,王生就更加怨恨他了。

转念想三十里路也不远,又何必仰仗着别人呢?

就怀着梅花,赌气自己去了,而家人并不知道。

孤伶伶的一个人走着,没有人可以问路,只是望着南边的山里走去,大约走了三十多里,只见乱山合围,空气映着树木碧绿清爽,静悄悄没有人走过,只有鸟能飞过的路。

遥望着山谷里,只见乱花树丛之中,隐约有个小村落。

就下山进入村里,看见房子也不多,都是茅屋,但意境很是整齐雅致。

想必是人家的园亭,就不敢匆忙进去。

回头看见对门。

有块很大的石头光滑洁净,于是就坐在上面稍微休息。

一会儿听见墙里面有女子,长声叫唤“小荣”,那声音娇弱细腻。

他正认真听时,一个女郎从东边向西走,拿着一朵杏花,低头正要插上。

抬头看见了王生,于是就不再簪花,含笑着拿着花进去了。

他细看她,就是元宵节在路上所遇到的女郎,心里突然很欣喜,只是想着没有理由进去,又想要叫姨妈,但是看看又从没来往过,恐怕有差错,门里面也没人可以问讯,坐一下躺一下徘徊不定。

从早上到了下午,眼看都要绝望了,连饥渴都忘记了。

他不时看见有女子从里面露出半边脸来偷看,好像惊讶他为什么不离开。

忽然一个老婆婆扶着拐杖出来了,对王生说:

“哪里来的郎君,听说从辰时就来了,都到了现在,想要做什么呢?

难道不饿吗?

”王生急忙起身向她作揖,回答说:

“将要探亲。

”婆子耳朵昏聩没听见。

他又大声说了。

她于是问:

“你亲戚姓什么?

”王生回答不出来。

婆子笑着说:

“真奇怪啊。

姓名都还不知道,有什么亲戚可以探呢?

我看郎君,也是书痴啊。

不如且跟我来,吃点粗茶淡饭,家里有短床可以躺,当到明天回去,问清楚了姓名,再来寻访,也不晚啊。

”王生正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又从此可以慢慢接近丽人,非常欣喜,跟着婆子进去了,看见门里面白石铺砌着道路,夹道种着红花,一片片的掉在台阶上;曲曲折折向西走去,又打开一扇门,豆角棚子和花架充满了庭院。

婆子请客人进屋子,里面粉墙光亮的就像镜子,窗外面的海棠花朵,伸进房里面来,被子坐垫几子床榻等,无不洁净光泽。

才坐下,就有人从窗外隐隐偷看。

婆子叫:

“小荣,快去做饭。

”外面有个婢女娇声答应。

坐下后,王生详细说了家世。

婆子说:

“你的外祖父,莫非姓吴吗?

”他说:

“是的。

”婆子惊讶的说:

“你是我的外甥啊;你母亲,是我妹子。

多年来我因为家里贫穷,又没有个儿子,于是就梗塞了音讯。

外甥长的这样,我还不认识呢。

”王生说:

“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找姨妈你呀,匆忙就忘掉了名字。

”婆子说:

“我姓秦,并没生过儿女,只有个小女儿,也是偏房生的。

他母亲改嫁,留给我抚养。

也还不迟钝,只是缺少教训,嬉戏不知道愁闷。

过一会儿,我让他来拜见。

没多久,婢女备好饭,还有刚长成的嫩鸡。

婆子劝他吃饭后,婢女来收拾东西。

婆子说:

“叫宁姑来。

”婢女答应去了。

过了很久,他听见屋外隐约有笑声。

婆子又叫道:

“婴宁,你姨兄在这里。

”屋外吃吃的笑声不歇。

婢女推她进来了,她还捂着口,笑的停不下来。

婆子瞪着眼说:

“有客人在,还呼呼呵呵,是什么样子?

”女子忍着笑站着,王生向他作揖。

婆子说:

“这是王郎,你姨妈的儿子,一家人还都不认识,被人笑啊。

”王生问:

“妹子年纪多少啊?

”婆子没听明白。

王生又说了,女子又笑了,让人不能抬头看着她。

婆子对王生说:

“我说缺少教诲,这就知道了。

年纪都十六岁了,呆傻就像个婴儿。

”王生说:

“小外甥一岁。

”婆子说:

“外甥已经十七岁了,莫非是庚午年属马的吗?

”王生点头答应。

婆子又问:

“外甥媳妇是谁?

”王生回答说:

“还没有。

”婆子说:

“像外甥的才华相貌,怎么十七岁还没找人呢?

婴宁也没有婆家,很适合配你,只可惜我们有内亲的嫌疑。

”王生没有话说,眼光注视着婴宁,来不及看着别处。

婢女向女子小声说:

“眼睛亮闪闪的,贼的样子还没改!

”女子又大笑,对婢女说:

“看看碧桃开花了没?

”立即起身,用袖子捂着口,莲步细碎的出去了。

到了门外,笑声才放纵开来。

婆子也起身,叫婢女抱了被子,为王生安排休息。

说:

“外甥来一次不容易,应该留下来三五天,我再慢慢送你回去,要是嫌这里深幽郁闷,房后有个小园子,可以供你排遣一下,也有书可以读。

第二天,到了房后,果然有个半亩大的院子,细草铺在地上就像毛毡一样,杨花落在路上,有三间草房,房子周围围满了花木。

他穿过花丛散步,听见树头窸窣有声响,仰头一看,见婴宁在上面。

她看见王生,狂笑着都要掉下来。

王生说:

“不要这样,掉下来了。

”女子边下边笑,自己都停不下笑声。

正将到平地上,失手掉下来了,笑声这才止住了。

王生扶起她,暗暗揉捏她的手腕。

女子又笑起来了,靠在树上不能走路,过了很久才停下。

王生等她笑声停下,于是拿出袖子里的花来给她看。

女子接着,说:

“都枯了。

留着干什么?

”王生说:

“这是元宵时妹子留下的,我所以留着它。

”女子问:

“留着什么意思?

”王生说:

“以示我对你相爱不会忘记啊,从元宵节遇到你,我凝想你都得了病,自己想着会死掉,不想能看见你,希望你怜惜一下我。

”女子说:

“这也是很小的事,你怎么这么珍惜?

等你起行时,园里的花,我会叫老仆人来,折一大捆背去送你。

”王生说:

“妹子傻了啊?

”女子说:

“怎么就是傻呢?

”王生说:

“我并不是爱花,而是爱拿着花的人罢了。

”女子说:

“这么深的感情,爱何用说呢。

”王生说:

“我所说的爱,不是亲戚般的喜爱,而是夫妻之间的爱啊。

”女子说:

“这有什么区别吗?

”王生说:

“晚上一起睡觉罢了。

”女子低头沉思很久,说:

“我不习惯和生人睡。

”话没说完,婢女悄悄来到,王生惶恐就躲开了。

过些时,两人在母亲那里见面。

母亲问:

“到哪里去了?

”女子回答说在园中一起说话。

婆子说:

“饭熟了很久了,有什么说不完的话,唧唧呱呱这样子。

”女子说:

“大哥想要和我一起睡觉。

”话未说完,王生非常窘迫,急忙用眼睛瞪她,于是小声的责怪女子。

女子说:

“刚才这话不应该说吗?

”王生气她傻,没有办法可以醒悟她。

才吃完饭,家里人牵了两匹驴子来找王生。

之前,母亲等很久了王生都没回家,这才疑惑;在村里搜了好几遍,竟没一点踪迹。

于是去询问吴生。

吴生回忆之前说的话,于是叫他们在西南方向的山村里面去寻找。

经过了好几个村子,才到了这里。

王生出门来,正好碰见,就进去告诉婆子,并请求带女子一起回去。

婆子欢喜说:

“我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了,只是病体不能走远路,能够让你带妹子回去,拜见认识姨妈,也很好。

”就叫婴宁。

婴宁笑着到了。

婆子说:

“有什么欢喜的,笑的总不停下?

要是不笑,就是完美的人了。

”于是生气的看着她。

又说:

“大哥想要和你一起回去,可以就收拾一下。

”又给家人酒菜吃,才送他们出来说:

“姨妈家田产充足,可以养闲人。

到那里且不要回来,稍微学习一下诗书礼仪,也能好好侍奉公婆。

就烦请阿姨,为你选一个好的夫婿。

”两人于是出发了。

到了山坳里回头一看,还能依稀看见婆子靠着门向北望着。

到了家,母亲看到美人,惊讶的问是谁。

王生回答说姨妈的女儿。

母亲说:

“之前吴郎跟你说的,是假的。

我没有姐姐,哪里来的外甥女?

”就问女子,女子说:

“我不是母亲生的。

父亲姓秦,去世时,我还在襁褓里,不能记得。

”母亲是说:

“我一个姐姐嫁给秦家,是真的,只是去世已经很久了,哪里能够还在呢?

”于是细细向婴宁询问她的面庞、痣迹,都一一符合。

又怀疑说:

“是了,只是死了很多年了,怎么还在呢?

”正疑惑的时候,吴生来了,女子避开进入房间了。

吴生询问知道了原故,惆怅很久。

忽然说:

“这女子是名叫婴宁吗?

”王生说是。

吴生大叫怪事。

他们问他怎么知道的,吴生说:

“秦家姑姑去世后,,姑父一个人住,被狐狸缠上了,病得很重死了。

狐狸生了个女儿名叫婴宁,包好放在床上,家里人都见到过。

姑父死后,狐狸还不时前来。

后来家人求了一道天师的符咒贴在墙壁上,狐狸于是带了女儿走了。

不会就是这个吧?

”大家互相怀疑议论,只听见房间里吃吃的都是婴宁的笑声。

母亲说:

“这女子也太憨顽了。

”吴生请求当面看看她。

母亲进入房间,女子仍然大笑着不理她。

母亲催促她让她出来,这才极力的忍住笑,又面对着墙壁,过了好些时,才出来。

只行了一下礼,就翩然转身进去了,放声大笑起来。

满房中的妇女,都不禁也笑起来。

吴生请求去婆子那里看看这件事的奇怪之处,也好为王生做媒。

寻找到了村子,房子全都没有了,只有山花零落而已。

吴生记忆姑姑埋葬的地方好像不远,只是坟堆重重,一点都分辨不出,吃惊的只得叹着气回来了。

母亲怀疑她是鬼。

就进去告诉她吴生说的话,女子一点都没害怕的意思。

又同情她没有家,她也没有悲伤的意思,只是甜甜的憨笑而已。

众人都不知道她的意思,母亲让她和小女儿一起睡下休息,天刚刚亮就来向母亲问安,婴宁做的女红,精巧无比。

她只是喜欢笑,向她禁止也不停下,不过笑的时候很美丽,虽然痴狂却不损害她的魅力,人人都很欢喜和她在一起。

邻家女子和少妇,都争相迎合她。

母亲选择吉日为他们俩完婚,只是总害怕她是鬼物,就悄悄从日头下看她,形状影子一点都没什么奇怪之处。

到了这一天,就让她打扮做新娘行礼,女子笑得厉害都不能站好,于是就算了。

王生因为她比较痴傻,恐怕她泄漏了房里面隐秘的事情,但女子很是秘密,不肯说一句这个。

每每遇到母亲忧愁生气的时候,女子来了一笑就好了。

奴婢有点小过错,害怕遭到打骂,就求她到母亲那里同母亲说话,有过的婢女去母亲那里自首总是会得到赦免。

而婴宁爱花都成了癖好,问遍了亲戚朋友,悄悄典当了金钗,去购买好的种子,过了几个月,台阶茅厕,无不种满了花。

庭院后有一架木香,本来就靠近西边邻居家里,女子总是攀登上去,摘花来插在头上玩耍。

母亲不时遇见,总是呵斥她。

女子一直没改。

一天,这家的儿子看见了婴宁,失魂落魄的目不转睛的看着她。

女子不避开反而笑起。

这人认为女子的意思是喜欢他,心里更加摇荡了。

女子指着墙底下笑着下来了,这人以为她是指约会的地方,就非常欢喜。

到了晚上去,女子果然在那里。

就靠过去奸淫她,只觉私处就像被锥子刺了一样,痛彻心扉,大叫着跌到了。

仔细一看不是女子,而是一根枯木放在墙边,他私处所交接的原来是雨水琳出来的洞啊。

他父亲听到声响,急忙跑来问他,他呻吟着不说话;妻子来了,才告诉实话。

点火照看洞里,看见里面有只大蝎子,就像个小螃蟹的样子。

老头破坏木头把它捉住杀了。

把儿子背到家里,半夜就死了。

这邻居就状告王生,揭发婴宁是妖怪。

县令素来仰慕王生的才华,熟知他是个有好的德行的人,认为这老头诬告,将要打板子责怪他,王生为他乞求赦免,于是县令就放他出来了。

母亲对女子说:

“像这样子痴傻狂放,早知道太过欢喜了就会埋下忧患。

还好县令明察,没有连累家人。

假如是糊涂官员,一定会抓妇女到公堂上对质,那我儿子有何颜面见亲戚朋友呢?

”女子严肃起来,发誓不再笑。

母亲说:

“人没有不笑的,但要有时候。

”但女子由此竟然不再笑了,即使是故意逗她,最后也没有笑,然而整天也没有忧伤的神情。

一天晚上,她向王生流着眼泪。

王生很奇怪。

女子哽咽着说:

“之前因为跟着你日子还少,说了恐怕你害怕我怪异。

现在我看到婆婆和你,都很爱我没有别的心思,直言告诉你或许没有妨碍吧?

我本来是狐狸生的。

母亲临走时,把我托给了鬼母,我相跟着十多年了,才有今天。

我又没有兄弟,能依靠的只有你了。

老母在山里很寂寞,没有人怜惜她而把她和姑父合葬,她在九泉之下总是悲伤悔恨。

你要是不吝惜麻烦花费,让她消除这个怨恨,也能让养了女儿的人家不忍心溺死女婴了。

”王生答应了她,只是担心坟冢迷失在荒草里,女子说不要担心。

即日夫妇两就用车子载着棺材去了。

女子在荒烟乱草里面,指示了坟墓在的地方,果然发现了婆子的尸体,皮囊还在。

女子抚摩着她悲伤的痛哭。

抬回来后,找到秦氏的坟墓将他们合葬了。

这天晚上王生梦见婆子来道谢,醒后向婴宁说了。

女子说:

“我晚上见了她,她嘱咐我不要惊吓到了你罢了。

”王生恨不得邀请她留下。

女子说:

“她是鬼。

这里活人多,阳气很盛,怎么能久住呢?

”王生问小荣,说:

“她也是狐狸,很狡黠的。

狐狸母亲留下她来照顾我,每每找来食物给我吃,所以我们很感激她总不能忘记;昨天问了母亲,说已经嫁了。

”由此每年到了寒食这天,夫妇俩就到秦氏的坟墓,拜祭打扫不缺礼仪。

女子过了一年生了一个儿子,在怀抱里,也不怕生人,看见人就笑,也很有母亲的风度等等。

异史氏说:

“看她甜甜的憨笑,像是一点都没有心肝的样子。

而她在墙下面的恶作剧,试问她的狡黠谁能比得上呢!

至于凄然眷恋鬼母,不笑反而哭起来,我婴宁大概是隐迹在笑的人里面的啊。

我私下听说山里面有种草,叫做‘笑矣乎’,一闻就会笑得停不下来。

房里面种了这样的一种草,那么合欢花、忘忧草,都比的没有颜色了。

要是解语花,我正嫌她忸捏做态啊!

”[

 

三笑

一笑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

女过去数武,顾婢子笑曰:

“个儿郎目灼灼似贼!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二笑

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

“小荣!

”其声娇细。

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

三笑

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

女曰:

“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

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

”生曰:

“妹子痴耶?

”女曰:

“何便是痴?

”生曰:

“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

”女曰:

“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生曰:

“我所为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

”女曰:

“有以异乎?

”曰:

“夜共枕席耳。

”女俯首思良久,曰:

“我不惯与生人睡。

一笑生神

善绘者绘其神,不善绘者绘其形。

高明的作家塑造人物,往往能够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一点加以刻画,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高超的艺术效果。

《聊斋》中之《婴宁》即为其中典范。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

而这一性格的传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

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

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

“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然后又在小园,“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然后便是与王子服同归王家之后,更是笑得惊世骇俗:

“但闻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

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

这一“笑”贯穿全篇。

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

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婴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

作者评价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

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

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

婴宁对丈夫的哽咽陈词实际上是哈姆雷特式震撼人心的内心独白。

前人久已指出一部《聊斋》可以概括为“惩恶扬善”四个字,然而《聊斋》中惩恶更是为了扬善。

一部《聊斋》中的善最主要的正是“孝”。

孝是贯串于《聊斋》始终的,是至高无上的。

婴宁身为狐仙之女,却生受父母的遗弃,长承山村雨露,完全是底层农民的凄苦无靠生涯。

鬼母收留,正是相濡以沫的农民同情心的表现。

她正是为了使鬼母能有所依栖才远出踏青,才破愁为笑,才在姨兄王子服前明骂似贼、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

“背他人何得背老母”,以暗示老母在她心中的地位。

正是这一点孝情,成为婴宁一切言行的指南。

但是应指出,婴宁生于幽谷,实是农民的儿女,她的报恩孝道不是封建士大夫所提倡的“忠孝不能两全”忠高于孝的孝道,而是农民的“养儿防老”理想的孝道。

农民身处穷僻尤其重视劳动,非只为继承香烟重视男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当时农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农村中迫于生计溺弃女婴的批判。

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赏析

张稔穰李永昶

婴宁这一形象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从整体上说,她是人和狐的复合;如果单从她作为人的方面看,又是两种个性的复合。

我们看:

她的鬼母几次说她“少教训”、“少教诲”,并嘱咐她到王家“小学诗礼,亦好事翁姑”。

但她到王家后,未学诗礼,即懂得“昧爽即来省视(姨母)”,“操女红精巧绝伦”;她在母亲面前直言不讳地说“大哥欲我共寝”,而与王子服成婚后,“生以其憨痴,恐漏泄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

”她对王生述说自己的身世、请求王生将其父母合葬的那段话,更是真挚感人。

婴宁这些言行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使爱花、爱笑、纯真得近乎痴憨的婴宁形象中又依稀迭印出另一个婴宁。

这个婴宁绝不是憨不知礼,缺少教诲,而是聪明、勤劳、知礼、虑事缜密而又具有深沉的感情。

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说:

“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

”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

“孜孜憨笑”“似无心肝”只是她的外在特点,而在笑的帷幕后面,隐藏着另一个婴宁。

她大约不愿使自己形同世俗之女,又有少女的羞涩之心,所以才以天真烂漫的面目出之,才在王子服向她倾吐肺腑之情时佯装不解,以憨言痴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居里,正是这个狡黠的婴宁之所为。

婴宁的两副性格相映成趣,使这一形象越发显得可爱了。

一个人物两副面目,唯长于变幻的鬼狐能之,这样写婴宁又使她增强了狐女形象的特殊真实性,具有了真真幻幻、扑朔迷离的艺术美感。

语应对。

她知道母亲聋聩重听,所以才故意在母亲面前说“大哥欲我共寝”,捉弄得王子服窘迫不堪。

这个婴宁真是聪明狡黠得无与伦比。

上元节有意遗花地上,借吴生之口 1981年秋初稿,12月改定。

(选自《聊斋志异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现实意义

谈婴宁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蒲松龄研究》

2000年第2期刘加夫

婴宁离开了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