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007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一轮 第4章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浙江高考一轮第4章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一|全球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

(1)含义:

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度量指标:

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时期

图示

变化特点

地质时

期(距

今1万

年以前)

①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历史时

期(近

1万年

以来)

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

近现代

(近一

两百年来)

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

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北半球温带地区、热带地区增加,亚热带地区减少);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00年平均值)变化图。

完成1~2题。

1.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

A.1900~1910年B.1910~1940年

C.1940~1975年D.1975~2010年

2.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

A.纬度较高B.海拔较低

C.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森林覆盖面积较大

1.D 2.C [第1题,观察图中信息,依据题意可知,气温距平值大于0时表明气温上升,因此可直接读出约在1975年后,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

第2题,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与北半球陆地面积比例较大、人类活动影响大密切相关。

]

研究发现,长期以来,地球近地面大气层热量的收支始终保持着某种动态的平衡。

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反映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

A.持续下降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冷暖相互交替

2.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

右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15km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

℃,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为0.2℃)。

近10年来气温距平增高幅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

A.西北区B.东北区

C.东南区D.西南区

1.D 2.B [第1题,本题考查气候变化。

读左图可知,我国5000年来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波动的,既不是波动上升也不是波动下降,而是升降波动变化,冷暖交替出现。

第2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幅度。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近10年来气温距平增高幅度最大的区域即是距平数值增高最多的区域。

图中东北方向数值最大,所以该区域气温距平增高幅度最大。

]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3~4题。

3.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4.在a阶段(  )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B.冰川面积减少

C.雪线高度不变D.海平面不断上升

3.C 4.A [读图时注意“冷”“暖”“干”“湿”的位置及相关曲线的变化,否则会误判。

第3题,读图可知,全球平均气温冷暖交替,全球平均降水干湿交替,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第4题,图中显示a阶段,全球平均气温由暖变冷,全球平均降水由湿变干,说明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

考点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试要求)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如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意味着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并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如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4%,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3.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

B.高山雪线下降

C.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D.大陆海岸线变短

D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变小,大陆海岸线变短,厄尔尼诺频率会增加,水稻分布北界北移,高山雪线上升。

]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第2题。

2.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气候变暖

C.下渗减弱D.河道淤积

B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地区冰雪融水增加,内陆湖面积增大。

]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

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1.(加试要求)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B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流出北冰洋的寒流增强,暖流减弱,导致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偏低,故选B。

上升流是寒流,上升流减弱应该导致温度上升,故不选A。

极地东风带北移应该导致影响欧洲西部的偏北风减弱,故不选C。

全球变暖应该导致中纬度降水减少,故不选D。

]

下图为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温室气体排放量(  )

A.美国始终最大

B.美国人均高于中国

C.欧盟持续增加

D.中国处于较高水平

3.(加试要求)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可能会(  )

A.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

B.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增加

C.缩短高纬河流封冻期

D.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2.B 3.C [第2题,本题考查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

据图分析,大约1915年之前,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美国。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波动上升。

1950年之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

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高于中国,且美国人口数量为3亿多,中国人口数量为13亿多,故美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中国。

第3题,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易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而粮食生产受天气影响大,故全球变暖不利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全球气候变暖,将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的多样性的减少。

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降低,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的风险将增加。

全球变暖使高纬度地区热量得到改善,从而缩短河流封冻期。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

(2017·浙江金丽衢9月联考)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目前全球变暖已经对许多自然系统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农业生产。

完成4~5题。

4.(加试要求)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①东北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减少 ②沿海农田土壤盐碱化加重 ③中国冬小麦分布的北界南移 ④各地农作物生长期都延长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5.下列应对全球变暖的农业生产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调整农业种植制度B.改良培育作物品种

C.革新农业生产技术D.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4.A 5.D [第4题,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暖,土壤有机质分解快,黑土的肥力会降低,①选项正确;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从而导致沿海农田土壤盐碱化加重,②选项正确,可知正确选项为A;气候变暖后热量条件变好,冬小麦种植的界限会往北移,③错误;气候变暖后热量条件变好,各地农作物生长期会变短,④选项错误,故可排除B、C、D。

第5题,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后农业的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降水量也会出现变化,所以调整农业种植制度、改良培育作物品种、革新农业生产技术是必要的,可排除A、B、C选项。

是否能够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国家的后备土地资源是否充足、水资源是否充足等,故不能作为应对措施之一,正确选项为D。

]

课后限时训练(十五)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时期的三次大冰期之间相隔3~4亿年

B.中生代的冰期出现在侏罗纪,那时恐龙繁盛

C.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D.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C [地质时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中生代没有出现冰期;新生代整体上以暖湿为主;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是第四纪大冰期。

]

2.下列有关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呈下降趋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

B.气温呈上升趋势

C.温暖期较长,寒冷期较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D.新生代以寒冷期为主

C [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

3.下列关于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呈上升趋势 ②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呈下降趋势 ③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④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A.①④    B.③④

C.①②D.②③

A [近现代的气候观测记录表明,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增加。

]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

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可判断(  )

A.图示反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B.公元前比公元后降水总量偏多

C.中国气温最低时挪威雪线一定最低

D.挪威气温最高值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

5.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气候变化增加了农业、渔业产量

C.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D.气候变化导致全球各地降水量减少

4.D 5.C [第4题,由图可知,挪威雪线最高值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

第5题,气候本身就属于自然资源,因此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

6.(2017·温州3月选考模拟)为减少“‘任性’的天气”出现的频次,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禁止砍伐森林 ③提高重工业比重 ④推行低碳生活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C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

由图中“‘任性’的天气”可以判断出图示为暖冬天气,主要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的,人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推行低碳生活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不是禁止砍伐森林,而是合理采伐森林资源。

提高重工业比重可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

(2017·温州中学模拟)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完成7~8题。

7.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8.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

7.A 8.B [第7题,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

依据试题信息,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由此可判断A选项正确。

第8题,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升温快。

]

(2017·杭州高级中学模拟)读1956~2010年祁连山不同朝向冰川面积变化统计图(下图),完成9~10题。

9.造成该山地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下沉B.降水减少

C.外力侵蚀D.全球变暖

10.冰川面积的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A.山区湖泊萎缩B.冰蚀作用增强

C.干旱程度加剧D.山麓绿洲扩大

9.D 10.C [第9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

依据图示信息可知,不同朝向冰川面积都有减少,所以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第10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冰川面积的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加剧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旱程度。

]

11.(2017·金华十校模拟)资料显示:

1071~1999年美国东部樱花开花日期提前了7天。

下列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

A.气候变迁B.生态平衡

C.温室效应D.焚风效应

A [气候的变化导致生物的生命特征的改变,1071~1999年,接近1000年的变化,属于气候变迁,短时间内的改变为温室效应。

]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为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产量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全球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

13.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12.B 13.B [第12题,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热状况要好于当前,因此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第13题,从粮食增产情况来看,西亚>中亚,北非和澳大利亚粮食减产,所以西亚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可能最大。

]

二、非选择题

14.读新疆近30年来的部分地理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山冰川

面积

雪线

约9500平方千米,减少22%

年均上升2至6.5米

博斯腾湖

(1986年

以来)

水位

面积

上升4米多

由约880平方千米扩大到约1000平方千米

南疆气候

相对湿度

降水量

平均增加4%~10%

平均增加20.4%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以上变化的形成原因。

(2)以上变化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 第

(1)题,导致以上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

(2)题,该变化一方面会使降水、河川径流增多,利于植物生长;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多发等影响。

【答案】 

(1)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造成汇入湖泊的河流径流量增加;(气温升高和湖泊面积的扩大)蒸发量增加,促进了水循环,导致当地湿度和降水增加。

(2)有利影响:

降水、河川径流增多,对缓解干旱有利(或对植物生长有利);不利影响:

冰川消融,将导致淡水资源的短缺(或降水、河流径流增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15.我国目前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基本消费占世界10.4%,居世界第二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9月~2005年9月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趋势图

(1)描述从图中可以看出的1978年到2005年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

(2)根据下图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依次把以下序号所对应字母连接起来

①极冰融化 ②燃烧矿物燃料 ③沿海低地被淹

④毁林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解析】 第

(1)题,根据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减小,可以推测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或变暖趋势。

(2)题,全球气温的上升,是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结果,它会导致极冰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等一系列问题。

而温室气体含量增多则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

第(3)题,我国CO2排放量大的原因,可从我国的人口总量、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构成等方面考虑;而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则可从能源利用率、能源构成、产业结构、节能意识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变暖)趋势。

(2)a—④ b—② c—① d—③

(3)原因:

①人口总量大;②经济加速增长;③能源消费总量大;④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重高。

(任答3条即可)

措施:

①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②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③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④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⑤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⑥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任答4条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