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3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docx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中考)与初中物理课程实施

安徽省教科院杨思锋(沪版教材编写者,安徽省中考命题组核心成员)

应该说,初中物理学业考试与中考是有较大区别的(过去有领导专门强调过),但在我们省,这一事件被赋予以上两种功能。

一是作为对初中物理课程实施的终结性评价手段(课程实施的一部分),另一是为高中招生提供一种定量的区分依据。

我认为,我们大家之所以比较关注,是因为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内容的呈现,以及设问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实践。

基于这种实际情况,省教科所在全国率先提出:

中考的试题要有利于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中考的试题要对平时的教学起到正的导向功能。

问题:

1.什么样的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和考试)形式是“正确”的形式?

2.中考在其引发的效果中,以上期望能在多大程度实现?

第2个问题相应容易回答一些:

如果有了一些相对明确的、可操作的观点,我们在中考试题的命制、选材和作答要求等方面是可以有所体现的。

下面将作细致得说明。

但是,更有很多观念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比如:

实验问题和科学探究。

但关键的问题是第1题。

我们知道具体的、标准的、正确形式吗?

如果是在20XX年以前,我感到我是知道的。

一、从新课程实施开始到20XX年的中考试题分析(以20XX年试题为例,前几年的试题在形式和追求上基本相似。

注:

每小题后的说明都是题外话(是我本人的想法)

(1)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概念、公式、定理等)

题1:

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_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340m/s)

题2:

用锤子将木楔打入墙壁,若已知木楔受到的打击力是50N,锤子与木楔的接触面积约为1×10-4m2。

则打击时木楔所受的压强约为_________Pa,合_______kPa。

题3:

水平冰面上有一重为300N的雪橇,受到的拉力为35N,方向与水平面成30°角。

请在图中画出雪橇所受到拉力的示意图。

 

题4: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纤来传递信息的。

光从图示的光纤一端射入,从另一端射出。

请将图中未完成的光路部分补充完整。

题5: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央,带负电

B.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负电

D.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中子

(我更倾向于认为是一种常识,而不是知识)

题6:

程跃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

对于球内气体,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应改为:

它的以下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质量

B.密度

C.压强

D.体积

题7:

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冷热程度能反映的是()

A.物体运动时动能的大小

B.物体势能的大小

C.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D.分子势能的大小

(改为:

从微观角度讲,温度反映了…….冷热程度是生活语言,学习以后,就不能再从物理走向生活了)

题8:

以下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线通信是用电磁波进行传播

B.医院B超发出的超声波是电磁波

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电磁波

D.透视使用的x射线是电磁波

(是基础知识吗?

(2)联系社会、联系生活(以下两类即所谓“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题9:

火车站台上都设有安全线,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就会发生危险。

请说明发生危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升力):

可以考一下,但不是基础知识

题10:

下面两幅图是从某交通宣传栏和某冷饮厂广告宣传片中选取的。

请你任选一幅并指出其中违背科学规律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较恰当些)

 

题11:

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砂以方便路人的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

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

题12:

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

(我不知道其可能性有多大,想举个例子:

周老师P=Fv和铁轨提速)

题13:

请用连线的方式把图中螺口灯泡与按钮开关正确接入电路。

图略

(3)关注科技和能源

题14:

20XX年神舟6号飞船完成任务顺利返回,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神舟系列飞船的外表面都涂有特殊材料,它在高温下______变成气态,对飞船起到保护作用。

(我想同上题一样)

题15: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XX年中国的主题是“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化学电池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

如图是一种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照明灯,它在某些发达国家被大量使用。

这种灯不用化学电池,是通过车轮的转动来带动小型发电机发电使灯泡发光的。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发电机工作时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

你认为使小灯泡发光的电能来源于_______)

 

题16: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通过光纤来传递信息的。

光从图示的光纤一端输入,从另一端射出。

请将图中未完成的光路部分补充完整。

 

 

(4)考查过程与方法

题17: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

例如:

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

(这不是物理的内涵)

题18:

不同的物理现象往往遵循同一物理规律。

例如:

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徐徐下落;刹车后,水平路面上行驶的公交车逐渐减速停靠在车站。

这些现象中能量转化有共性的是()

A.物体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B.物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C.……

(5)考查实验探究

题19:

农村地区常有用地窖储藏农作物的习惯。

由于植物的呼吸,地窖内会不断地积蓄CO2气体,浓度过高时将威胁到人的安全。

为试探CO2的浓度,人们常将点燃的蜡烛……..。

其实,你也可以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给……..。

 

你的方法

可能看到的现象和你的判断

其中的

物理道理

现象:

判断:

题20:

程跃要做“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请你跟随程跃边实验边思考,逐一轨道下面的几个问题。

(1)画出电路图。

(2)程跃刚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立即看到灯泡发出明亮的光。

在一旁观察的林雨一惊,提醒程跃实验中有问题。

程跃想,我的实验连线没有问题啊!

请你帮助程跃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______________。

(3)程跃选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读数如图所示,此灯泡额定功率是_____W。

(4)做完实验后,程跃将测灯泡实际功率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测某一固定电阻阻值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请你些出一个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程跃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I—U图象,如图所示。

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程跃很纳闷,请你帮助它分析原因。

 

(整题是用所谓“探究”的思路进行展开的,但与此无关实验技能相关不大。

有人说已经知道了还是探究吗?

正所谓“实验探究”)

(6)基本计算问题

题21:

程跃要提起重800N的物体,但是他的最大拉力只有300N。

于是,他找来了一些滑轮,想利用滑轮组来提起重物。

已知每个滑轮重20N,程跃想站在地上向下拉绳,他最好选择图中______滑轮组来提起重物。

请在所选的图中画出正确的绕绳方法。

如果程跃的实际拉力是200N,求出所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考查:

功的计算、机械效率计算)

题22:

社会发展到今天,能源危机开始困扰人类。

人们正在寻找各种可能的未来能源,以维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20XX年5月24日,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草签了一系列关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协议。

这是人类开发新能源的一个重大尝试,也是中国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参加的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热核聚变是在上亿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在可控情况下发生的核聚变。

聚变反应中释放出来的核能提供大量的能量,就象造出一个“人造太阳”。

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氢。

预期在20XX年建成的实验反应堆,可以在16min产生1.44×1012J的热量。

据媒体报道:

1L海水提取的氢的同位素,在完全聚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L汽油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并回答以下问题:

(1)若汽油的密度约为0.7×103kg/m3,300L汽油的质量是多少?

(2)若汽油的热值约为5×107J/kg,300L汽油完全燃烧能释放多少热量?

(3)需要从多少升海水提取氢的同位素,在发生聚变时才可以产生1.44×1012J的热量?

若这些热量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50%,则它可以提供一台功率为2KW的空调正常工作多少小时?

(4)你知道吗?

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也有一台“人造太阳”。

这个名为托卡马克的装置今年7月就要点火实验了。

阅读了上述材料和数据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谈谈你对“人造太阳”的认识。

(考查m=ρV,Q=mq,W=Pt等)

(7)对学生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要求

题23:

火车站台上都设有安全线,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就会发生危险。

请说明发生危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24:

(实验题的一部分)

你的方法

可能看到的现

象和你的判断

其中的

物理道理

现象:

判断:

题25:

(4)做完实验后,程跃将测灯泡实际功率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测某一固定电阻阻值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实验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请你些出一个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程跃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I—U图象,如图所示。

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

程跃很纳闷,请你帮助它分析原因。

 

题26:

(4)你知道吗?

在安徽省合肥市科学岛上也有一台“人造太阳”。

这个名为托卡马克的装置今年7月就要点火实验了。

阅读了上述材料和数据后,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谈谈你对“人造太阳”的认识。

尤其是:

有人提出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所谓“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等,在我们多年来的试题中也有明显体现。

尤以最后一题为极端。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但我也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即“试题中有多余的话,也就是对解答试题没有用的语言”不要出现。

(评价:

提供一个有意义的情景、表达观念性的认识等)

(8)反映态度、情感的一些做法

人名大量出现。

我感到整份试题有一个较高的立意和反映出正确的价值观是可以的,也是能适度做到的。

(赵凯华先生:

高中物理开篇写自由落体也是用了几个小孩作为主人公,阐述了他对科学探究的体会和认识。

我读了几遍,每次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过是编故事而已!

二、想对教学产生的影响

●突出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全面体现对知识三维目标的关注

●注重科学探究

●强调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科技发展

●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对学生的科学语言学习和使用提出要求

那么,实际课堂教学有了什么样的回映呢?

几年来,我听了许多观摩课(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反映的是该学校对新课程的基本认识),参加了各种层面的基于实践层面的研讨,悉心听取了各层面学校老师的看法,我个人在思想上有了许多理性的思考,也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认识。

对我有较大影响的实例列举:

实例1:

激情课堂、物理学习生活化。

实例2:

教学目标(要求)形式化,情感目标感性化(心理感受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有所感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促进人的发展。

实例3:

追求科学探究模式(教材有的要求,那么,是不是没要求的,就不需要科学探究)

实例4:

实验教学成为科学探究的一部分(没有真正做实验的时间,对实验思想和技能已经不追求了)

实例5:

一味地把知识学习放入实际生活、实际生产中,盲目追求联系实际、生活;(雪的形成,电冰箱的工作)关注科技发展,培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实例6:

在平时考试中,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探究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创编“探究”题)

以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优秀教师说:

不知道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讲多少东西(不是物理知识),自己越教越害怕,负担太重了!

大城市外的学校校长、老师说:

中考试题一定要想着农村学校和学生!

三、我对初中教学的基本认识(具体一节课如何开展)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论内涵、可能的技术应用和社会价值,以及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等各方面有正确、合理地认识。

这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反映。

目的:

使学生对内容的意义有所认识,以形成爱科学的真实情感,这是学习物理课程的情感目标需要,也是物理课的特征之一。

其次,参照课程标准,准确合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课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一过程是每个老师要不断学习、研究才能做好的。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围绕上述目标,展开教学,检验目标实现情况的过程(小结不是——应该是一个评价环节)。

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换句话说,应该用科学探究思想约束整个教学过程,典型的表现是:

问题性(即与学生一起发现和提出几个基本的问题,来贯穿全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应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自然、联系实际,使学习过程有一些情景。

但这种联系是原则性的、定性的、适当的、简单的。

实验教学,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讲,中学物理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这不是从整个实验问题来说的,举个例子:

杠杆平衡条件、欧姆定律。

所以,应阐明实验的思想性。

实验追求的是简单、直接、有效。

我认为老师的演示是第一步的工作,我们不能把所谓学生“自主”动手探究作为目标和评价标准。

科学语言的使用,对老师是一种要求,对学生是学习的长期目标,在初中阶段只求有所体现,不能要求过高。

但应反对物理课程生活化现象。

在所有的考试中,不能着意去考科学探究,不能对科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提出不合实际要求。

减轻不必要的教学和学习负担。

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识

(1)这一命题是个理论问题。

前面已经有所涉及,再举几个例子说明。

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高中平抛运动;

(2)基础知识地位是可以发生一些变化的。

(3)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等于考简单的知识和技能,难易程度是不同层面的问题。

四、对初中学业考试(中考)的认识和在20XX年考试试题中的尝试

所有试题都应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从“细枝末叶”上做文章,不出繁、难、偏题,使整份试题富含物理特征。

这是一个大原则。

在上述前提下,立足从三个维度对考查提出要求。

(1)注重试题的知识价值(意思是对考查个别知识点的试题情景不要求完美)

如:

题1:

把一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示数如图(a)所示,然后慢满地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所示。

用量筒可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80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小石块所受的浮力是______N。

 

题2:

如图所示,先用导线把电源、灯泡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塑料线、玻璃棒、瓷棒等接到M、N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A.铅笔芯

B.塑料线

C.玻璃棒

D.瓷棒

题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题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

A.大于20cm

B.等于20cm

C.大于10cm且小于20cm

D.小于10cm

题5:

如图所示,开关闭合时,位于螺线管左侧的小磁针将______(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

 

(2)提供简单、常见的实际情景,不追求新奇,不脱离学生的生活

题6:

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动机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题7:

常见汽车的动力机械是内燃机。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内燃机是把内能转化为____能的机器。

内燃机的效率很低,它在工作过程中,能量大部分以_____能的形式耗散掉。

(我常常想:

开汽车代表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题8: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____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_____振动产生的。

题9:

事实表明,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电压。

当因出汗或其它因素导致双手潮湿时,人若接触较高的电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此时人的电阻明显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题10:

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水筒。

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题11:

额定功率为1500W的电热水壶,内装1升、初温为20℃的水,若接通电源后,正常工作4分钟水被烧开(温度为100℃)。

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J,消耗了____J的电能。

题12:

如图所示,推土机重为51000N,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75m2,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______Pa。

题13: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题14: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

在下面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B.

题15:

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风吹时,风车转动

B.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

C.水往低处流

D.

烟从烟囱里冒出来

题16:

如图所示,水池中盛有半池水,调节水龙头使流出的水成细流状后,把乒乓球放在靠近水流处的水面上,松开手后会发现()

题17:

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交通工具,即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全民健身。

从其结构和使用情况来看,能起到增大摩擦的是()(说明:

换过角度要恰当些,比如:

车轮做成圆形使摩擦力大为减小;刹车时用力捏闸可使摩擦力增大,从而使车很快停下来;等)

从上面各题,也可以发现,我们把诸如水资源意识、节能观念、关爱生活、安全等较为自然地渗透其中,又不冲淡“主题”。

(3)体现一些对物理过程和方法的要求

题18: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盘山公路可看成是斜面。

如图所示,一辆客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假如客车质量为7000kg,向上行驶过程中牵引力保持30000N不变。

行驶了2000m的路程时,客车升高了300m。

在此期间,求:

(1)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盘山公路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说明:

物理中模型的方法,同时,在知识上又没有问题。

(我们可以不严格深入一些概念、定理等,但不能是错误的)

题19:

我们可以用图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

调节电路,当电压表示数U为14.0V时,电流表的示数I为0.40A。

(1)计算Rx的阻值;

(2)实际上,电流表是有电阻的,如果考虑电流表的电阻值RA为0.5Ω,计算这时待测电阻Rx'的阻值

说明:

想使学生对电表内阻有个定量的感知,也是考查电路基本计算的一个情景。

(物理中近似处理、估算等都是物理的内涵体现。

题20:

当多个电阻并联时,其等效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请推证:

将两个电阻R1、R2并联起来,其总电阻R总与的关系为:

1/R总=1/R1+1/R2

说明:

一是等效在物理中也算是物理思想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推演是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它不等同于数学上的证明。

它是物理继续学习的基础。

从前面的试题可以发现,今年的考试试题在物理计算上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我刻意要表现的,我认为逻辑推理和定量计算是物理特点的重要方面,不能放在“单纯运算”中讨论它。

(4)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

实验题是物理试题的重要部分,也是考试的难点所在。

为引导平时的教学能有效开展,并且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要求,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核心实验进行命题,不过于追求考查实验的设计能力,而是对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出要求。

题21:

图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g等。

现有一质量待测的物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

 

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调节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镊子夹取___g、___g砝码各一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g砝码,加上___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

说明:

除考查天平最基本的调节和使用规范外,还考查一点技能层面的东西。

我把天平放在上面,不要求学生记忆几个名词。

举例:

高中竞赛,滑动变阻器开始未放在最大阻值处。

题22:

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

 

(1)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____。

(2)实验过程中,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状态,这时就可读出相应的数据。

当然也可通过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倾斜状态下达到平衡,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

但我们总选取杠杆的水平平衡状态进行实验,其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

说明:

前面我说中学都是验证性实验,在此可以具体说明。

…….

题23:

现要求测量“2.5V0.3A”小灯泡的电功率,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

(1)画出电路图

(2)把实物图中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3)为了比较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点功率,同时为了方便调节和读数,请你设计出实验过程中,小灯泡两端应该调节出的几个电压值,并填入右表中。

说明:

第(3)中,我的想法是:

就直接要求设计几组……。

其中就涉及到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思想、实验的操作等各方面的学习要求。

我认为上面考查的才是实验知识和技能。

而不能考科学探究。

几点命题操作上的做法:

1.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适当降低,如不再出现过长的文字,只设置简单的背景。

2.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作过高的要求(与前几年相比)。

3.为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有效和深入开展,减轻不必要的教学负担,我们在试题表现形式上作了一点改进,如不出现形式上的开放题,过去,试题中常有“请你猜想……”、“请你探究……”等;而是将课改的思想蕴涵在其中。

再比如,对实验的考查,我们不追求形式上的探究,而将其本质的思想性,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科学探究反映在试题的每一步的要求中;我们紧密围绕课标中要求的基本实验内容,从正确理解和认识、深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等角度提出合理要求,不设想考倒学生和老师,而是定位在使教师体会到如何进行实验教学。

4.对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不从技巧和计算难度上设置“障碍”,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