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4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docx

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德清武康城东新区千亩港

河道景观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8

第三章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14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17

第五章项目拆迁方案25

第六章项目环境影响27

第七章节能30

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和建设进度31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4

第十章项目社会评价与风险评价43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报告结论与建议48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德清武康城东新区千亩港河道景观工程建设项目。

1.1.2项目地点

拟建于德清武康城东新区千亩港,该地块水土保持良好,周边以农业生态为主,南侧的山体绿化完整,生态环境尚可;地块北侧为德清的交通枢纽德清大道,西侧为新丰路,南侧为舞阳街,东侧为杭宁高速,内部有多条新规划道路,交通便利;地块周边规划有大量的商业用地,地块北侧有较多的居住用地,商住环境浓厚。

1.1.3项目内容

借鉴国内外河道景观的成功经验,结合德清本地现状,将武康城东新区千亩港建成集商业、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生态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廊道,从而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生态渗透,彰显自然山水景观,塑造德清城市整体形象。

规划总用地面积122379平方米(折合183.57亩),其中包括绿化面积69580平方米(折合104.37亩),水体面积38926平方米(折合58.39亩),建筑占地面积868平方米(折合1.3亩),市政道路面积1243平方米(折合1.86亩),园路面积6271平方米(折合9.41亩),硬质铺装面积5491平方米(折合8.24亩)。

1.1.4建设性质

新建

1.1.5项目总投资

经估算,项目建设投资为13397.72万元。

其中建设工程费用8331.36万元,征地拆迁费用2745万元,工程其他费用1103.38万元,预备费用1217.97万元。

1.1.6资金来源

本项目所需资金由政府财政拨款解决。

1.1.7承办单位

德清县人民政府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德清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3)《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

(4)《德清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5)《德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6)《德清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6-2020)》;

(7)《德清县河道保洁管理实施方案》

(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10)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

(11)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基础资料和其他有关文件。

1.3研究范围

本报告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与规模、建设条件、环境保护、安全措施、建设工期、项目组织与实施、投资估算与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

1.4建设预期目标

项目总用地面积122379平方米,新建绿化景观、道路、河道驳岸等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3397.72万元。

1.5建设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域自然环境良好,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电讯等条件巳到场地周边。

公共设施完善。

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1-1:

1-1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总面积

平方米

122379

1.1

绿化面积

平方米

69580

1.2

水体面积

平方米

38926

1.3

建筑占地面积

平方米

868

1.4

市政道路面积

平方米

1243

1.5

园路面积

平方米

6271

1.6

硬质铺装面积

平方米

5491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13397.72

1.7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该项目是德清县人民政府借鉴国内外河道景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现状,将德清县武康镇城东新区千亩港打造成集商业、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生态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廊道。

项目不仅符合国家、市政府、各级部门的政策、规划、法规等规定,而且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建设场址开阔平坦,环境优雅等特色;建设规模和内容适宜,工程建设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投资估算合理,资金筹措方案可行;项目建成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良好,不仅大大提升周边景观河自然景观的融合度和观赏性,而且将综合周边居住用地及商务、办公、商业、餐饮等主要服务设施,促进地块周边用址的开发,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并通过环境质量和景观的改善,带动该地区的地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1项目区概括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区位优势明显,逐步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的工业布局。

排名全国百强县第36位,获得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全国首批平安建设先进县和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旅游经济强县、全省首批教育强县等称号。

德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和古代防风文化在这里留下不少印迹和传说。

德清建县已近1800年历史,沈约、孟郊、管道升、俞平伯等都是德清籍的历史文化名人。

公元222年在武康立县,公元691年(唐天授2年)析武康东境17乡立武源县,公元742年更名德清县。

此后两县长期并存。

1958年武德两县合并成德清县,县治在城关镇。

1994年县治搬迁至武康镇。

现全县总面积935.9平方公里,辖9镇、2个乡、总人口49.2万人。

德清山青水秀,景色宜人。

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莫干山座落于县境西部,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乔石、朱镕基等中央领导人曾登山揽胜,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痕迹;处于县域中部的江南最大湿地、防风古国故里——下渚湖,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野趣自然,被评为省级风景区和湖州市十大风景区之一;东部千年水乡古镇——新市,素有“千年古运河、百年小上海”之誉。

我县被评为浙江省十大旅游休闲城市,“名山湿地、休闲德清”旅游品牌在长三角地区已有一定知名度。

   德清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商品流通快捷。

宣(宣城)杭(杭州)铁路、杭(杭州)宁(南京)高铁(在建)、104国道、09省道、杭(杭州)宁(南京)高速公路、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京杭运河、杭湖锡线航道贯通全县。

南北连接苏南和杭(杭州)宁(宁波)绍(绍兴)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位置,2008年开通全国首条跨市公交K588德清——杭州,加速两地的交融。

2012年德清县实现生产总值3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业增加值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1281.2元,折合11592.1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提升,2012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特色产业增势较好。

2012年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特色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4.1亿元和43.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3%和16.9%。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9∶1。

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三个“一体化”工程有效推动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

其中,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东部环网二期工程完成管网建设12.2公里,完成总工程量的97.0%;各乡镇完成三级管网建设1654公里,完成集中供水点建设102组,全县基本完成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总体目标。

2.2.1项目提出的背景

目前,德清县已形成以武康、乾元为中心城市,新市为副中心城市,中线镇和中心村四级的县域总体规划体系,整个中心城市形成了“三区一湖“(武康城区、站场新区、临航工业区、下渚湖)总体结构的发展格局。

《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指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八八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增强‘三力’、奋力崛起”战略的要求,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重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力争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

 建设“三区一湖”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新市副中心城市服务集聚功能,力争在下渚湖、莫干山、内河港口、东部湖漾群等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上有大突破,金融、商务、物流、居住、休闲、文化等城市服务功能有大提升。

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以上。

突出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度假主题,高水平开发建设下渚湖为龙头的东部江南水乡休闲旅游度假区和以莫干山为龙头的西部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全面打响“名山湿地古镇、休闲度假德清”品牌,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魅力的国际旅游度假天堂。

力争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8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66亿元,打造3个以上4A级景区,争创1个5A级景区。

根据相关发展要求,德清县人民政府选址武康新城东区千亩港进行河道景观工程建设,该场址开阔平台,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建设、商品流通、对外开放、信息系统、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等的发展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本项目工程的提出是改善城市环境、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打造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地块周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提升周边用地开发潜力,更加有利于休闲旅游、居住综合性城市的构建。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符合德清县的发展规划要求

根据的德清县人民政府已确定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本地的景观管理建设,通过防洪水利设施的建设,一则保证城区免于洪水的侵扰,为城区的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二则通过抬高和稳定该河域的水在城区段的水位,建设山水相依,树木葱郁的带型生态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城市的绿肺,形成生态型城市特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项目建设有利于保护和管理好德清县具有城市特色的沿岸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在保证城区防洪水利功能的同时,管理维护好城市临水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避免因无需建设和疏于管理导致城市景观特色和生态资源的破坏。

从城市环境整体格局协调发展的要求除非,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肩负知道东部地区绿地的有序开发,有利于想你工程城区最具特色的连续的生态绿地和城区临水公共活动空间。

其结果第一可塑造城区山水城市的鲜明形象,解决城区因缺乏管理而导致集中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面貌遭到破坏的现象发生,从而使城区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合理;第二可以更好地维持城区发展良好的绿地系统布局。

2.2.2项目建设是德清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提高,德清县正在努力形成一个能促进经济繁荣的良好城市格局和空间发展态势的同时,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离不开城市环境和景观质量的提升,而城市环境的提升得益于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

城市环境的优美与否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经济竞争一定程度上即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投资氛围,优美的自然环境将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经济建设平台。

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维护现有城市景观,改善生活人居环境,营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2.2.3项目建设有助于改善德清县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拟建工程投入运营后,将改善德清县东部片区城市的环境质量,加强该区域的绿化环境建设,提供优越的周边环境,吸引更多人群到此区域置业,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影响区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建设区域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服务、文化教育、通讯等事业的发展,这将最终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2.2.4项目建设是有利于保护德清县的传统风尚和历史文物

德清因古人一句“人若德行,如水至清”赞誉而得名。

德清县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在县西部具有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莫干山,以竹、云、泉“三胜”和“清、凉、景、静”四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同时也是古代防风文化的故里,至今防风庙地、碑碣等遗迹遗物尚存,此外还保留着一大批历史遗迹,有千年古刹云岫寺、文明塔、辉山塔、觉海禅寺、宋代水乡古桥等等。

德清古桥群由十一座宋、元时期建造的石桥组成,有拱桥、梁桥两种类型,拱桥均为单孔,梁桥有单孔、多孔之分。

其中拱桥四座,拱券均为分节并列砌筑,无眉石,对联石素面,桥栏多须弥座式、覆莲望柱,宋代特征明显;梁桥七座,单孔一座,三孔五座,五孔一座,桥墩均为数块条石并列,造型简洁、风格古朴。

这些古桥是研究中国古代桥梁的重要实物例证,也是湖州地区唯一国宝级古桥。

地块内有一座名为”上邻桥“的古桥遗存,为该区域内唯一得以保留的德清古桥,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项目将保留古桥,使古桥散发出新的活力,使得中国文物得到良好的保护。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场址

项目选址于德清武康城东新区千亩港,地块北侧为德清的交通枢纽德清大道,西侧为新丰路,南侧为舞阳街,杭宁高速位于地块的东侧,地块内部又有多条新规划道路。

所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公用设施齐全。

非常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项目位置图参见附表。

3.2建设条件

3.2.1交通条件

项目地块北侧德清大道,西侧为新丰路,南侧为舞阳街,东侧为杭宁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3.2.2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地形:

项目区是杭嘉湖平原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南是广阔的平原水网,地势基本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一般在1.0-2.1m(黄海标高),西南部为天目山余脉,有较多山丘,平均海拔100-300m。

地貌:

西部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东部属洪积而成的小平原兼有山区与平原的双重景观,境内遍地修竹、奇峰怪石、山水清凉、小桥流水、风景宜人,生态环境良好。

地震:

湖州市属于上海——杭州地震稳定区,第四季以来地壳以缓慢上移为主,断裂活动微弱,历史地震资料表明,湖州市是一个地震震级小、烈度低、强度较弱的相对稳定的地区,本地区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本区地震烈度为六度。

3.2.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本地区第四纪地层具有相变多而复杂,垂直方向土层软硬交替,多层组合,层厚变化大,工程地质较复杂,承载力一般为5-18t∕m2。

水文地质: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雨季节不均,冬季常干旱,夏季常多雨,每年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季节,7-9月受太平洋台风的影响,时有大雨和暴雨降临。

年平均降水量为1458mm。

3.2.2气候特征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寒夏热,春温多雨,秋高气爽,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5.97摄氏度,无霜期达230天左右,年日照时间1729小时。

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1388mm,全年盛行东南风和西北风。

3.2.3交通条件

武康水陆交通发达,南北向有宣杭铁路和104国道、杭宁高速公路,铁路可达河南商丘,为华中第二铁路干线;104国道全线贯穿福州至北京;杭宁高速公路连接杭州和南京。

东西向有09省道连接德新公路,出县境通桐乡、嘉兴可直达上海。

水路方面,英溪港可通航40吨船皮,在杭、嘉、湖水乡和太湖流域通航无阻。

3.2.4土壤水系

土壤主要有红壤,水稻土等。

境内水系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东苕溪大水系,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最冷月份平均气温3℃;

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8℃;

常年平均气温16℃;

全年无霜期220-250天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1200mm以上;

全年主导风向东南风。

3.2.5给水条件

本项目工程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用水量都不大,市政供水管网均到周边,能满足施工期间使用和训练、办公、生活及消防用水需要。

3.2.6排水条件

本工程采用雨水和污水分流排水制度,项目设单独雨水系统,在综合楼屋面设计雨水斗,由雨水立管排到地面排水沟;污水则经过地埋式化粪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污管道。

3.2.7供电条件

本项目使用公变的供电线路,能满足训练、办公、生活等用电需要。

3.2.8建筑材料供应

本地建筑材料供应充足,项目所需钢材、沙、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可保证供应。

3.2.9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势高,地面无低洼积水,排泄性好。

3.2.10不良地质作用

据调查周邻未发现地面塌陷和塑性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没有发现土洞和土洞引起崩塌物。

3.2.11地震及其效应

拟建场地内无重大全新活动性断裂通过,属相对稳定区。

3.2.12防洪

项目建设地点地势较高,无遭遇洪灾之险。

3.2.13法律条件

项目的一切手续都依法依规办理,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

3.2.14施工条件

场地交通、水、电具备,满足施工条件要求。

3.2.15周边建筑物与环境条件

周边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公用设施完善,远离污染源,空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3.2.16公共设施条件

城市路网、给水网、排水网、宽带网电话、闭路电视等公共设施均已接到场地。

3.2.17征地拆迁条件

需征地约36.5亩,无拆迁及人员安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