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866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docx

小学危房改造可研报告

附件:

XXX组织机构代码证

附图:

 

1.总论

1.1项目名称

XXX小学危房改建项目

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建设单位:

XXX人民政府

负责人:

XXX

1.3项目建设主管部门

XXX

1.4项目建设地址

XXX小学院内

1.5项目建设性质

改扩建

1.6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期限:

2012年6月—2012年12月

1.7项目建设期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期总投资170万元。

申请上级投资80万元,地方自筹90万元。

1.8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及负责人

编写单位:

X

法人代表:

X

单位地址:

X

邮政编码:

X

1.9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技术指南》

(3)《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实施方案》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

(5)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编写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国家有关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有关部门颁布的经济技术定额、标准。

(8)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深度要求。

(9)铁岭县白旗寨乡人民政府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

1.10可研报告编制内容

根据国家对社会事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深度要求,按照建设单位的委托意见,对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对工程方案、建设规模及工程内容、总图布置、建设工期及进度提出方案意见;对项目进行初步投资估算;提出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评估意见,在此基础上作出结论建议。

1.11项目概况

XXX夹河厂小学距乡中心小学25公里,两个村的学生及幼儿在这所村小学念书,全校共有6个教学班、一个学前班、9名教师、236名学生及幼儿。

教学楼建于2004年5月并于同年10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62平方米,食堂、宿舍300平方米,于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由于缺乏资金维护,教学楼及附属设施以出现严重问题,楼顶漏雨、棚板脱落、门窗损坏、取暖设施陈旧仍使用土炉取暖,楼内无上下水,校园围墙大面积倒塌,厕所破烂不堪,随时有倒塌危险,现在以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师生的人生安全急需改造修整。

XXX小学危房改建项目改造总建筑面积762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280平方米。

改造内容包括对原有教学楼内、外墙面、顶棚粉刷,地面维修,门、窗换新,外墙保温,墙体加固,屋面防水改造,电气线路改造,供暖系统改造;新建内容包括新建食堂100平方米、宿舍100平方米及锅炉房30平方米,厕所50平方米。

1.12研究结论与建议

1.12.1结论

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是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防灾减害法》,依法履行政府的具体行动。

可行性研究认为,本项目建设规模适宜、技术方案合理。

1.12.2建议

1、注重合理设计。

在项目工程设计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势地形,搞好土建设计,根据其地形状况设计建设方案,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原有设施的利用,减少投资成本。

2、切实搞好原材料资源的合理配置。

鉴于本项目的原材料需要市场供应,而市场价格难于把握,因此要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市场行情,建立原材料的合理储备,保证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2.项目背景及提出依据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9年4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会议指出,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其他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资金安排实行省级统筹,市县负责,中央财政补助。

2009年中央新增专项资金80亿,重点支持中西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校舍安全工程。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大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投入,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

要在对校舍全面排查鉴定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规划和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要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所有中小学校所有校舍的安全档案。

会议强调,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要实行全过程社会监督,技术标准、实施方案、工程进展和实施结果等向社会公布,所有项目公开招标,建设和验收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监督,确保将学校建设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按照国务院及教育部的部署,遵照《辽宁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统一安排,铁岭市教育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全市中小学学校进行全面排查。

为了提高铁岭县中、小学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能力,保证学校校舍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切实搞好铁岭县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作,拟对XXX小学实施改扩建工程,特提出本项目。

2.2项目建设概况

2.2.1项目选址

XXX夹河厂小学危房改建项目位于XXX村,XXX小学院内。

2.2.2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XXX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日照丰富,干湿季节分明。

全县年平均气温6.8摄氏度,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6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温度为-41.7摄氏度。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55.3mm,夏季暴雨多出现在7、8两月。

降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为26.3m/s。

全县平均相对湿度为65%。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质构造

XXX位于辽河平原和辽东丘陵的交界地带,具有平原与山地双重地质构造。

地面土层物理为花岗片、麻岩构成,其它一般地层为亚粘土,厚度为0.8-1.5m,由东向西减薄。

(2)地势地貌

XXX地处辽河低丘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略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势。

(3)水文地质

地下水离地表一般为1.6-3.5米,河滩及台地在地表下一般为0.5-2.0米,靠山脚一般为3.5-5.0米,其运动规律为地下水补给河水,只有汛期时沿河两端为河水补给地下水。

(4)地震

地震一般烈度为7度,按7度设防。

2.3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XXX小学教学楼始建于2004年,平房建于1990年,距乡中心小学25公里,两个村的学生及幼儿在这所村小学念书,全校共有6个教学班、一个学前班、9名教师、236名学生及幼儿。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不久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城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等法律法规,对政府在中小学校舍建筑安全中的有关责任做了明确规定。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和谐幸福。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承诺,在全国实施中小学校舍工程,把学校建设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第一,组织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是一项限时限量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国务院批准的《辽宁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工程目标是“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抗震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可见,这项工程是每个省市都有的,这项工程,不仅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做出了郑重承诺,国务院文件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将目标和任务具体化了。

这是一项有时间要求,质量保证的重要任务。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抓紧工作,才能确保3年实现工程目标,时间非常紧迫。

尤其是我们北方寒冷地区,受气候条件限制,冬季施工困难,有效工期短,及其需要加快进度。

如果到期不能完成任务,工程目标不能实现,将会使政府失信于民,作为这项工程的组织实施者,如果因为我们制定的政策措施不到位或工作努力不够而影响工程的实现,我们是要承担责任的。

第二,校舍安全工程是一项人命关天的工程,是一项等不起的工程。

我国是一个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据统计,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共包括1850个县,覆盖了超过60%的国土面积。

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七度以上地区中小学校舍面积数达8.75亿平方米,占全国中小学校舍面积总数的64%。

现有中小学校舍,C、D级危房存在较多,且达不到新的抗震设防和防灾要求。

特别是90年代以前及普九早期建设的校舍,问题更加严重。

有些虽然进行过修缮但仍有部分不符合抗震设防标准,中小学校舍安全存在的隐患时刻威胁着广大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抗震加固或迁移避险,否则,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也是国家拉动内需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集中投入专项资金全面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小学校舍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基础工程。

对全国中小学校舍进行加固改造能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各地在拉动内需资金中要优先安排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这不仅是对教育有利,而且对全国、全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

综上所述。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职责的具体行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4.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XXX小学危房改建项目在学校原有区域内进行。

学校周围无噪音、无污染,交通方便,环境优雅。

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技术指南》的要求,本项目不处在以下危险地段:

1.处于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山洪、泥石流等危险区的场地。

2.地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3.洪涝区、雷电重灾区。

4.遭受危险水库、淤泥堤坝、堰塞湖、蓄水池、尾矿库

或储灰库等威胁,且难以整治和防御的高危害影响区。

5.与输气输油管道,高压走廊、大型变压器、生产、经营、储存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相毗邻的场地。

6.有关工程建设标准规定的其他危险地段。

4.2建设条件

XXX河厂小学危房改建项目,由于项目均在原校园内建设,可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

4.2.1供电

本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用电量,学校原有供电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4.2.2供水

本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用水量,学校原有供水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4.2.3排水

本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排水量,学校原有排水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4.2.4供暖

本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用暖量,学校原有供暖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4.2.5燃气

本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燃气量,学校原有燃气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4.2.6通讯

本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通讯量,学校原有通讯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5.建设方案

5.1建设原则

(1)严格遵循国家基本建设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做到选址合理、功能健全、设施完善、安全卫生。

(2)充分体现“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的建设理念,为学生提供环境优美、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的场所和设施设备。

(3)按照乡镇区域规划的总体要求,从方便、安全、适用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4)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合力,密切配合,共同把好事做好。

5.2学校现状

本项目为XXX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学校现状一览表。

学校现状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学生人数

教职工人数

班级数

总面积

改建面积

备注

1

XXX

236

9

7

1062

762

新建280

5.3建设内容

本项目改造总建筑面积762平方米。

改造内容包括对原有教学楼及平房内、外墙面、顶棚粉刷;地面维修;门、窗换新;外墙保温;墙体加固;屋面防水改造;电气线路改造;供暖系统改造。

新建总面积280平方米,包括食堂100平方米,宿舍100平方米,锅炉房30平方米,厕所50平方米。

5.4建设标准

本项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城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建设。

5.5工程方案

一、建设功能设置

XXX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

改造教学楼面积762平方米,新建食堂、宿舍、锅炉房及厕所共280平方米。

二、建筑平面设计

(一)建筑概况

1.改造后的建筑不改变原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使用功能。

2.建筑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二)建筑设计依据:

1.有关批件。

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委托书。

3.有关设计规范:

⑴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⑵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⑷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⑸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三)剖面设计:

原有设计楼内均设有一部楼梯,楼梯踏步宽度、高度、梯井净宽、栏杆设置、楼梯平台及梯段净距均满足要求,按照消防设计规范要求需增设一部楼梯。

新建建筑为平屋,设置2个疏散口。

(四)立面设计

新建建筑物均为平屋面,外墙为彩色涂料。

(五)各部分构造

改造后应对建筑物的楼地面、内外墙面、顶棚、屋面、门窗重新进行维修,具体做法为

楼地面:

采用水磨石或地砖地面。

墙面:

外墙采用彩色防水外墙涂料,内墙采用内墙涂料,外墙增设80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

顶棚:

采用内墙涂料。

屋面:

屋面防水设计按三级设防,防水层耐用年限为15年,采用一道防水设防,防水材料为冷粘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屋面排水坡度≥2%,靠近檐沟天沟500范围内坡度加大为5%。

天沟、泛水及雨水口等部位加铺卷材防水层一道,加铺范围为界限外500宽,加设130厚聚苯板保温层,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门窗:

门窗铝塑窗推拉窗,中空透明玻璃。

外门采用双层不锈钢门,内门采用是成品高级门。

防火门采用全钢外烤漆门。

外门、窗抗压性能应达到4级,空气渗透性能达到4级,水密性能达到2级,保温性为8级,隔声性能为3级,抗风性能为5级。

外墙外保温采用80厚挤塑聚苯板,密度≥30kg/M3,吸水率≤1.0%,导热系数<0.03W/m2.k。

四、建筑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⑴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⑸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⑹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

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二)自然条件

按国家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本工程建筑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基本风压:

0.50KN/㎡

基本雪压:

0.55KN/㎡

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

1.4米

使用荷载:

不上人屋面0.5KN/㎡上人屋面2.0KN/㎡

走廊,门厅2.5KN/㎡办公、教室2.0KN/㎡

(三)结构形式

原有建筑物均为砖混结构,楼板均为预制板。

需要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

(四)加固方案

1.加固设计依据:

①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GB50223-2008第6.0.8条“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简称乙类)。

3.0.3条2项”重点设防类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作用。

②国标“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1.0.5条”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其抗震鉴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建筑(简称A类);B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建筑(简称B类);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简称C类)。

③抗震加固按国标“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2009。

本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墙体为M5等级砂浆和M7.5等级的红砖砌筑。

④经综合分析后本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按高于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即八度。

后续使用年限30年进行抗震构造措施鉴定、抗震能力验算及加固措施设计。

2.加固设计方案

①抗震构造措施多数符合要求,少数不符合要求。

墙体抗震能力验算少数横墙不满足要求。

②采取的加固措施为:

用钢筋网抹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横墙及内纵墙,提高抗震能力;用配筋抹水泥砂浆面层加固进深梁支座下局部墙体及未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外墙砖垛,提高墙体抗倒塌能力。

③加固项目及施工要点

墙体:

将原墙面抹灰层清除干净,然后刷素水泥浆一道,布设钢筋网,其中一层竖筋下端钻孔锚入室内外水泥地面内150或室外地面的混凝土内500,遇门窗洞口时应将钢筋弯折闭合并加2根12钢筋,面层用1:

2水泥砂浆将钢筋网抹平压实,初凝前表面扫毛,再用1:

3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水泥砂浆抹完后应洒水养护,防止阳关暴晒,室内表面刮大白两遍,再刷白色外墙涂料两遍,外墙表面抹平压光后外表面刷彩色外墙涂料。

外墙砖垛:

砖垛与墙体钢筋网绑扎同时施工钢筋骨架,其中每一个箍筋套可由一个门形筋与一根带一个弯钩的直筋插入墙孔后再弯钩组成,抹砂浆面层做外墙保温,刷外墙涂料。

五、建筑装饰设计

建筑装饰设计既要注意与原有建筑的外观相协调,又要注意保持先进性和外观的优美性。

建筑设计方案力求建筑群的整体空间效果和适当强调主体建筑、通过广场空间的组织、景观道路设置,建筑造型来塑造现代校园的整体形象,外立面采用统一的外墙涂料,通过精心的细部处理与含蓄的材料质感营造整个校园建筑典雅、庄重、严肃的性格特征,使整个校区富于文化氛围。

各部分的建筑空间力求紧凑、经济而有变化,在充分满足使用要求,提高建筑品位的同时,充分注意了建筑经济性和使用效率。

六、建筑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二)设计范围

由于本次改造不增加建筑面积,因此,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用水量及排水量,学校原有供水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七、建筑采暖设计

(一)设计依据

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⑵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⑶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189-2005

(二)设计范围

新建30平方米锅炉房,购置0.11MW锅炉一个,铺设地热式采暖1000平方米,热媒为80/65℃热水,新增采暖热负荷70KW。

八、建筑电气设计

由于本次改造不增加建筑面积,仅对原有供电线路换新。

因此,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用电量,学校原有电气系统可以满足需要,不需新建。

6.消防

6.1编制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0222-2001年修改版

6.2设计原则

设计中遵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国家相关规定,确定建设方案,以防止和减少火灾的危害,防患于未然。

在校园总平面布置上,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满足防火间距和消防要求,校园设置环形防火通道。

6.3总图消防

在总平面布置中,依据现行消防规范,建筑物四周均有消防车道,无死角,满足消防登高作业要求,建筑物的距离根据其建筑分类设置满足“建规”的安全距离。

6.4建筑消防

本项目为二级耐火等级。

由于本次改造不增加建筑面积,因此,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火灾危险性,校园现有消防系统可以满足消防要求,不需新建。

6.5消防给水

6.5.1消防给水系统设置标准

本工程属多层建筑。

由于本次改造不增加建筑面积,因此,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火灾危险性,校园现有消防系统可以满足消防要求,不需新建。

消防用水量设计为室内15L/S;室外20L/S用水量;延续时间2小时。

场区现有消防可以满足消防要求。

6.5.2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本项目消防给水水源可利用原有消防给水。

6.5.3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包括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灭火器配置系统。

由于本次改造不增加建筑面积,因此,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火灾危险性,校园现有消防系统可以满足消防要求,不需新建。

灭火器配置:

由于本次改造不增加建筑面积,因此,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火灾危险性,灭火器配置按原有配置,原有灭火器老化需重新换置。

6.6电气消防

由于本次改造不增加建筑面积,因此,项目建成后不增加新的火灾危险性,校园现有电气消防系统可以满足消防要求,不需新建。

7.项目进度计划及招投标

7.1项目进度安排原则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对项目进行慎重、周密、科学的安排。

项目实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工作,避免返工浪费时间。

2、认真严格地做好建设期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工程各阶段工作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3、项目投资重点抓设计及前期工作,与质量及工期控制工作协调,重点跟踪控制影响投资的环节,保证不超出投资总额。

7.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安排周期为2012年6月—2012年12月。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二O二O年六月,进行项目申请立项阶段;进行项目设计阶段;组织开展招投标工作阶段;

二O二O年七月至二O一二年十二月,开工建设阶段及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7.3建设项目招投标

7.3.1招投标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第9号令);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公告发布暂行办法》;

(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1月10日发布的第18号令《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4)国务院七部委2003年3月8日联合发布的第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0年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范》;

(6)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发布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

7.3.2招标工作原则及方法

按照国家及省市各级发展改革委员会的有关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拟采用以下招标方式:

施工采用公开招标,进行资格预审。

7.3.3招标范围

 根据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下列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

1、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

2、关系社会公共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