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283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遵沿煤矿周边老窑防治水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二、水文地质

1、含水层及隔水层

(1)、根据地层时代、岩性及其含水透水特征,本矿区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茅草铺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节滩段,玉龙山段、沙堡湾段,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二叠系中统茅口组。

(2)、水文地质类型

该矿区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为+675m,允计开采标高为+1000m,资源均位于最低侵蚀面以上;

地表水体与矿床充水无关;

煤系是矿床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其富水性弱;

其中“T1y²

+P3c”层是矿床间接顶板充水含水层,其富水性弱至中等,P2m含水层为矿床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三型,即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地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2、废弃的矿井、小窑老塘积水情况

根据矿井提供的老窑积水情况调查说明该矿老采空区大,但积水量小,但矿井在掘进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小煤窑采空区调查情况如下:

(1)、M12煤层:

存在8个老窑,无新的小煤窑开采。

具体情况如下;

编号

井口方位

倾角(°

开采深度

开采层位

回采面积

地表位置

积水量

1#

335

21

150m

M12

200㎡

老系统井筒东翼

已由老系统巷道放水,无积水

2#

338

22

100m

1200㎡

寒婆岭

3#

340

23

80m

1300㎡

4#

357

2000㎡

棺材石

5#

12

70m

预计采空区积水量2000立方米

6#

342

瓦厂

7#

270

65m

8#

50m

1000㎡

预计采空区积水量1500立方米

(2)、M5煤层:

存在5个老窑,无新的小煤窑开采。

334

50

M5

老系统

60

80

1500㎡

70

25

65

3、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好。

根据矿井已掘巷道实测的涌水量,正常涌水量52m³

/h最大涌水量156m³

/h。

二、矿井水文地质特点、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1、矿井水文地质特点

矿井为顶底板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

2、矿井水害类型

本矿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井水害类型主要有长兴组岩溶裂隙水、龙潭组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和地表冲沟水。

水患威胁程度表

水患类型

特征

威胁程度

备注

小窑水、老空水

浅部小窑和老空,采空客观存在

主要水患

突水

底板岩溶水

强含水层茅口组距M12煤层3-5m

顶板裂隙水

采掘活动形成顶板裂隙,形成充水通道

次要水患

顶板岩溶水渗入矿坑而造成涌水量增大

因此,矿井在采掘过程中要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防治突水事故的发生。

三、防治水方案

1、⑴精心组织,为了加强防治水工作的管理,确保矿工生命安全和矿井正常施工,特成立遵沿煤矿防治水机构。

⑵我矿现已配备了TXU-150A5台探水钻,主水泵3台。

2、建立完善矿井疏水、防水及排水系统。

3、必须对全矿区小窑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其分布范围、老窑的积水性及积水量做出调查及预测并标注在矿井采掘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上,以指导矿井实际防治水工作。

4、雨季到来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各相关设施,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5、地面防治水措施

⑴、必须及时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及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的降水情况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排水系统。

⑵、对地表可能渗入井下的积水及容易积水的地方必须修筑沟渠等进行疏排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煤层露头、裂隙及导水岩层,对较低洼地点、塌陷区及地面裂隙应及时进行充填压实;

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

⑶、对可能与井巷连通的地表裂隙及塌陷地点必须进行填平、堵塞等工作,以防止地表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

⑷、每次降大到暴雨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隙、老窑陷落、塌陷等现象,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⑸、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⑹、井口上方,地面工业广场建筑物周围修筑排截水沟,进行防排水。

⑺、地面排水沟必须随时进行清理,保持畅通,确保正常排水。

四、井下防治水措施

1、在井田采空区域内布置采掘作业时编制探放水设计,必须先回复矿井涌水量,切实做好防治水工作。

2、明确老空的具体位置,采用物探测,确定警戒线和探水线,接近探水线时,必须按《防治水规定》进行探水。

3、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并结合实际情况,按《防治水规定》确定采空区隔水煤柱。

4、矿井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矿井废弃老窑积水情况,掌握本矿采空区范围和积水情况。

将矿界以外至少100m范围内临近矿井的井田位置、开采范围、积水情况标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5、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综合防治措施。

6、井巷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先探后掘,掌握前方水文情况,若发现有水患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待确认安全后才向前掘进,并将出水点位置标于井上下对照图及采掘工程图上。

井巷揭露的主要出水点或地段,必须进行水温、水量、水质等地下水动态和松散含水层涌水含砂量综合观测。

7、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出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8、井下和地面排水设施保证完好,所设沉淀池、水沟要及时进行清理,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一次。

每年雨季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成立防洪抢险队伍,并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9、对于巷道破碎和淋水段特别加强支护,并采取导水等措施以免淋水直接淋至电缆上腐蚀电缆,巷道排水沟按规定设置并及时清理,巷道要保证排水坡度,对于巷道局部地段低洼集水段要设潜水泵或泥浆泵及时排水。

10、以后掘进的开拓、准备巷道应根据井下地层情况选择稳定、淋水小的岩层,尽量避免穿过断层等构造带。

(9)老窑采空区位于首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往上。

因此,在工作面掘进时需采取“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措施,防止突发透水事故。

五、放水安全措施

(1)打钻前必须明确探水眼的位置、方位、倾角、眼数、孔深,严格按探放水设计施工。

(2)打钻时必须有一名技术员及以上的领导在现场指挥,负责打钻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全面工作。

(3)打钻时必须有一名瓦检员和一名安检员在现场,负责瓦斯及有害气体的检查和打钻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监督。

(4)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清楚发生透水和各种预兆。

(5)瓦斯管理措施:

(6)打钻期间,工作面必须正常供风,设一名瓦检员跟班作业,时常检查瓦斯和二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并做好记录。

每钻进一根钻杆就检查一次。

(7)不管是那一个钻孔打透老窑,必须停止钻孔作业,要等此钻孔放完后,方可施工其它钻孔;

(8)整个放水过程由技术员监测水量并记录;

(9)水压大时,必须安装水阀门,便于调节放水量

(10)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上一班的探水情况必须逐项向下一班交待清楚,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11)探放水过程中若发生异常情况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撒出人员,汇报矿调度,及时制定措施进行处理,隐患没有排出不得作业。

六、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及避灾措施

(1)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

进行探放水施工作业前,技术科必须结合探放水巷道的实际情况,另行编制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明确探放水作业人员一旦面临突水威胁时的避灾路线。

不同的探放水地点有不同的避灾路线。

(2)避灾措施

(3)进行探放水施工作业前,必须提前撤出可能受探水作业点突水威胁的其它采掘工作面和其它工作地点的所有人员。

(4)掘进工作面上山掘进时必须每间隔一定距离掘进避难硐室并安设压风自救系统。

(5)井下发生透水事故,如因涌水来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者将危及人员安全时,井下职工应迅速组织起来,沿着规定的避灾路线和安全通道,撤退到上部水平或地面。

在行动中,应注意下列事项:

(6)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井领导人。

(7)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迅速撤往突水地点以上的水平,不得进入突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8)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矿石和木料撞伤。

(9)如因突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路牌,迷失了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10)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11)撤退中,如因冒顶或积水造成巷道堵塞,可寻找其他安全通道撤出。

在唯一的出口封堵无法撤退时,应组织好灾区避灾,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等冒险行为。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